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9-08 14:02:22 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心得体会是对于人生的感悟,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刻,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5篇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篇1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看得见的标杆、触得到的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从“赤子情怀”中汲取“初心为何”的精神力量,在秉持“信念坚”、厚植“鱼水情”、践行“拼搏美”中锤炼本色、忠于事业、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无悔青春的时代新篇。

感悟“至信至笃”的政治情怀,用“忠诚”诠释“信念之坚”。

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履职之魂,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第一位要求。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无论是乡镇工作,还是省、市组织部门工作,任凭时光变幻流转,岗位几经变换,他信念坚定、坚守初心,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用行动践行了“党让我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初心誓言。作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典范,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延伸了生命的“长度”,诠释了忠诚的“高度”。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从他身上读懂“至信至笃”的绝对忠诚,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把政治本色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以信念砥砺初心,用担当书写忠诚,切实把__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化为信仰,用实际行动将忠诚品质“深情诠释”,真正做到与党保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感悟“造福于民”的为民情怀,用“笃行”厚植“鱼水之情”。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是朱治国奔赴基层的初心映照,也是他一生工作的真实写照。大学毕业后,21岁的朱治国通过考录服从组织分配,留着戈壁乡镇工作,选择把根深深扎在高原、扎入基层。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到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党员教育培训到“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一路走来,他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想方设法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的问题解决好,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发扬朱治国“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干事精神,主动投身到基层一线去“蹲苗”,把人民对幸福的期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想“利民惠民之策”,多行“暖民爱民之事”,把为民初心融入点滴、落于行动,在一件件干好、一茬茬推进、一项项落实群众事中让为民初心永远“闪亮”。

感悟“干事创业”的奋斗情怀,用“实干”践行“拼搏之美”。

“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朱治国的读书笔记里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和价值追求。工作方法上,他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社,全省366个乡镇,4149个村子,他走过一半以上,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工作作风上,他事不避难,对分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怀激情、敢想敢干,事事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党员干部特有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用过硬担当和敬业实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这股“实干”精神,主动加入到奋斗者、攻坚者的行列,在秉承“特别能攻关”的工作信念、展现“功成必定有我”的血性担当中挑起重担、攻坚克难,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带领群众不断“涉险滩”“破坚冰”,让美好蓝图“行则将至”,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篇2

朱治国同志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突出典范。朱治国同志用生命书写了忠诚,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朱治国同志严慎细实优的作风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他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忠诚,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求索中找出了一条路—实干,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坚守中守住了一种本色—初心。

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热爱,以担当践行初心、用实干书写忠诚,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初心使命。要把向朱治国学习活动作为打造过硬队伍的重要抓手,与深入学习贯彻__结合起来,与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党性修养,夯实能力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善谋划的能力、敢较真的秉性、不怕事的担当,工作中不忘初心、对党忠诚。要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的党性修养;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担当尽责、争先进取的过硬作风;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要结合工作实际,依托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交流发言、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谈思想认识、讲落实举措,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凝聚起思想共识,提振工作精气神。要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作用,利用局门户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等网络阵地,多角度宣传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责任。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篇3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里的文章,全文分为七个段落,分别节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27日期间的讲话内容。全文多次强调,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员干部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篇文章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练就为人民独当一面的硬功夫。

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高尚的情操为人民独当一面。要为人民服好务,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时刻保持一身正气,只有拒腐蚀,才能永不沾。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管不住自己,什么话都敢讲,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事都敢做,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有定力,可以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往往是自欺欺人,极可能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分得清美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别人比官位、比收入、比排场、比面子,而是应该比德行、比能力、比廉洁、比贡献,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高尚的情操为人民独当一面。

要一心为民服务群众,以强烈的担当为人民独当一面。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战争年代,党员是在枪林弹雨中掩护群众生命的;在危难关头,党员是冲在前面保护群众安全的;在平常时期,党员是站在前列维护群众利益的。作为一名党员,要善于从雨伞中悟出道理来,如果不能为群众遮风挡雨,群众凭什么把你高高举过头顶如果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面对责任就躲躲闪闪,看到危险就畏手畏脚,见到好处就争先恐后,群众凭什么跟着你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以坚实的肩膀勇挑重担,以宽广的胸怀心系群众,时刻把解民怨、纾民意、暖民心作为抓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勇于冲在前面,以强烈的担当意识为人民独当一面。

要一腔热血奋发有为,以过硬的素质独当一面。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第四专题《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篇文章,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基础上,以一腔热血奋发有为。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党员干部若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独当一面就无处谈起。因此,要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意识,坚决摒弃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主动作为、实干托底、苦练硬功。要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以过硬素质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敢啃硬骨头,善下深水区,时刻为人民独当一面。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的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squo;两个一百年squo;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squo;中国梦squo;才能成真。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精神要义,在折服于习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与治国智慧的同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了当下讨论最激烈的话题和最为重要的课题。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群众最讲究实际,最看重行动。严格执行是无言的号召、有力的动员。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尊重。为此,务必以严格的执行力体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要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第一要义。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精益求精、务求高效。中央的政策号令必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事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和管理事务,必须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牵头单位负责制,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巩固和完善进一道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二是必须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动力源泉。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敢闯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突破才能前进。善于用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要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做文章、理思路、亮新招、出实绩。特别是当前,十二五规划的收官时期,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要把精力集中到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来,勇于尝试新办法,勇于寻找新途径,善于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力争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必须要领导带头。领导带头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各单位负责人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抓执行、促落实。要做带头执行的表率,一把手应该有督促执行向率先执行转变,成为转执行的示范;要做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表率,切实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到加强团结、维护团结、珍惜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干事讲配合,做事讲宽容,形成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局面;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廉洁自律不仅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而且事关个人的政治前途,要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四是必须要强化监督。强化监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手段。政府执行力的提高,出来依靠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以外,还要更加重视社会监督,利用公众舆论和期待压力推进执行力的提高。要确保民主的知情权,广泛的执行权是行使有效监督权的保障。要确保民众的参与权,充分利用沟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社会舆论监督。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选编了4篇重要论述,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广扶贫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这也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好的村规民约,也会让一个村呈现新气象。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它是一种集体契约,是一种集体意志的明文化、规范化,是推动协同共治的有力抓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规民约与产业扶贫等不同,它不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柴米油盐福利,但带来的却是细水长流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签订了军令状。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党政应指导基层组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作用,吸引群众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村民意愿制定村规民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革除陋习、有效帮助村民改变观念,助力脱贫攻坚。

要使村规民约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各地在制定村规民约时要充分考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俗、民意,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强化村民自治完善,促进农村发展自我良性循环更新,坚持治贫先治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村风,从深层次上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快从被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速度,使得群众与干部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齐努力,共使劲。

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宣传与解读,不能让村规民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教条,要通过宣传、解读与考核保证较高的民众知晓率;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树立脱贫致富的模范,评出好逸恶劳等行为的反面典型;严把执行关,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靠着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送小康的贫困户可以有限度实施必要的惩戒措施,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基层组织要真真正正发挥好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村民实现自我管理,主动参与到致富中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村规民约绘就全面小康新画卷。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首篇之作就是谈国家安全。可以说,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无法谈发展,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抓好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

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总体安全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各领域,勾画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

要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人民安全宗旨。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只有国家安全,国家才能生存发展,人民才能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确保安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作为一名经济战线的干部,要确保人民安全,本人觉得一方面要着力培植实体经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防范风险,确保经济安全,另一方面要心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着力推进公共卫生、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综合施策原则。对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个人觉得要综合施策,一是要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二是要合作,很多问题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要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三是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倡导小手牵大手,各行各业要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如金融部门要关注经济安全,保密战线要关注网络安全。要利用4·15等相关节日开展安全形势教育,构筑一个人人知晓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只要我们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构筑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安全屏障,我们最终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那些为了gdp而造成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成功实现发达状态,相反却会出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衰退与崩溃。

绿色发展是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习近平同志要求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当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大势所趋时,绿色发展便成为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在享受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还能同步享受生态财富的福利。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绿色发展必须节约能源资源。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求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我国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资源匮乏已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稀缺就需要合理利用,如何做到合理利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我们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革命性变化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专题中都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也不可或缺,而且是金山银山不能代替的。当各类环境污染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绿水青山就更为珍贵,而且是一种共同财产,人人都可共享,提供这种最公平、最普惠的公共产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意愿。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简单用征服自然的程度来判断全面小康或现代化实现的进度,显然是片面的。习近平同志在《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中说,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存环境的情怀。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习近平同志基于生态的永续价值高瞻远瞩地要求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中,他通过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史例,诠释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永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从代际公平上讲,每一代人在满足自身发展和消费需要的同时,都应该自觉承担起责任,兼顾后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同志的许多重要论述,体现了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殷殷情怀和历史担当。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这篇重要讲话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新近出版的第三卷,收录了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牢牢把握人民至上这条红线,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时刻都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可以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让劳苦大众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争取让人民生活尽快好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生活问题,大江南北到处都留下他访贫问苦、问计于民的足迹和身影,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进入新时代,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仅把蛋糕做大,而且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满怀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体察人民的安危冷暖,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又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二、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就一定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每一次重大关头,我们党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困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迈过一道又一道坎。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事实证明,只要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就一定无往而不胜。井冈山时期,我们党领导工农武装割据,依靠人民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我们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依靠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决战决胜,依靠人民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依靠人民成功经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经济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考验,战胜了国际风波、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诸多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反对四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请教,汲取人民智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就必将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进而汇聚起我们党长期执政和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伟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原则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百年风雨同舟,我们党与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加到超过3万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奇迹。一串串数字书写着民生改善的沧桑巨变,一项项成就给发展为了人民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面向未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孟良崮战役的担架队到淮海战役的运粮车,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的大包干,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归根到底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为此,要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发展成效,把人民作为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强调坚持由人民全面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加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从战略上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squo;无我squo;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也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百年风雨驰骋,中国共产党人怀有博大深厚的人民情怀,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激情和献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他深情地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时刻挂念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同时要求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对人民的拳拳之心,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爱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权轻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都要有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精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勇于刀刃向内,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以公仆身份服务于人民,始终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我们持续拥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能深刻领会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只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依靠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礼治国的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