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

时间:2023-06-18 10:02:20 分类:学生心得体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观看不少影片,是不是都有写观后感的好习惯呢,当小伙伴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篇1

近日,《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剧热播,广受好评,其主要讲述了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奋斗,刻画出了青春真实的模样,有酸、有甜、有苦、有累,主人公们用智慧与生活对话,生动展示了当代年轻人逐渐从青春有疑走向成熟不惑的美好状态。

年轻干部从象牙塔中褪去青涩走进社会,品读工作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不免遇到困惑、不解、疑虑。朱熹先生在《读书须有疑》中写道,“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疑解,以至融会贯通。”基层这本书的确“难啃”,“小年轻”们难免在面对繁琐复杂的事务时感到迷茫慌张。为什么来到了农村?为什么前辈能与群众相谈甚欢?为什么同事都纷纷晋升,自己却踏步不前?有些干部在自我怀疑中碌碌无为,而有些干部在遥望别人时默默努力,不断地拨开“疑团”。其实,从有疑到不惑的过程便是成长,是一本蕴含哲理的“答案之书”

问:为什么要去基层?

答:这里没有陌路,你不曾孤独。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难题,谁也无法真正感同身受,或许是某个加班整理资料的夜晚、某个走村串户憩息的片刻,抑或是在理论知识与基层实际不符的时候、苦口婆心跟群众解释却被误解的当下,不自觉会冒出疑惑的种子,当初选择来基层是为了什么?放弃了大城市繁华的生活、体面的收入、完善的基础设施,选择了基层生活、走乡间小道、吃粗茶淡饭。“干的是费事活,吃的是苦中苦,受的是夹板气”“基层苦,基层累,基层事务千千万”“5+2”、“白加黑”……描述基层生活的语句数不胜数,但都离不开“苦”“累”两个字眼。但细细想来,苦和累中也有甜。“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把自己归零,重装再出发时,你会忘记既往辉煌经历和专业优势,只记得群众在田间的笑靥。把自己摆正,不患得患失时,你会忘记那些工作时委屈与遗憾,只记得同事在桌前的鼓励。刹那间,你会觉得这条路并不孤单,疑团也逐渐散去,因为基层是真正感悟到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地方,也是真正能够干实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地方。

问:怎样才能与群众更好相处?

答:相信吧,一切都不会是徒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相信初入基层的你对这些话语并不陌生,可真正接触群众是不是就怯了场?当你熟读扶贫应知应会知识、义务教育政策、小额贷款福利,准备去农户家“大显身手”的时候,刚开口他却跟你谈张三家的狗踩坏了自家的菜地,李四家的地坝是政府帮忙修的自己也想修一个。村书记会告诉你,前辈会提醒你,要用村民听得懂得语言去沟通交流,说土话、干农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打成一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往村头走,看产业发展、看群众需要,自然而然,心就会静很多、定很多。后来你会发现他们可爱得很,“这么热的天还下来啊,换个阴天嘛”“拿两个李子去吃,今年收成好”,与他们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歇凉,距离越来越近心也越来越近。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老百姓主动赠送生活物资,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时,群众自行组织准备“特别年货”,购买腊肉、大米、食用油等慰问一线干部,或是汛期得到有效控制,当地群众冒雨送别抗洪子弟兵,还送上自家的熟鸡蛋。一幕幕都生动诠释了“军民情”“鱼水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鱼水情”不仅是在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学习中,更是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行动中。

问:未来应该如何成长?

答:不要甘于平凡,也要习惯于平凡的生活。

遇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在日复一日繁杂生活中去寻找“小惊喜”。她又被某重点部门看中了,他最近又提拔了,他居然成为重点项目的负责人……身边不断有新苗苗被委以重任,他们中不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当前,年轻干部高素质化、高学历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比比皆是,他们仅仅因为高学历受到重视吗?不仅仅是,你可能看见的是他们表面的轻松可背后蕴藏着百倍努力。办公室的她虽然是国内名校硕士毕业,刚入职的时候面对陌生的工作,为如何写好材料等,经常向单位前辈虚心学习。走访农户调研,拿到第一手新鲜素材,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现场调研的他经常“在外漂泊”,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向村民宣传政策,村民都夸这个小伙有干劲有能力,愿意跟着他干,他被选为重点项目负责人当之无愧……小年轻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跳一跳”可能会攀登更高的目标,“逼一逼”万一能实现更好的结果呢。“有为不必有位”体现境界和修为,要相信在奋斗的舞台上,只要勤勉努力、踏实拼搏,任劳任怨,不怨天尤人,每一个你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层之路虽充满疑惑,你会发现当你打开“答案之书”时,其实答案就在心中。毕竟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疑惑会渐渐不惑,人生将时时出彩。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篇2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仔细捧读,这本书的阐述解读既有历史回顾,又突出时代特色,既有理论的提炼概括,又强调实践基础、实践检验,既着力于原创性理论观点的深入阐发,又着眼于理论体系的科学完整,既有宏大叙事又不避民生琐细,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对于我们从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原创性、人民性和世界性等多个维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目标、新变局、新难题、新考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更需要我们时刻警醒面对。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作出新的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中应运而生,在不断_难题、应对风险和挑战,朝着梦想不断奋进的新实践中顺势而成,彰显了辉煌的时代风采。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篇3

正在热播的《三十而已》将视角锁定在三十岁这一特定年龄段的女性群体身上,塑造了王漫妮(江疏影饰)、顾佳(童瑶饰)、钟晓芹(毛晓彤饰)三位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生活阅历截然不同的迈入三十岁人生的女性形象。该剧总制片人陈菲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这三位女性身上映射着三十岁女性的一体三面,分别代表着“不愿面对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

人设:在个体故事中寻找情感共鸣

在众多女性题材剧中,三十岁女性是非常难以提炼和表达的,过于温和,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过于激烈狗血,又很难引发观众的共情。《三十而已》的创作方法论是做有情感共鸣的“特殊人设”,陈菲将其概括为“离地半尺的传奇”。“从创作角度来讲,我们不想代表或定义当下的三十岁女性群体,而是希望截取她们身上的多个侧面,在个体故事中寻找情感共鸣。”“全职太太”“恨嫁的沪漂女青年”“已婚却没有方向的乖乖女”,《三十而已》塑造了这样三个拥有“特殊人设”的角色,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有一定的极致特殊性,但她们所处的人生阶段、遇到的生活难题,是当代女性可以产生共鸣的。

?三十而已》的三个女主没有人拥有绝对完美的人设,她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缺点。陈菲说,尤其在“顾佳进入太太圈”走捷径这条线,是批判的视角。而这种“非完美”人设在三位女主人公身上都有所体现,包括钟晓芹在婚姻当中一开始走向离婚也不是她老公一个人的问题,是双方互相感知和沟通的问题。“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不是俯视、高高在上的爽剧,女主什么都是对,什么都是爽,这不是我们的创造方法和初心。”

相对三个女主的强话题性,剧中男性角色的争议性更大。7月21日,“陈屿不会说话”的类似话题还上了热搜。对此陈菲表示,强调女性视角是全剧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对于女性题材中的男性刻画,主创也试图不偏废尽量着墨去刻画。陈菲说,相对来讲,陈屿的角色是正面立体的。他表现出理工男的冷漠时,有很多细节比如偷偷量婴儿床的尺寸、给老婆装小壁灯都很打动人,“他只是表达的少,这个在很多男性中是蛮普遍的,他是一个内心纯良的人。” 在剧集后期钟晓芹发生的被网暴事件,是他默默做了很多。而剧中也并非为了描绘女主的困境而刻意突出“渣男”,比如钟晓芹公司同事钟晓阳也很好,只是年轻,可能会莽撞一些,但也是真心实意对钟晓芹。还有后期出现的王自健的角色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是王漫妮不喜欢他。

创作:王漫妮的职场故事都来自真实

个体的经历千差万别,群体的困境一体同源。《三十而已》看似展现的是三位女性的故事,实则关注的是大多数三十岁女性面临的集体现实困境。从个体的生活困境延伸到公共的社会话题,30岁女性所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惑和难题有来自于外部压力,更有自己内在的焦虑,主要都是围绕情感、事业、家庭、生育、育儿、婚姻、父母养老和自我实现。在已播出的几集内容中,便可以提炼出“子女教育”“职场竞争”“夫妻情感维系”“生育选择”等多个女性现实问题。

如今都市剧中一般表现30岁女性的剧集会把主线放在女主人公的事业线上,但《三十而已》中的女主婚姻、感情生活线占据了更多比重。在陈菲看来,虽然很多女性到了30岁人生面对的阶段性命题会落在婚姻和生育这两点上,这是女性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命题,但是剧中依然挖掘了人物在职业上的追求或者说个人价值的实现,剧中三个人物都做了这样的展现。比如说全职太太顾佳,她是和丈夫商量好暂时先管几年孩子,然后重回职场,她才是烟花公司真正的ceo。所以当她发现公司存在安全隐患时,她就想抓住新机会,用人脉为家庭的事业完成进阶;钟晓芹是一个没有太多目标感的人,想当咸鱼。当她在面临流产、离婚后,她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技能点——写作,并且通过写作实现了家庭财务地位的逆转;王漫妮是未婚未育,对她来说,30岁的目标是要么在事业上有个进阶,要么有个情感的归宿。所以她在同时追求两个方向。当情感幻灭,她重新选择了职业方向,重新自我定位,最后她的落点是追求更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把情感作为一个随缘的选项。

为了保证人物塑造和社会话题的可信度,创作团队做了大量人物的案例调查。例如,王漫妮在剧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顾客,及其销售工作中的经历,都来自奢侈品店销售员的真实故事。据陈菲介绍,编剧张英姬和出品方柠萌的剧本中心都做了不少深度采访和用户洞察,王漫妮的故事,她在店铺里遇到的竞争,她个人的职业进阶,包括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这些全部是采访得来的。“我们力图在她这条职业线的特色上做得非常真实,而且在三个人里面职业塑造也主要在王漫妮身上。后期她讨债专员的经验和案例都是来自于编剧张英姬的一个朋友。”

核心:当下女性更遵从内心为自己而活

生活艰难,剧中“沪漂”王漫妮对再刁钻的客人也报以微笑;衣食无忧的全职妈妈顾佳为了孩子上幼儿园,使尽浑身解数、四处请托;做惯了公主的钟晓芹为了在公司有更多存在感,将所有杂物工具准备齐全,以此获得同事们的肯定。这些细节还原了三位女主人公内心处最深的焦虑:成为王漫妮一般的职场强人,会在他人眼中显得过于有心机和野心;成为顾佳一样的完美太太,会以牺牲部分个人梦想为代价;成为钟晓芹一般的平凡人,又难免被生活的柴米油盐长期困扰。

近年来关注“女性成长”的声音早已不足为奇,一面女性时常被添加“贤妻良母”的刻板标签,另一面却忽略了任何一种生活模式都会有它的利与弊。如剧中有关女性应该拼事业还是拼家庭、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老家过安稳小日子等话题都是对“女性到底该怎样生活”引发的广泛探讨。“处于30岁年龄关口的女性所面临的压力,她们的情感、婚恋、事业,都需要被表达。”陈菲表示,“当代社会把人的青春期拉长了,三十也不必着急而立,三十也不用焦虑。”

?三十而已》整部剧的核心在“而已”二字,传递着一种“不低头、不妥协”的人生态度。对于剧中的三位女性而言,尽管三十岁的人生会遭遇重重困境,但在她们心中:三十岁,一切都可以重新出发。在陈菲看来,这个年代的30岁女性较十年前相比对世界的了解更多,她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更为看重,她们本身所经历的时代、受过的教育、各种势能,让她们更智慧成熟体面。“当下的女性会更勇敢直面自己的欲望,更遵从内心为自己而活。”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篇4

近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在对号入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还有机会”。满满的正能量之下,作为“30+”女组工,处于不上不下的年龄,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认真分析、理性思考之后,“不争气”地觉得自己“30+”还是有惑。

“30+”有惑,是知识恐慌的焦虑,对组工岗位的热爱与敬畏。误打误撞跨行进入组织部之后,自己常常会陷入“知识恐慌”的焦虑中。各个单位党务工作者的“十万个为什么”,仿佛随堂测试;办文办会万事俱备,突发事件却让你措手不及;呈签文件附送灵魂拷问,有依据吗、哪个条例、别的地方怎么做的?……曾经对自己“30+”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光鲜亮丽的干练女精英,然而现实是蓬头垢面每天翻阅各种条例知识的组工小白。尽管“30+”有惑源于对组工岗位的热爱和敬畏,但是因为怀揣热爱、责任与使命,我们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坚持,毕竟热爱可抵岁月长。

“30+”有惑,是自我的妥协,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组织部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有做事一丝不苟的业务骨干,有方法总比困难多的“点位姐”,有熟悉各种法规条例、坐镇后方指挥的“定心丸”……每天与优秀同事相处,获益良多,可也相形见绌,没有高情商,没有超强记忆,没有熟练办公技能……“30+”的我,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也不会妄自菲薄,因为每一次大型会议的成功源于我和同事间的通力协作,每一个创新工作来自我和同事间思维的碰撞……曾经对自己“30+”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全能的奥特曼,然而现实是“复仇者联盟”,博采众长,择其善从之。所以,“30+”有惑是源于坦诚个人力量的微薄,不会年少无知选择“单枪匹马”赴会,而是自愿成为一场胜仗中的“千军万马”。

“30+”有惑,是以梦为马,整装再出发。“30+”前有阻截,后有追兵,危机四伏,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人生智能和体能的黄金阶段。未来道阻且长,机遇与挑战并存,若一味沉迷于困惑中,最后只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希望每一名组工干部,不论哪个年龄段,都要保持“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提高能力本领,主动谋划发展,把握新趋势、捕捉新机遇,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唯有这样,才能让你不惧未来,不惧岁月。

各位组工干部,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篇5

最近两部电视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火了,剧中主要表达了人们对于二十岁、三十岁的态度,一边充满恐惧和担忧,一边又充满期待和憧憬,而作为即将四十岁的我也陷入了沉思。二十岁是青春的代名词,有的只是不惑;三十岁刚迈入人生鼎盛时期,充满了希望;那马上快40岁的我们这群人,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试问还有机会吗?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看到身边40+,甚至50+的前辈,比年轻人还拼,不服老,不服输,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默默沉浸工作,热心服务群众,主动提高自己,我便从中找到了答案。我们大可不必被年龄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的行为,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甚至五十岁、六十岁,都只是一个数字,只要自己愿意拼搏,永远都是最好的时候,谁也无法阻碍你前进的步伐。现在以及以后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每次机会,主动成长。

抓住工作机会,主动提高业务能力。作为一名40岁的组工干部,一路过来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我时刻提醒自己,不可仗着有点经验就懈怠了工作,轻视了成长,提早过上了退休生活。而要时刻警钟长鸣,学会“没事儿找事儿”,做到眼中有事、手中有活。只有抓住每次工作机会,用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最新的人才政策、前沿的人才制度,才能推动自己从事的人才工作不断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和新政策,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收获。

抓住服务机会,主动服务人民群众。大部分组工干部都身兼数职,我也不例外,除了组工干部这个身份,我同时担任了东坡区富牛镇荷花村第一书记一职。在单位,要时刻留意解决各类人才的所想、所需,让他们在东坡区安心扎根、在东坡区建功立业。到了村上,我总是提醒自己,脱贫攻坚是当前首要任务,更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柑橘贩卖的季节,主动为贫困户找寻收购方;面对家庭矛盾冲突的贫困户,主动为其化解纠纷;面对基本生活难以支撑的贫困户,主动为其找寻工作机会。这些琐碎之事,不惊天动地,但温暖人心。

抓住学习机会,主动提升个人素质。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学习没有终点,任何年龄都是起点。新时代新要求,时代在变,思想也在变,如果不想“落伍”,只有抓住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学习中央、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紧跟中心工作步伐,时刻保持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积极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学习交流会,时刻紧跟年轻人的思想潮流与工作步伐;积极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慢慢沉淀自己拥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洒脱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0岁的我们,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更重要,只要我们打破年龄的桎梏,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不气馁、不妥协、不放弃,我们永远都有机会。

《三十讲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