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6篇
我们写心得体会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感受,优秀的心得体会都有直击人心的特点,而且还会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思,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1
当今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绝的各种垃圾。此时,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居民自主的环保行为。 本次调查从安阳山村的居民入手,调查不同的学历、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环保意识情况。立足于居民环保意识,来审视当下的环保状况。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参与到环保建设的队伍中来。
我所居住的地方——阳山镇,是一座历史较为悠久的村镇,其名字是镇上的一座死火山——阳山而得名的。阳山镇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中国水蜜桃之乡之称,它地处江南水乡,南临美丽的太湖,北靠京杭大运河,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 境内景色秀丽,有狮子山、长腰山、大阳山、小阳山4座山丘。改革开放以来,阳山镇以水蜜桃为主的多种经营稳步发展,水蜜桃基地建设和果树示范园建设日益加强,先后被列为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及江苏省模范果园。而我所要调查的安阳山村则是在阳山镇中离阳山最近点一个村庄。
总体来说,安阳山村的环境是比较好的,但随着人们越来越享受便捷的生活,制造了许多垃圾并且还不自知,于是给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造成了许多污染。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居民情况,我决定先去村委会了解一下每个居民的大概信息,尽量能够找到村中大部分居民,然后走访街道,分发调查问卷,对安阳山村的居民进行对环保意识、垃圾处理、生活环境、环保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争取将最真实的反映出来,以便做出正确地判断,希望大家为了改善安阳山村的环境一起努力。
调查结果表明,有83%的83%的居民都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但环保意识没有深入居民心中,会宣传的只是少数人。虽然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但很多时候都不能付之于行动,并且平时一般都不会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比较关心的只占了31%,大部分都是一般般,二平时生活中,只有用40%的居民注意环保,60%的人偶尔才会。关于环保的知识了解的也不全面。通过这次调查,我总结出了几点:
1.从总体上加强环保意识,给如何环保提出具体的意见;
2.加大宣传,提醒广大居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无论哪方面都会越来越差;
3.从生活习惯各个方面出发,制造更多节能环保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物品,鼓励广大群众购买;
虽然“限塑令”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但至今还只有13%的人去买东西的时候随身带环保袋,这意味着过度使用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很严重的,同时,居民关于使用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的环保意识不够深,不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有很多,使用环保袋,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染;而且环保袋的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最重要的是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并且过度使用这些塑料制品,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在安阳山村中,大部分田地都是用来种桃树的,如果塑料污染再严重下去,那么也许过个几十,甚至只有十几年,这边的火山土将不再适合种桃树,那损失是巨大的。我认为应该将事情的严重性告知每一个居民,让他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将环保付诸行动,最好养成一种习惯。
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还是挺关注当地的环保状况的,但就是光有意识,没有将意识实践到行动中去,而且都觉得环保问题是很严峻的问题,需要及早解决,并且希望政府能够完善监督体制,完善法律。定期举行大型关于城市社区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宣传进入家家户户,大到老人小到儿童,人人皆知。让人们了解到自己环境的重要,从而自觉保护环境。当人们的意识健全时,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
总结与启示
以上是我个人环保工作的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环保不只是种观念,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应该停留在浅层得理论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知识的教化,只有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以最优化地方式将环保事业推上新的高度。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坚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相信,通过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大力配合,我们会拥有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将我们的家园打造成世外桃源。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2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3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4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探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老人”。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担负着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情感生活缺失,这都是新农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本次暑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鼓励老人调节好心态并积极参与社会;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农村养老制度,兴办养老福利事业,引导老年人树立现代生活理念,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 “留守老人”的概念和现状
(一) “留守老人”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于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民从自己原有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量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将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即所谓的“留守人员”,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这对留守人员在物质生活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 “留守老人”的现状
“留守老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要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一直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唯一保障。但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到外地务工,长期两地分离,使得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子女无法为留守的父母提供必要的照料和关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健康保证和精神慰藉。同时,农业生产、人情往来和培养教育孙辈等负担都落到了留守老人身上。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2014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在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
现如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逐年加快,云南省部分农村留在家中独居的老人不断增多,根据云南省禄丰县14个乡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统计。禄丰县现有“留守老人”存在一系列问题,生活状况令人堪忧。
二、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几大问题
(一) 生活艰苦,居住环境差
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大多数农村老人饮食都非常简单,尤其是留守老人。稀饭,馒头,咸菜,就只求个饱,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而在住宿方面,他们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大洞小洞,雨天时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屋内到处是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和桶。家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甚至连照明的灯都昏昏暗暗。
(二) 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留守老人不得不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老人普遍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甚至有70岁以上的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如金山镇小岩子村的李春富,男,78岁,老伴76岁,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外出打工,小孙子7岁在家须照顾,还种有三亩多的地,每个星期县城赶集时还要背上自家做的咸菜去卖,以此增加一些收入来维持生活。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三) 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
从调查来看,小岩子村因人数不多,所以没有小学可供孩子就读,要上小学必须去到离该村四公里外的大洼村委会,而常年在外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没有直接监护人在身边,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老人们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大多数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和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再加上祖孙之间的代沟,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好吃懒做、弃学厌学。老人自己也力不从心,有的连自己照顾自己也成了问题,大大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四) 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再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老人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加上家务劳累、孙辈操心,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老人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心里顿时觉得无助,孤单。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而子女也只有在老人病重时才能给予一定的照顾,但恐怕那时为时已晚。
(五) 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随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们社会面临的不仅是这些老人的赡养和照料问题,还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逞。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面对一些隐患时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使得我们对老人的生活更加担忧。
三、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要真正解决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一步到位,因此我们只能做好规划,循序渐进。
(一) 老人要调整哈心态,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
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鼓励老人保持好的心态,锻炼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新鲜事物,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自己的生活。
(二) 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务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要弘扬表彰那些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并曝光、鞭挞那些歧视、排斥老人的行为。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关心生活情况,给老人寄一些生活费用,天寒时寄一些棉衣棉裤。过年时尽量能够回家陪陪父母。
(三)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要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水平,对老年人治病产生的门诊费、医药费、住院费按一定比例进行报销。其次,政府做好调控工作,把城市富余、闲置的医疗资源转移到农村,同时改革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向老年人提供安全廉价的医疗服务;三是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福利,为农村留住医疗卫生人才。
(四) 建立农村养老制度,兴办养老福利事业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健全,城镇和农村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让“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只要我们认识到农村“留守老人”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农村的“留守老人”将不再留守,而变成幸福老人。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5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教训,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世界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9)08-0032-05
新中国成立70年从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大约一百元人民币的极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gdp总量占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从一个如毛泽东所言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能种粮食磨面粉,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坦克、拖拉机都不能造的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达到了比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国家;从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家发展成为越来越显示出无限生机、活力与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国家;从一个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毛泽东所言如果再不发展就要被开除球籍的国家发展成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等都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的国家;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等都很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国家,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70年弹指一挥间,但是新中国成立70年却经历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
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为基石,以无可辩驳的逻辑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与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开始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在晚年也表现出了对俄国、印度、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的关注,并着重从思考俄国发展道路出发, 指出像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的落后国家在具备了已有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外部条件、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农村公社的内部条件——这样的
“历史环境”的情况之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开始没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内部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公社也遭到很大破坏的情况之下,由俄国首先开辟的。这是一条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不同的,但是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条新路,列宁在晚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深刻论证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可以预见的情况是,在不具备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提出的“历史环境”的情况下,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对这种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但是由于特定的世情和国情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背景下,这一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一样,都遭遇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甚至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新中国成立后,比较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过程也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后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不仅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且将使中国取得更大的辉煌成就(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1世纪中叶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且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上述发展历程带来的启示是:第一,社会主义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不顾及各国国情的苏联模式的失败, 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带有特定中国元素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应该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思考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艰辛探索的基本结论。第二,社会主义是目标、过程与创新的统一。《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要与传统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这一高难度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出现一些曲折、波折其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来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无疑增强了人们向着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目标前进的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2]。
二、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寻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大的历史阶段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特点有着多重意义的解读,其中有两个维度最为根本:坚持自主创新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无论是在新中国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还是在受苏联大党、大国沙文主义的干涉下根据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无论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对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还是在“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守,都体现了这两个根本的特点。在这二者结合基础上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深刻启示人们,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绝不是“西方”的唯一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即坚持独立自主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首先,把独立自主作为对外交往的根本原则。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丧权辱国的历史深渊,受尽外国列强凌辱。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特别注重独立自主。当今世界国家有大有小,发展有先有后,国力有强有弱, 其所处的国际地位也有的强势,有的弱势,尽管那些国家小、发展落后、国力比较弱、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的一些国家坚持独立自主很不容易,但是, 由于这些国家很多也都有过被列强侵略的惨痛经历,要真正地把自己发展好,就应该把独立自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次,坚持理论与实践创新。这是独立自主的自然延伸,既然不依附其他国家,必然就要自主创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正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而放弃创新,只能自甘平庸,甚至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20世纪
90年代初,一些拉美国家全盘接受美国给其制定的“华盛顿共识”的政策,长期陷入“拉美陷阱”之中,“阿拉伯之春”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长期陷入动荡之中。这些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我国的应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
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需要深刻把握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首先, 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一个国家选择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精深悠长的辩证法、唯物主义、大同理想等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更大的共通性,或者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程度的契合之处,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更适合中国的发展。其次,发展道路确立后,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根本的取决于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这主要是要深刻把握自身的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前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后深刻认识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深刻把握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的重要性,这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然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着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等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发挥的作用外,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把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诉求,为此,我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首先,不断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新主张,作出新判断。1953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其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为很多国家所接受,这是对处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至今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判断,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4]。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主张。
2015年9月,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其次,通过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巩固、加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新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实现民族独立的,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惨痛经历,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强烈地希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就十分重视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更是把中国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即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也对亚非拉国家实施了国际主义的援助,如坦赞铁路等大型援助项目。当下,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帮助参与其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将发挥新的作用,也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最后,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历史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都告诉我们,哪里有霸权主义,哪里就会出现不稳定、不安宁的局面,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比如,中国和苏联曾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主体力量,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自从苏联实行霸权主义政策后,中国顶住各种压力,展开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坚决斗争。再如,尽管美国科技发达, 经济强劲,军事雄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却始终实行着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政策,无论中美建交前后,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从未改变过与其坚决斗争的立场。
四、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的现代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宗旨。在现有“两制共存”背景下,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加强建设,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一)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首先, 党持之以恒地进行先进性建设。虽然从20 00年2 月中国共产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后,党的先进性及其建设才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建设,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后就一直坚持先进性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先进性,才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反腐倡廉等建设,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要求,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果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成果和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说到底也熔铸着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涵。
其次,坚持不懈地进行纯洁性建设。纯洁即纯正、洁白。工人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即工人阶级政党保持一种纯正、无杂的状态。1860年2月
29日,马克思在一封信中指出,“我们的党在这个十九世纪由于它的纯洁无瑕而出类拔萃”[6]。出类拔萃是一种先进的状态,因此,纯洁性是其先进性的基础,没有纯洁性就没有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把纯洁性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反腐倡廉等方面,以及在加强党员的纯洁性方面采取综合举措,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最后,与时俱进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充分体现了对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视。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百折不挠,艰辛探索,执政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党根据新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挑战考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 提高治党管党水平,从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制定路线、方针、政治的根本依据,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建设就会取得成效,否则,党的建设就会出现问题,遭遇波折。新中国成立后,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偏差,比如要求过急,工作过粗,速度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但是,社会主义改造总体进展顺利,甚至提前完成了任务,其根本的原因是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新地提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但是,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却走了很大的弯路,甚至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党的先进性、纯
洁性、执政能力等被严重削弱,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也都遭受严重破坏。痛定思痛,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否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改革开放过程中,在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党的建设成效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五、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即世界无产阶级掌握和拥有在国际范围内言说、表达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权利与权力。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演进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是在曲折中前行,在坎坷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从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和思潮中的一种,不仅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思想体系,而且成为对世界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学理论,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不断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要把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社会变化之深刻亘古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成功地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性变革,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也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经历了比较大的曲折,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上仍然获得了很大发展。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确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等,同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理论成果。从实践上看,经过20多年的苦干,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等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些理论与实践成就,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
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理论上坚定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毫无疑问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而使世界人民都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巨大指导作用,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2][3][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0;10.
[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7.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84.
从理论到实践心得体会篇6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 、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