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8篇
写心得是为了记录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赶紧来动笔吧,只有发自内心的心得才能更打动人,心得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1
对过去最直接的认知方法是回到历史,对历史最好的了解方式莫过于回到现场。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实地探访长征途经地,以实景还原历史,用影像告慰英魂。
该片拍摄历时一年,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导演组从江西出发,横跨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4个省市自治区,穿越松潘大草地等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革命意义的长征地标,祭扫了100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200多位长征历史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发掘了100多份从未被发现或较少被关注到的历史档案,共拍摄素材超过1500个小时。
这些史料档案中,有些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如1934年9月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其中刊登的张闻天社论,从侧面证明了长征不是一次仓促的军事行动,而是经过策划准备的战略转移;有些是转折关头的重要决策,如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给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命令他们要作为后卫力量掩护全军过江;另一些档案则是饱含情感的历史见证,如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在长征前夕写给父母却没有寄出的四封家书,以及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这次纪录片中被重点揭示。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86000多人中,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占到了队伍的四成。年轻的导演组以此为核心,在片中重塑了80年前这群同龄人的故事,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年轻的红军成为全片的绝对主人公,“青春”成了长征人的时代新注脚。
长征的历史几乎没有留下真实的影像记录,而以往关于长征的影视作品也不能满足纪录片以真实准确为标准的影像呈现。为此,摄制组大量采用三维地图、实地讲述、角色扮演和实景演绎相结合的方式,用镜头对话历史,用电影化手法再现长征场景。片中还打破《档案》的表现方式,首次采用双讲述人的设置,主持人石凉在片中化身长征途中的多个历史角色,如通讯员、炊事员、红军连长、普通百姓,带来真实的长征体验;讲述人谭江海则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梳理和总结这段历史,推进故事的讲述。该片将于今日起,每天19时30分在北京卫视首播。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2
说起争“第一”,在佛教或道教的“习俗”中,就有“抢头香”一说。据悉,全国各地的大小寺庙中,每年春节都会出现一些“抢头香”的闹剧。究其“抢头香”的目的,无非是追求吉祥、平安、幸福,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心理平衡。那么,作为党员干部,那是不能去参加宗教活动,甚至去“抢头香”的。但是,如果从这种“抢头香”的行为中提炼出精神元素,再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就像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处处都要抢“第一”,岂不难能可贵吗?
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员干部们,信仰的不是佛教道教,而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红岩》中曾写道,1949年春节,被关押的同志们在牢房们上贴出了许多对联,其中一联是: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不谙就里的敌人还评价说:真有些修仙炼道的味道。其实,同志们很清楚,参的是革命之道,悟的是马列之禅。同志们在那样的环境中仍然“参禅悟道”,完全是“初心”使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拿出那种“参禅悟道”的毅力,事事处处做“第一”。
近年来,党中央下大决心整治党政部门“庸懒散浮拖”现象,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绩。这“庸懒散浮拖”其实就是一种“不烧香”的观念。须知,身为党员干部,如果不懂得“烧”好本职工作的“香”,那平安幸福就有问题了。这里所说的“烧香”,并非人们想象的孝敬领导,贿赂他人,而是烧好为人民服务的“香”。就像这些战“疫”中的党员干部,都争取“第一时间”奔赴“第一线”,那才是值得点赞的风采。
实际上,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做“第一”就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力争上游的姿态,一种赶超先进的态度,一种不甘落后的执著……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为了百姓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敢于迎着困难上,谁先给百姓带来了利益,谁就先抢到了“头香”,谁就更能得到百姓的拥戴,自己也就更加幸福、平安了。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喊响“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变“给我上”为“跟我上”。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行动,不仅是“第一书记”要如此,所有党员干部亦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天下百姓的忧乐为己任,奔波在前,操劳在前。只要在创业中同样拿出这种做“第一”的执著,还何愁事业不兴隆呢?新春伊始,疫情依然严峻,党员干部们,更当发扬“闻鸡起舞”的精神,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坚定执著地做“第一”,争“第一”。我们深信,在这些闪亮的“第一”中,自然会迎来春暖花开。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3
x年x月x日,我参加学院组织的观看人民楷模《朱彦夫》纪录片活动,让我受益颇多。朱彦夫同志在身体极其不方便的情况下,哪怕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半点退缩,仍然忘我工作,让我一次次泪目,由此我对我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次的认识。
自从x年x月入校当老师,到现在已经过了9个年头。说句实在话,我发自内心感谢学校给予工作机会。在这9年中,我完成身份变化,从企业财务工作者变成一名会计专业课老师;由两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我成为一名母亲。学校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创办幼儿园,教师将子女安心交给学校幼儿园。
自己也时常告诫自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对待学生,自己一直努力践行一个老师的责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讨论,结合自己的9年的教学实践,个人感觉自己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工作。
(1)用真诚之心、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
现在很多老师自身的“业务”比较多,教学工作貌似成了一项业余工作,或者本心想好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已经无暇顾及。但是细细想来,“教师”这一职业,历来就包含奉献成分,我们在很多工作可能要进行投入与产出比,但是对于“教师”,貌似不成立。
很多老师在抱怨现在学生有点“唯利是图”,当你成为他的任课老师时,他对你毕恭毕敬,但是一旦教学任务完成后,师生貌似成为陌路人,见面时,连基本礼貌都没有。但是当我们换位思考时,当我们在成为他的任课教师时,“他”、“她”……他们的名字,我们记住了吗?我们在任教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吗?我们有没有“偷工减料”的时候?这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老师还是想得到回报,但是这一回报,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可能还有精神层面的。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具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就个人看法,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起码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主要是牺牲时间与精力,要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是学生,虽然他们的生理上可能使成年人,但是他们的某些心智方面还是有所缺陷,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真诚之心,去影响他。
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大多数学生具有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所以对于我们的每一份付出,他们都会有所感知,可能他们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去表达,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还是激起一些波澜。
对于独立学院的我们的学生,基础可能不太好,如何强化他们的学习,这更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像对待我们的家人一样,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有信心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我们自主学习。
我的x级有些学生,自从大一开始,一直到毕业我都参与他们专业课教学工作,大家相处的关系非常融洽,我经常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好好工作。现在他们都已经离开学校几年,但是他们仍然在节日时,发来问候,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莫大的欣慰,这种欣慰,远远超出物质层面。后来他们毕业,我侧面问过他们,他们对我的评价,他们说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老师,您这人很实在,很真诚,很幽默,不物质,和您在一起,我们感觉很快乐”,每当教学工作不顺利时,我时常想起这句话,让我工作激情重新燃起。
所以每学期上第一堂课时,我都会把一些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做人道理讲给学生,要想好好学习,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会做人进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样我们的教育随之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2)用阳光行动感化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当中会影响学生。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在社会中历练,从高中跨入大学,离开父母,行为方面或多或少会有所欠缺,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适当的时候,去教育,不能一味去说教,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
比如加强学生的学习氛围,我个人建议教师也应该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我之前深有体会。有一年由于专业需要,要参加某项考试,需要经常晚上去图书馆看书,在上课时,有意无意说一句在图书馆看书的感受,我重点说一下我看书的地点,发来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都去我在大厅看书学习,里面不乏有上面所谓“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大家还是一起讨论一些问题。直到后来,考试结束,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在图书馆没有看到我,我都有些惭愧。
比如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一些自己出国的做法,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比如像《朗读者》等这些有意义的节目,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老师,很多学生在看着我),积极传递一些正能量,任何事情,自己首先要换位思考,然后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具有一颗平和心,不急不躁,事情未到最后,切勿过早放弃,切勿过早下结论。
(3)用过硬专业知识去熏陶学生。
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自己,我们都钦佩“德才兼备”之人。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尽量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老师。对于我们专业课老师,首先我们要把自己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
很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知识过于陈旧,没有紧跟政策的变化,比如像会计准则的变化,税法等相关内容的更新,一些教师仍然停留在以前的知识阶段,细细想来,些许有点浪费学校资源的成分。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我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感触是当前的学习,他们认为没有未来就业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就要从实践的角度给学生阐述清楚,这门课程在实践中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从一个校门跨入另外一个校门,同样缺乏社会经验,所以这就希望我们的教师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前言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社会,脚踏实地的进行锻炼。
很多教师抱怨学习没有途径,我个人认为可以请一些学校内部专业知识背景强的教师开展讲座,不仅学生受益,而且相应的任课教师也随之受益。
总之,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更是教师的一种生存之道,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终将会被淘汰。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4
近日,品质管理部组织大家一起观看学习了《生命重于泰山》安全教育纪录片。生命重于泰山,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讲的。可是什么叫安全?什么才能称之为安全?如何才能安全?
安全,就是要从小处着手,注意细节。古人讲”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意思是说祸患往往源于被疏忽的细微处,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又是我们最容易疏忽的。我们工作中千万不能忽略一丝一毫,哪怕是一个螺丝钉,一个小角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安全在于细节。
安全,就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安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痛定思痛。相应的规章也日渐完善,安全制度不仅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更要应用于作业前的充分预想,毋临渴而掘井。防患未然,就是要排查隐患,及早解决,卡控到位。安全需要传承,我们在新员工培训中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并且在师徒传帮带中,也要将安全作为第一讲授要点。做到师傅不仅传授业务技能,也要对徒弟安全习惯的良好养成起到一定作用。未雨绸缪,其实就是做好预控。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安全,就是要时刻警惕,克服侥幸和麻痹。唐代诗人杜荀鹤有《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大概是说人们总是在看到明显危险时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谨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环境时就放松了警惕,行事不忘初心,反而大意失了荆州。我们应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意识。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使命。面对新挑战,我们寰宇东方人更要遵章守纪,做到爱心安全,为安全生产提供最稳固、最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我们不仅要做一名“最美造箱人”,更要做一名“最安全的造箱人”。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5
破晓之前,黑暗笼罩中国大地,进入19世纪中叶,这片传承五千年文化之地,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唯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找寻救国图存之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爬起。俄国十月革命,一束红光刺破黑暗,给世界带来新事物,给中国带来了曙光。
红日初升,是任何黑暗势力、老旧势力也无法阻挡的光芒。在水汽氤氲的嘉兴湖面上,王会悟在船头徘徊,船舱内铿锵有力的《国际歌》飘荡在江南的湖光山色之中。当时,与会人员没有想到,中国人民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那样重要的一场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红日从江南烟雨中升起,那是希望,也是信仰。
狂风暴雨会遮住太阳,但心怀信仰的人会一直等待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共产党遭到重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产党遭受灭顶之灾、长征路上,每走一步就有天险敌兵、抗日前线,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艰难困苦,有人从共产党的队伍中退出,但是,许多人选择了坚守信仰,并且有更多的人加入这只红色的队伍,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信仰。
云销雨霁,阳光会更加明亮。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反动派统治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悟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还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长征的胜利会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内战的胜利……每一次历经风雨后的阳光都耀眼的逼人,而每一次的化险为夷,每一次雨过天晴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是信仰的力量,使得无数中华儿女奋不顾身投入革命事业。
中国共产党是穷人的队伍,但是并不全是穷人,周恩来出自书香家庭,曾赴日本、法国留学,是知识分子,本可在国民政府中安逸为官,但是他为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的道路,几次危在旦夕,也是无怨无悔。
我们的民族从来都不缺乏仁人志士,从来都不缺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从来也不缺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这些人,为了使全国人民摆脱枷锁,摆脱束缚,为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家庭,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最终为我们取得了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和平的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1921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尽管我们的奋斗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作为一名在和平年代健康成长的新青年,看完了《重生》,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从小我来看,我们应该怀有理想,不断为理想而奋斗,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大我来看,我们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习掌握本领,认清国家和世界局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6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某某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某某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某某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7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观看铁在烧纪录片心得体会篇8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十分严峻,“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在安华里社区,习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要“把阻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学习思考,对做好社区防控工作提出3点认知。
强化使命担当,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习总书记指示,“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击作用”。这充分表明了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社区防控关键当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需要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发挥疫情防控的引领、带头、核心作用,需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放宽政治视野,不断提升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牢“一盘棋”思维,将上级指示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部署,压实工作责任;需要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内居家党员摆脱“小我”的牵绊,抛弃私心私欲,主动积极参加力所可及的防控工作,主动加强防疫知识线上线上自我学习,配合做好老年人、易感染人群的说服教育工作,以自身的担当作为兑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走好防控工作群众路线,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把新冠肺炎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社区是社区人民的社区,社区的防疫工作不仅仅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事,也是全体社区居民的事。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做好社区防控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好战“疫”工作的群众路线。要团结一心,汇聚民力民智,避免出现“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屋上霜”的冷漠;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推进联防联控,充分宣传教育,在“网格化”“地毯式”挨家挨户防控中,积极争取群众参与、群众支持,推进入户排查、重点群体监控等工作落地生根;以人民群众的全员参与、全员战“疫”,切断疫情传播渠道,防止疫情防控“漏报”“瞒报”问题的出现。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彻底的胜利。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防控工作落细压实,让严管严控背后布满人间大爱仁心的浓浓情意。
基层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奔赴防控一线,善于在疫情防控一线辨金识玉,“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在这场全面战“疫”中,涌现出钟南山、张定宇、黄汉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出现无数不知名的“那布满勒痕的脸”“那长满红斑的手”“那逆行的背影”,让我们无比感动也持续激发着战斗的勇气和信心。当然,在危机关口,也曾出现黄冈“三不知”主任唐志红等反面典型,需要加强警示、引以为戒。
对于社区疫情防控中,那些敢于担当,能够结合实际,有力有效防控的干部、党员,要大力挖掘和整理、宣传和弘扬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比如,村委、社区内,那透着嘶哑带着地方口音的“大喇叭”干部,比如那你看不见我,我却随时临空的无人机防控首推者,比如能够用心用力,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采取入微服务、入心服务的“送菜人”等。“细微之处见功夫”,紧要关口,一名干部一名党员的投入程度如何,对待群众感情如何?都可以透过这些具体事件、毫末之处识别。对于极个别党员、干部工作“装腔作势”、简单武断等作风虚浮问题,要强化督查整改,比如,在个别卡口存在的盲目“一刀切”,不分具体情况,外人、车辆一律不让进;或“给出不给进”,缺乏全局意识全局观念,采取“一关了之”的粗糙做法;要强化监督检查,绝不能再出现不让医护人员返家,对一线人员冷漠、缺乏关爱等“本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要加大问责力度,防止出现让“逆行者”流血流汗又流泪的个别事件出现,避免因工作不细致不得力不精准,造成“误伤”事件。要善于从作风建设角度,既严格管控、联防联控,又体现人文关怀和执政水平,不折不扣把牢“入口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接续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做到社区一线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保卫社区群众生命安全,坚决打赢社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