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可以让自己的感受得到记录的文体,个人在实践后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银行管理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升营运主管的履职能力,省分行在哈尔滨培训中心举办了20xx年营运主管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安排了销售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综合网点营销服务训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员工心理管理及压力管理等六门课程,指明了营运主管一职的转型创新方向,那就是做一名营销型的核算管理人员。短短四天的培训,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方式,真正受益匪浅。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风险管理。日常工作中,销售风险的产生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客户缺乏风险意识,或是完全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购买自己并不懂的产品;二是客户经理缺乏专业意识,或有意识的简化销售流程,弱化风险提示,甚至隐瞒、诱导、误导客户购买产品。通过销售风险管理和声誉风险管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要做好风险管理,不只是要做好内部控制,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也要做好外部控制,改善外围环境,主动宣传,增强客户的风险意识,让客户学会主动识别风险、规避风险。银行与客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风险防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二、营销服务。在这样一个全员营销的时代,怎样做好网点营销服务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中,老师采用了讲授和互动两种教学方式,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成功营销的全过程。通过金融营销八大专业化流程,教会我们怎样选择客户,接触客户,而后约访沟通,挖掘需求,接着产品推荐,异议处理,最后成交缔结,客户维护。在互动过程中,老师引导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情景演练,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防范。老师从操作风险的认知,操作风险提示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三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各种真实的案例介绍,使我对风险防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合规操作是业务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是做好员工管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风险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谨小慎微,防范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压力管理。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压力会无可避免地伴随终生,压力是双刃剑,适当的压力也会促使人创造佳绩。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心态,怎样利用好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最后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老师幽默风趣的言语让我对这个严肃的课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进行这样一次学习,让我感觉身心得到了一次调整。
短暂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虽然很遗憾没有见到哈尔滨大雪纷飞的场景,但老师们专业又生动的教学让我受益良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后我会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将全新的思维模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建行的转型创新贡献一己之力。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2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十年了,而走上管理工作岗位也有五个多年头了。管理工作,既有成功带来的骄傲和喜悦,也有失败带来的困惑,有时也会去学习管理的理论方法、有时也会去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而自己一直在期盼能有一次系统科学的学习和提升。
这次营业部组织的清华大学“重塑管理者”培训像是一场及时雨,我倍感珍惜,于是我带着问题聆听每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课堂上,很多工作中的疑问得以解释或解答,有时也不免会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火花。通过整整七天培训课程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对管理者和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我的学习体会是自己的理念和认识提高了,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了,能够自信自如面对平时的工作开展,可以说受益匪浅。
一是认识到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目的。任何团队的形成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管理者的作用是带领这个团队去获取此目标或团队绩效,团队如何开展工作并协同一致高效运行,这个责任和职责便在团队的管理者身上,管理者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人物。
二是认识到团队高绩效取决于内部高效和外部高效,两者缺一不可。内部高效又是外部高效的必要条件,内部高效更注重资源的整合,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及规范、制度的制定;外部高效则更多强调一种通往客户的战略、战术、技能的运用,此次七天课程的安排也是围绕两方面进行。
三是认识到团队内部高效是实现团队高绩效目标的基础,也是最难点,是现在很多管理团队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方面。通过学习,本人的体会是团队内部高效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团队中的成员要认识自己或是使其认识自己,尤其是领导者对自己和成员要有客观的认识,了解“人性”的基本规律(如情商、心理状态、人的需求等等),只有掌握了自己,工作中不违背既定规律,才能作到以人为本,激活每个成员的潜能;其次团队中构建正常和谐关系,每个团队中因工作需要有不同的上下、并行级设置,每个层级应对管理团队中的角色及职责认识清楚,必须要有较强的层级执行认同及执行力效应,而且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建立在每个人对自己及角色要有清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而这又离不开团队的领导者的引导。最后,高效团队还来源于团队模型的建设,如各种岗位的设置、制度的制定、机制的形成、文化氛围的培养等,这些都可以结合团队目标和实际情况参照经验、成功案例、或既定模式来解决。
四是认同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执行力的提高对团队领导者而言永远是个难题,通过此次的学习,初步摸索到一个思路,即从态度、能力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态度是员工的工作意愿和执行意愿,而此可以从了解员工需求着手;能力是表明能不能达成目标,此可增强培训着手;环境则是创造更多条件(考核、表彰等)让员工意愿不消除消弱,能力不退减,从而做到执行力不衰。
五是重温或学习到很多新的基于科学基础上的理念方法和经验基础上的案例和技能。如在对自己和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认识情商的客观规律和职业阳光心态的运用,经久不衰的马斯诺需求理论在管理激励中的运用,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中二八原则的运用,对外营销谈判重的各种博弈原理的运用等等。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有很多的收获,以上是几点简单的学习轮廓认识,工作中还需不唯理论,不唯方法,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再上新台阶,为营业部的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许许多年后我可以自豪的说工商银行大厦的建设有我一份!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3
一、加强和创新信贷管理“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信贷管理执行力是信贷队伍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农行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业银行业务经营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农行顺利股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锐利武器。一个具有坚强执行力的队伍能够全面贯彻上级行党委一系列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治行方略,有利于按政策、制度、程序和规范操作执行,有利于综合业务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
“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这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执行合规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农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需要进一步创新执行力的思路和标准,敢于、善于“跳出传统的标准,善于用转型的理念看自己;跳出狭隘的思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以把执行力建设不断推向新水平。
因此,在农行转轨经营进入实质阶段的关键时期,加强执行力建设意义重大,是巩固我行经营成果、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信贷制度执行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工作进展滞后。
信贷部门人员和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贷工作执行力建设的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中缺乏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精神和毅力,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干劲和勇气。总认为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大,风险多,出力不讨好。表现在具体工作上是对上级行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传达迟缓,落实不到位;个别单位对执行案件防控措施不得要领,扭曲走形;贷后管理形式多,实质内容少,甚至必要的形式也省略或忽视了,以至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被动,或存在操作上的潜在风险。
二是信贷授信行为盲动,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从当前授信行为的操作情况来看,银行对企业的统一授信,属于银行的“内部行为”,各银行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又无统一的查询系统,银行无法单独实施对企业贷款风险的总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授信管理的作用。企业可获得多家银行授信,轻而易举地取得多头贷款,如辖区二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农行、农发行、工行、中行、建行以至信用社多家金融机构贷款、银行承兑,这无疑给我行的信贷管理埋下连环风险的隐患。
三是轻视第一还款来源,贷款过分依赖担保。
在目前的贷款管理实践中,一些信贷从业人员认为只要有贷款保证、有抵押或质押,还款来源就有保障,因此出现了贷款发放过分依赖担保的倾向,错误地将贷款担保作为衡量贷款风险高低、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认为有了担保则万事大吉、高枕无忧,而忽视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审查,更不注意对借款人贷后经营状况、贷款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出现担保瑕疵问题,第一还款来源也丧失待尽,风险控制无从谈起。
四是信贷管理责任追究矫枉过正,“零风险”颇遭非议。
近年来,农行内部片面追求贷款质量安全,不切合实际地提出贷款“零风险”指标,认为只有把贷款办成“零风险”才能显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水平,实行贷款岗位环节追究、责任终身追究。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做法实际不能客观评价客户信贷风险成因,容易将信贷经营风险和信贷岗位责任人风险混为一谈,从而打击信贷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信贷制度执行力建设。
1、强化信贷制度执行意识。
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的,但执行制度一定是刚性的,尤其是关系到银行资产安全的信贷制度,必须保持其刚性约束力。通过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学习总、分行出台的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强化员工制度执行意识,教育和引导员工把制度执行作为增强一级法人意识的素养来追求;把制度执行作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高效作风来提倡;把制度执行作为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来创造。进一步促进员工自觉加强执行力锻炼,强化制度执行意识,并从细节和小事入手,全面提高执行力,努力在全行形成浓厚的信贷制度执行文化。
信贷从业人员应在严格执行现有信贷制度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有义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贷业务办理信息,并提出创新业务办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违背制度,严肃追究。要善于在积累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信贷行为,通过不断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业务需求和信贷风险防范需要。
2、规范客户授信行为。
银行应在全面分析和掌握授信企业资质、行业景气及其变化的情况下,严格规范和完善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审批程序,区别客户类型、客户规模,采取不同的授信方式,既完善形式,又注重实质,并对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应依靠人民银行现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开发新的程序,对辖区多头贷款客户,主动取得人民银行的沟通指导,控制授信总量,防止多头授信行为,避免客户在各银行之间“游刃有余”,切实加强对授信行为的总量控制、及时预警和有效监控。
3、强调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性。
第一还款来源能否得到有效落实体现着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第一还款来源才是贷款风险的决定性因素,银行应将贷款管理的重点放在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关注上。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应着重测算客户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现金流量及经营性现金流量,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行业优势和发展前景作出合理判断,对影响还款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预测在客户出现极端情况下,确认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银行收益程度,将担保偿债能力指标放在补充替偿地位。这才是保障贷款安全、提高贷款质量的关键所在。
4、端正风险与效益、营销与合规的辩证关系。
银行是高风险的经营行业,根本不存在“零风险”,在信贷营销中更是不可能不出现风险。一味要求贷款发放“零风险”的必然导致零市场、零业务、零效益。应当看到,增加信贷投入与规范经营管理之间,信贷营销与风险防范之间是对立的统一,银行规范贷款管理的出发点应是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而“惧贷”、“惜贷”才是银行经营的最大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辩证关系。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4
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银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自从银行诞生之日起,如何在发展的同时稳步控制风险,成为了历代银行人实践求索的目标。传统的银行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在追求控制三大风险的过程中,另一个更加基本的风险——合规风险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合规风险在风险控制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合规风险不仅从根本上给了银行风险控制的准则,也从理论上对不断完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起到了指引作用。
一、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相应的合规机制建设和合规文化的渗透,银行业务管理的垂直化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能会加剧银行内控各环节上的失控,使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失效。我国的银行业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很多银行还只是把合规风险板块合并在法律部或者审计监察部门,且具体事务只是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并没有主动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建立长效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二、建立合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合规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完善的合规制度,也要求建立强力的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是指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所有从业人员主动遵守各种规章管理制度,自觉维护规则的有效性与权威性的一种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氛围及机制下,企业的各个层级的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能主动将企业风险控制以及合规管理的要求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并作为进行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合规文化是合规风险管理重要环节,它的意义体现在从制度和意识层面上防范人为故意导致的风险。
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合规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觉性,银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直接导致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很小的合规漏洞都可能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在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中,交易员尼克·里森利用制度的漏洞,违规操作,使这个号称英国皇家银行的百年老店轰然倒塌,这个事件的客观原因是巴林银行的管理规章出现了漏洞,而直接原因是交易员知道规章的漏洞并且利用了漏洞为自己谋得利益。银行的制度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因此,合规文化不仅需要在制度上,更需要体现在员工的意识和心中,要让员工即使知道规章的漏洞也不去利用或者违反。合规文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大众性,即人人合规,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头脑中,并由此深入到企业经营的每个流程和环节。近年来曝光的银行内部的一些案件,恰恰说明合规文化我国银行业的肤浅或缺失,“合规文化”的管理理念还远远没有浸润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在层出不穷的银行案件中,并不是犯罪分子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干部员工制度意识不强,合规理念淡漠,执行力度差。因此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是保护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强化合规管理,培养合规文化
1、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组建有执行力的合规部门
在合规管理中,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作为合规风险管理的纲领和保障。制度必须能够量化风险,明确责任,操作性强。不仅需要有全体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还可以通过分析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差异性和实际情况,制作岗位手册和操作程序,细化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为每一个业务流程提供合规理论基础。制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补各种因为发现或者新事物的出现而形成的漏洞,通过制度层面不断具体和完善的方式,形成事事都有明确工作标准、处处都有严格纪律约束的良好氛围,使依法合规经营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合规部门,可以使制度的作用得到最大的保障和发挥。合规部门应该是专职、独立,能够不受干扰的进行工作,合规部门要选聘高素质的合规人员,这些人员既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又要熟悉银行的经营管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合规部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监察中,更要参与到银行的业务运行中来,时时梳理银行的业务流程所涉及的规章制度,寻找漏洞,为发展制度保障,为制度提供完善依据。
2、培养合规意识,克服被动心理
制度只能够完善,不能够完美,所以只有强化员工的合规思想和意识,才能实现“双保险”。合规意识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合规意识,不仅要倡导诚实、守信、正直的道德价值标准和行为操守准则,更要让合规理念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认识到合规不仅仅是高层、合规部门以及合规工作人员的事,每位员工都应参与合规管理并履行职责,而且高层管理人员要做好表率,强化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合规意识,并监督各部门树立合规经营观念。只有每个部门全员参与,自上而下都深刻认识“合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形成内部诚信守则的合规氛围。邯郸农行金库窃案中,库管员盗取现金数千万元,如此巨大数额的现金,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转移,因此犯罪分子同时发展了数名同犯,在不短的时间内,整个银行都没有发现异常。银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工作人员防范意识不强,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便利。如果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出现以人情代替制度,感情代替监督的情况,那么规章制度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3、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奖惩机制
要使合规制度的执行有效,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机制,倡导自觉、主动的监督意识。要建立起覆盖每个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追究体系,强调“合规管理与操作”是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行责任认定细化,对每一次违规都要认定相关责任人,同时领导层要树立正确认识,确保每一条制度、每一次通知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认识,保证规章的传达到位。银行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内控管理成效与考评机制相结合,考核机制中要体现内控合规的重要性,采用全面评估方法实施绩效考核,对遵守制度表现好的给予加分,合规管理做得不好的给予减分,报告重大合规风险有功者给予奖励。可以将积极探索和实现内控的结果与各部门目标同时考核,与各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的方式,来引导和推动内控管理目标实现。在绩效考核之外,还要要制定另外的合规管理奖惩制度,建立合规质量奖项,采用目标激励、业绩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等措施,激励员工合规操作。对内控制度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内控管理优秀人员感受到成就感,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激发管理人员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进而引导、督促员工对内控执行高标准的追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合规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落实到各业务条线的操作流程中,实现流程控制、外部检查、员工自律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减少各类不应有的风险。建设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建行人共同的努力。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合规文化重要性深入浅出的诠释,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把农行的各项工作比作一个天文数字,那么合规是1,而我们的努力、汗水、荣誉、奉献共同组成了一串长长的0,没有合规,再多的0也没有丝毫的意义。
“你们不嫌麻烦啊?每次都要拿着印鉴对比半天,我经常过来,还能造假不成?太较真了吧!”“我的身份证忘带了,我就住这边附近,先帮我把钱点好,我一会把身份证给你送来,没事儿,别太较真。”“我们是夫妻俩,谁签字不都一样吗,你也太较真了。”工作中,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较真”,听起来颇有轻视之意,但仔细琢磨起来,其实不然,我们的“较真”正源于对职业的尊重和制度的遵从,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举个常见的例子,在银行临柜业务对私业务中,损坏换卡、挂失补卡、重写磁条、密码重置四类高风险业务是比较特殊的业务,其中一个环节是填写特殊业务信息核对表。对于这个环节,有些客户可能对于信息表中的一些必答项和选答项问题回答比较模糊,而我们的柜员有时看到客户如此着急,也就急匆匆地给办了。殊不知,这种行为是坚决不可取的,它会引发潜在的风险。
金融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很多的规章制度看似在束缚着业务的办理,其实细想想,这么多的规章制度的建立,都是从许许多多的工作经验教训里来的。从分行、支行各部门发给我们的案件防控资料上看,哪一起案件不是因为违规造成的?哪一次惨痛的教训不是因为不合规而造成的?柜面服务中,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微笑,而是用不变的真诚和爱心把三尺柜台变成服务客户的阵地,也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收付,而是用专业的操守和态度把三尺柜台变成合规建设的舞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制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合规说出口容易,写出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将合规作为自己的意识并持之以恒。一些员工在被检查发现问题时,总是有人振振有词地为违规辩护。有的说,马虎了,小毛病下次就改;有的说,这是微不足道的风险嘛,经验告诉我不会有问题的;还有的说,习惯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做得呀,不要大惊小怪的。可是我要说,请勿以恶小而为之,违规不在大小,都要不得!昨日教训仍历历在目,警钟常鸣仍余音绵绵。惊天大案的炮制,在于人情,在于习惯,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人、一件事,哪怕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也会引起违规与合规的较量!合规来不得半点马虎,违规也没有任何借口!只有认认真真按章操作,罪恶才会终止,悲剧才会不会再发生。
只有严格按章操作,慎小处微,认真钻研业务和法律、法规中的条条框框,迅速掌握在规章的范围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牢记我们的规章制度,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自始至终都按照规章办事,才能做好柜面服务,守好面对客户的第一道关口。只有让“合规”深入每个人的意识,让意识变为行为,让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让文明优质服务具有更坚实的保障。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你有没有用过了期的身份证给客户挂失存折自己却没有发现呢?你有没有因为一时的疲惫而漏做一笔大额取款的登记备案?你有没有以经常为同一客户办理信贷业务为由不逐项查询其资料呢?你有没有为了给客户提供方便,在操作业务时身兼数职,既经办又审核甚至还审批呢?
作为年轻一代,生活中难免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容易冲动的性格与工作中严格的规章制度难以契合。也许一天工作下来真的很累,也许身体的疲惫会让微笑也变得很难,但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合规服务应当是一种意识,让我们在工作中“依法合规”行事,做一名训练有素,出国留学具备专业能力的银行从业者,体现自我的风采,创造集体的价值。
作为年轻员工,从前辈手中握过接力棒的时候,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一棒跑得更快,甚至该思考如何在下一个交接棒来临的时候如何让对方握得更牢。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要面对“日理斗金”的状况而坐怀不乱,要面对“糖衣炮弹”的侵袭而处事不惊,“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我们要从每一个岗位、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做起,树立合规理念,倡导合规风气,营造合规氛围,从而实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的目标。
银行管理心得体会篇6
相信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在此我不想赘述。我想联系我行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信贷案件,寻找这个故事对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启示。羊圈已经破了,羊也丢了,牧羊人该做些什么呢?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同样道理,案件已经发生了,损失也产生了,银行该做些什么呢?实现贷后合规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我行组织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就充分体现出分行领导“亡羊补牢”的重大决心。在合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贷后管理人员应当做些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认清贷后合规管理的重大意义
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风险发生的背后是大量的违规行为和违规事实。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人员不切实履行贷后管理职责,不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就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给银行和个人造成重大影响。我就近期发生的重大信贷案件,就是由于部分贷后管理人员未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未有效履行贷后管理职责。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行的声誉,给我行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相关责任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案件发生后,我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直接造成数亿元的损失,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的处罚,被罚款、记过、降职、开除或判刑。
可见,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履行合规责任,真正做到合规管理,对于我行和贷后管理人员都具有重大意义。贷后合规管理,有利于我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健康发展信贷业务、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也有利于贷后管理人员实现人生职业目标、构建个人幸福家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二、承担贷后合规管理的责任
作为贷后管理人员,我们都知道贷后管理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等诸多方面,贷后管理的主体是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客体是信贷风险。那么,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贷后管理人员怎样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到贷后合规管理呢?
首先,贷后管理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
与贷款发放前相比,银行在贷后管理时对资金的控制变得困难,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被动。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直接取决于贷后管理人员能否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合规管理责任,获取真实、有效的贷后管理信息。因此,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辩证关系,把贷后管理放在与贷前营销同等甚至更高的位,从思想上树立“重贷重管”的经营观念,提高合规管理责任意识。贷后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规范地履行贷后管理职责,落实贷后管理制度。
其次,贷后管理人员应当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目前,总、分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贷后管理制度,并印发了一系列贷后管理文件,对贷后管理人员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有效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切实履行贷后管理职责,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作为贷后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者,应当切实履行贷后管理职责。客户经理应当按规定上交信贷档案,做好cms系统的维护工作,按月录入财务数据,每半年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的认定,并对信用等级进行复测。客户发生首次、后续用款后,客户经理应在规定日期内进行首次、后续跟踪检查;按规定频次对客户进行贷后定期检查。客户经理还应当关注担保情况,定期对抵、质押物价值进行复测,对保证人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还应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处理有问题贷款。贷款到期时,客户经理应当积极主动与客户联系,确保贷款按时收回,并对贷款加以总结。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风险经理负有指导和监督客户经理进行贷后检查、风险预警等责任。对于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风险经理要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客户经理贷后管理不及时、未按规定处理的,风险经理要及时向部门经理汇报,并按照领导的指示要求客户经理进行整改。风险经理应当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重点管理客户进行实地贷后检查。此外,风险经理还应当做好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等其他贷后管理工作。
最后,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提高贷后管理技能。
掌握丰富的贷后管理知识是贷后管理人员履行贷后管理职责、落实贷后管理制度的保障。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当熟知并准确理解总、分行制定的贷后管理文件,正确运用总、分行开发的贷后管理系统和相关表格。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还应当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通过与客户及其内部员工、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用信银行等的沟通,充分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人事、信用等信息。与贷前调查和贷中审查一样,贷后管理也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产业知识、行业知识、财务知识和文字功底。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当能够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生产经营情况,在对企业和贷款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贷后检查报告,完整、翔实地反映企业和贷款的真实情况。
可见,只有重视贷后管理工作,落实贷后管理相关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贷后合规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从而保证我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因此,贷后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做到对岗位、对自己负责,强化对信贷风险的认识,履行贷后管理职责,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贷后合规管理,是我的责任,是你的责任,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责任!对“我”负责,对“大家”负责,就是对我行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亲人负责、对朋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