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9-10 12:06:17 分类:学生心得体会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经历,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心得体会,而不必亲身经历相同的事情,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行为和决策的评估,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大荒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6篇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1

随着我关“北大荒精神品牌创建”为活动的不断深入,按关党支部安排,我关开展了北大荒精神专题学习,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关、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召开全关大会,聘请北大荒见证者讲述垦荒经历等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个人深受启发。

从北大荒的变迁可以看出,“北大荒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精神实质没有改变。艰苦奋斗依然是北大荒精神的坚实基础。六十多年前,北大荒杳无人烟、一片荒凉。野兽成群、蚊虫糊脸、寂寞难挡。吃雪水、住窝棚;天当被、地当床。正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英雄的转业官兵、院校学生、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纷纷奔赴这块神奇的土地,默默地、深深地扎下了根。艰苦,并没有吓倒勇敢的北大荒人;奋斗,则让他们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从那个时候起,艰苦奋斗,便成为北大荒人攻坚克难的法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北大荒精神的基础源泉;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发展。当地属寒带,以往没有种植水稻的先例。从六十年代间试种,到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经历了几十年的追求和探索,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可是创新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终于帮助北大荒人完成了历史的超越,今日的北大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勇于开拓也同样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种植技术迅速推广、单产总产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翻番倍增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顾全大关是北大荒精神的升华。垦区自建立之初,每一项战略部署都是在顾全大关,顾全大关已经成为北大荒人自觉的行为准则。北大荒人从开发建设那一天起,就时刻牢记着共和国赋予的神圣使命。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北大荒为前线提供粮食保障。全国解放后,为了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一手拿枪为国家站岗,一手抓生产为国家送粮。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大荒人宁愿自己挨饿,也要交足交够给国家的粮食。作为国家大粮仓,垦区人一直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与生俱来的天职,在粮食问题上,北大荒人始终和党中央心连心,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北大荒人心里时刻装着全国人的吃饭问题;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内涵。60多年的垦荒事业,已使北大荒人与黑土地结成了一体,他们是黑土地忠诚的儿女。他们是用灼烫的黑土、坚硬的山石为材料,以风雪雷电作刻刀,历经漫漫岁月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那么,是什么力量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凝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正是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我作为农业系统中的一员,我一定要继续传承北大荒精神,弘扬北大荒精神,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工作实际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交流学习座谈会,听取x省农垦老干部关于北大荒创业情况介绍,经过这次走进当年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黑土,近距离感悟北大荒精神,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得到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决心在组织的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为我关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2

北大荒,当我睁开眼睛,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已经是你怀抱里的一个人。

是谁赋予了你这么一个荒芜的名字,暴露了你滚滚的寂寞与荒凉。你的名字充满大气象。你广袤的土地,辽阔得像头顶的天空。你荒凉了那么久,渺无人烟,遍地长满野蒿草,小叶樟和红毛柳。多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人。

你如此宽容,先以你的荒凉,生养了那么许多的野鸡野鸭,和仨半斤,它们在湿地里栖居,在野山杏的林子里隐匿。狍子随处可见,满地跑,野猪群霸了一块大地盘。至今,山凹里有一个村子,还在叫着野猪窝呢。应该想到,毛头竖尾,眼神冷酷的草原狼也来了,它们结队在野地里大量出没,在所经的地面上洒下几泡狼尿,踩下一行行交错的狼踪。

我只觉得你的荒芜好。有十足的野性。你是一块未开垦,富得流油的处女地。可荒芜又怎该是你与生俱来的宿命。当我端着只粗瓷的碗,坐在草屋门槛上吃着粗茶淡饭,当我跟着干农活的父亲下到山那边的田里面去,你早不是昨天的旧模样。你的白山黑水,你的漫山遍野,早被纵横弯曲的田垄缠绕和覆盖。你厚实的油油的黑土,已生满五谷,迎来一个又一个丰年。

你有一扇门,是常年打开的,你以宽广的胸襟迎接着八方的客。你的土地众多,你是很收农民的,有那么多关内的汉子,携家带口,闯进关东,投奔了你。你统统都收下了,并把他们变成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子民。你随便施舍他们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就养活了他们一大家子十来口的人。他们被你驯化了,北大荒,他们的性子开始充满了粗野,话语也变得朴实和土性,就像你的黑土。他们都成了地道的东北人了。

北大荒,当我成为潇洒少年郎,当我在你的黑土地上风一样跑动和缓步徜徉,你已经土地肥沃,炊烟如织,收得了万担粮,你变成了富饶的代名词了,改名号为北大仓。

这名字多好,大气霸气仍在,但一字就抹掉了地老天荒。黑色的土壤是你的面庞,仓丰廪实是你的新气象,你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你的体内正沸腾着滚烫的血,你散发出无限诱人的生机。你的每一季,都孕育着春天。

你是以土为贵的,你可知道吗?

我的北大荒啊。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3

20xx《丰碑》观后感

?北大荒精神》教育片展现了北大荒人凭着一腔热血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用青春和智慧、用汗水和生命征服了这片不驯黑土,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勇于开拓的意志品质、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20xx《丰碑》观看有感

20xx《丰碑》观看心得

x红旗大街175号,北大荒博物馆静静矗立于此。

第三展厅的一侧有一幅高达8米、面积达220多平方米的室内巨型浮雕,浮雕的名字叫《北大荒人颂》。这组作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以人为骨、以神为魂,将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开发建设北大荒,献青春、献终身的感人故事,铭刻在了这面墙上。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参观者们常在这面浮雕墙前久久伫立,通过一段段故事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那段从亘古荒原变成中华大粮仓的壮丽史诗,追寻那历久弥新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回望昔日北大荒,人们可以用很多词汇来描摹一代代垦荒儿女的精神画像。北大荒人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在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中,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一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北大荒精神的萌芽、培育、发展、丰富、继承和弘扬史。这种精神,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深深植入黑土,在散发泥土芳香的春天里生根发芽;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岁月中成长,在垦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壮大;这种精神,蕴藏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心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不断发扬光大,正成为龙江人的精神坐标。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

开荒播种,多产粮食,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使命,甚至是宿命。从向亘古荒原要粮的艰难,到让水稻连年增产成为北大荒人执着的梦想与追求;从艰辛探索敲开寒地水稻高产的大门,到黑土地粮食产量的连连跳;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精神催生出北大荒速度,创造出北大荒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杨清海开始彻夜难眠。一整夜,他都在思量当天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提出的国营农场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大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加快我们自身发展的脚步?这不仅仅是悬在杨清海头上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垦区管理者之一要扛起来的责任。一连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杨清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坚定的答案,让垦区农业走出固步自封的状态,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不行,不解放思想更不行。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北大荒人是清醒的,他们深知,只有使北大荒精神处于时代的前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才能做北大荒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省垦区花了107万美元购置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耕地全套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作业。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黑土地农业现代化开始起跳。

40年后的冬日暖阳里,已是95岁高龄的杨清海坐在记者对面,回忆起心中这个难忘的记忆。

杨清海说,当时,作为x省国营农场总局副局长的他协助上级领导,参与了这项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过程,也亲眼见证了垦区一跃步入当代农业现代化先进行列。那时二队的农机驾驶员穿着白衬衫,坐在全封闭带空调的驾驶室里,可神气了。收割、脱粒好几道工序一次完成,一大片庄稼转眼之间就收割完了。搞试点可不容易,按照试点方案,引进大机械后只需要20个农机工人就够了,90%以上的工人要分离出去,领导班子有不同意见,干部群众的思想弯子也还没转过来。杨老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这里的工作是最难做的,那时多半精力都放在了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好在那个年代的北大荒人是有进取精神的。

现代化农业初显神通,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火了。大机械作业增加了产量,年年丰收,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全国之最,各地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

只限于一个生产队的成功显然太局限,要大规模的引进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想办法,找出路。与杨老的对话中,他多次提到了解放思想这个词。

有一次,杨清海到八五七农场十五队检查工作,看到大豆长势很好便对职工说,你们要盈利100万元就奖励你们进口康拜因。果然,在这项口头激励下,十五队在年终盈利了100万元,也获得了进口大机械的奖励。

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从不甘于因循守旧,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始终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穿越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贡献出如山般的粮食,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980年,创建现代化洪河农场,耕地面积30万亩。

1983年,二道河、鸭绿河两个现代化农场诞生,面积300万亩。

……

如今的北大荒,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4%,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诠释着北大荒精神的内核。

如果说北大荒精神是一幅恢弘壮丽的奋斗长卷,几代垦区人正是辛勤的描绘者。沿着父辈足迹走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用百倍的努力回报养育他们的这块热土,并在新事业的开拓中继承和发展了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团队,继承老一辈垦荒精神,为北大荒精神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金立军是这个年轻团队当中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建三江人,他从上大学那天起就一心想回到家乡。20xx年,在x的一个招聘会上看到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招聘信息,他马上决定返回家乡应聘。现在已是化验室副主任的金立军告诉记者,七星农场122万亩耕地的土样他们已经测了个遍,每年检测的土样多达1200份左右。

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北大荒精神时刻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张力。

深化改革,北大荒建设者再次扛起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多少年来,北大荒精神不仅激励着第二、第三代农垦人为之奋斗,也召唤着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为建设祖国北大仓而贡献智慧和力量。北大荒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地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能。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先后有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以青春结伴,循着前辈的足迹,奔赴建三江等地,在火热的基层实现人生理想。

1983年7月,x师范大学18名毕业生,志愿奔赴建三江农管局勤得利农场支教,四年时光中,他们勤勤恳恳为垦区的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

1991年7月6日,一篇题为《东农27名毕业生分赴建三江》的报道见诸报端。报道中写道:做新时代的垦荒者,做北大荒开拓者的接班人,让建三江早日实现现代化,这是27名大学生奔赴建三江的唯一心愿。他们没有一个人提要求、讲条件。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建三江?一位叫田春亮的学生干部这样作答:到艰苦的建三江去工作,不是我们头脑发热的选择,不是老师、学校的强迫,是北大荒开拓者的奉献精神吸引了我们。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北大荒精神必将源远流长,在一代又一代北大荒建设者心中无声的流淌。

32岁的何培雄,xx人,20xx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新一代北大荒人,现任红卫农场第八管理区主任。我理解的北大荒精神就是奉献、进取。当初第一次听老一辈人讲,他们冬天在那么冷的环境里住马架子、地窨子,我就被震撼了。

8年间,何培雄研发了很多创新成果,其中有获国家专利的,还有在农场已推广应用的。如今,提起何培雄,种植户们交口称赞,他不仅用科技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操作模式,还以热爱农场、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广大青年中树起了一面带头创新创业的旗帜。既然选择了农场,就选择了奉献。何培雄用时间践行了自己的选择:北大荒是一片热土,我的农业梦、科研梦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会扎根在这里,当好新一代北大荒人,建设好我们的中华大粮仓。

发展之路从来没有归途。而今,新一轮农垦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北大荒人再次扛起开拓进取的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而今,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垦事业的第一代垦荒战士,又在用北大荒精神对后人进行心灵的哺育

许多年了,每次听到那首《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歌》时,杜俊起的思绪都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位83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开垦荒原的战斗情景时,清矍的脸庞上仍旧透着坚毅和自豪。

而今,杜俊起依然在为传承北大荒精神奉献着。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大荒。现在退休了,我依然选择北大荒。传承北大荒精神是我自然该有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我投身到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工作中来,感到非常充实快乐,我把我毕生奋斗的事业说给大家听,我感到自豪。他在谈到给孩子们讲解北大荒精神的时候,满脸洋溢着幸福。

由于多年辛劳,身体严重透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杜俊起得了膀胱癌,20xx年旧病复发后再次做了手术,平时需要经常打针吃药、化疗,有时腿疼得走不动路。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农场的热爱,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

20xx年,杜俊起听说农场要筹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时,异常激动,主动把垦荒队员当年用过的锹、镐、马灯、理发工具和45幅垦荒照片全部赠送给了纪念馆。老伴问他舍不舍得时,他说:值得,超过了内心的不舍。能让这些老物件摆放在属于它们的展馆内,让大家看,让人们知道,值得!

到目前,杜俊起已先后作北大荒精神教育报告780多场次,受教育6万多人次。尽管我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但为把垦荒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我依然要做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推进器。40年间,三代北大荒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北大荒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无私奉献的拓荒者到默默坚守的耕耘者再到勇于探索的创新者,流淌在他们身上的北大荒精神,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折射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光芒。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4

70年风雨兼程,三代人奋斗不息。黑龙江垦区迎来了开发建设70周年的喜庆日子。

在70年的开发建设中,黑龙江垦区累计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垦区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成为黑龙江农垦事业的灵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龙江垦区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的。在莽莽黑土地上,农垦战士们以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创造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奇迹。

人们不会忘记,70年来,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义无反顾地投身一场伟大的拓荒事业,洒下了汗水,贡献了青春。人们不会忘记,70年来,北大荒人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实现了由传统拓荒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次次飞跃。人们不会忘记,在拓荒创业的征程上,12900多名建设者永远留在这片黑土地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正是农垦战士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无论时代发生怎样变化,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困难遇到风险,但只要我们继承和弘扬北大荒人那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获得无穷动力,应对困难,战胜风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推向前进。

黑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不但在几代北大荒人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在新时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可以相信,北大荒精神必将以其独特魅力、耀眼的光芒,鼓舞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懈奋斗。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5

第三展厅的一侧有一幅高达8米、面积达220多平方米的室内巨型浮雕,浮雕的名字叫《北大荒人颂》。这组作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以人为骨、以神为魂,将几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开发建设北大荒,献青春、献终身的感人故事,铭刻在了这面墙上。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参观者们常在这面浮雕墙前久久伫立,通过一段段故事与历史对话,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那段从亘古荒原变成中华大粮仓的壮丽史诗,追寻那历久弥新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回望昔日北大荒,人们可以用很多词汇来描摹一代代垦荒儿女的精神画像。北大荒人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在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中,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一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同时也是一部北大荒精神的萌芽、培育、发展、丰富、继承和弘扬史。这种精神,在拓荒者的犁铧下深深植入黑土,在散发泥土芳香的春天里生根发芽;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岁月中成长,在垦区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壮大;这种精神,蕴藏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心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不断发扬光大,正成为龙江人的精神坐标。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

开荒播种,多产粮食,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使命,甚至是宿命。从向亘古荒原要粮的艰难,到让水稻连年增产成为北大荒人执着的梦想与追求;从艰辛探索敲开寒地水稻高产的大门,到黑土地粮食产量的连连跳;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精神催生出北大荒速度,创造出北大荒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杨清海开始彻夜难眠。一整夜,他都在思量当天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上提出的国营农场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大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现代化农业科学知识,加快我们自身发展的脚步?这不仅仅是悬在杨清海头上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垦区管理者之一要扛起来的责任。一连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杨清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坚定的答案,让垦区农业走出固步自封的状态,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不行,不解放思想更不行。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北大荒人是清醒的,他们深知,只有使北大荒精神处于时代的前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才能做北大荒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省垦区花了107万美元购置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耕地全套设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点作业。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使黑土地农业现代化开始起跳。

40年后的冬日暖阳里,已是95岁高龄的杨清海坐在记者对面,回忆起心中这个难忘的记忆。

杨清海说,当时,作为x省国营农场总局副局长的他协助上级领导,参与了这项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过程,也亲眼见证了垦区一跃步入当代农业现代化先进行列。那时二队的农机驾驶员穿着白衬衫,坐在全封闭带空调的驾驶室里,可神气了。收割、脱粒好几道工序一次完成,一大片庄稼转眼之间就收割完了。搞试点可不容易,按照试点方案,引进大机械后只需要20个农机工人就够了,90%以上的工人要分离出去,领导班子有不同意见,干部群众的思想弯子也还没转过来。杨老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这里的工作是最难做的,那时多半精力都放在了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上。好在那个年代的北大荒人是有进取精神的。

现代化农业初显神通,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火了。大机械作业增加了产量,年年丰收,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全国之最,各地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

只限于一个生产队的成功显然太局限,要大规模的引进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想办法,找出路。与杨老的对话中,他多次提到了解放思想这个词。

有一次,杨清海到八五七农场十五队检查工作,看到大豆长势很好便对职工说,你们要盈利100万元就奖励你们进口康拜因。果然,在这项口头激励下,十五队在年终盈利了100万元,也获得了进口大机械的奖励。

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从不甘于因循守旧,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始终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穿越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贡献出如山般的粮食,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980年,创建现代化洪河农场,耕地面积30万亩。

1983年,二道河、鸭绿河两个现代化农场诞生,面积300万亩。

……

如今的北大荒,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4%,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现代化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雄儿女灿若星辰,每一个建设者都是北大荒奋斗史的生动缩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诠释着北大荒精神的内核。

如果说北大荒精神是一幅恢弘壮丽的奋斗长卷,几代垦区人正是辛勤的描绘者。沿着父辈足迹走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用百倍的努力回报养育他们的这块热土,并在新事业的开拓中继承和发展了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团队,继承老一辈垦荒精神,为北大荒精神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金立军是这个年轻团队当中的重量级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建三江人,他从上大学那天起就一心想回到家乡。2005年,在x的一个招聘会上看到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招聘信息,他马上决定返回家乡应聘。现在已是化验室副主任的金立军告诉记者,七星农场122万亩耕地的土样他们已经测了个遍,每年检测的土样多达1200份左右。

在岁月更迭中薪火相传,北大荒精神时刻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张力。

深化改革,北大荒建设者再次扛起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多少年来,北大荒精神不仅激励着第二、第三代农垦人为之奋斗,也召唤着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为建设祖国北大仓而贡献智慧和力量。北大荒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地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能。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先后有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以青春结伴,循着前辈的足迹,奔赴建三江等地,在火热的基层实现人生理想。

1983年7月,x师范大学18名毕业生,志愿奔赴建三江农管局勤得利农场支教,四年时光中,他们勤勤恳恳为垦区的孩子们播撒知识的种子。

1991年7月6日,一篇题为《东农27名毕业生分赴建三江》的报道见诸报端。报道中写道:做新时代的垦荒者,做北大荒开拓者的接班人,让建三江早日实现现代化,这是27名大学生奔赴建三江的唯一心愿。他们没有一个人提要求、讲条件。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建三江?一位叫田春亮的学生干部这样作答:到艰苦的建三江去工作,不是我们头脑发热的选择,不是老师、学校的强迫,是北大荒开拓者的奉献精神吸引了我们。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北大荒精神必将源远流长,在一代又一代北大荒建设者心中无声的流淌。

32岁的何培雄,xx人,2010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新一代北大荒人,现任红卫农场第八管理区主任。我理解的北大荒精神就是奉献、进取。当初第一次听老一辈人讲,他们冬天在那么冷的环境里住马架子、地窨子,我就被震撼了。

8年间,何培雄研发了很多创新成果,其中有获国家专利的,还有在农场已推广应用的。如今,提起何培雄,种植户们交口称赞,他不仅用科技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操作模式,还以热爱农场、乐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广大青年中树起了一面带头创新创业的旗帜。既然选择了农场,就选择了奉献。何培雄用时间践行了自己的选择:北大荒是一片热土,我的农业梦、科研梦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我会扎根在这里,当好新一代北大荒人,建设好我们的中华大粮仓。

发展之路从来没有归途。而今,新一轮农垦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北大荒人再次扛起开拓进取的历史重任,北大荒精神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实地生根于脚下,在灵魂里拔节长高。

而今,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垦事业的第一代垦荒战士,又在用北大荒精神对后人进行心灵的哺育

许多年了,每次听到那首《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歌》时,杜俊起的思绪都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位83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开垦荒原的战斗情景时,清矍的脸庞上仍旧透着坚毅和自豪。

而今,杜俊起依然在为传承北大荒精神奉献着。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大荒。现在退休了,我依然选择北大荒。传承北大荒精神是我自然该有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我投身到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工作中来,感到非常充实快乐,我把我毕生奋斗的事业说给大家听,我感到自豪。他在谈到给孩子们讲解北大荒精神的时候,满脸洋溢着幸福。

由于多年辛劳,身体严重透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杜俊起得了膀胱癌,2000年旧病复发后再次做了手术,平时需要经常打针吃药、化疗,有时腿疼得走不动路。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农场的热爱,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

2011年,杜俊起听说农场要筹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时,异常激动,主动把垦荒队员当年用过的锹、镐、马灯、理发工具和45幅垦荒照片全部赠送给了纪念馆。老伴问他舍不舍得时,他说:值得,超过了内心的不舍。能让这些老物件摆放在属于它们的展馆内,让大家看,让人们知道,值得!

到目前,杜俊起已先后作北大荒精神教育报告780多场次,受教育6万多人次。尽管我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但为把垦荒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我依然要做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

时代是精神的试金石,精神是时代的推进器。40年间,三代北大荒人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北大荒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无私奉献的拓荒者到默默坚守的耕耘者再到勇于探索的创新者,流淌在他们身上的北大荒精神,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折射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光芒。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篇6

01新时代新青年要擦亮青春底色

02新时代新青年要激发青春动能

03新时代新青年要凝聚青春力量

红兴隆潜水挂钩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年轻的任增学不顾个人安危,三次潜入到满是冰碴的黑土沼泽中进行挂钩拯救大型拖拉机,当时恶劣的环境,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危险,可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让拖拉机脱困,一心只想尽快完成开发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北大荒是农业集团,青年的我们要去除身上娇气,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带着知识去田间去地里实现人生价值。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站在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青年在集团党委正确领导下,把青春力量集中到推动分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齐心绘就红兴隆的壮美画卷,为党的100年献礼。

《北大荒的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