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6-10 13:04:55 分类:企业心得体会

优秀的心得体会能让自己的内心所想得到很好的展示,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个具体详细的检查回顾,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8篇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1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2

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旅游管理第二党支部5月27日中午,在杨书记的带领下举行了文明餐桌——做中国好食客的支部活动,在学校三个餐厅分别进行活动宣传和活动开展。

食堂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一位同学的生活,而且体现着我校的整体形象。提倡文明就餐,是当代学生文明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文明就餐习惯,也是倡导学生社会公德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要求。 一日三餐离不开食堂,食堂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就餐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大家的品位素养,共同 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我建议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觉排队买饭,不插队。

(2)为了维护自己的财物安全,也为了他人的方便,不用书包等物品占座。

(3)根据自已的饭蹵买饭,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充分发扬中华民族 节约粮食的光荣传统。

⑷注意维持桌面卫生,饭后自觉把餐具带到餐具回收处,并随手将 自己的垃圾带走。

(5)在餐厅不大声喧哗,不在餐厅内喝酒、袖烟.不做影响他人就餐 的事情,注意个人形象。

(6)注意饮食卫生,不用有毒有害塑料袋盛饭,用校园卡或专用饭票 买饭,不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纸或食物残液。

(7)发现饭菜质量问题,或对餐厅工作人员不满,及时向有关负责人 反映,妥善解决,不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8)爱护餐厅公共物品,不乱移餐桌,不乱摔碗筷,不把餐具带出餐厅。

方便他人,就是方便我们自己。餐厅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持,文明就餐,从我做起,您的举手之劳可能就会给他人带来极大的帮助,一个舒心的笑容、一个让位的动作、一句真诚的道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 中的温暖。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窃 造一个温罄的就餐氛围!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3

?端稳“节约碗” 护好“辛勤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节约粮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平稳发展,也是对个人可能面临灾害的有效防范。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遇到灾害之时,往往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威胁。今年夏季我国粮食产量达2856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这份丰收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心戮力,战疫情、抗洪涝、抢生产,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获之实属不易。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损失浪费量约为2亿亩耕地的产量,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食物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的酒筵喜欢“摆阔”、讲排场,公务招待还存在把大操大办当成“有面子”的现象,部分酒店丢弃的厨余垃圾触目惊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源头抓起,常怀危机意识,杜绝餐饮浪费,节约每一粒粮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该养成的基本习惯。

端稳“节约碗”,要架好立法监管“高压线”。袁隆平曾说:“要把浪费粮食当成犯罪行为来限制”。有效治理餐饮浪费问题,除了传统美德的回归之外,也需要法律的及时“给力”。通过立法,对浪费现象进行监督制约,对勤俭节约进行有效维护,用法治的刚性强制力来推行粮食节约。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如公款浪费入罪、私人浪费罚款等,值得参考和借鉴。因此,要从“粮食是社会共有资源”的角度加大立法,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罚。各级机关要率先垂范,把节约粮食当作一项大事来抓,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同时,各地要拿出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大力整治铺张浪费。

端稳“节约碗”,要用好宣传教育“导航仪”。“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远离浪费的陋习,就必须提倡节俭、防止奢靡。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我国粮食生产在土壤、水等农业资源方面的紧缺和劣势,让他们理解老一辈人“饱时不忘饿时饥”这种忆苦思甜的真挚感情,让他们对粮食的珍贵和安全保持足够的警惕。因此,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主流媒体要驰而不息地做好宣传,号召群众努力做到厉行节约,引领社会形成舌尖上的荣辱观,营造节约光荣的新风正气。此外,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情况,要注重学校教育,制定可行计划并提出明确要求,从孩子开始抓起,引导他们形成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

端稳“节约碗”,要打好自我约束“持久战”。“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当有时”。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仍然是一种个人美德、社会公德。惟有从每一个人做起,经过持续性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帮助我们克服任何困难险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惜食有食。因此,要积极发扬珍惜粮食的美德,深刻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把节约粮食从理念和口号变成生活日常。全体党员干部要把“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这三句话铭记在心,自觉行动起来,拒绝浪费,主动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争做行动表率、节约达人。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多一点节约,多一点“刚刚好”,少一些“阔气”,少一些“乱点一通”,做到点餐适度、盛餐有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作为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一直是我们的骄傲。端稳“节约碗”,护好“辛勤粮”,才能筑牢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才能让我们有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才会让我们的传承和骄傲在不断向前的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4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事在全民,人人有责。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

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面对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现象,只有既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今天,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但只有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才能标注社会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才能续写民族美德的新篇章。

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节约的向往者,更要成为节约的行动者。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那将积累多么巨大的财富,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

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

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说到做到、带头执行的态度坚持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参与治理铺张浪费的行动。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坚持不懈,一定会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5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持续在全网刷屏。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早在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同年也推出了光盘行动。

随着健康营养意识加强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的需求也从吃饱走向吃好,餐桌上的菜肴也逐渐多样化。人们比起填饱肚子更追求的是尝试更多的菜式,从而导致点了过多的菜而无法解决,而在贫困的国家、山区依然还有很多人为了食不果腹而忧愁。我国每年有3500万吨、相当于产量、相当于产量6%的粮食被损耗或浪费,餐饮业浪费率为11.7%,学生盒饭有**%被扔掉,这些数字属实让人触目惊心。

武汉餐饮协会8月11日向湖北省武汉市所有的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坚决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1、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添加菜品;2、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半份菜;3、每家餐厅都要准备打包盒。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代表可以铺张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点餐时不点超量的菜,吃不完的打包带走,每一个小小的行为,都为我国的粮食形式带来改变。

?朱子家训》中提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养成爱惜粮食、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制止餐饮浪费中扛好旗、带好头,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

“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吃饭问题绝非小事。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饥饿人数预计新增1.3亿,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南方地区严重洪涝灾害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农业灾情重于常年。因此,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强化危机意识,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政治任务,自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树牢节俭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红米饭、南瓜汤”“天当被、地当床”“吃树皮、嚼草根”“一把炒面、一把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赓续下来的“传家宝”,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古语云:所贵惟贤,所宝惟谷。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名党员干部都需要认识到,制止餐饮浪费对个人而言,可以养身;对家庭而言,可以持家;而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可以兴国兴政。毛泽东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果党员干部不能遏制餐饮浪费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犯罪”。因此,每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制止餐饮浪费这根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让节约意识深深扎根在脑海里。

盯紧小事小节,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到粮食安全,在潜意识里可能距离我们很远,但说到避免餐饮浪费,却着实离我们很近。任何提倡的事情,只要有了党员干部带头,就会有好的效果,遏制餐饮浪费同样如此,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然能够在全社会掀起反对铺张浪费之风。党员干部要铭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把革命先辈、模范典型作为“比”的尺子,始终做到欲望上知足知止、生活上克勤克俭。要坚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光盘行动”,崇尚绿色生活的现代生活理念,把树立节俭朴素新风贯穿到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各个领域和环节。把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作为当家理财的优良传统,盯紧每一件小事小节,在朋友聚会时不争“面子”,在公家办事时不比“气派”,在家庭消费时不求“高档”,等等,带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拧紧纪律发条,一分一毫谨记廉洁在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党员干部想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重点是要把公款消费关进制度的笼子。要严格执行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加强审计和监督落实到每个机关单位,督促将“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广泛公开;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的基础上,保证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发挥和调动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对公务消费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顶风作案的公款吃喝,除了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并追究“一把手”的连带责任外,及时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能够真正管住钱、管住权、管住人。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7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近些年,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尤其在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夏粮又获丰收,给我国抗击肺炎疫情、稳定社会生产秩序提供了战略定力。

然而,联合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世界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下,越要时刻铭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是珍视粮食生产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是把危机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贯彻实施,曾屡禁不止的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行贿受贿要不得,吃吃喝喝没问题”的不正作风极大扭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面向。然而,不排除部分干部仍然有在规定允许条件下继续公款吃喝的想法。因此,除了巩固前阶段党风廉政建设胜利成果外,未来要通过更强有力的约束监督,让遏制公款吃喝消费念头成为党政干部的意识自觉。另外,减少公款吃喝,也是政府节流之举,政府在切实过好紧日子的同时,能把更多结余资金用于人民群众的“好日子”,惠民施政的作为空间将更为广阔。

在更广泛社会范围内,拒斥“舌尖上的浪费”要着力转变公众餐饮消费习惯,要让公众的节俭意识内化于心,使光盘行动成为公众的行动自觉。在现实生活的餐饮消费中,打包越来越成为风尚。不过,仍有人放不下点菜下单的面子,认为菜往多里点,才能“彰显”待客之道,才能“撑起”社交场面。这样的消费心态,既是受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困扰,也有不顾节俭之道的虚荣之心作祟。餐饮浪费成为捆绑社交的累赘,不利于社会弘扬节约之风。

无论餐厅就餐,抑或居家饮食,来自舌尖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粮食生产压力,给末端餐饮垃圾处理带来困扰。从消费行为来说,餐饮浪费也增加了公众日常开支,不利于消费理性形成。或许有人认为浪费能拉动消费,但这种看法无疑有些幼稚和不切实际。浪费行为无法优化社会的粮食资源配置,更无法提升公民消费层级,只能造成资源的无端流失。因此,更理性的观点应是个人要遵循减量餐饮消费,在日常生活场景、社交范围内,推动节约之风在餐桌落地。只有更多人自觉行动起来,全社会的理性餐饮消费之风才能真正形成。

为铺张餐饮消费做减法,除了可以改变餐饮消费的社会心态,也能扭转社会餐饮喜好,让公众拥抱健康生活。饮食不仅是社交,也关乎营养摄入。在“吃得饱”到“要吃好”的饮食偏好转变中,节俭能让人们重新审视饮食结构,重视营养均衡,讲究餐饮品质。

根据相关研究,中小学校食物浪费严重,超过了城市餐饮平均浪费水平。青少年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经济来源也主要来自家庭。在校园内刹住餐饮浪费之风,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成为学生的行动遵循,他们才能体会家长艰辛和生活不易,在走进社会后自觉践行节约美德。

制止餐饮浪费是理念革新,也离不开具体践行。制止餐饮浪费,要让餐饮消费场景中有更鲜明的节约导向,餐饮消费过程要创新节约举措,方便公民厉行节俭,体验餐饮节约带来的成就感。在许多餐饮企业顺利迎来复工的背景下,商家也要以实际行动担起责任,善意提醒顾客理性节约消费。

曾有个餐饮浪费数据,广为人知又触目惊心: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杜绝餐饮浪费是应被推崇的生活方式,也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的必要环节。在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推动绿色健康出行,和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均是在弘扬节约之风。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共同缠绕在理性勤俭、居安思危的社会生活之树上。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篇8

?以“勤俭之心”找回食物“本真”定义 】

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不愁吃”是人们摆脱贫困、开启幸福生活的必要前提,也是重要标志。爱惜和节约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量日益增加,很多人不用再为如何“吃饱饭”而烦恼不已,食物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之外逐渐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大摆筵席成了彰显地位、疏通关系、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请客吃饭必须有饭菜剩下才叫“招待周到”,才能“不丢面子”。随着吃播兴起,为了博取关注、获得流量,许多“大胃王”利用“吃完再吐”的方式,一人吃下十几甚至几十个人才能吃下的食物。食物不再仅仅作为维持生命的所需物质,而被加上了很多“不纯粹”的定义,爱惜和节约粮食的美德也就被许多人抛之脑后。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尤其是对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实现粮食安全一方面紧紧依靠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更要依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优良品德,从守住纪律红线、杜绝公款吃喝,到不为了“面子”大摆筵席、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再到珍惜一餐一饭、落实“光盘行动”,以党员的带头作用和榜样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常怀勤俭之心,方能用之有思、用之有度。以“勤俭之心”把食物看得“轻”一些,因为它并不包含“面子”和“排场”的重量,也与“流量”和“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以“勤俭之心”把食物看得“重”一些,因为它是生命的重量,也影响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以“勤俭之心”拨开利益的重重“迷雾”,找回食物“本真”定义,才能将饭碗牢牢端在手上。

《80后对餐饮浪费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