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2-24 15:12:23 分类: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内心的想法得到很好的表达,通过写体会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加强,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1

最近的几天,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和冷漠,不禁心生敬意与愧疚,感到芒刺在背。

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的确既令人感动,但更令人省思,对孟教授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耐于咀嚼:“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

孟二冬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他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坚持教书育人。孟二冬在做学问上,始终以学术为本,以服务于人的发展的学术为本。孟二冬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然而当我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各种渠道了解了他的先进事迹以后,同为教师,我很感动,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和他相比我的治学态度不严谨,遇到一点难题就退缩。领导布置点任务,并不是去搜集,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总结出来,而是东贴西凑从网上复制一篇文章应付差事,到头来,自己在业务上并没有真正提高。说到底就是缺乏他这种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

孟二冬教授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教师的形象。

孟二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xx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讲坛上,孟二冬教授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了,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孟二冬教授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阅读孟二冬教授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我决心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把参加学习活动视为增强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必须要从自身的努力开始,认真钻研业务,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无数个孟二冬,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我做不了孟二冬,但有一点目标我是可以尽力去实现的,那就是当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我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2

劳动是什么?一说起劳动部分人的脑子中可能想到的就是做着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其实有这种想法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劳动这个词,我认为的劳动就像是油甘果,吃起来味道是甘甜的,一开始的尝试是苦的,但尝完之后会发现开始甜起来,而种甜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会发现的美好。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先烈祖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只有劳动才能改变一切,是劳动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劳动者让我们有了一个温馨安详的幸福家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的人都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什么是劳模?劳模也叫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成绩能力卓著的劳动者,然后经过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这是中国最高的荣誉称号之一。

时代在不断进步、不断变迁,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劳模精神的本质,每个时代的劳模都有他自身不同的特点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然而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事中忘我的劳动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劳模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向劳模学习,在名利上保持平常心,事业上提高进取心,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道德观,遇到挫折不放弃,勇于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品格。

劳动者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劳动者,我们要像劳模那样,做到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典范。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3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4

她是高铁车站里流动的风景,她带领的服务组10年收到表扬信近9000封;他是万里铁路线上的铮铮铁骨,反扒16年,为旅客挽回损失近百万元;他是你不曾谋面的“列车医生”“铁轨护士”……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流动的中国”更加平安温馨。

“最美铁路人”之所以让人感动,大概就在于他们在许多时候都和常人“背道而驰”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铁路人还彻夜不眠的坚守在岗位上;在寒冷的下雪天,人们回家的时候,许多铁路人却逆行赶往单位应急;春节众人回家过年的时候,许多铁路人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忍受着与家人的别离……

“最美铁路人”,来自一线铁路不同工种,出身背景各异,单从外表上来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人”。然而,他们数年如一日对工作岗位坚守的初心、对肩负责任使命的担当、对生命对家庭对生命的默默奉献,终于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在岁月长歌中绽放出美丽的.华章,精神文明之光终照世间,成其大美之风。

我国诗人李白有《咏萤火》诗:“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我认为这首诗是对“最美铁路人”的最贴切礼赞。“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艰苦奋斗之雨浇不灭灵魂深处的奋斗之火,改革春风让这精神之光更加耀眼。“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喝水不忘挖井人,党带领全国人民,感恩他们的付出,铭记他们的奋斗,并以此作为时代楷模、先进榜样、典型案例,赋予“美丽中国”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5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黄大年这样说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黄大年听到了祖国对他的召唤。黄大年回来了,就这样怀着一颗赤子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七年里他兢兢业业、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活着,工作着,人是快乐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誓言。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转变。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说过:“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摒弃小我心存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始终从大局着眼,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多为国发光,不与民争利。学习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6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xx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7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篇8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织金县龙场镇副镇长李江感慨道:“脚下的力量源于心中的信仰。老党员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地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热忱,用一字一图一锤一钎筑梦小康,那沾着泥土印记的工程图就是最美的测绘画卷,为黄大发老支书点赞!”

“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诚而执着!”中广核电集团党政干部田犁说,我是从贵州出来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乡基层党员干部矢志追梦的感人事迹,心中肃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黄大发老支书苦干、实干、巧干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定能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铸在行动中,他把理想实践在作为里,大气凛然、大公无私,心中始终惦记着老百姓。”百里杜鹃管委会元岩村驻村干部孙健说,身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牢记黄老支书忠诚于信仰、服务于人民的精气神,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书是什么样的心情!”遵义市赤水市桂圆林村65岁的退休老支书肖义武动情地说,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浑身充满力量。退休后这些年,我一直在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义务为各界人士讲解当年的红军故事,“大发渠”精神与红军敢于牺牲、奉献自我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李均亚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