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推荐8篇

时间:2023-07-11 17:03:35 分类:企业心得体会

想必大家对写心得体会这件事,应该都不陌生了吧,为了写出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一定要认真梳理自己的思路,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推荐8篇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全面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将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进程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如何认识并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即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问题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统筹兼顾地解决好对问题解决起影响和制约作用的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给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确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促进社会矛盾解决,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一、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党的十九大新修正的《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再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因素的结合上进行综合思考,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解决方略的精准概括。

正确理解和处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正确把握历史阶段没有变与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应该认识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日,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之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而包括不同过程、不同时期。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会发生相应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和其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的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如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话,那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符合上半场的实际,重点解决的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问题;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表述符合下半场的实际,重点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的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因此,解决转化后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立脚点,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必须继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继续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作为次要矛盾的从属地位没有变,虽然仍然长期存在并有激化的可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它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程度,但更主要的还是要解决凝神聚力谋发展的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以新的理念指导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做出的新论断,体现了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的统一,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运动的不同过程,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发展的目的和方面,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替代原来提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包括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替代原来提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使发展的重点由物质生产拓展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矛盾双方各自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

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找准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正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我们就必须下功夫去解决它。

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也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都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的。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出发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应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更需要更新发展理念。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任务虽然仍是发展,但发展的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实际中,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要切实打好扶贫攻坚战,使所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生活得到改善;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显著改变几亿农民生产生活面貌;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富裕起来;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洁净水和优美生态环境的渴望逐步得到满足;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生活品质;要较快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公平、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需求;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要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

三、正确把握和处理社会次要矛盾及其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阶级斗争”的实质是政权斗争。在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的情况下,虽然阶级斗争不太可能再像以往那样表现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血与火的激烈战争对抗,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却并未远离,它正在以其它形式无时无刻不再威胁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安全。如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大搞和平演变和各种颠覆渗透破坏活动;“xx”势力、极端民族势力、“民运”势力居心叵测,妄图分裂国家、分裂民族,推翻党的领导;党内腐败现象屡禁不绝,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威胁党执政的“合法性”;各类黑恶势力、暴恐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违法犯罪行为高发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常秩序,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唯经济论,而忽视政治上阶级斗争的存在。

“阶级斗争”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与阴谋颠覆、破坏政权的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决当前的阶级斗争问题,除了敢于亮剑、针锋相对的斗争外,最关键还是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因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只要我们党自身能稳如磐石,就自然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因此,笔者认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是决定阶级斗争最终走向和结果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一是要坚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培养,使全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党章意识教育和培养,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约束全党、用党章规范全体党员的一言一行,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坚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使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要强化全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要坚持加强党性修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二是要坚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加强主题教育和宣传培训活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加大理论研究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各种主流理论平台,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力度,不断推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要坚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坚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把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创新,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在党内参与事务、监督干部、反映意见的渠道;要坚持党员标准,注重从产业新兴群体和新型组织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覆盖面;要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四是要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好干部,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注重发现储备和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建立千山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更多人才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是要坚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以上率下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彻底清除党内存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健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和问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保持好痛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是要坚持加强反腐败斗争。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效,事关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继续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机制建设,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要着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完善巡察制度,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要坚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打击缉拿机制,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净化党的机体。

七是要坚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要坚持整合党内监督、国家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合力;要坚持综合发挥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统计监督机制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要坚持要坚持深化政治巡视体制、监察体制、审计体制、统计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监督网络,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八是要坚持增强执政本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要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需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行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自觉克服本领恐慌、本领不足的危机,切实担负起党交给的历史重任。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2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最后,通过学习我了解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统一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脚踏实地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3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笔者认为,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做到深学、实干和常思,真正将新思想融化于心、体现于形。

要全面深入学习。深学,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对不能止于讲过了,集中学过了,心得体会交了,就算完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要坚持实学实干。实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当中,以此为重要工作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经常思考紧密结合。常思,就是要经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在实践中多思多想,总结提升,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在于全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各级党组织平时要做到日常学习、主动思考,要把学习的成果思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作为、树功业。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4

学党史,谈体悟。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十章以后,让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十章共十一节,我对第三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是印象深刻: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时代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举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二、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领导地位。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断断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习近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开对药方子,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拔掉穷根子。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标志着我国扶贫方式的重大转变。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态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先后召开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全审议通过365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57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围绕这一总目标,全会提出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涵盖了依法治国各个方面。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 2020年)》,为此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总施工图和总台账。五、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冷静清醒、增强行动上的勇毅执着,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次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阔步前行。作为伟大时代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要始终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本职工作推向前进。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全部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五年及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五年来,党和国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新、自我进化的勇气和担当,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要深刻领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努力。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新贡献。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6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端正权力观,不慕虚荣,坚持权为民所用。端正权力观必须把握好权力从哪里来、性质是什么、如何规范等问题。首先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因为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权力和职位也是组织赋予,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利用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履行人民公仆的义务。其次要把握好权力的性质,始终牢记权力的公共性、服务性等本质特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杜绝为自己、为小团体、为亲属谋私利。最后要敬畏法纪,增强“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和依纪依法办事的实践自觉性,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要端正政绩观,不务虚功,坚持情为民所系。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就要情系群众,不务虚功,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始终注意,干工作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一定非要任期内完成,要形成工作合力,不能仅盯自己的“责任田”;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要笃定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追求,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要端正事业观,不图虚名,坚持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维护人民利益、关心民生疾苦、解决实际问题就要不懈奋斗、苦干实干;要清醒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须以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担当精神乐观应对;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气度和胸怀,不图虚名,多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不计较个人功名。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不懈奋斗,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实绩。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7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近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篇8

5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宝贵经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越性,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战疫取得伟大成果,让中国人民对“四个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和更加坚定的自觉。

更加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成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在这次战疫中,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夺取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心骨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优势。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更加坚定理论自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我们党不断取得各项胜利的一大法宝。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全国上下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应。在这次战疫中,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总体国家安全观、科技强国、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无一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更加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 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举国动员、形成合力,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转化为应对大风大浪、抵御风险挑战时的治理效能,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也为人类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深层支撑,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这次“战疫”中,中国精神得到再一次淬炼和升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命运与共,山川异域、风月共天,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人心齐、泰山移,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凝聚起新时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赋予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在战疫中升华的伟大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震撼迸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继续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自信来源于历史的总结,又坚定于实践的检验。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战、一场大考,也是一面镜子、一部教材,教育和激励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凝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社会主义心得体会推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