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8-07 09:04:45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准备好适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是让我们的思想得到提升的,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很多人都会试着写一写详细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抗战剧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抗战剧心得体会7篇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1

——安徽省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调研考察,霏霏细雨中他向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他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革命烈士陵园中心,坐落在县城梅山镇的一个山岗上,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塔高24米,寓意着金寨地区1924年建立党组织。塔身正前方镶嵌着刘伯承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身背后正下方镌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纪念碑文。碑文如下: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王明、蒋光慈等进步青年加入共青团和党组织,并回乡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二四年,境内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一九二九年,詹谷堂、周维炯、舒传贤、桂伯炎、袁继安、徐育三等先后领导了立夏节起义和六(安)霍(山)起义,分别在斑竹园、流波?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和三十三师,开辟了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〇年春,与鄂东的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一军,共同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由此产生并唱遍全国。

一九三一年一月,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十月,红二十五军在麻埠诞生。同年十一月,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组成红四方面军。一九三〇年底至一九三二年夏,军民同仇敌忾,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金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一九三二年秋,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川陕,创建新的根据地。金寨人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积极配合新建的红二十七军、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和在南溪再建的红二十八军浴血保卫根据地,并组建第一、二、三路游击师,开展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合编后的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金寨人民又和第三次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革命红旗始终不倒。

抗日战争时期,全县人民积极支援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金寨是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一度为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领导全省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全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在上述各个革命时期,金寨人民英勇不屈,前仆后继,十多万英雄儿女投身革命,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继承先烈遗志,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奋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金寨县委员会

金寨县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六四年五月立碑公元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记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重修公元二〇一六年四月装修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先后有12支主力红军队伍在这里建立,被誉为“中国红军第一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时期,21年革命武装斗争持续不断、28年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的革命根据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伟大的革命实践,不仅给金寨人民留下了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孕育和铸造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高尚品质。

“坚贞忠诚”是这种高贵品质的核心关键。无论是在革命的初始阶段、高潮时期,还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危急关头,金寨军民始终对党无比热爱、无比忠诚。面对敌人反复多次的“围剿”“清剿”,金寨军民义无反顾地坚持革命斗争不动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送郎、送子当红军,坚持敌后游击战,确保革命红旗不倒、薪火相传。在敌人的残酷迫害、血腥镇压、威逼利诱下,广大党员、群众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牺牲奉献”是这种高贵品质的显著特征。金寨地区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是全国第二将军县。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谓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在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时任红244团2营营长的林维先和一个排的战士被敌军重兵逼到了绝路。弹药打光了,他们就用大刀、石块、木棒与敌人拼杀。最后,他们纵身跳下悬崖。除林维先和10多名战士幸免于难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当时,尽管金寨人民缺衣少食,但仍然把仅有的一点粮食和物资拿出来支援红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伤病员。

“一心为民”是这种高贵品质的根本所在。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有饭吃、就是为了让广大无产阶级兄弟能够过上好日子。为了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党领导广大军民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保卫和巩固鄂豫皖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搞好生产;为解决根据地内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党领导农民群众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换工队、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建立红军公田制度,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

“永跟党走”是这种高贵品质的永恒追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金寨军民精诚团结、浴血奋战,面对困难和危险,他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在金寨这块红色土地上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红二十五军,无论是参加反“围剿”作战保卫根据地、留在苏区开展游击斗争,还是撤离苏区实行战略转移,时刻做到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1935年7月,当红二十五军得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开始北上的消息后,立刻主动出击,予以策应。徐海东说:只要能牵制敌人,保证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即使我们这3000多人都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漫长的斗争历程、无数的革命史实,见证了金寨人民不屈不挠、永跟党走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李涛 胡遵远 李燕)

来源: 学习时报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2

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绵延的山脉郁郁葱葱,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永恒的歌声回荡不息……硝烟不见了,斗争不见了,艰苦的岁月不见了,而那首豪迈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依然振奋我心。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我们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传承的意义。

品读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叹过往,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让人强烈地意识到,中航工业不断发展进步到今天,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前进时期,秉承井冈山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一、学习领悟井冈山精神,坚定变革发展信念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当年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中航工业重组整合,历经三年蝶变,在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航电系统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产业链上竞争最残酷的环节,在聚焦和推进集团战略,按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做实做强航电事业的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学习领悟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集团党组的战略安排,坚定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行专业化业务整合,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做实做强航电系统公司”的决心。

二、传承实践井冈山精神,勇闯变革发展新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革命形势,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出了一条成功的革命道路。面对航电系统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发扬这种务实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按照“创新、协同、融合、跨越”的战略思路,加速创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将当年“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创新做法延伸到当前的环境下,引导支部工作向“重点型号攻关、专业化整合”等业务一线深入,通过调研,发现并协助解决现实问题,使员工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点燃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激情,激活党组织最基层细胞的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统一思想、引领方向的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全体员工勇敢迎接挑战,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航电产业发展的道路,持续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三、凝聚力量提升软实力,促进航电系统转型升级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审慎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敢为人先,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正是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航电系统公司的改革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三万航电人的力量,打造航电特色文化软实力,努力炼铸拥有强军富民情怀、前进途中不回头的精神,不断向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目标迈进。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3

9月3日,广场上,三军列阵,铁甲生威。在这里进行着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大阅兵。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走在地面方阵首列的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昔日抗战受功勋,今日检阅展风采。这些老兵,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士,更是从苦难辉煌中奋进而来的英雄。

抗战老兵永远不会被历史忘记。上世纪前叶,日本法西斯把整个亚洲拖入了战火硝烟,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华夏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正是这些战士挺身而出,迎着侵华日军的炮火前进。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抵抗侵略的烽火,响彻着民族救亡的号角。现在白发苍苍的老兵,当年正是热血沸腾唱着《毕业歌》的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归国华侨,憨厚耿直的山野民夫。

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向侵略者发出了绝不屈服的誓言。一寸山河一寸血,14年的艰苦卓绝,千万生灵的惨烈代价,在抗日仁人志士的血与火之中,古老的东方古国终于昂起头,迎来了自己命运的伟大转折。

当年一代抗战青年,如今俱已耄耋之年。他们从战争年代走来,却从未停止自己奉献祖国的脚步。大建设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下的春雷涌动,无不有这些国家脊梁的身影浮现。他们缔造了这个国家抗争的过去,他们见证着这个民族复兴的未来。

庆典时刻,我们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九三”大阅兵的______广场,跟随着抗战老兵方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是抗战老兵用血肉铸就的“永不磨灭的番号”:“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弘扬抗战精神,传承英雄火种。踏着先辈的足迹,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英雄的精神继续照亮这个民族的前程。

习近平主席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如今,“两弹一星”早已横空出世、“辽宁”号航母驰骋在万里碧波,东风导弹犹如苍穹利箭,中国捍卫和平的力量从未如此强大。但更应该强大的是,从抗战英雄那里接过“珍爱和平、铭记历史”的接力棒。像他们一样,永葆忠诚和使命,从不犹豫,满怀信心,从继续战斗直到继续建设,直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约而至。

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柱。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4

这几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 年。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

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虽已过去,我们不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记住这一段历史,勿忘国耻,将理性的爱国主义发扬光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5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她屹立在亚洲的东方,头顶,是闪烁过五千多年的星斗,脚下,是澎湃过五十多世纪的黄河;历有这样一个民族,她用血泪,书写了灿烂的文明,她用精神,孕育了千万的英雄。她,就是我们最可爱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中国!这不只是两个汉字的简单组合,她已用她的永不屈服和一身傲骨,让这个名字住进了人们的心中,写进了世界的史册……

回首历史,我们看到的除了灿烂,还有屈辱。永远不会忘记,清朝末年,____无能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让我们的民族走向了衰败。1840年,英国殖民者又以坚船利炮冲破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从此一个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甚至沦为欧洲国家手中随意割据的玩物,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重重的苦难……

面对外族的侵扰,我们的祖国没有沉沦,1911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____了清王朝,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随后,1921年,新中国的不屈者们召开了全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些无畏的人们啊,为了民族的兴起,进行了长达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当用无数先烈热血染成的五星红旗在_广场冉冉升起,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震动了神州大地,震响了整个世界。这是一种宣言,对世界的宣言:中国人从此不再是“东亚病夫”,中国这头沉睡已久的雄狮已经苏醒,正准备向世界一展雄风!

扬我国威的时候到了,2008年的北京,在第29届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健儿们斩金夺银,取得了51枚金牌的好成绩。当五星红旗在“鸟巢”上空一次次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国人耳边一遍遍回荡,当许多外国人竖起大拇指称赞:china,good!我看见电视里无数中国人的眼里都含着泪花。这是骄傲的泪,是激动的泪,更是幸福的泪,

因为我们的大中国,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奥运会、世博会,金砖论坛、博鳌会…一次次中外友人欢聚的盛会,都在中国成功举办;大开发、宇航船,一次次科技与环境的改革,都在中国人的手中变成了现实。属于屈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条巨龙已从东方腾起。

铭记历史,我们看到了炎黄子孙的顽强:即使是在那阴暗不平,颠倒黑白的世界里,我们也咬着牙,挺起胸,顽强的生存着;即使是在面对强权,面对压迫时,我们也在呐喊,也在奋起,也在斗争;即使我们贫穷,即使我们落后,我们都始终不离不弃,我们都始终一如既往!振我国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尚且能够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理想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尚且能够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那么,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他们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吗?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就更应该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为了我们共同的祖国,一起拼搏,一同奋斗!

落水纷披,凛长松之独之,颓波浩渺,屹砥柱于中流。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中华之崛起”而愤发,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应时刻牢记,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担负着振兴民族的大任!作为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6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高中成为党员,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x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条生命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或不承认,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也明白“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读读经典,念念时事就可以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和平年代,国家稳健发展,不需要我们冲锋上阵,也不需要我们为国家牺牲自我。但是,国家依旧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孙中山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是的,爱国,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去度量我们的爱国情操?也许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去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而现今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努力地提升个人的各方面素养,把自己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或许这才是最贴切的爱国行为了。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在历史这面镜子中反省、深思,从而延伸人生的长度,提升人生的深度,达到人与国家合二为一的境界。镜,乃形;境,乃影。镜中境,形影不离。

抗战剧心得体会篇7

75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虽然我及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中国人民最艰苦的日子,仅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我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我激动,我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们伟大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感激,那是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来回首那段历史。

75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

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两国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共产党人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从而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无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在抗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特别是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终于坚持到底,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底子还比较薄弱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继续坚持发扬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研先进技术、苦干、巧干,让我们一起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1945年到2015年,整整七十年的春秋过去了。

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领先走上了资产阶级道路,综合国力超越了中国。于是,这个曾经是中国附属的资源贫乏的小国开始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壮丽江山,他们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国,而我们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此时也只能任人欺侮,因为自身贫弱的我们,根本无法对敌人进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狠狠地打击,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开始没有顺利地进行下去。内战,战后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第一次机遇我们错过了,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国际地位已经和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日本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始终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他们的政府在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态度依然暧昧不明,首相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公然否认甲级战犯的罪行。

同志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

有句名言说得好:宽恕,但不要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再也没有了市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而今天,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经济飞跃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中华民族中兴的机遇。值此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想对各位老师、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学说: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抗战剧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