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8-03 14:01:20 分类:安全心得体会

养成写心得的好习惯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心得的写作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8篇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1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心得 11月22日上午山东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黄淮输油管线泄漏引发重大爆然事故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立即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企业组织力量排除险情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我公司得知消息,立即在全公司开展认真吸取事故惨痛教训,深入学习中央讲话精神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查找安全生产隐患活动。我们做一名化工企业的一线员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操作,时刻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化工生产就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连续性强,事故易发多发等特点。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

1、全面负责班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各岗位工艺指标和安全生产的执行情况,确保各岗位正常运行。

2、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当班期间、督促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做与生产无关的事/。

3、熟练掌握各岗位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协助操作工做好各主要机台的开停工作,以及工工艺善的调整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4、组织搞好班安全业务学习及其他各式项活动加强班组的团结与沟通。

青岛爆炸事故心得二: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材料学习心得(838字)

20xx年11月22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输油管道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在抢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了爆燃,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同时也下发了事故宣传教育材料,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教育。看到学习材料中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心里非常的震撼也非常难受。通过学习,有以下一些体会:

我在学习了事故通报后,心里非常震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青岛爆炸事故心得体会】。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诠释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就是不按规章制度,不按操作规程来做事,凭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来做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性违章;“麻痹”则是进一步违章,未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认真履行工作流程和规程,总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是对的,图方便、图省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负责任”就表现在多方面,管理上的不负责任,监督上的不负责任,具体工作者的不负责任,即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

安全工作天天抓、天天讲,为什么还会出安全事故呢?“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体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有的人思想麻痹,开小差,放松了安全意识,就进行了违章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同事,对领导,对公司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因为你的不负责任,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会给同事、领导、家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给公司的财产带来多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加强从严管理力度,牢记安全,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做安全生产明白人。从严管理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事。安全无小事,用我们认真的责任心来换取持续的安全无事故。

青岛爆炸事故心得三:青岛11.22事故心得体会(1678字)

青岛11.22事故已过去了一段时间,分析总结这起事故引起的原因是值得反思的,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引起事故的原因有几点:

1.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在管线巡查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2.现场人员对原油泄漏后可能产生的危险态估计不足。3.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处理不当使用了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产生了火花引起了爆炸。4.对管道周边的其它管线和暗渠不清楚,对管道运行的相关环境不清楚。【青岛爆炸事故心得体会】。5.领导管理上的松懈,对管道运行安全的隐患排查不到位。6.各处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操作分工不当。事故已经发生,如何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特点抓好燃气安全运营保障稳定供气就成了当前和长期的首要任务,因为没有了安全,运营就无从谈起,运营必须安全,安全保障运营。

下面从青岛11.22事故引起的启示结合lng气化站管理谈谈气站的安全生产和稳定供气。一个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是它的不可控性,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管道破裂,第三方的突然施工引起的事故,但是事故的处理是可控的,处理得当损失可降到最小,处理不好事故甚至会发生漫延,使损失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必然性是管道运行管理上的松懈和不到位,以及管道运行管理中某个环节的缺失。安全生产,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表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而安全意识首先是对危险源及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并且在心里时刻放着一套对应的处置方法,这样管理有序,很难有必然事故的发生,即使有偶然事故的发生,也能够妥当处置,减少损失。对lng气化站而言,气态天然气和液态天然气就是危险源,充分认识和掌握它的物理化学特性就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处置方法,杜绝事故发生和有效处理事故。可引起事故的.天然气的物化特性主要有:易燃性,哪怕是微小的电器开关火花物体碰撞火花或是衣物的静电火花也可使天然气着火燃烧,应对方法杜绝和避免产生火源;易爆性,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和在爆炸极限5%-10%并有火源存在就可发生爆炸,应对方法隔绝火源加强通风;易扩散性,在压力较高漏气量较大的气态天然气和泄漏的液态天然气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都易造成操作人员的窒息缺氧事故,应对方法控制或切断气源,杜绝火源带氧处置,液态天然气泄漏还应做好防冻伤保护,现场还应加强人员监控。

基于青岛11.22事故的深刻教训和天然气的危险特性,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特点,天然气气化站的管理必须从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长期细致有效的管理: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气站要安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站区设备管线运行的日常巡查检漏工作,发现异常隐患及时整改处理,做好设备管线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管线运行不泄漏,杜绝泄漏引起的事故源头。2.定期较验检定设备的安全参数,使设备工作指示的参数正常准确。3.做好日常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4.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使员工熟练掌握天燃气的物化特性,设备管线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5.进入生产区必须杜绝所有可能产生火花的物品,并加强对站区周边山林和人员火源的巡查,避免对站区安全的影响。6.对站区卸液进液安全采用站区负责人现场监督带班的形式,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安全的问题。7.做好设施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提高事故隐患的处理效率。【青岛爆炸事故心得体会】。8定期进行模拟事故的演练操作处理,保证事故处理操作的正确和效率。

二是稳定供气管理。1.由于气站储气容积较小,用户开发用气逐步增多,及时跟踪用气变化,准确确定进液时间才能避免停气事故,保证稳定供气。2.因上游气源运输路途较远,加上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应及时联系确认上游送气到站情况。3.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设备的连续稳定供气。4.认真分析历史用气数据变化和市场开发进度确定进液时间变化。

总之,气站所有工作的归宿点就是安全运营和稳定供气。稳定供气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是稳定供气的前提,只有切切实实把安全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气站的运营才能年年安全月月安全时时安全。

时刻牢记事故教训,保障安全稳定供气。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2

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突发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集体为天津祈福。

8月12日23时30分,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危险物品仓库的连续大爆炸,等于24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方圆2公里内所有房子的玻璃全部被震碎,数千辆进口的大众汽车全部被烧为废铁。天津市5个中队的消防队员在救火现场,多名人员被炸牺牲。死伤的市民和消防官兵的人数,尚未公开,但是,数目惊人。滨海新区的`医院住满了受伤的群众。

天津的爆炸事件,惊动全国上下,惊动世界。唯有天津本地的报道,寥寥无几。在巨大灾难面前,如何面对残酷现实?如何反思生产安全?不仅是政府,也是媒体的责任,谁都不能回避。

一幅幅残酷的爆炸场面,可以看出这个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经济开发区,曾经以20%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使本来远远落后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区,一举超过了浦东,造就了天津人均gdp超过上海的经济奇迹。

天津开发区的发展,以天津新港为核心,以滨海开发区为主线,创造了这个古老城市的勃勃生机,创造了这个本来已经落后的直辖市的第二个经济青春。

我们本来应该为天津的经济奇迹表示高兴,并为天津今后的发展,抱着很大的希望。

但是,巨火所引起的两次大爆炸,在几分钟之内,等于给这个经济奇迹的心脏,狠狠地轧了两刀。天津人在留血,中国人在流泪。

看着那些勇敢的消防官兵,被强烈的爆炸而壮烈牺牲,看到许多无辜民众,被活活炸死,数百名无辜群众和救火队员严重受伤,数千辆崭新的进口汽车被烧成灰烬,无数的房屋和厂房,被炸的粉碎,我们能不心疼,能不对安全生产的问题,进行彻底的反思吗?

15个小时过去了,到现在,也不知道起火的原因是什么?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安全生产部门的责任何在?物流公司的责任何在?

经济迅速发展,安全的问题没有跟上。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爆炸威力之大,爆炸所造成的伤害,不仅在天津,在中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历史空前的。

危险物品,大量地堆积一个产区,为什么没有隔离措施?危险物品仓库周围,为什么没有有效的防火、防爆设施?这些物品,为什么不存在远离建筑群的地方?或者,为什么不用地下库设备?或者用安全、防火、防爆的隔离墙?

要知道,如果是核反应堆,需要怎样的防核、防爆、防火设施,国际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天津新港的危险物品,有如此巨大的数量,也无异于一个小的核反应堆啊,为什么不把安全的问题,当成比生命还重要来考虑?

其实,这样的仓库爆炸,我们已经看到了其巨大的威力,等于5枚常规导弹的杀伤力了。同时,爆炸的周围,都没有明显的防护措施和设备,那些靠近仓库的建筑物,一直都是跟一颗随时爆炸的原子弹在一起。

中国的国家大,天灾几乎不断,人祸也不时发生,我们司空见惯。但是,如此巨大的爆炸,已经不是天灾问题,而是人祸问题。

是人祸,就必须预防。所有的安全问题,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企业如果为了节约成本,而不顾安全后果,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要看到如次重大的灾难。

安全管理部门,不严格,就可能酿成大祸。天津新港的爆炸,不仅是大祸,而且,它直接把天津新区多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形象,在一夜之间被完全摧毁了。要重新树立天津新区的形象,将需要很长的时间。

最后,为已经牺牲的消防官兵和无辜民众,表示深切的哀悼。为天津经济建设的恢复,表示热切的期盼。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3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用气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下面我们从三起燃气爆炸事故案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案例知识,因此这些燃气硬核安全知识必须安排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一:知否知否,老鼠咬坏胶管如鸟覆危巢

2018年10月16日,贵阳市一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燃气爆炸事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酿成此次事故的“凶手”竟是老鼠。原来,居民家中燃气橡胶软管被老鼠咬破,导致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引发爆炸。

燃气橡胶软管价格低廉,却隐藏着安全隐患。近年来,老鼠咬破燃气软管导致燃气爆炸事故在全国各城市频发,已成为室内燃气事故主因之一。受材质所限,橡胶软管使用寿命只有2年,且易龟裂老化、遭老鼠啃咬,引起燃气泄漏。

敲重点啦!!

普通的燃气皮管易破损老化。建议使用更安全的金属波纹管,以避免日常用气安全隐患的出现,危及您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案例二:知否知否,安全使用燃气须念念不忘

2019年1月30日,长春市绿园区杨家小区一户居民家中燃气泄漏,引发爆燃及火灾。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初步判断,事故因居民使用燃气不当造成。

燃气事故真的好可怕!我们应该如何安全使用燃气?说来也简单,牢记“四个一”!

01

换一段胶管

定期检查燃气胶管,长度不超过2米,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老化、磨损或非燃气专用管必须立即更换;胶管两端要用燃气卡子固定。

02

多关一道阀

使用燃气后,一定要关闭灶具开关和火嘴两道阀门;如使用燃气双嘴开关且一侧闲置时,务必将闲置侧关闭或换成单嘴开关。

03

开一扇小窗

在使用燃气的过程中,务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充足的氧气,且有人值守。

04

记一个电话

牢记燃气公司服务热线,关于燃气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拨打。

案例三: 知否知否,定期换燃气灶切记打定主意

2019年2月18日晚上,家住株洲市荷塘区湘湖大厦403室的周先生走进自家厨房,由于燃气灶老化致天然气泄漏,他身上羽绒服产生的静电,引燃天然气,导致发生爆燃,他脸部被轻微烧伤,还好没有大碍。爆炸导致室内一片狼藉,厨房天花板、厨房门和厕所门脱落,6扇窗都被震碎。但同时这个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于,周先生承认家里的燃气灶已经用了9年。因燃气灶老化,自动熄火装置已经失效,导致燃气泄漏,这为我们敲响警钟!

在天干物燥的季节,羽绒服、毛衣等都容易产生静电,只要室内泄漏的天然气达到一定浓度,即便没有明火也能引发燃气爆燃。

那么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去除静电呢?

可以通过用手触摸金属物体,如车门、金属门框等,手或身体接触墙壁等方法去除部分静电,同时加强室内湿度,如在家中放置加湿器,拖地,湿布擦拭物体等。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4

20xx年x月xx日早7时1分,位于市区金州路中段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属区3号楼二单元六楼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并引起火灾,楼下停放的5辆小汽车被砸,受爆炸冲击波的影响,爆炸点周围的楼房包括邮政大洒店北侧、中心医院门房等建筑物的部分玻璃震碎。根据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对爆炸现场的初步勘测,这是一起因液化气泄漏、电源开关打火引发的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和市中心医院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展开扑火抢险、居民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事故危害。市长刘建明,常务副市长邹明,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勇等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对扑火抢险、伤员救治、事故凋查等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经过公安干警、消防官兵的奋力抢险,上午8时火情全部扑灭,伤员得到有效救治,事故原目和居民安置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跟据刘市长召集的紧急会议精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迅速查明事故原因。

由市公安局副局长何甫强同志负责,市区公安、消防、安监、城建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二、全力救治受伤人员。

事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已组成由院领导、专家和医护人尽组成的医疗救治组,对受伤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救治。从目前情况看,2名伤势较重人员生命体征正常。市中心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救治工作,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员病疼,使受伤人员尽快康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房屋受损居民的生活安置工作。市城建局积极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受损楼房进行安全鉴定,尽快拿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组织头施。

三、全面开展隐患排查。

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此次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立即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组织由单位负责同志牵头的专门工作班子,对管辖的办公区、家属区;住宅小区、居民片区逐楼、逐单元、逐户的压力容器、煤气管道、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城建、质监、安监、经委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检查监管工作,居民小区的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城建局面负责。工矿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由市经委全面负责。

四、事故处理初步意见。

这起爆炸事故,是在我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再次说明安全生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三令五申强调的领导责任、防范措施、监管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应该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深刻反思。这起爆炸事故发生在作为全市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更加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予以黄牌警告,责令局党组和局委会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主要领导主动请求处分。事故全面调查清楚后,按照

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市委、市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5

近期,检察机关公布了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12名领 导干部的刑事拘留措施和有关部门的责任认定初步结论。在责任认定部分,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在这些违法失职行为中,绝大部分都是失职行为,即不作为的监管失职行为。管理机构有合法的监管职权,当然相应的就有监管职责。滥用监管职权,会构成违法乱作为,不履行监管职责,则会构成监管失职。现在,以天津港一案,谈谈监管者监管失职行为的种种表现。

其一,失察。所谓失察,是指对违法违规情形不了解、不知道。古语说,不知者不为过。为什么要对不知者追究责任呢? 因为监管者依法依规应当了解、知道。如果这种不知,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因为不负责,当然是失职了。对于失职者就应当追究其责任。所以,在对天津新港海关有关责任人员责任认定上,明确了他们在危化品进出口监管活动中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瑞海公司日常监管工作失察,对瑞海公司违法从事危化品经营活动未及时发现并查处。也就是说,此处的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因为不负责,就是因为失察所致。

其二,失为。所谓失为,是指对己经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形没有及时釆取监管

措施,表现为未作为、缓作为等。监管者的职责之一,是对违法行为采取及时监管措施,以纠正违法,防止危害后果发生。如果发现了违法行为却不采取监管措施,就是失职中的失为,应当追宄责任。

其三,失力。所谓失力,是指对违法违规情形的监管软弱无力,从而导致危害

后果发生。监管者虽然发现了违法行为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监管措施无力,不足以消除违法,从而导致危害后果的最终发生。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有关责任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违规发放经营许可证,对瑞海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监管不力;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责任人员对瑞海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未及时检查发现和依法查处;天津港(集团)公司有关责任人员对瑞海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未有效督促纠正和处置。这些部门的“监管不力”“未有效督促纠正和处置”,都是监管失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四,失真。所谓失真,是指对违法违规情形发现并釆取了监管措施,但所釆取的监管措施形同虚设,不发生任何实质性作用,监管者因为其流于形式的监管措施而失职。换言之,监管者虽然有作为的

行为,但其实质是假作为、伪监管,欺上瞒下。实践中,诸如给违法单位发出几十份整改意见书的做法,对涉嫌违法的产品不采取强制措施而由违法者自行“查封”的做法等,都是失真的失职表现,应当严肃责任追究。

其五,失审。所谓失审,是指对违法违规的审批事项把关不严,明知不符合审批条件仍审批通过的失职行为。很多监管者都有行政审批权,审批者在审批中负有材料审查、合法性审查甚至是真实性审查的职责。如果不坚持材料、合法、真实三项规定职责,就是放纵违法违规者“过关”,对因此而引发的事故后果,应当进行责任追究。相关部门明知瑞海公司经营危险化学品仓储地点违反安全距离规定,未严格审查把关,违规批准该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储业务规划;有关责任人员给不具备资质的瑞海公司开辟绿色进出关通道,放纵瑞海公司从事违法经营活动,都是“失审”表现。

其六,失控。所谓失控,是指对违法

违规行为和监管失职现象不闻不问,领导不力,疏于管控,从而导致危害后果发生的失职行为。一般来说,更高职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负有领导全局和把控全 局之责,如果一个部门失职,或许可以说是该部门领导失职所致。但如果一个又一个部门都失职,那反映的就是管控全局方面的失职了,也即总管控的失职。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6

从原子弹到氢弹两年零八个月背后的创新奇迹

采 写:实习记者 都 芃 孙 瑜 策 划:陈 瑜

这颗成功爆炸的氢弹,不仅“炸”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毅品格,更“炸”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由其凝练而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成为催人上进的精神食粮。

一份套红的人民日报喜报贴在了北京花园路三号院大门口的地面上。时隔55年,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仍对1967年6月17日的经历记忆犹新。

那天,29岁的他像往常一样,在花园路三号院14号楼里上班。面对喜报,出于保密需要,他的脸上看似波澜不惊,内心已是波涛汹涌。

那一天,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大炮仗”,伴随着升腾而起的蘑菇云和一声巨响,耀眼的光芒让大漠上空又升起了第二个“太阳”。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在戈壁荒漠上,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人,隐姓埋名,历尽艰辛曲折,为民族的兴盛和老百姓扬眉吐气做着有用的事。这是一份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担当。”杜祥琬说。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1961年1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了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没有和他绕弯子,严肃地对于敏说,经原子能所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任命他作为轻核理论组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于敏当时35岁。

“轻核理论组”全称为“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轻核反应即核聚变,该小组负责对氢弹理论进行预先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初生的新中国,面临着西方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1955年1月,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发展原子能问题,会议做出了关于研制原子弹的决定。他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2年美国引爆了世界第一颗氢弹,苏联、英国先后于1953年和1955年成功试爆氢弹。借助氢弹的巨大威力,西方大国对我国的核讹诈不断变本加厉。在1958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1960年底,在原子弹研制逐渐走上正轨、重大攻关进展顺利时,氢弹的预研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氢弹是真正的热核武器。不同于原子弹依靠核裂变产生能量造成杀伤,氢弹凭借核聚变反应,能够产生数十倍乃至百倍于原子弹的威力。

如果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还有一些资料,在当时有核国家封锁遏制的严酷局势下,中国氢弹研制攻关中没有一点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只能从概念研究、原理探索起步。

1960年12月的一个早晨,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一群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秘密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1961年初加入的于敏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这是于敏的又一次改行。

1951年,从北京大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时,于敏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学原子核理论。历经10年刻苦研究,于敏发表了专著、论文20余篇。

与上次不同,这次于敏是从基础性很强的科研领域,转到氢弹原理这个应用性很强的领域。这次转身,对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姓埋名常年奔波,从此,他的名字从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消失了。

在于敏被任命为副组长之前的1960年12月,钱三强也将黄祖洽叫到了办公室。钱三强用同样严肃的口吻告诉他,组织上决定任命他为轻核理论组组长,并再三叮嘱,“注意保密”。

除了组长黄祖洽、副组长于敏,理论组最初成立时还有蔡少辉、萨本豪、刘宪辉等人。后来,擅长粒子物理的何祚庥也加入进来,领导具体业务。此后队伍逐渐壮大,最多时有四十多人,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当时除了黄祖洽、于敏所在的原子能研究所轻核理论组,还有一支队伍也在进行着氢弹的预先研制工作,即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以下简称九所)。

1963年,刚刚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后不久,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的九所团队马上向氢弹研究靠拢。

李德元就是其中一员。他曾回忆,最初并不知道轻核理论组的存在,为了搞清楚氢弹具体什么样,大家当时的一些做法可以用“天真”来形容。找不到学术论文,团队就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弄来一摞厚厚的美国《纽约时报》和苏联《真理报》,试图从新闻报道里寻找氢弹的蛛丝马迹。

1965年,从苏联理论核物理专业毕业回国的杜祥琬也有类似经历:“翻报纸是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结果和预想的一样,没找到任何相关的、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外部参考资料寥寥无几,所有的数据、模型只能靠自己摸索,杜祥琬那时深刻体会到,“研制氢弹,只能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为了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隐姓埋名、艰苦奋斗,蓄积着前进的力量……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的世界最快速度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几个月后的1965年初春,二机部九院(九所1964年更名为九院)所在的北京花园路三号院迎来一批新客人。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不久,氢弹的研究立刻被提升到首要位置。中央此时决定,轻核理论组调入九院理论部,将此前从事氢弹预研工作的两支队伍合二为一,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共同向氢弹研制发起冲锋。

1965年的北京花园路周围还是一片荒地。一到夜晚四周一片漆黑,但唯独三号院里的14号楼彻夜灯火通明。氢弹的研究资料是绝密,连一张草稿纸都不可能被带离办公楼。资料不能带走,想加班只能在办公室。支部书记每天都要和攻关人员“捉迷藏”,一间一间办公室挨个敲门,劝说他们早点回家休息。有些人口头上答应了,假装离开办公室,找个地方转一圈,然后又回来坐在了书桌前继续攻关。

理论研究不顺利,攻关人员一个比一个着急。为了集中所有人的智慧,研究团队开始没日没夜地开学术讨论会,当时称之为“鸣放会”。

杜祥琬对当时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候互相之间不称呼职位,都以‘老小’相称,哪怕邓稼先、周光召、于敏这些大科学家,也都被称呼为老邓、老周、老于。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开会,谁有思路和想法谁就上去说。大家听完讨论,留下其中比较可行的思路。”

不管是引路人彭桓武、于敏,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都参与其中。彭桓武尤其鼓励年轻人多发表意见,学术氛围异常热烈。

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后,十几种想法先后被提出。1965年9月,于敏等人带队去上海华东计算所,利用那里的高性能计算机对加强型原子弹进行计算验证。

百日会战拉开帷幕。

经过仔细分析,于敏认为在原子弹中加入聚变材料虽然能够提升其威力,但由于聚变材料燃烧不充分,威力虽有提高,但较氢弹仍相去甚远。

于敏一边忙着给科研人员讲课,提高大家的物理概念和分析能力,一面日夜思索寻求大幅度提高热核材料燃耗的可行途径。终于他想到了一种方案,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计算验证,并很快看到了成功的苗头。

在对大量计算结果抽丝剥茧地研究、对多个可能模型反复数值模拟后,于敏和团队发现了轻核材料燃烧过程中几个特征量与释放能量的关系,并找到了实现自持热核反应的关键条件,逐渐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于敏得到结果后的第一时间,马上给时任九院理论部主任的邓稼先打了电话。

电话里用的都是暗语:“我们牵住‘牛鼻子’了!”邓稼先一听便知道是好消息,马上乘飞机飞往上海。

百日会战,实现了我国氢弹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仅理论通过验证还不够。于敏的方案虽然理论上最佳,但没有经过核试验,谁也拿不准真实效果怎么样。

于是九院决定在1966年底,对于敏提出的新方案进行一次原理试验。

在茫茫戈壁的试验场地,负责核试验诊断理论计算的杜祥琬等人用一秒钟只能算几次的手摇机、计算尺,反复对理论进行计算验证。“科学是不能作假的。研制氢弹,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只能反复不停地进行理论计算、试验,但凡有一点作假,最后都不可能成功。”杜祥琬总结。

1966年12月28日,罗布泊上空传来一声巨响,经过对所获爆炸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事后曾这样评价,这是我国掌握氢弹的实际开端。按这个时间点算,从突破原子弹到氢弹原理试验成功,我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

“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从心提到嗓子眼到成功,心情是无法概括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心情,前面提心吊胆得很厉害,知道成功了,好像五脏六腑、三万六千个毛孔全都舒服极了……”数十年后于敏这样回忆当时的心情。

试验成功当晚,邓稼先开心得喝醉了酒。

半年后的1967年6月17日,同样在罗布泊,由徐克江机组驾驶的轰炸机从空中投下携带降落伞的氢弹。在闪过一束盖过太阳的耀眼光芒后,紧接着传来一声巨响,强烈的冲击波横扫过罗布泊,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两年零八个月,我国创造了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的世界最快速度。

那一天的荣光从未远去

在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一年后,1968年8月,起步比我国更早的法国才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突破原子弹和氢弹,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

“据说戴高乐很生气,还发了脾气——怎么让中国人走在前面了?”杜祥琬向记者回忆。

对亲历者来说,中国人走在前面不是没有理由。

氢弹这曲改变了新中国命运的交响乐,是成千上万人努力拼搏合奏出来的。于敏也一直表示,“不要叫我‘氢弹之父’,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卒子’。”

与于敏一样,因研制氢弹改变了命运的人,还有很多。

杜祥琬原本想学天文学,后来的研究对象从大宇宙变成了小原子。为参加试验,他睡过只有木板和帆布的大通铺,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戈壁滩上搭过帐篷。

“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就是大家共同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杜祥琬说。

从核物理研究到激光技术,再到能源战略和气候变化,杜祥琬数易专业。

杜祥琬坦言,自己并不想频繁“转移阵地”,“国家需要”是自己全部选择的理由。早在参与氢弹研制任务时,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已融入了杜祥琬的骨子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个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

1958年,胡思得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和其他5个同学一同被分配到当时的二机部。1962年,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接近完成,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理论联系实验小组组长。次年年底,他率领小组成员西上青藏高原。在高寒荒凉的戈壁,胡思得艰苦奋斗了四年。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他得以快速成长,先后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院长。

在总结自己54年的职业生涯时,他引用彭桓武的对联“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他说,一个人好像一滴水。水如果在大海中,可以参与形成滔天巨浪;但如果这滴水离开了海洋,在沙滩上被太阳照射瞬间蒸发。在他心目中,这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形成历史交汇,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涌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焦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更成为当下凝聚创新力量,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支撑。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回望历史,55年前的那一声巨响、那一束耀眼的光芒,不仅在我国科技创新的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它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早已穿越时空,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攀登新的高峰。

来源: 科技日报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7

今天看了全国加气站一些爆炸事件后深有感触,那一幕幕触目惊心,支离破碎的场面,真是惨不忍睹,那是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加气站一个高压高危行业,安全太重要了,出不得任何安全事故,任何事故都是大事故,所以要求我们站内工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绷紧安全这道弦,任何的麻痹大意和不负责都有可能酿成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气站运行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下安全不外乎以下几点:

1、站内设备运行安全;

2、站内压力容器的安全;

3、各加气车辆气瓶的安全;

站内设备的运行我们有完善的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和巡回检查制度,只要我们负责任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的按要求去维护保养严格按要求去操作,仔细的巡回检查,立足于早发现早处理,不带病运行,使设备时刻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就能将事故拒之门外。站内的压力容器我们保证严格的按期检验,使我们的压力容器时刻在有效期内,加上平时的仔细检查看有无泄漏、变形、裂纹等异常现象,随时检查随时报告,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正常。加气车辆上不合格的钢瓶就是流动炸弹,多少因为钢瓶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加气站报废的事例,这足够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这就要求我们加气员在加气中对每一个车载钢瓶都要认真检查,证件不全的坚决不加,钢瓶不合格的坚决不能加,严格执行“七不加”制度,真正的拒绝流动炸弹,才能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和工作场地的安全,气站经过这几年的运营,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这么多加气站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因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遵守安全规定,麻痹大意而导致的事故,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同事,对领导,对公司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是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安全理念,有了安全我们的生产才有意义,有了安全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有了安全才有一切!

警钟长鸣,安全第一!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确保加气站的安全!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篇8

20xx年前4个月以来,中石化接连发生了几起安全事故,其中,企内事故5起:广东石油东莞分公司“3.3”食堂闪爆事故、安庆石化“3.12”硫化氢中毒事故、青岛炼化厂汽油泄露事故、上海塞科变电站“3.14”电弧伤害事故、上海石化“3.23”火灾事故,承包商事故5起:南化公司“1.26”碱灰坍塌事故、扬子石化承包商“3.13”高处坠落事故、湖北化肥承包商“3.19”触电事故、洛阳石化承包商“4.1”高处坠落事故、塔中炼化承包商“4.7”中毒事故。针对这几起事故,各级领导、各部门高度重视,对事故通报进行了层层传达落实,并要求深刻领会,反思深层次原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在学习了事故通报后,心里非常震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诠释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就是不按规章制度,不按操作规程来做事,凭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来做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性违章;“麻痹”则是进一步违章,未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认真履行工作流程和规程,总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是对的,图方便、图省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负责任”就表现在多方面,管理上的不负责任,监督上的不负责任,具体工作者的不负责任,即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发展。

我们在学习的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区域的特点,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还从在哪些方面的隐患,及自身还有没有同事故者同样的违章习惯,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大家从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检查的主动性有了上升,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严重后果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平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工作程序不完善,没有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没有认真坚持“211”工作法,平时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隐患,造成了事故的扩大,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应该避免的没有避免,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还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所以,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牢记安全,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做安全生产明白人,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事。安全无小事,用我们认真的责任心来换取持续的安全无事故。

《829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