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新发展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悟的最佳文体,我们在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后是能够让自己的思索能力提升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新发展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1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这一文件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阳泉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感受颇深,很有启发。
作为阳泉民革的领头雁,我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把握精神精髓,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五种能力”,更好的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带领全市民革党员为促进阳泉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要采取自学和研讨相结合,学习精神与参政议政相结合的办法,真学、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2、增强政治定力,主动担当作为。我们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为契机,以更强的为民情怀、政治定力、担当作为、清正廉洁为“十四五”时期工作筑牢思想基础、淬炼精神底色。要增强政治定力,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增强政治定力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尽职履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上,始终把政治过硬放在第一位。要主动担当作为。牢记职务就是责任、干部就要干事,要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奋勇争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3、学懂会议精髓,落实会议精神。民革全党,要将学习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抓紧、抓实,学懂新意。全会核心要义体现在“新”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6个方面主要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9项远景目标、12项重点任务、9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和5大原则等等,无不一一对新成果、新论断、新目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了详细阐述。《建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党派干部,身处新时代,身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要想真正学深悟透全会精神,就必须围“新”而学、围“新”而悟、围“新”而用,把新提法、新要求、新目标用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在奋力谱写阳泉全面发展篇章中展现新的、更大的作为。我们要在学习中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始终保持高昂的干事创业激情、为民服务热情。要积极参政议政,结合市情助推好本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接上情、接地气,管长远、利发展,能落地、能见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毅力,一步接着一步走,一件接着一件干,狠抓落实不松劲,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干事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学习会议精神,激励奋力赶超。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第一个百年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伟大奇迹,也必将在未来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不忘合作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砥砺奋进,奋力拼搏,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会议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改革转型,谱写辉煌篇章,为阳泉的经济转型发展竭尽全力,做出参政党的贡献。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党员,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创新,在岗位上要有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治疗思想和治疗特色,把治疗方法从学会到转化为自我的独特治疗技术,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周期,为健康中国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3
连日来,三个新发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新发展阶段——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相应进行决策是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作出了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专家学者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我们既拥有优势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认为,要素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外需贡献多等传统优势正逐步减弱,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说。
挑战萌生着机遇,压力催生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张占斌认为,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勇于逆势而上、善于转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过去5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不少专家表示,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squo;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squo;,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张占斌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要义在于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squo;十四五squo;时期,我国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的就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赵昌文说。
——坚持绿色发展。squo;十三五squo;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依然任重道远。国研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认为,未来5年我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赵昌文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共享发展。我国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但一些领域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张占斌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要从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客观规律。大国经济一个共同特征是市场规模大、国内可循环。赵昌文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从过去依赖较大规模的出口转向以国内有效投资和消费为主,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内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构建新发展格局,符合发展形势所需。张占斌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乃至受阻的情况下,强化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如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供需要匹配。未来5年,我们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杨光普看来,当前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但回到正常水平仍需一定过程,下一步要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持续推动需求回升。
扩大内需,堵点要打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内部和相互之间的障碍。马建堂分析认为,要减少和消除制度、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高效的流通和物流体系,减少各种交易环节和成本。
——要坚持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国际循环。
我国经济已高度融入世界,并不存在封闭的国内大循环。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国内分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技术创新的发展。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要求。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通过发挥内需潜力、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能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新发展格局也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被称为双循环的重要窗口,众多企业将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从长远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各地自我封闭的小循环。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五中全会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明确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在大局大势下思考谋划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要监督各方面责任的落实,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工作责任,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加强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推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供需两端良性互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纪律作风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全党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同时,结合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推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等方面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自觉适应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5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对发展做出了深入思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规律为伍的变革必然是深刻的变革,也是伟大的变革,更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变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深刻的变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但中国变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方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丝毫动摇。规律不可违,与规律为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是距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6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7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鹤、孙春兰、胡春华、蔡奇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讲新发展心得体会篇8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必须有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予以实现。必须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其他形式和类型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要发挥,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二、高质量发展是依托实体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产业体系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西方式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虚拟经济部门过度膨胀的高质量发展,而一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定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城市的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农村的充分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外,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东部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矢志不渝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四、高质量发展是绿色的发展
只有绿色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才可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五、高质量发展是开放的发展
通过开放,我们能够更好的借助世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放我们能够吸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经过多年的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就是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国内改革,助推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六、高质量发展是安全的发展
离开了安全,发展无从谈起。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越趋复杂,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越趋严酷,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作用,打通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