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1-20 12:08:37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人生智者的笔记,记录着我们在生活中的领悟,在心得体会中,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失误,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6篇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1

8月3日,站召开党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由党支部书记刘--主持。会上,原文传达学习了处党委29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本站实际情况,提出了全站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推进的初步方案。班子全体成员对照通知要求,分别作表态发言,坚持拥护和支持处党委的决定,带头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制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好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表率作用。

8月8日,站召开中层(副股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再次传达学习处党委29号文件,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进行动员和布置。此外,还重新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厅党组十二条以及处党委十条规定,强调党员干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将规矩挺在前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严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不存侥幸心理,不犯时髦错误,不给处党委抹黑。

8月9日上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站支部组织召开支部大会,再次将处党委29号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同时,学习了党内《准则》和《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及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员中敲响警钟,告诫党员要时刻体现纯洁性、先进性,在职工中做好示范和标杆。

此外,站还利用政务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将处党委29号文件、上级规定和制度等上传,要求各办公室、航政大队在所属成员中抓好进一步的传达、学习、动员,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按照处党委要求,站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纪检查监察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由各办公室、航政大队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在点设在站纪检监察室,负责专项整治各阶段、各环节工作的协调、督查、推进以及总结汇报等具体事项。

对照处党委29号通知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江苏省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定,我站重点对20xx年以来的公务接待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纠工作。

总体上,全站能认真执行上级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制度,做到不趟“雷区”、不越“红线”。苏北处系统内的公务接待,不管是中餐还是晚餐,基本做到以食堂工作餐为主,严格控制餐标和陪餐人员数,且一律不安排酒水、饮料。涉及到系统外单位来人的公务接待,尽可能在食堂安排工作餐,在确保不逾越“红线”的范围内,对餐标和陪餐人员数作适当调整,中餐一律不安排酒水和饮料,中、晚餐均不提供高档菜肴。站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均能严格执纪、守责,做到严格自律,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各部门严格执行“对口接待制度”,均能做到事前请示、事中报告、事后备案,全程由党政领导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接待不“越规”,尤其是20xx年5月以来,我站扎实开展“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更好地控制和杜绝违规吃请、超标吃喝等不正之风、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全站行政执法人员能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未发现有接受船民、辖区内业主和服务对象吃请的现象,反之,曾多次拒绝沿线涉水单位的吃请、烟酒等。由于规定、制度执行较好,近几年来,我站公务接待费用一直保持“稳中有降”的较好趋势。

存在的问题:

1、我站食堂规模较小,常年只聘用一名季节性临时工,负责每个工作日10余名职工的中餐以及5人左右的晚餐。遇到系统内、外一些突发的公务接待或者是人数较多的公务接待,尤其是中餐,就显得“力不从心”,应接不暇。在这种情况下,站只能将接待任务安排在邵伯镇的定点酒店,虽对餐标进行严格控制,但相比职工食堂,仍略高一些。

2、我站管辖航道范围达86公里,涉及扬州城区、江都区、高邮市三地,部分在扬州、高邮的公务接待无法在站食堂进行,只有安排在当地的酒店,因而相比职工食堂,餐标也会略高一些,但也严格控制在标准内。

3、对于系统外单位来人的一些公务接待,如涉及到晚餐,个别方面的招待仍存在饮酒现象。但对于酒的档次和数量,站予以严格控制,一般为100元/瓶左右,每桌也尽量控制在4瓶以内。

4、每年的5月—9月,是邵伯镇的龙虾季节,而龙虾的价格逐年攀升,近两年已达200元/份。在邵伯进行的"系统外单位来人公务接待中,因为“龙虾”的原因,往往造成餐标超标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们清晰地看到站公务接待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无奈,但与上级的规定与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处党委29号通知下达后,站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组织传达、学习、动员的同时,下定决心抛开所有的“面子”、“里子”,一切以规矩为前提,以制度为准绳,坚决执行到位。8月4日,镇江航道管理处党政主要领导一行6人,在处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人员的陪同下,在扬州参观六圩口示位标(六圩灯塔)。在接待中,我站严格执行上级规定,没有把客人请到邵伯品尝特色龙虾,只是在扬州的一家普通酒店安排了规定餐标的工作餐。

在今后的公务接待中,我站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处党委29号通知精神,做到一切以规矩行事;同时,努力实施长效管理,细化制度、量化考核、事权公开,使公务接待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2

编者按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省各级法院党员干警通过各种渠道收听收看开幕会直播,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结合自身岗位畅谈体会,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政治部教育处处长 吕 娜

坚持“五个牢牢把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培训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及时部署开展全省法院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纵深推进“两个确立”主题教育,指导督促全省各级法院迅速、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切实把全省法院广大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举办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分层分类对领导干部、青年干警、业务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做到学习培训全覆盖,力求学深悟透、学以致用。聚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切实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发掘培树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健全英模选树宣传常态化机制,发现和培养各类文艺人才,精心打造江苏法院文化品牌。聚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扎实推动江苏法院“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落地落实。实施“1211”司法英才培育计划,推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江苏法院人才队伍。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省法院党的建设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和带动全体法院干警为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司法而团结奋斗。

民一庭党支部书记、庭长 俞灌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事审判涉及教育、养老、医疗、消费等各类纠纷,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惠民生、暖民心的直接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妥善审理各类婚姻家事纠纷和侵犯人身权、健康权、财产权案件,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特殊困难群体和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服务保障,解决急难愁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作为全省人民法庭指导机构,要充分认识人民法庭服务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作用,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积极发挥人民法庭扎根乡村、密切联系群众的地缘优势,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出台意见,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创新实践,以“省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抓手,带动人民法庭提供更优质司法服务;精准发力、以点带面,以“一法庭一品牌”创建助推“江苏模式”可持续发展;重点打造、扩大宣传,以“人民法庭建设案例”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性。

民二庭党支部书记、庭长 李 荐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牢固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切实提升商事审判质量效率效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司法满意度和获得感。牢固树立“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的理念,压紧压实中级、基层法院审级职能,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实质性高效化解,更好满足市场主体解纷需求。强化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围绕服务保障实体经济下功夫,抓好传统商事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保驾护航。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多重整救治、少破产清算”理念,积极运用预重整、重整、和解等手段帮助企业重获新生,运用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方式加速出清“僵尸企业”,助力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行政庭党支部书记、庭长 郑琳琳

审管信息处党支部书记、处长 潘军锋

要深刻认识审判管理和智慧法院工作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审判管理和智慧法院建设各项工作中。全面加强审判管理,保障严格公正司法。更新审判管理理念,制定审判管理发展规划,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加强审判权运行制约监督,提升审判管理效能。加强数助决策工作,完善态势分析制度,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保障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制定“江苏数字法院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起草关于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智慧法院体系化建设。加强重大敏感案件管理,筑牢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线。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公开机制,扎实稳妥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行装处党支部书记、处长 金国富

机关党委党支部书记 华 任

要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作表率,瞄准党的二十大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积极探索法院系统党建工作规律,切实以高质量机关党建赋能高质量司法实践。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学习载体,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司法实践、融入干警生活。坚持围绕审判执行中心工作,以模范机关建设、党支部达标定级工作和支部品牌建设等为抓手,推动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好党章的学习和贯彻,强化政治监督,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全体党员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3

为迅速深入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区作风整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教师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教师中开展一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在开展学习讨论后,我深刻认识到加强教师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实际对照,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开展自查、自纠,深刻领会其中的警示精神。并以此为鉴做到令行即止,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服务的宗旨。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展作风整顿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整顿建设活动,是推动教育部门依法执教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举措,是促使教师进一步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是进一步的学校求真、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要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建立一支作风过硬、文化素质高的队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抓落实、求实效上狠下功夫,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

作风整顿建设中自身的努力方向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的学习和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及组织管理知识,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服务学校的能 力。

2、心系学生、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学生、家长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学生,下大气力解决好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 做好关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多办实事。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克服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查实情、 讲实话、办实事,提高工作效能,推动工作落实。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克服以权谋私、奢侈浪费、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利 益等错误行为。

5、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洁从教的各 项规定。

6、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通过此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我要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有明显进步、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法纪观念有明显增强、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

作风正才能形象好,形象好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事业兴,事业兴才能国昌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风建设活动,是我们培养自己学习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好机会。我将按照学校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学习,深入思考,及时总结,大胆实践,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本领和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4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教师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园丁。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

这是我在学习师德师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很感谢学校进行这个“师德师风”学习月,让我这个实习教师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我一定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5

踏上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

在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里我找到了答案:热爱孩子并尊重孩子,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幼儿教师只有热爱幼儿,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认为即然我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竭尽所能,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使之理想化、神圣化,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教师要热爱孩子。"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孩子就意味着尊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

我觉得热爱幼儿要面向全体,尤其是个别性格特殊的幼儿,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幼儿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阳光。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篇6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内蒙古之行,历时四天,两地调研、两次开会。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总书记评价“具有标志性意义”。

巴彦淖尔位于“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千百年来,林在较量沙,水在滋养田,日升日落,繁衍生息。

把镜头拉长。中国版图上,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正是中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攻坚克难之地。

“三北”工程始于改革开放那一年,立志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披荆斩棘四十五载,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后作出论断: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芒种时节。《周礼》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座谈会事关“泽草”,亦是全局之计、国家之策。“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它为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近一半的三北地区,种下新的希望。

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方向、谋思路、作部署,发出了“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国之大者”,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

“一张蓝图”里的“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关乎长远。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看见多远的过去,才可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生态问题,考验的是历史眼光。

时时放心不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内蒙古考察调研。每次,都会讲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次,他再次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调研,座谈,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5日,自北京抵达巴彦淖尔,先去乌梁素海,看水;再到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看田。

6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看林;随后前往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看渠。

当日下午,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召开,来自三北地区6个省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深入中环产业园,看绿色转型、创新发展。

8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重点强调的工作里,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仍是“首要”和“导向”。

一路上,目光所及,黄与绿交织着、也较量着。翱翔的鸟、盐碱地改良后长出的苗、扎根沙地坚韧挺拔的树,还有引黄灌溉渠织成的网……无不讲述着这块土地昨天经历的,和今天正在发生的。

一叶知秋。三北大地的每一天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

古时沃野千里,草原肥美。

曾几何时,人口剧增、掠夺式开发的喧嚣声,气候变迁、沙尘漫天的呼啸声,渐渐多了。绿色褪去,黄色接踵席卷,土地沙化,沟壑纵横。

上世纪70年代,三北的模样,令人忧心。

“三北”工程开始实施的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只争朝夕的时代大潮下,党中央却极富战略定力和历史远见地将目光锁定至下个世纪的2050年,擘画了一个跨度73年的宏大工程。

这一工程,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的725个县,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

时间之长、地域之广、难度之巨、决心之坚,世界罕见!

新华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根深扎沙地、叶望向苍穹。总书记颇为感慨:“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沉甸甸的承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扛着。

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魄力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并指导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循着总书记足迹,看三北。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防沙治沙始终牵挂在心。

这次考察的乌梁素海,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惦念着。2021年全国两会,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说:“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

久久为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时间的流淌里沉淀出大党大国的远见担当。

三北的模样变了,蓝天、碧水、绿地,触目可见、触手可感。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日下午的座谈会上,溯往昔、看今朝,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搞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对得起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下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代。对大自然我们要有敬畏感,要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件事抓好,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一盘大棋”里的系统观念

“这件事不能歇脚,不能松懈。”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喻成“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这里,防沙治沙面临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等重重关卡。干旱少雨、生态灾难频发等,使防沙治沙难上加难。

45年筚路蓝缕,工程建设进入到“啃硬骨头”阶段。“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书记告诫,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锚定2050年,深耕2021-2030年。“一盘大棋”,运筹帷幄。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73年的宏阔规划已过半程,这10年,向沙漠深处挺进,注定关键,也必定“难啃”。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总书记的系统观念,映射的是“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也牵引“以点带面”的方法论。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从地图上看,拔掉这几个深黄的点,就能串联起一段段青绿的线,“三北”工程也将因此贯通更加完整而厚重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功能完备、牢不可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2030年“三北”工程的期冀,也是系统观念下找准要害、以点破题方能实现的目标。

系统观念,还体现在动态平衡的把握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水利建设,在河套平原上印刻下如人体血脉般延展扩散的7级灌排体系。

从横贯平原的总干渠,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几掌宽的毛细沟渠,7级灌排体系之下,自然之力终能“为我所用”。

“开渠的人,千古留名、青史留名啊!”总书记对这个辟开荒漠、润泽沃野的灌溉系统赞叹不已。

时间不会停滞,治理河套只有进行时。

“下一步还要做什么建设?”总书记的询问将视野引向未来。

听到“现代化改造”的答复,总书记叮嘱:一是“量入为出”规划投资,二是“多元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在新华林场,杨树、旱柳、柽柳,有些树种需要更新。

总书记叮嘱:“荒漠生态系统天生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有些沙漠改不好、改不了,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叮嘱里,浸润着统筹平衡的哲思,延展着总揽全局的视野。

2021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一字之添,却是系统观念的深刻诠释、“六个必须坚持”的理念精华。

此行考察的乌梁素海,就是明证。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报告了治理思路之变: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

接纳了河套地区九成以上农田排水的乌梁素海,曾经芦苇泛滥、黄藻密布,“病”得不轻。如今,未到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翔。“塞外明珠”,再放异彩。

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

上世纪70年代末,风沙危害严重,为了绿起来,有什么树就种什么树,往往十树七枯。现在,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

“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进一步谈到科学精准配置的问题:

“我们现在规划生态保护区,有的是经济发展区,有的是农耕区,林地草原都在规划,都要把它明确下来,这个过程中不要简单化,要考虑千差万别的情况,要辩证看待,因地制宜,统筹考虑。”

“三北”工程,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放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考量,它的意义则更加宏阔。

理国如张瑟,从来都是弦弦相系、韵韵相叠。

这片天空下,国家战略灿若星辰。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基底,恰是生态。而“三北”工程,是国家生态修复的主阵地。

世界维度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共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三北”工程无法估量的立体生态价值,成为“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底座。

“三北精神”里的久久为功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考察中谈到古老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不屈服、不畏惧。

人与沙的角力,亦是漫漫征途。

黄沙与绿荫的抗衡,是空间的交锋,更是精神的对垒。

座谈会上,总书记讲起他见过的那些用一辈子去坚守的治沙人: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

他们的身影,汇入三北大地,平凡而坚毅。中国造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肩扛、手挖,在防沙治沙这个世界级难题前,三北人誓用白发换绿洲。无数双长满老茧的手、无数张晒得黝黑的脸,“一茬接着一茬,前赴后继地干”,久久为功,终将滴水穿石,终会黄沙染绿。

一路走来,调研、思索、启迪,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感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华林场,负责人指着沙地里成堆的小颗粒介绍说:“这叫‘苦豆子’,老农民一看,就知道沙地正在土壤化,今后可以在这里种庄稼了。”

总书记指出:“这是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不畏难的探索精神。”

在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总书记一边看沙盘,一边详细了解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两千多年的灌溉史。

治理江河是农耕文明的重任。在黄河南北改道的历程中孕育发展,河套灌区拥在阴山山脉的臂弯里,始于秦汉,“引河溉田,得自然之力”,汉“屯垦戍边”,唐“筑城固边”,清“雁行耕地”,再从清朝到民国,“走西口”的乡亲们垦田修渠,赓续着灌区繁茂。

因一度是没有闸门控制的自流引水,灌区“天旱引水难、水大流漫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下决心破解难题,建造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万里黄河第一闸”三盛公水利枢纽,由此落成。新生共和国的千万建设者们,用低沉浑厚的号子声,汇聚成水利建设史上的大合唱。

时间又过去了一甲子。沙盘前,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7级灌排体系。总干渠纵贯灌区,毛细血管般的支渠深入农田,每个毛细血管上的水位、流量都清晰标注出来。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说,现在,多泥沙状态下自流测水的难题,他们已经研发解决了,“下一步还要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套系统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看到灌渠建设,我很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非常可贵。”

治水不易,治沙亦难。韧的绵亘,还要配上闯的劲头、创的智慧。

宁夏,被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包围着。植物栽种在这里,风一刮,无影无踪。

也正是在这里,治沙人发明了“中国魔方”——麦草方格,锁住了水土,让植绿成为可能。

翻开三北地区的治沙手册,写满了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引水拉沙,锁边固沙,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植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披星戴月,战天斗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盐碱地、荒漠、沙漠沙地,搬走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三北精神”因人而铸就,也改变了人。

总书记走到哪,都惦念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盐碱地的改造模式能否复制。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米袋子”。

沙地里,思索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多元经济的共赢。荒漠化治理的产业化之路,是篇大文章。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后富’。这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正道就是这么走。”

“双循环”下的强国建设

时间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今天,三北嬗变令世界惊叹,黄河奔涌挥就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催人奋进……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图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是道必答题。

内蒙古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称,17种矿产资源查明储量全国第一。是继续靠山吃山,还是另谋出路?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的中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处处孕育新希望。

园区建设了十多年,入驻的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队,这里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以光伏板为主力发展的光电产业,是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一支生力军。站在屏幕前,总书记细致询问沙漠里的那些大项目,红线、蓝线交织错落,勾勒出新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总书记问。

当地负责能源产业发展的同志如数家珍:“预计到2025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2022年翻一番以上,外送电量翻两番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他们:“内蒙古能源产业长期以来以煤为主、因煤而生。但是产业太单一不行,多元化发展是方向。能源建设不能光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绿色中国。”

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用短短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之路的中国来说,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正当时。

一席介绍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刚才你们说,这两三年有的要翻一番以上,有的翻两番以上。内蒙古在这方面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看了以后,很是提气!”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新时代十年来,三北大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拓展着“增值”的新空间。

硅片就像光伏板的“地基”。产业园内,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单晶炉如列队的士兵,一排排颇为壮观。它们昼夜运转,产出硅棒,之后切片,制作成太阳能光伏板。企业负责同志向总书记介绍说:“不仅国内需求旺盛,还远销海外。”

展厅内,成绩单摆了一排:

2019年首创发布12英寸光伏硅片,推动行业技术向前5至10年,光伏度电成本降低6.8%。

现在,正瞄准半导体单晶硅国产化进行科技攻关。

一手抓新能源产业,一手抓现代装备制造业,内蒙古的实践给人启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绿色,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到今天的时代课题,也是在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下的战略抉择。

“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总书记目光长远。

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敞开大门,谁来与我们合作都欢迎。经济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

新时代、新征程,大格局、大战略。

在宏阔的时空坐标上端详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常讲常新。这一次,他谈及新形势下的复兴之路:“一些国家要搞霸权、搞垄断,想让我们当附庸跟着跑。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啊!我们要继续攻坚克难,再上层楼!”

历史从不辜负搏击者、奋进者。

百年奋斗,是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中国胸怀天下。

绿色发展,中国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着眼的,不仅是美丽中国,还有人类共同的家园,期待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中国在开放合作中以创新引领发展,既造福自身,又惠及世界。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通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王昊男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0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四对标四整治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