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7-17 14:04:08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好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当我们亲身体会到那一个个的优秀事迹,是时候拿起笔写一写事迹材料了,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7篇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1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法与唯物论,唯物论比较熟悉,所以相对陌生的是辩证法。在中医里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但此处两个“辩证”完全不同,不仅含义不同,用字也不尽相同。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关键点。再者就是有五对基本范畴,它们分别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

这五对基本范畴体现了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也即矛盾规律。辩证矛盾有别于逻辑矛盾,它虽称之为矛盾,但在逻辑上并不矛盾,这是它的本质特点。以前也听说过“矛盾”这一概念,但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应该还是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吧。

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里还有两个规律,即量变质变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很好理解,就如同我们常说“由量变到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改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在这个规律里还有一个哲学范畴,那就是“度”,度便是量变与质变之间的界限。关于度的另一个要点便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把握度,太过或者不及都不是十分合适。

相较于我们比较熟悉的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更为陌生一些。之前不太懂为啥一定要否定两次,否定一次也是一种发展啊。

直到近期的一件攸关未来的选择的事儿,在我曲折的心理历程后,我似乎懂了否定之否定的含义及意义。

最近自己遇到一个需要做选择的事儿,两个选择游移不定。最初坚定的选择了a,但因为某些原因又更偏向于b,因此有些拿不定主意,两者都各有优劣,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最终,我还是又回到了a选择,这不是勉强为之,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而当心再次偏向a选择后,我才发现原来之前对b的某些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

依据否定之否定规律,当我的意向回到a选择,并不意味着我又回到了原点,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某些想法已经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对这件事思虑更加周全,思想更成熟了。

而新事物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否定中产生的,这就是发展的规律。

随着这几日的学习,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渐发现马原的乐趣所在,现在感觉学习这回事也挺有意思。或许有些理解可能并不正确,但也是进步啊。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2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讲我来交大上课已有半年之余了,各个课程的老师严谨负责和认真的态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最近我们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结束了,童梅老师在讲台上认真的态度,生动的把自然辩证法给我们从各个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传授着,童梅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倍受感动,在我的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象,也使我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有了真正的认识。我们每周上课的时间都是在周末,都占用的是周末时间,但是童梅老师没有丝毫怨言,每次都是比我们提前进入教室,提前做好教学工作准备。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我们周内和老师一样都是要进行自己本职的工作,我们怀抱着求真务实和态度严谨的思想来到交大进行入职之后的再教育,老师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让我们明白了交大的校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作为研究生,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本分,学习和研究是我们的首要问题,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接受实践对它的检验,学习自然辨证法可以让我们人眼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才知道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研究绝对的客观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个对象常常包含有无数的信息,但具体能够观察到什么信息,即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一定是和观察主体紧密联系的,另外人们观察到的事实一定是对事实干预的情况下的结果,绝对的脱离观察主体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

既然人们发现和掌握的事实只是观察主体站到各自的角度,在他所能凭借的条件下观察到的.因此不管在当时当事人看来他看到的事实是如何正确,他也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真理与事实.不可能存在一个人能够掌握观察对象的全部的信息,因此对一件事情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尽管结果不一致,但他们都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真理可能不只有一个。人类甚至还不如那个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因为瞎子还有能力摸完整个大象得出对大象的正确认识。而人类穷其智力对一个事情也常常是一知半解,雪泥鸿爪,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永远都要谦虚,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对很多的对象我们了解的要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的要少的多。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跟自己不一致的人都是错的,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是相反的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对对象的正确反映.比如当前对我国改革的讨论,两派观点争锋相对,但在我看来都有道理,都说出了部分事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对对象的认识也不同.既然真理即不是存在于那一个聪明的人所独有,对同一个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也不只一个,那么人们要获得对一个对象的全面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对象的不同层面与不同侧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是要营造一个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环境,要鼓励别人说话,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要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力.只要这样才能掌握对象的更多信息,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少犯错误。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对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人观察对象的时候必定会对对象有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

学习自然辩证法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充实,对生活和工作的帮助很大,虽然课程学完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的进步,书实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童梅老师用心血教了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方式和方法重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学习为主,最后,我还是得感谢我们辛苦负责认真的童梅老师,正式因为童梅老师的教授我们材进去了自然辨证科学的世界,使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和认识观有了新的认识。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3

唯物辩证法总说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4

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5

一、新颖的教学模式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老师改变了一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老式教学,采取了一种新的自主教学方式。自主教学内容分为“课件展示”和“我看外国人看中国”两个部分,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各班分为3—4组进行展示和相互间的比拼。在“课件展示”和“我看外国人看中国”这两个环节中,学生自己通过前期的团队分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查找习题、阅读并翻译外国文章以及现场上台进行讲课的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离开了老师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还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学习中增强了团队成员的感情。我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值得提倡,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真正的从实践中学到知识,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填鸭。

二、成绩测评的特殊性

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科里,基本上所有科目的最终成绩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的,但是大多数学科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70%,意味着期末笔试成绩的好坏对最终成绩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两项成绩各占50%,这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将平时的表现与期末的笔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子,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同学们的最终成绩。更加特别的是,这门课程设置了免考这一政策,如果平时的作业完成较好,分数能够达到规定目标,再加之全勤的话就可以获得免考的资格了。不管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分配,还是期末的免考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负担,降低了大家期末的压力,也让大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而不仅仅着眼于期末两三天的临时抱佛脚。

三、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在高中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所传递给我们的知识,在思维和意识上养成了对老师或者他人的依赖,所以在这种完全依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程要求中,我们难免会显得手足无措。比如在“我看外国人看中国”的作业中有一项要求是这样:找一篇外国人关于中国看法的文章(必须是外国原文),并将之翻译成中文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对外文的翻译,由于我们目前对词汇积累的缺乏和对语言种类的局限,且不说只能找一些英文的文章,就连英文的我们也不能很好的将其翻译成中文,有时甚至连其大概意思都难以把握。为了完成学习计划,我们不得不上网寻找各类外国人关于对中国看法的文章,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的资料库里,不得不翻阅各类的词汇工具书。有时可能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忙活一整天。

四、自我提高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坎坷,但正是在我们不断解决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像之前提到的翻译文章遇到的单词瓶颈一样,正是因为遇到了不会的单词,我们才会去查找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当翻译完一篇纯正的外国文章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单词量又增加了不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但分小组进行演讲展示的教学形式却让这门可能会很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起来,整本书学完了以后,我发现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作简单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是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一,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规律性、联系运动的矛盾辨证性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实践论,辨证唯物主义是指正确认识最终来源于感官的感觉和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和实践在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运动中相互促进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理性存在物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应该从认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别开始。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分析和处理问题,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收获。

通过对马哲课的学习,对马哲实践作业的完成,同学们受益匪浅,并下定决心好好学好这门课程以便更好地学以致用,为我们的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出谋献策。

愿我们的马哲课越来越好,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愿每个人的未来都越来越好!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6

我们在党校学习的第一阶段,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收看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所做的“学习引言”,聆听了孙广灼教授所做的“如何搞好党校学习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单元教学说明”的报告,认真学习了中央党校教授杨春贵等讲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课程。

通过课程讲解、自学原著和理论研讨,我们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一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深入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

每个学员都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党性锻炼计划”,重点阅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希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在学习和阅读中紧密联系实际,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马列主义思想中探究真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我们的学习与思考既要面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分析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教训,深入研究并正确回答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也要潜心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发展形成过程。这也就能够正确理解“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这个问题了。

第一单元的学习,为我们深刻理解我党当代的理论建设成果作了历史背景回顾,并使我们在这些重要理论之间建立逻辑联系。通过学习,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都是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篇7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通过学习唯物辩证法是我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深入,并且能够让我更好的处理生活中问题。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通过唯物辩证法可以让我们解释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人类一开始并不知道磷火产生的原因,然后就产生了许多主观臆断的猜测说“那是死者的阴魂不断,鬼魂在那里徘徊,”即所谓“鬼火”,但很少有人去深究。而科学家们则对此做了许多研究,最终证实“鬼火”不过是有机体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样是看到苹果熟了掉在了地上这一自然现象,但只有牛顿对此产生思考并做足了功课,于是万有引力的定律出现了。有些同学常常羡慕其他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的出色,并且认为他人比自己天资聪颖。但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本质是其他同学在课后认真预习的结果。还有的同学说,我和他每天都保持同步,他学习我也学习,但为什么我们的考试成绩差距这么大呢?然后就对自己说,算了吧,人家比我聪明,我可能不是读书的料!但我想说,看着是都在学习,但两人的用心程度以及学习方法才是本质。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才会取得进步。

我们还常常讲量变产生质变,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对我们的启示有很多方面。对于我们学习来说告诉我们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但又用同学说了,我考试前两天把你们这一学期学的的都看完,咱们都把这本书看完了,你一点点的走到千米,但我一步到位不更好吗?但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正如量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打个比方,你种一颗小树苗,别人每天按时除草、施肥。而你的小树苗几天施肥一次,一次把前几天的量都施肥上,那么到最后肯定是别人的张的又高又壮,而你的又矮又细。所以说,唯物辩证法还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量变达到质变是有一个临界点或者是范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的判断。比如有名的谷堆悖论,谷粒变成谷堆的界限是模糊的,依据人的判断。比如对于蚂蚁来说,10颗谷粒就是一个谷堆,但对于人来说不是。

唯物辩证法还有很多方面,它几乎可以解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唯物辩证法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学习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更好。

《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