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八德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9-25 11:02:48 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生活中的每个教训都是心得体会的一部分,它们使我们更加聪明和坚强,反思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是一种宝贵的自我认知,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八德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八德心得体会7篇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1

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从本学年开始,我校确定了“落实新八德,培养有为少年”的德育工作重点。我们以德育月主题活动为抓手,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和落实“新八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八德”系列读本,教师先行,思想先行。

要想全面贯彻落实“新八德”,教师首先要对“新八德”的内容、内涵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做到思想先行。所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成才之道必由之路》和《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等书目,并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观看《弟子规》光盘、新八德课堂教学实录,听取王宝寨局长的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新八德”教育论坛等活动,为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八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布设凸显“新八德”,营造教育氛围。

学期初,德育处精心制作了《践行新八德,做有为少年》的宣传展板,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板将新八德的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师生们清晰地了解了新八德的内容。另外,每月各班级都要根据学校的德育月主题的安排,将室内外板报更换一新,进一步理解新八德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每周寄语、温馨提示也为全体师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带给大家思考和启迪。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全体学生一起诵读《感恩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扎实开展以“新八德”内容为主题的德育月主题活动。

十月十立志篇,十一月是救失篇,十二月是守法篇。为了使每月的德育主题不孤立,我们要求在进行下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时,要保持上个月的德育成果。横线是以一日活动来贯穿“新八德”,一日活动离不开“新八德”,离不开《弟子规》,全员全方位的落实,每天坚持做到早诵读、日力行、晚反思,用《弟子规》来规范师生的行为。在九月初,学校便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全体师生宣读,解读了此项活动计划,并通过班主任专题会议向班主任教师进行了解释说明,这样,每一个班级都有目的的.制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及活动计划,班级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了教育效果。

每个月的德育月主题活动,德育处都要向全体师生宣读活动方案,并对全体师生进行情理相融的动员稿,设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月末时再进行总结和表彰,月主题活动扎实有序,有始有终。以十月份的德育月主题为例,学校分年级开展了如下的活动:一、二年级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活动,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出了本学期的三个目标,分别是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方面的,写在a4纸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悬挂于教室的展板上,定期进行目标达成的检测,激励孩子向着自己制定的目标而努力;三、四年级开展了“我立志,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学生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了铭记了立志名言,明确了奋斗方向;五、六年级开展了“我立志,我成长”演讲比赛,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将名人成才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张海迪的奋斗精神,贝多芬的不懈追求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他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学校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三条主线融会贯通,协调统一,实现“工”字型教育模式。

学校的德育活动计划于学期初向全体教师进行解读,每月的主题活动方案每位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每一位师生对学校的德育活动都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无论师课堂教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围绕着“新八德”这条主线来进行,有效地促进了新八德素质教育的落实。

五、坚持诵读《弟子规》。

自20xx年开始,我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早诵读、日力行、晚反思的做法一直在不懈地坚持着。在每天早自习的前5分钟,先要按要求诵读《弟子规》的部分章节;在星期五放学前,完整诵读《弟子规》;每周用“心灵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在本学期,我校还推出一个诵读《弟子规》的实验班,这个班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都要端坐着课桌前,静下心来,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完整地诵读一遍《弟子规》,并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些学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用品的摆放比以前整齐了,课间在走廊里游戏、打闹的少了,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六、出台了《新八德教育手册》,逐步实施“八星级道德学生评价”,让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根据教育局的《八星级道德学生评比的通知》精神,我校组织班主任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出台了《新八德教育手册》,计划于下学期开始实施“八星级道德学生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新八德素质教育刚刚进行了一个学期,学校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但还有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去完善。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2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新八德”成为我们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本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都是围绕新八德内容开展,九月份“尊师感恩”,十月份的“立志”,十一月份的“救失”,十二月份的“守法”。每月一主题,步步为引导,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每月主题具体的活动,学校安排注重了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做

到了分层次合理安排,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认识。

生科学发展观;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 “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尊敬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教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快乐,直接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能、体育锻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态度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不可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办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总之,通过学习活动,全园师生提高了道德意识和增强了法制观念,收获极大。今后我校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幼儿的茁壮成长。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3

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提高自身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激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我来谈谈在学习师德方面的几点体会。

第一,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必须 “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就常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如:在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在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第二、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第三,高尚的师德还表现在学习上,要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学习。为此,我就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并具备以下意识。

一是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渠道进行学习。随着传播媒体的多样和丰富,知识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宽,教师只有如饥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教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陈旧的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总之,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4

作为主办方负责人,不得不了解主办的内容,彭老师也是为了让我全力组织,把材料都给了我,翻阅报告内容,观看了光碟实证材料。又听了一天的报告。第一感觉是粗糙、浅薄、松散;二是价值有限。自诩是国家课题,其实是教育部属下的教师基金会的课题,是个民间组织的活动而已。但是有些人被障目,竟然以为是国家意志一般。命名为新八德,是相对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言。千百年来,这传统的“八德”成为人们做人的基本规范,就是现在看来,其内涵并无瑕疵,只是在逝去的年代,有太多为古人所效法的痕迹,象一条长袍,只是不适宜今天的人们穿在身上而已,可是现在穿在身上的西装革履,有时竟让人们魂不守舍,不知走向哪里?人们竟然开始改造它,提出了新八德“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遵法、落实《弟子规》”,尤其是那个目标极为鲜明的:立志——为人民服务,孝亲——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尊师——尊师重教、科教兴国,友学——构建和谐社会,长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救失——科学发展观,守法——依法治国,落实《弟子规》——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人们竭力推广,虽然是很好的创意,但是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而且问题多多。首先要弄懂“八德”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中国道德缺失的问题在哪里?是缺乏内容吗?似乎不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明摆着吗?

x大提出了24字的言简意赅表述。其实中国人道德内容并不缺失,缺失的是道德背后的文化信仰,正是整个民族悲哀,社会导向不足,教育者教育乏力,受教育者无所用心,整个社会文化灵魂缺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的文化觉醒。在“新八德”中,突出了道德与法的教育,硬性的规定充满了说教,行为教育刚性要求,达到了言过其实的地步。比如90度鞠躬礼,增加了很多的解释,如果自然形成一种氛围是好的,但是不能绝对化,教化重在内心世界的塑造,生命价值的提升。《中庸》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就是修养言行走向正常人生之道。这个道,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之道,倡导个人进德修业,个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以天地立心,以生民立命,以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最为美好的道德教化在哪里寻找呢?重在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的觉醒,有了对古圣先贤文化的温情与敬畏,才能浸入人的心灵,建立其民族的文化信仰,形成美好的道德追求。实现这一愿景,应该按照x大精神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立体、良好的文化环境,以其润物无声教育,熏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热爱,在青少年中以“经亦求精”方式读经典,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以宽厚的文化积淀,以博大的人文精神把握人生。使其“知书达礼”,达到“诚于中,形于外”的境地,即:一个人内心忠诚,必然表现在外,文化的教养使其成为谦谦君子。

八德教育的实践,无处不是行为的塑造,鼓掌都是一个节奏,每天一个道德总结,每天检查道德行为,这种模块式教育,整齐划一的培养,形成学生的功利心理,必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弱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式教育应该x的难题。在美国留学的高中生,高考成绩及格率仅有7%,中国人智商不低,但是至今没有在科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学生缺乏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世人对中国教育的共识。

教育是教育者用文化的基因对人生命的编程,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日教育的弊端,是社会的物欲横流的功利导向,对教育的侵袭,商业性占据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生命价值的提升:课堂上保留内容,课下办班收费,重视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政绩指标。功利原则引导家长与学生的利益追求,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培养学习各种技能,升学找个好工作,做人教育理性缺位,做人教育的时间、空间被挤压。包括教育体制难以改变,都是文化信仰的缺失的必然结果。而“八德” 恰缺少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没有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

八德教育内容的欠严谨,比如:长善、救失,出自《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 ;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长善救失,即救其失,则擅长矣。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其延伸意虽不严谨,也可以说是“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可见此为“八德”之内涵是针对教师还是学生?更不用说内容的牵强。

守法和德育有着必然联系,有德者必会守法,德者高尚品格,守法者不越底线,两者毕竟是不同概念,不能以法为德。

落实《弟子规》作为德育内容之一,明显不妥,从弟子规内容,大都可以囊括八德内涵。岂不是重复?

至于那种目标性导向,更是政治化目标与德育内容是两个层面,政治说教,从方法和目标,绝不是德育本身的现实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要求。

内涵肤浅主观武断,把八德誉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八德就是自然规律,牵强附会,无限拔高。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内在本质,明示人们遵照规律办事。德育揭示了人的成长规律,但是八德内容和规律有的并非如此,是缺乏严谨所致。尤其是把八德说成是先秦文化之前就的存在,言过其实,有哗众取宠作秀之嫌。

八德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同报告人所说,就是要抛砖引玉,用更多人的智慧,共同建设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完美大厦,是八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5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顺从。哥哥对弟弟要爱护,并用正知正见来领引他。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在家中要敬爱兄长,在学校、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家中兄友弟恭,则父母欢喜。团体相处,礼敬和顺,则社会和谐。尊师重道,则学问德行成就。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三、忠:忠是负责尽职。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一心中正名为忠,心存偏邪则不忠。一念不生名为忠,心存二念则不忠,故知真诚恭敬至极,即是“忠”之深义。不忠之人必不诚,表露于外则言行轻薄,多失厚重。

四、信:信为会意字,一个“人”字,加一个“言”字,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可对人言”。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开始。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五、礼: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曲礼曰:“毋不敬。”强调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传统小学教育即是教导待人接物的规矩。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真正认识自己所处身分、地位,负责尽职,各守本分。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协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遵礼守义,则无处不受欢迎。

七、廉: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愿意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为国为民处事才能公正严明。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中国历朝选拔官员,均以“孝廉”为准则。

八、耻: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勇猛精进克服一切烦恼习气,成就大业。不知耻,不改过之人,则肆无忌惮,任意而为,是无善根之人,谁都救不了他。

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历史上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上八德,究其根本均不离五伦中“父子有亲”之“亲爱”,而予以发扬光大。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为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睦共处,国富民安,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6

中华民族素来是安礼知乐、乐善好施的礼仪之邦,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之间无不彰显着一个大国温文尔雅的气质风度,祥和推动着社会有序发展。社会交通,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是礼;九寨地震,四海急奔往,热血援百姓,是义。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监督的文明窗口,要特别注重言语、举止、待人接物。审计机关与被审计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工作上难免需要进行一些力量的博弈,如果我们审计人员脸上多点微笑,言语客气一点,让对方感受到审计人的温和谦逊、待人以礼的一面,营造尊重与被尊重的和谐氛围,相信对方也会更乐于配合审计提供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层的业务交流,在审计疑点的交换上坚持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同样可以博得被审计单位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要深入践行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拿出审计人的一片赤诚之心,走进基层,倾听民声,扶贫济困,帮老助残,点燃唤醒受助者生活的希望,并让志愿者精神不断传承,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新局面。廉耻如品,树清风正气。

传八德心得体会篇7

德不孤,必有邻。xxx县委今年暑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已持续了两个多月,培训学习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教体局进行了实施“新八德”素质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参训人员,深受启发。

“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先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它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推行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数年前,我就感觉到小学生德育的虚化与低效,但不知如何做起。后来,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于丹心德全集》一书,书中讲述了《论语》、《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道德经》、《千字文》等传统经典的心德,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但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再说,这些内容均不在课程标准之内,能让小学生学习吗?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们于20xx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并举行了诵读比赛,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我想信一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八德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