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7-01 17:04:30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我们可以将写心得体会看成是抒发我们内心感受的重要方式,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6篇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1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穆天鹏)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称《摘编》)的出版发行,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不仅是身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工作需要,也是认识我国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从中汲取营养、树立一心为民理念的有效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上深刻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人,尤其是基层一线干部十分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里中的引领作用,坚持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为群众谋福利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打造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骨干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的关卡就在于群众的“思想关”,贫穷固然可怕,但因为贫穷而不思进取就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治贫先治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杜绝让党xx府的好政策变成养懒人的政策。

全面建成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始终是民生大事。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因村因人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和根上。带头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利用院坝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激发农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新时代的新气象和新作为。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一章节写到“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大对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共同行动起来,摒弃“等、靠、要”的心态。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在扶贫过程中,要把扶志也作为重点来抓,切忌用简单的送钱、送物来帮助贫困户。要重视精神上的帮扶,帮助贫困户树立解决困难、摆脱贫穷的信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就业技术指导,养殖业、种植业等技能培训,培养有技术有毅力、有能力的新时代农民。

当然如果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中缺少迎难而上的心理,只想”等、靠、要“,那么国家废再大的力气也很难帮助其脱离贫困,即便脱贫了,也容易产生因自动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返贫现象。脱贫攻坚中,只有让贫困群众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富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正如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分为8个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242段论述。认真学习《摘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群众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依然存在不少低收入的群众。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只有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大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农村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底线任务,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现有的贫困地区大部分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和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贫困群众大部分是老弱病残,还有一部分是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的贫困人口。要解决这几类人的脱贫问题,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骨头在难啃,我们都要咬牙前行,攻关克难。只有通过因贫施助,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脱贫攻坚,必求“精准”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我们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贫要扶到点上,也要扶到根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目前我们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扶贫措施不够精准,有部分贫困群众是数字脱贫,没能做到真正脱贫。要做到措施到户精准,就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就要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

四、强化监督,实现真脱贫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我们的帮扶干部大多是公职人员,他们平时工作忙,很多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下村去扶贫,多少存在抱怨情绪,以导致有些干部走形式主义,上级布置了任务就去,简单地了解情况,填写扶贫手册,并没有真正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量身制定有效的脱贫措施,存在数字脱贫、手册脱贫现象。

因此,要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做到真扶贫、真脱贫。

五、激发内生动力很重要

总书记到河北扶贫考察的时明确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强调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

但是,我们有一些群众还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这种情况不不利于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同时要改进帮扶的方式方法,引导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5

2018年8月,《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称《摘编》)在全国发行,这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是脱贫攻坚事业航程的领航指南。《摘编》收录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6月期间关于扶贫工作的242段论述,科学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系统工程的蓝图,精细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战略。对《摘编》进行深入学习,是身处扶贫一线干部群众的工作需要,是科学系统认识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掌握打赢脱贫攻坚战战斗方法的有效方式。

为人民幸福奋斗就是脱贫攻坚目标

?摘编》第一部分“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中习总书记的45个论述,始终围绕“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六个“坚持”谋篇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工作措施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精准方略、坚持加大投入、加持社会动员、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六个“坚持”贵在坚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实践,就是让十三亿人口脱离贫困,走向致富小康,这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阶段性战役,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进程,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都要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勇于实践的魄力、坚定不移的来打好这一场脱贫攻坚战。在《摘编》中第二至第七部分的166个论述,无不阐述了我们党,我们的人民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所做的坚持,在习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放眼全球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文中如是说。习总书记这样说,也带领全党同志这样做,始终彰显大国情怀。在《摘编》第八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述了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大国领袖习近平多次国际场合承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并呼吁与世界各国一道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大国情怀,就是要拓展国际视野,破除狭隘观点,心系人类发展的博大胸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将在与世界各国日益紧密的联系中发挥大国作用,做出应有贡献。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篇6

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针对性、方向性、普惠性的惠民政策,是为了普惠广大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是为了促长贫困偏远地区人口的内生动力,是为了解放贫困偏远地区的生产力,是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在新时代赶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同步调但至少要跟得上、赶得紧、不掉队;是为了让贫困偏远地区的群众同样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实现各地区的脱贫摘帽,但是即使到了2020年,也并不是能消除存在的绝对贫困,所以说到期任务并不能主观认为已经完成,只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截止目前,至2020年,还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当前阶段的任务是紧迫的。“脱贫攻坚”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三大攻坚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以此反复提在重要工作日程中作为研究专题,其他两项任务也是繁重的,“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是极其重要的,其他工作就不例举了。

政策是层层部署,精神是层层传达,责任是层层压实,压力是层层传导,效果肯定是有的,成绩是看得到的。最终的目标任务还是靠一线基层干部亲自抓落实、抓效果,抓得好是典型、抓不好也是典型,就看怎么抓?肯定是真抓实干,不搞偷工减料,不搞形式、奢靡、教条三个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变的硬道理。不过脱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看贫困偏远地区群众的实际评价和生活现状。我们会说,不断加强提升帮扶干部的综合能力——业务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等等,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这些方面,综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提升能力是必须的,但是在基层这类工作、生活、学习三者兼顾并平衡得非常好的典型人才是很少的。

我认为关键还在人,党员关键在以身作则,干部关键在以人民为中心,在以此前提下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肯定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样也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还能体现人民公仆的根本宗旨。

《扶贫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