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7-27 14:01:23 分类:学生心得体会

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家可以及时写好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分析个人的内心想法,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7篇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1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钊 通讯员 李新华

4月8日,确山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县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组织十余名作协会员赴竹沟、石滚河镇开展红色印记采风活动。

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竹沟镇,在杨庄村韩庄村民组、关沟村黄庄村民组聆听了李畔林烈士的事迹,参观了新四军留守处医院旧址,感悟当年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绿树成荫、湖水环抱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里,采风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鞠躬默哀,并瞻仰了烈士墓,回顾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竹沟村小王庄组,大家听村里老人讲述烈士朱老头的故事,回顾“提琴村”里的红色记忆。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如今的小王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提琴专业村,村民们纯手工制作的高端提琴远销海内外。

采风团一行随后来到石滚河镇,在斩龙庙村,大家实地了解了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开国少将周庆鸣的革命事迹,体会革命的精神感召力;在孤山冲革命旧址,看着徐庄大礼堂、会师桥、瞭望塔和起伏连绵的山林,听着当地流传的孤山冲革命斗争史,大家对豫南红都孤山冲肃然起敬。

在爬头寨战斗革命烈士陵园,采风团一行一边行进在连绵的山道上,一边聆听当地向导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一排排无名烈士墓庄严肃穆,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大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肃立,深切缅怀为革命献身的先烈们。

风展红旗如画。英雄曾经生活战斗的红土地,正在续写新的篇章。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红色印记采风活动对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创作灵感、积累文学素材大有裨益,回去后一定要用心用力用情写好确山红色故事,发出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时代强音。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2

在一个小城镇中,杰夫和艾伦是家中的独子。杰夫是个努力的年轻人,自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但他从小就感受到了亲情的不公平。杰夫父母在他结婚时没有拿出一分钱,这让他内心有些不满。相比之下,当艾伦结婚时,父母却慷慨地拿出了全部的存款。

婚后,杰夫和他的妻子琳达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然而,父母却并没有因为艾伦的婚礼而离开他们的家,而是选择留在杰夫家中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这让杰夫充满怨言,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偏心,不公平地对待他。

在杰夫内心的矛盾中,他发现他和艾伦在对待父母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态度。虽然他父母对待他不如对待艾伦那样慷慨,但杰夫也意识到,艾伦对家庭的贡献和付出是与众不同的。

艾伦结婚后,他积极地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他将自己的家庭设在父母身边,每天都尽心尽力地照料他们的起居和生活需求。无论是购物、做饭还是陪伴父母散步,艾伦都始终不离不弃。他将工作时间调整得更加灵活,以便更好地照顾父母。在他的陪伴下,父母享受到了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

杰夫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他明白,他的父母之所以没有给予他财务上的支持,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艾伦对家庭的贡献和责任感。尽管杰夫内心仍然存在怨言,但他也渐渐明白了家庭中的真正价值和爱的表达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杰夫决定主动改变自己的态度。他开始更加关注父母的需求,并主动参与家庭事务。他和妻子琳达一起定期去探望父母,帮助他们做家务,聆听他们的心声,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杰夫逐渐理解到,父母对他和艾伦的不同对待并不是偏心,而是对不同孩子的信任和期望。他们相信杰夫是一个独立、坚强的人,而艾伦则是一个善良、负责的人。杰夫开始明白,父母的爱是多样化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爱,却从未剥夺过对他的关怀。

随着杰夫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他们开始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父母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对待两个儿子上的偏差,并向杰夫道歉。他们解释说,他们一直相信杰夫是一个独立、自立的人,而艾伦则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这样的思维方式并非是对杰夫的冷漠,而是基于他们对两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的理解。

逐渐地,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杰夫开始放下怨言,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他与艾伦建立起更紧密的兄弟关系,相互支持和鼓励。在父母的引领下,两个兄弟逐渐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兄弟。

最终,当杰夫自己成为父亲时,他深刻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深爱与期望。他明白到,父母对待两个儿子的方式并没有不公平,而是因为他们深知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以及如何引导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家庭的团结与成长。杰夫通过经历和反思,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明白到爱的表达方式并不仅限于物质财富,而是体现在关心、陪伴和理解中。他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修复,与艾伦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整个家庭团结一致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喜悦。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的健康状况逐渐下滑,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杰夫和艾伦决定共同承担起这一责任。他们积极寻找最好的医疗资源,组织父母的康复治疗,并定期陪伴他们进行身体锻炼。杰夫和艾伦也加强了兄弟之间的沟通,相互交流着父母的情况和照顾的细节。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父母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他们感受到了儿子们的爱和关心,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而杰夫也明白,对父母的照顾并非一种负担,而是一份无尽的爱与回报。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成长和启示。杰夫逐渐明白了家庭的真正意义,并从中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学会了接纳父母的选择和对待每个孩子的不同方式。同时,艾伦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不同待遇并不是因为他的优越,而是因为他在家庭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整个家庭因为这段经历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他们学会了彼此理解、尊重和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们明白到,一个家庭的真正财富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纽带。

在岁月的长河中,杰夫和艾伦成为了自己家庭的支柱,继承了父母的关爱和关心,传递着家庭的价值观。他们明白到,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出于深深的爱,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贡献。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3

作者李莉

我的父亲、母亲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结缘的,他们的婚姻、感情、家庭都经受了烽火硝烟和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考验与磨砺。

1945年春节前,母亲马上要临产了,而父亲所在的新四军三师独立旅第三支队为了痛歼日伪军,从1944年的12月至1945年2月间已经连续出击作战数日。

待父亲战斗归来的那天正是大年初一,母亲也恰巧在那天生下了她们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哥。母亲说:“过年了,又打了胜仗,爸爸欣喜地抱起孩子,给大哥取名为新春。”为了早日消灭日本鬼子,祈盼新中国解放的春天早日到来。

1950年10月,新中国百废待兴,我们的解放大军还未及换下征衣,洗去征尘,又闻风烟滚滚,美帝的侵略战火在鸭绿江边燃起。他们在毛主席的号令下集结,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痛击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

母亲说:1945年8月,日本鬼子刚刚投降,她就跟随新四军三师,同父亲一起转战千里,冲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从苏北一脚一脚徒步跨越5省1500多公里,走到了东北,历时二个月。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多少次目送父亲去战场?又有多少次父亲奔赴战场都来不及和母亲告个别?而这次,和平年代里,父亲和母亲又将面临一次生死的考验与诀别。同样是军人的母亲深知父亲此次出国参战的凶险,她把眼泪、不舍、担忧全藏在心里,默默地梳理起发辫,把两条黑纱分别系到辫子上,拍下了这张与父亲出征前的合影,像是一种深情的给予而又悲壮的告别,预示着可能发生的结果不言而喻。

那时的我,在母亲的腹中已6个月了。

1950年10月19日,父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7师政治委员,与张竭诚师长率部第一批秘密跨过鸭绿江,与祖国千万个英雄儿女们一起,义无反顾的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入朝后,39军与美军在云山进行了首次交锋,也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与美军面对面的激战。39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利用灵活的战术,在朝鲜的云山地区围歼美骑第1师第8团,并将其大部歼灭。此战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志愿军取得了同美军第一次交手的完胜。

彭德怀总司令高兴地说:“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美骑一师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嘛”。这次著名的云山战役在战后还入选了日本军事教材,在日本自卫队士官学校编写的《作战理论入门》一书中,被列为经典范例。

战斗的喜讯传到国内,母亲和留守处的每一位同志们无不欢欣鼓舞,也更加期盼父亲和战友们都能早日平安归来。

1951年2月,117师奉命配属42军担负横城战役穿插迂回任务。父亲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是一支曾以能打夜仗、恶仗闻名的队伍,历经上千次大小战役,战功赫赫。任务光荣而十分艰巨,为了抢时间,父亲和韩副师长带部队先行出发,从都内里,渡过北汉江,穿过黄龙山,昼夜奔袭,马不停蹄。

此时正值朝鲜隆冬,为了加快奔袭速度,部队不能沿着环绕的盘山路前进,只能穿越积雪深厚的山峰。志愿军衣着单薄,还要扛着武器装备,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崎岖的山道之上。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一路偃旗息鼓,寂静的山道上除了偶尔的鸟叫声什么也没有。志愿军用两条腿和敌人的卡车、坦克展开了一场山地行军比赛。12日,117师提前半小时到达了穿插目的地,抢占了鹤谷里公路两侧的高地要点。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切断敌人的退路。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117师配合主力部队合围敌人,激烈顽强地阻击,死死堵住了敌人从横城南逃的路,全歼韩八师和美二师九团各一部。

横城大捷是117师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战,以劣势装备创造了志愿军1个师一次战斗歼敌3350余人(其中美军800余人)的模范战例,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200余辆,各种大炮100余门,受到中朝联司、联政的通令嘉奖。

有战斗就会有流血和牺牲。

由于美敌机群不分昼夜地空袭轰炸、扫射,部队在穿过敌空中封锁线时,彭副师长身负重伤,政治部吴主任不幸中弹身亡,战斗中全师7名营以上干部壮烈牺牲。

噩耗传到辽阳39军留守处,全体同志们都笼罩在无比悲愤之中。吴主任的妻子何阿姨刚刚生下小女儿才5天,忽闻丈夫在战场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多少天不吃不喝,一直念叨着丈夫的名字。

这边,母亲乳育着襁褓中的我,劝慰痛失丈夫的何阿姨,并帮助照料喂养她的孩子。那边,我的父亲和战友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血浴疆场,与敌人殊死战斗。为祖国和人民能安居乐业,也为死难的英烈们报仇雪恨。

时针转到了1969年,珍宝岛上的枪炮声骤起。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的父亲临危受命,急赴虎饶前指指挥战役,担负起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大任。震惊中外的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共击毁击伤苏军坦克和装甲车17辆,毙伤其200余人,缴获坦克1辆。在和平年代里再次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体弱多病的母亲再次送年逾花甲的父亲披挂上阵 。从红军时期就身经百战的老父亲,又一次在祖国冰天雪地的北大门镇守边关,运筹帷幄,再建功勋。

父母从峥嵘岁月里一路走来,民族之大义,国之大家的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他们唯一抉择。父亲去珍宝岛前指时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母亲又对父亲说了些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因为那时的我和姐弟们都已参军入伍,也时刻准备着,像父辈一样,报效祖国和人民,上战场斩敌立功。

有一种信念叫赤胆忠心

有一种牺牲叫再所不惜

有一种壮举叫赴汤蹈火

有一种担当叫军人使命

有一种传承叫永志不忘

母亲把她和父亲的故事讲给了我,犹如一本引领我人生前行的教科书。我还要把父亲和母亲的故事讲给我的儿子、孙子听,讲给更多的人听。

【文章推荐:管铁华(管松涛前辈次子)】

文章作者李莉。辽宁省人民医院原放射线科主任医师,我的大嫂。

该文章经过大嫂妹妹李英的修改,文风朴实感人。近期发表在医院内部退休人员的学习园地上。

文章从母亲发辫上的“黑纱绫”切入,凸显了军人家属时时刻刻准备着失去至亲的痛楚和悲壮!——这就是我们的“母亲们”!

确实,我们的母亲不同于一般的女性。她不仅仅是妻子和母亲,她们更是人民的战士,是战士的战友!她们承受着不同于一般女性的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以及感情和生活的磨难!黑纱绫啊,它在表达着什么?它在彰显着什么?它在宣告着什么?——致敬,中国共产党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英雄母亲!

文章里的父亲李少元。原沈阳军区副政委,39军政委。老前辈是从我们38军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是红二十五军的老红军。在38军军史馆里有他的照片。

文章里的母亲刘润涛阿姨。李少元夫人,我大嫂的妈妈。

李少元前辈简介(来自网络):

历任红25军独立营连指导员、75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第2纵队2旅6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24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6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注此文首发于公众号38军子弟。mp.weixin.qq.com/s/k0qz4kufcuudaur8_gbjwg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战时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张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张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边的一个名叫鬼不灵的村子里。张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奶奶又很热爱八路军,常常帮助八路军做事。他们经常掩护八路军干部转移,也常有八路军的伤员躲在他们家里养伤,时间长了,张嘎也喜欢上了八路军,常常和奶奶一起照顾八路军。他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把枪,也想早日能当上八路军战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们家养伤的名叫钟亮的八路军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并且说要送给一位抗日小英雄。这下嘎子要当八路军的决心就更强烈了。后来张奶奶被一个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杀害了,钟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抱着为奶奶和钟叔报仇的决心,通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张嘎参了军后,用他的机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并通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枪。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区队长安排张嘎去引敌人到埋伏区。张嘎化装成村民,带着鸡蛋去哄骗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区,自己还顺利的脱了身。随着轰的一声雷响,敌人的部队被炸,大个李拿着机枪掩护战友们前进,在20分钟内就把日本鬼子给打败了。

?小兵张嘎》的故事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这个故事还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从嘎子身上我还看到了勇敢机智和坚强,我要向嘎子那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5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我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之后改用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我们这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样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应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

此刻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时刻都应铭记:胜利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们更应为了完美的明天而奋斗!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6

作者:于小植(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尹冠儒(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讲师)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红色文化的传承而言,运用数字化手段,能够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范围,能够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是对红色文化科学保护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的有效路径。以红色文物的保护为例,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启红色文物数字化工作,对纪念馆、博物馆中的易受损红色文物,采取三维扫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生成三维模型或者图片资料,并对数字化生成的文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红色文物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方式,可以实现对红色文物的数字化保存、远程浏览、虚拟展览,同时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这就减少了观众与文物的直接接触,避免了文物在搬运、展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损坏。

数字化时代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对红色文化的展示,主要采用橱窗展览、单向讲解等方式,缺乏对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的运用,也缺少互动项目,难以让参观者产生情感共鸣。数字化为观众提供了走近、了解、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手段,让观众可以获得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于一体的综合性感官体验。

目前,不少地方已将数字化手段应用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展示中。比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推出虚拟展馆,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观展”,而且在有声解说的配合下,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又如,江西打造的“红军上清会师陈列展”运用了多媒体电子沙盘、多媒体人物雕塑半景画、vr展台、3d沉浸式影院等展示手段,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再如,上海的“红色经典步道”将中共一大会址等多处红色文化场馆串联起来,同时还配备了“红色经典步道ar导览平台”,使用了智能定位与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ar实时渲染等技术,观众在漫步参观时用手机扫描导览牌上的二维码便可获得相关信息,并可获得虚拟志愿者“爱琳”的向导服务。总之,和传统展示手段相比,数字化手段为参观者带来了更真实的视觉体验,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场景,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红色文化传下去,必须让青少年从内心深处认同红色文化,自愿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当下这一代青少年,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也没经历过食不果腹的时光,往往很难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因此,必须创新红色故事的讲述方式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当下青少年的生活。在这方面,数字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一些地方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出红色动漫、红色数字藏品、红色竞技游戏等,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还形成社群效应,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实现了传承纪念、教育感化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还有一些单位和机构,利用短视频、h5、mv等,推动红色文化的可视化、场景化,让有时间跨度、历史厚度、现实深度的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的血液,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鲜活生命力。比如,h5《信仰之路》、说唱mv《百年之诗·燎原》、数据交互产品《奋斗百年,中国共产党员是怎样的一群人》等,形式活泼,内容生动,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底蕴,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红色文化+直播”也深受青少年青睐。比如,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联合中国博物馆协会等,在全国率先推出“云博物馆”网上直播公益活动,利用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展“走近北大红楼”主题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智媒时代的到来,用数字化手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红色文化传承传播中的应用广度,全面建立红色文化的数字孪生场景,为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6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篇7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文学作品礼赞伟大祖国,讴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4月8日,确山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县红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组织十余名作协会员赴竹沟、石滚河镇开展红色印记采风活动。

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竹沟镇,在杨庄村韩庄村民组、关沟村黄庄村民组聆听了李畔林烈士的事迹,参观了新四军留守处医院旧址,感悟当年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绿树成荫、湖水环抱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内,采风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鞠躬默哀,并瞻仰了烈士墓,回顾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在竹沟村小王庄组,大家听村

里老人讲述烈士朱老头的故事,回顾“提琴村”里的红色记忆。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如今的小王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提琴专业村,村民们纯手工制作的高端提琴远销海内外。

采风团一行随后来到石滚河镇,在斩龙庙村,大家实地了解了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开国少将周庆鸣的革命事迹,体会革命的精神感召力;在孤山冲革命旧址,看着徐庄大礼堂、会师桥、瞭望塔和起伏连绵的山林,听着当地流传的孤山冲革命斗争史,大家对豫南红都孤山冲肃然起敬。

在爬头寨战斗革命烈士陵园,采风团一行一边行进在连绵的山道上,一边聆听当地向导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一排排无名烈士墓庄严肃穆,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大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肃立,深切缅怀为革命献身的先烈们。

风展红旗如画。英雄曾经生活战斗的红土地,正在续写新的篇章。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红色印记采风活动对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创作灵感、积累文学素材大有裨益,回去后一定要用心用力用情写好确山红色故事,发出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时代强音。(图文:郎瑞杰 李新华)

《讲红色故事,谈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