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7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大家对写心得体会这件事也非常熟悉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机遇时,一定都有所收获,需要好好的记录在心得中,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负出仕建功之志,采大儒众家之长,勤勉克己、经世致用,洋洋洒洒写下千古传颂的“横渠四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之中,“横渠四句”的价值内涵,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学习党史,亦是对前辈美好精神境界的理解与传承。
“为天地立心”,有气吞山河的远大抱负。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四方之志。自党成立,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的是何等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举国同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内在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不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新时代建设,国家始终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是共产党人心中最鲜艳的底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
“为生民立命”,有心系苍生的热忱信念。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都是新疆的护边员。1月4日,在巡防过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41岁的生命,他化作一只雄鹰,继续守卫着帕米尔高原。从孟子论水,到孙中山革命,“民生”是贯穿历史的永恒命题。过去,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来,新冠肺炎肆虐、贫富差距凸显,民生挑战依旧严峻,需要真正将人民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为本、为民请愿的深刻烙印。
“为万世开太平”,有胸怀天下的宏伟担当。局部战争频发、民族问题尖锐,让全球动荡不安;贸易壁垒高筑、新冠疫情肆虐,更令世界风雨飘摇。和平,是共产党的立世之基石;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是时代的呼唤;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的要求。“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向未来,每一位共产党人既要保留一身正气,香在港台湾问题、国际事务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秉持以和为贵,担重任、善助人,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大国风范。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2
时代楷模黄文秀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人生该如何度过?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用一颗无私的真心温暖他人,是许多人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输电运维人员谢莉蓉携带专业设备在户外认真巡线作业,为输电线路保驾护航,悉心呵护电网安全;毕起美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面对刚满周岁、无人照顾的女儿,选择带着娃娃去扶贫;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年轻干部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难……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虽岗位不同,但勇担重任,为了公共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奉献精神打动你我,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一个人的无私奉献带来个体价值的提升,千千万万人默默付出,汇聚的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今天,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8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下“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无数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动科技进步……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奉献者,我们的国家才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有怎样的选择,就能诠释怎样的追求;有怎样的坚守,就能书写怎样的人生。立足工作岗位倾情投入,在青春征程中奉献自我,我们必将在奋斗中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化作春泥为护“脱贫之花”
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周岁。6月16日晚,这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第一书记,在驱车探查暴雨灾情时,所乘车辆被山洪卷走,不幸遇难。
3月,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百坭村,472户中还有103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达23%。
在黄文秀服务百坭村的1年多里,她帮助百坭村发展电商,将当地的砂糖桔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通屯的路灯项目,让村民走夜路不用再打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建档立卡户,清晰地记录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这名来自百色市田阳县农村的姑娘家境十分困难,,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广西基层时,她家刚刚脱贫。
在百坭村的驻村宿舍,记者看到黄文秀曾居住过的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除了床铺,仅有简易书架和电脑桌,桌上放着她下村时戴的草帽,书架上摆着两本她的驻村日记。这一年多来,黄文秀在驻村日记里记录着她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也记录着她的每一步成长。
“从3月26日到现在,一共67天,我是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我还不够勇敢。”
“2018年7月26日,我们村产业园的牌子一直在努力中,5个致富带头人也在培养中。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8年8月15日,我发现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完整用桂柳话交流了。”
百坭村村民班统茂曾是一名贫困户,在黄文秀的帮扶下,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告诉记者,百坭村那用屯种有300亩砂糖桔,之前因为疏于管理,产量一直上不去。黄文秀到村后,组织力量统一管护,2018年,那用屯砂糖桔产量大增,从的年产6万斤增长到2018年的50多万斤。黄文秀又帮村民联系客商,并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把村路修好以解决运输问题。2018年,共有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桔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黄文秀来到百坭村1年后,当地有88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百坭村被评为“乡风文明”红旗村。
6月22日上午,前来送别黄文秀的亲友和群众将百色市殡仪馆的告别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在鲜花翠柏中,黄文秀的骨灰盒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大厅中央悬挂着黄文秀的遗像,照片中她笑容灿烂。
当天凌晨4时,百坭村村委主任班智华和十多名乡亲摸黑出发,前往百色市参加黄文秀的告别仪式。
“如果她能亲眼看到全村村民奔小康该多好!”告别仪式上,村民班统茂含泪用手机拍下黄文秀的遗像,哽咽地说:“文秀书记最遗憾的就是,还没走完她的扶贫路。她走了,我们会更加努力,完成她的心愿。”
站在黄文秀的遗像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导师郝海燕泪流不止。为了送黄文秀最后一程,她特地从北京赶来。在她的印象中,黄文秀骨子里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要回来。她割舍不掉她的家乡情结,她的家乡、亲人都在这里。”
在朋友圈里,黄文秀总在“秀”她的百坭村。黄文秀走后,她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室友张江雁于6月21日专程和同学赶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经过的那条小路。这一行,张江雁理解了黄文秀当初的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就是她内心的使命。”
“今天,我们一起送别文秀!”6月22日,北师大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联合发起“文秀一路走好”慈善项目线上捐赠,其资金将优先用于抚恤文秀家庭,并经家属同意后开展黄文秀生前心系的百坭村扶贫和教育事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级哲学与社会学硕士班群里,黄文秀的同学邱建忠留言说,“文秀之公心,实乃师大校友、我辈青年之榜样!我认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
今年3月26日,黄文秀驻村满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恰好增加了2.5万公里。她特意发了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奔波在理想的路上
从首都机场飞回南宁,黄文秀爸爸和陈丽美聊了起来,问起她和黄文秀在校的事情,问起了工作。
和黄文秀一样,陈丽美也是选调生,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黄文秀的离开,让她和她身边的校友们虽然心痛却更加坚强。因为在他们身边,还有无数个“黄文秀”相互支持——他们或许就是同学、朋友、同事,或许是没有名字的党员干部,他们或扎根一线,或驻守岗位,脚踏实地做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
现任广西钦州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干部的刘科践清晰地记得那次选调生校友分享会时的情景:在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一楼小教室内,黄文秀带着百色的菠萝和他们互动交流,聊入职第一年从学生到公职人员的身份转变,聊第二年下乡扶贫的生活,聊当地人才政策,甚至还聊到恋爱婚姻。
“师姐谈及扶贫工作时的那份快乐与满足坚定了我要考取广西选调生的决心。”刘科践说。
曾经的校友正进入角色。
刚刚入职半年的刘科践成为钦州华为数字小镇项目攻坚小组的一员,负责小镇入口广场设计及改造、钦州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的建设等工作。学着黄文秀师姐,他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笑容减压。攻坚70天,刘科践从“工程小白”活脱脱成了一名“工地‘黑’男”。
向渭旭,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从事防汛抗旱工作。遭遇洪水袭击,超强台风“山竹”侵袭,他连续奋战,组织作业渔船回港避风,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一条条信息被准确收集,一份份通知文件及时发出,及时部署防风抢险工作,为战胜自然灾害掌握了先机和主动。
曹畅,毕业后即加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大家庭,成为法官助理,开始人生全新的旅程。
作为一名广西选调生,他们常常思考:到底怎么样活才叫活得有价值,到底做什么样的事才能真正问心无愧?
202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宁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工作仅半年的唐恺,成为南宁市横县56个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和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是清苦的:买菜不易,看病不易,风里来雨里去那是家常便饭。
驻村第一书记又是幸福满满的:当慰问村里困难老党员时,那份对党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当村子里点亮太阳能路灯,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时的欢畅与痛快;当第一批扶贫鸡苗发到贫困户手里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幸福。一个村子、一个县成功脱贫摘帽,会成为他们青春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唐恺说:“不会忘记自己曾是一名选调生,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基层这片沃土之上。”
卢书兵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资源学院级博士研究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招录的届定向选调生,目前任梧州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挂任蒙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卢书兵说:“忘不了基层调研中贫困户期待的眼神,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需要是一种荣幸和沉甸甸的责任。我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得到改善,让他们对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芳华的解读。
“我所理解的芳华是,在美好的年华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在理想的路上,回头盘点,我们有一路的故事;抬头展望,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带头落实,我们有坚定的脚步。”卢书兵说。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生活;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成长;选择选调生,选择一种未来。
张洲,北师大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2016年考取四川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并分配至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209月7日赴九寨沟县地震灾区开展援建工作。
在基层工作中,一位当地干部传授给张洲的“一线工作法”让他受益匪浅。这便是“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能力在一线提高、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
“对老百姓反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能办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办的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间,不可能办的也要给百姓讲清楚,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张洲自信地说。
丁佼,北师大资源学院2016届博士毕业生,云南省定向选调生,现就职于云南省水利厅。目前被派驻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坝尾村任驻村扶贫干部。
丁佼刚到坝尾村不久,就根据村委档案和实地收集的一手数据建立了工作数据库,运用科研工具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数据规律,制作了区域现状图。
就如她在全县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青年干部交流座谈会上所言,“只有分析掌握了相关资料,才能客观准确地了解全局情况”。
面临毕业,不少学子也会彷徨、犹豫、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众多机遇与选择面前,我最终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不是因为稳定、清闲,而是源于一份热爱。遵从自己的内心,追逐自己的梦想。”已赴天津市容和园林委党办就职的杨丽萌告诉师弟、师妹。
离开固有的舒适圈并不容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学子们必修的一课。
李瑞云成为一名河北选调生。“入职第一天,董奇校长来到河北,看望每一位新入职的师大学子,令大家感动的同时,更深切感受到母校的牵挂。”李瑞云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群众工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但真心是永恒不变的‘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介绍,北京师范大学2014至20共有354人被选调至全国各省(区、市)工作,其中共有44人被选调至广西。2019年有92人被选调至全国各省(区、市)工作,其中有8人被选调至广西。
杨波,体育与运动学院级硕士研究生,是广西2019年定向选调生,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历程。“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应该像文秀师姐一样有正确的义利观,我们的择业选择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未来整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
“更多的北师大学子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宏图伟业,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白勇说。
“像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
大雨来得很突然。
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她很担心,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去年6月,也是雨季,黄文秀在自己的《驻村日记》里写,“乐业近日进入雨季,通往乐业县的路段发生了塌方,情况非常危急,凌云有一户6口人家不幸被埋入土中,田林县有地方楼房倒塌,我知道消息后,马上联系村支书,让其时刻关注百坭村情况,这个周末过得十分紧张。”
周昌战回忆,当时,村里好几条路都被塌方阻断了,黄文秀第一时间组织了几个村干部,一起去疏通道路。
在黄文秀的工作中,“修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百坭村有5个屯都在山上,尽管早在几年前修好了通往屯里的砂石路,但砂石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每到下雨天,路面都会变得泥泞、坑洼不平,骑摩托车也难以通行。再加上偶尔会有泥石流、滑坡,村民的出行就更加不易。
更重要的是,村里的主要产业都集中在这5个屯里,如果不把路修好了,这些产业也难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文秀天天往屯里跑,画下了详细的地形图,精确到了每一户的位置,再向县里递材料申请。到今年,有两条路已经完成了修缮,其余三条路的修缮计划也被县政府提上了议程。
根据黄文秀的规划,硬件设施达标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发展稳定的产业。黄文秀查阅资料后发现,百坭村冬暖夏凉、降水丰富,适合种植砂糖橘、杉木、油茶树,尽管以前村里也有人种这些植物,但每家都只种了几亩,平时没有好好管护,所以没发展起来。
于是,黄文秀就自己上网查种植攻略,发给村民;想办法帮缺乏资金的村民筹钱,如果是贫困户,就帮他们申请无息贷款,不是贫困户,就建议他们几家一起凑钱合种。她还专门联系了外地的果商,请他们直接开货车到百坭收货,同时,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种植面积从500多亩扩展到了多亩。其中的一个屯,有5户村民年收入超过了10万。
有了近半年的工作经验后,黄文秀发现,贫困户有一个很普遍的思想:“只要是贫困户,就要吃低保”。如果不把村民的这种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无法实现真正的脱贫。
在村里,贫困户黄邦旋没申请上低保,每次黄文秀来都不肯给她开门。后来,黄文秀碰见他就亲切地叫他“哥”,日子久了,黄邦旋也不再给她使脸色。
看见对方态度转变,黄文秀赶紧趁机向他说明情况,告诉他虽然不满足低保的条件,但可以申请产业补贴资金,用这笔钱来种水果,照样能脱贫。
还有一次,有户人家孩子考上大学,黄文秀帮忙申请到了5000元的“雨露计划”补贴,其他的贫困户知道以后,心理不平衡,责怪她区别对待。黄文秀只好上门亲自解释,“钱是给别人家孩子上学用的,如果你家孩子能考上大学,也能拿这笔钱。”
到2018年底,黄文秀带领全村88户、417人实现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一个屯17盏路灯的亮化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
担任第一书记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3
“目前,所有重症病人都已转为轻症,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数远比入院的多,住院部的两层病房都空了……”2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嘉鱼县人民医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沈雯是云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之一,也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来到咸宁后,便带队在嘉鱼县奋战。
嘉鱼与武汉接壤,已融入武汉1小时交通圈。疫情暴发后,这里防控压力相当大。
嘉鱼县人民医院是该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两个定点医院之一。院长熊安岭告诉记者,该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医护人员较少,疫情暴发又特快,医院的接诊和处置能力几天就达到了饱和,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将全院300多名医生护士全部重新分工,分为8个病区,24小时对发热病人、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诊疗。但没有专业医生,救治真的太难了,“医疗队来后,帮了大忙!”
“我们到嘉鱼的第一天,就发现这里的预案做得很完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20曾经历过非典,期间咸宁唯一的确诊病人就出现在这里,所以很多人经验都很丰富!”沈雯告诉记者,这次疫情防控刚开始,嘉鱼县就做了相关预案,而且开展得非常迅速,县里不仅成立了指挥部,还成立了院专家组、县专家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常适用的、创新的方法。
沈雯他们到达嘉鱼的第二天,就全部进入一线,直接参加救治工作。她进入了专家组,负责参与会诊、诊断的确立、病例的报告、危重症的诊治,其他人员就进入到了最危险的病房。他们总共15人,其中6名都是专业医生,除沈雯外,赵常迪、孙聪、王杰3人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医师,杨芳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医师,李瑜华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医师。
感染科是最危险的地方,援鄂医疗队员们进去以后,就把该医院原有的部分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替换了出来,开展新开病区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作,迅速融合,时不时交流心得,探讨救治情况。
终于,救治措施逐现成效。2月2日,首例治愈患者出院,随后,天天都有“捷报”。最多一次,有8个病人一起出院,当时沈雯很队友们非常开心,在同这8个人一起合影留念时,其中一个病人哭着告诉沈雯:我的同事在武汉那边,已经不在了。而我跟他一样的病,却在嘉鱼得到了完美的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原来已得到了这里的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鱼模式’的重要性!”沈雯说。
“本来,在面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时,我们是有困难的,但第二批援鄂队伍的到来后,我们就不怕了!”沈雯告诉记者。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嘉鱼组是由云南省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宁选波带队,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宁选波他们刚成功抢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
“目前,还有两位80多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因家人不愿意转院,也不同意有创抢救,我们正在想办法无创的条件下对她进行救治。”沈雯说。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4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一大早和队友结伴而行去上班,路上相谈甚欢。除了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回上海。
掐指一算,来到武汉已经40多天了,回想一下,刚来的时候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防护,很少听到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回家。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仓,定点医院病房关闭。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大家的思乡之情逐渐突显出来。
来到金银潭医院,除了小鸟的叽喳声,周围一片寂静。绕过花园,穿过小树林,远远的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我鼓励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结果他说:“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开心快乐一点呢?郑医生你放心,我心态很好,天生的乐天派。”病人的一番话,让我也深受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丧失前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不论碰到什么风云变幻,都不迷失方向,止步不前,永远对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5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学习黄文秀的事迹后,了解到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让我回忆起去年暑假跟随资源瓜里乡义林村第一书记在乡间地头跋涉,克服语言不通的问题和当地群众交流,协助降准扶贫工作的生活。对于基层,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大学连续三年暑假奔赴龙胜、全州、资源贫困山区参与为期将近一月的扶贫工作,与扶贫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深切感受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道路不简单,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觉得没有辜负青春。今年六月,大学四年生活结束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踏入支教的岗位,继续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6
黄文秀同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6月16日,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知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在此关键时刻,黄文秀同志遇难,是百坭村人民的损失,是全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不能沉浸在悲痛中空喊哀悼,一个黄文秀牺牲了,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要站起来,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用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神武装自己,继续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上来。
2、学习黄文秀同志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黄文秀同志在读高中时就因家境贫困接受国家资助,从此她感恩在心。黄文秀家是脱贫户,她牢记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叮嘱,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脱贫攻坚一线尽职尽责,青春无悔扎根基层、深情奉献回报乡土,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3、学习黄文秀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黄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动贴近贫困群众,不再说普通话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迅速赢得贫困群众由衷信任。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政策,过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中展现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4、学习黄文秀同志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为了百坭村和贫困群众脱贫,黄文秀同志经常长时间不回家,殉职当日,她割舍下患肝癌的父亲,带着愧疚毅然回村。因为太忙又经常住在村里,她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解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了村里。她把脱贫攻坚事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讴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5、学习黄文秀同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黄文秀同志说,对于扶贫,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有信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把扶贫当作新的长征,埋头苦干、持续奋斗,带领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用短暂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贫,书写出的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
我们身为基层党员干部、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履职,要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应该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了解群众诉求,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2023英雄楷模心得体会篇7
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是太意外了。第一次感觉待在家里,居然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2019年的冬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然滋生,并且伴随着春运的“大迁徙”,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它的源头来自“野味”。这,是否可以说成这是对中国“吃货”的警告或惩戒?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等数目不断上升,日日更新。这些数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人们不断逃离的路上,有些人于我们背道而驰,他们就是——医生。洁白的白大褂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奔跑的身影是他们的承诺。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他们守护着,他们爱着,为了人民的健康!
是否还记得今年春晚的那句话“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还平安的我们。“可能心里会有些不知道是恐惧或者是担心,或许都会有,但感觉穿上那个衣服就没有担心了。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做出的承诺,只因为她是医生,只因她有爱。她可以舍自己而为别人,不仅是因为她是医生有好的隔离装备,更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同事在危难关头可以拯救自己,相信自己的国家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科技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专家们从医院开始收治感染患者那刻开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反复斟酌常常讨论到深夜,为守护人民健康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钟南山教授,84岁的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劲头来了,很多东西都可以解决。”这是他热泪盈眶所说的。他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仅我们国人在努力,世界各地也都在努力。他们一样牵挂着这些数字!美国日本送来了口罩,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供应危机。这时国与国密切联系,我们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低估,但我们绝不屈服!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