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感悟,大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当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都采取了坚决有力措施进行科学有效防控,并同各方保持密切合作。连日来,国际组织负责人、多国政要、官员和专家发表声明或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赞赏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出的坚定决心、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对国际社会的积极贡献,表示对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
国际社会的信心来自中国力量。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富强是人民安全幸福最为坚强的后盾,关键时刻中国力量也最值得信任和依赖。在全力防治疫情的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稳步推进、网上网下捐助热火朝天、各种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疫区……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正在用团结奋进释放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再次见证了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
国际社会的信心来自中国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邻里相帮、患难相恤,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危急时刻,各地医务工作者纷纷驰援湖北,14亿多中华儿女携手同心抗击疫情。比利时商务咨询公司赛百思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巴尔丹就感慨: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所表现出的团结互助精神让人印象深刻、深受感动。
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跨不过的坎。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有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先前钟南山院士含泪说出的这句话,就曾感染和鼓舞了很多人们。经过医院的精心救治和护理,连日来湖北、安徽、山东、贵州、海南等省市多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也已经治愈出院,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和病毒决战的信心和决心,激荡起了决胜疫情防控的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鼠年春节,这一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虽然来势凶猛,但14亿多中华儿女也正以超乎寻常的气魄与其展开决战。当前疫情防控正在全面推进,防控力度持续加大,但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局部地区有迅速上升趋势,形势复杂严峻。实施中国行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4亿多中华儿女肩并肩、手挽手,冬天再酷寒春天也会如期到来。
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
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经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16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理解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经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仅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仅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期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3
当看到习住过的土窑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听老一辈同志介绍着习的感人事迹时,我脑子里的画面尤为清晰,仿佛就像在聆听着昨天发生的故事。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是当年下乡插队7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地方。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有幸参加赴梁家河学习考察活动。
3月25日,带着激动而期盼的心情,我跟随考察团一行从赣州出发,经过在火车和汽车上连续颠簸20多个小时后,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在考察团的组织下,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学习考察之行。
在梁家河期间,我们认真参观了习当年插队时住过的窑洞、土炕和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依次拜访了习的入党介绍人、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梁玉明,与习一同入党的农村党员、时任生产队长石玉新,考察学习了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现场点——骨干淤地、村党支部及村史馆建设、梁家河苹果专业合作社、山地苹果园、移民安居工程和正在兴建的知青体验园等,并在习住过的窑洞前,与梁家河党员干部一同交流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的体会。
当看到习住过的土窑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听老一辈同志介绍着习的感人事迹时,我脑子里的画面尤为清晰,仿佛就像在聆听着昨天发生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梁家河群众对习真挚的情感。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经过此次学习考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回到村里后,我要第一时间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的感人事迹,以及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一代代梁家河人拼搏创业的精神和加快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让大家思想接受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充分利用“三送”工作平台,做实、做细精准扶贫工作,让双江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岗位,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坚信“人定胜天”“付出就有回报”,这是我在梁家河学习考察的深刻体会。
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4
选调路上的“三重人”
2020即将过去,曾一度刷屏的“打工人”“凡尔赛文学”等等网络热词你get到哪个呢?作为一名已步入基层三年的选调生,每每看到新鲜的词汇都会试图寻找其与工作的交汇点、契合处。
三年,说长也长,可以伴随一个人的初中生活、高中生活亦或大学生活;三年说短也短,只是漫漫人生画卷上的点点勾勒。三年,可以碌碌无为,一笔带过;三年,可以拼搏有为,收获满满。选调生作为党政后备干部,要珍惜每一个三年,敢为、善为、有为,选调路上莫做“工具人”,善做“打工人”,甄别“尾款人”。
选调路上莫做“工具人”。所谓“工具人”,是指对他人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在感情上却始终不能得到平等对待,一直被对方当工具使唤。工具人本质是人格被物化,失去自我被当成工具使用。事实上,诸多选调生刚从校园踏入基层工作,离开“温室”,来到任务繁多、工作复杂的基层,既存在工作的不适应,也存在生活的不适应,久而久之形成工作被动的“病灶”,逐渐沦为基层的“工具人”,缺乏工作的思考,形成领导布置任务、被动完成任务的思维和习惯。因此,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既要锻炼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也要锻炼强化基层工作顶层设计的能力,将选调生活跃的思维、先进的理念、工作的行动力带到基层,促进基层工作向善向好。
选调路上善做“打工人”。“打工人”,乍一听,似乎是对选调生的贬低。事实上不是。网络热词“打工人”让成年人在职场竞争和生活重担双重压力下产生强烈共鸣。选调生作为职业的一类,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往往与大学生眼中“满意的工作”大相径庭。然而,选择了选调生职业,就应摒弃思想的杂念,善做基层的“打工人”,拜书本为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多学理论,才能做到常学常新,才能思想与时俱进;拜人民为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多到田间地头,多到群众家中听听百姓的建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在基层最前沿擦亮“选调生”的金字招牌。
做基层干部的心得体会范文篇5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要想食得美味粽,“选好材、包好粽”至关重要。其实,产业振兴也是一样,要包好“产业振兴之粽”,既需要特色鲜明的“粽叶”,也需要多元融合的“馅料”,还需要精湛高超的“手艺”,发展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老百姓品出致富增收好味道。
精挑“粽叶”,找准立足点,探寻产业发展门路。包好粽,选对叶是前提。粽叶好,包出来的粽子就清香宜人、松散不粘,粽叶差的粽子就容易散漏,味道也不够新鲜。在产业振兴中挑“粽叶”,就是要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精准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小种类、多样性的特色种养业,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地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确保“村村有增收产业、村村有增收渠道”。
精配“馅料”,突出主攻点,构建产业发展模式。包好粽,配优料是关键。包粽子,选用优质的粽叶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粽子内的馅料才是关键。在产业振兴中选“馅料”,就是要紧盯市场需求,精进三产融合,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要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通过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通过三产之间交叉互渗、优化重组,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丰富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创新发展方式,不断建强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升附加值。
精择“手艺”,强化支撑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包好粽,手艺高是根本。一把好手艺包出的粽子,不仅紧实不漏米、使用方便,而且精致又好看、美观漂亮。在产业振兴中要择“手艺”,关键在于“手艺人”,而人才则是促进产业精深发展的支撑点。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依托培育基地、围绕产业发展、立足实践锻炼,扎实做好乡土人才提能培训;要积极回引优秀人才,鼓励和引导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知识青年到家乡创业兴业,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改善本土人才的政策待遇、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走出去”的人才返乡创业;要聚集高端人才,紧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统筹选派科技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转化成果、创新创业,不断打造政策“高地”、人才“洼地”,以人才振兴撬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