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4-18 17:01:34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我们在写心得体会之前,一定要认真思索一下事情的过程,我们写体会是为了记录我们的收获,便于和大家分享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6篇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1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2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3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居家“六神”所处的方位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六神。学习了本堂课后对节约粮食有了新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节俭”,并且把“节俭”与“勤劳”经常并列作为一种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如今,正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化建设时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应该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勤俭刻苦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如此,对家庭和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扬节俭的精神,崇俭朴戒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维护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节约一粒粮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一粒福报,反之,每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在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报;浪费粮食是一种败德,是恶行。人还要有颗悲悯之心。当我们吃饱穿暖的时候,还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钟会有一个儿童被饿死,有10亿人正在挨饿,全球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4

通过对粮食安全的学习,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防范意识。

一、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二、积极参加各级安全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安全素质。

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学习,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争取年一次全国性的安全事故报告会,把各种安全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把平时中队中队中队中队员对各种安全规定、安全作规程的认识与理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三是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抓好平时的安全教育和宣传,使安全警示深入人心。

三、认真学习各类安全法规,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安全知识学习纳入安全生产日常化管理中,提高中队中队员的安全意识;二是把学习安全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使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安全知识学习与平时业务工作相结合,提高安全素质,做到“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把安全工作放在自己工作的最重要的位置,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与全体中队员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中队形成一个“关系网”,成为一个坚实的“堡垒”,使我们中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在安全工作上有较大的提高,确保中队的安全形势的稳定。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而且,在长征途中,有许多革命先烈因饥寒交迫而死。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要不人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篇6

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题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读起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我的脑海都会浮现出农民伯伯在地里辛苦耕田种地的画面。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作得来的。因此,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从我开始。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有230个国家,人口总数已经达到近76亿人,有将近8亿人吃不饱饭。如果人人都谨记“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那么,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就不会吃不饱饭和吃不上饭。

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都会看见有不少同学浪费粮食的现象。有些同学挑食,只吃自己喜欢的菜,把不喜欢吃的剩下的饭菜一股脑儿的倒掉,眼看着一盘盘白白的米饭和各种菜肴被浪费了,真是让人心疼不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我记事起,父母和长辈们不停地告诫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记得有一次,姥姥做的炒饭和红烧排骨咸得让我难以下咽,我吃了几口后就把剩下的米饭和排骨悄悄地倒在垃圾桶里,我原以为能瞒天过海,没曾想还是被姥爷发现了。他的脸上瞬间显出一副严肃地神色,严厉地注视着我,我羞愧地低下头,战战兢兢地走到他面前,并小声辩解道:“姥爷,我,我不是故意的……这炒饭和排骨太咸了……”姥爷根本不听我解释,开始了“唠叨式”说教:“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你倒了那么多米饭和排骨,真是太浪费了!你知道非洲有多少孩子吃不上饭,而被饿得骨瘦如柴吗?你知道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就是能吃一顿饱饭。你好好反省反省,晚饭就别吃了,让你也体验一下挨饿的滋味!”姥爷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当夜幕降临,我捂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时,内心在自责和后悔,心想着那盘炒饭和排骨虽咸了点,只要加一点开水泡泡,也是能吃的。可我却全部倒掉了,不仅糟蹋了粮食,还让自己挨饿……一想到这,我主动向姥爷认错,并保证从今往后,我要爱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终于,姥爷皱着的眉头才舒展开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粒米、每一顿饭都来之不易。“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只有人人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铭记于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富裕,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强。

《粮食安全思政课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