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培思政心得体会参考8篇

时间:2023-08-30 13:03:24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得到很多丰富的经验,要是不能认真对待心得体会的写作,那写出的文章就就很难给人带来启发,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省培思政心得体会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参考8篇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1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见证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在会见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贫困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情牵挂的是各族群众的小康路、幸福路。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2

面对疫情当前,延期开学的新形势和“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新任务,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教务处的周密部署下,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因时而动,因势利导,及时探索符合当前学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

善用智慧教学,让思政课更青春

“本来对这课本没啥期待,但是老师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激活了课堂,让课堂充满阳光,让教学有青春的味道!”“喜欢何老师的教学方式,课堂互动非常棒,同学们都很积极参加到小组活动中,这就是一门课的成功之处。”这些是校园网络平台同学们对何思禹老师思政课教学的评价。

正式开课前,思政部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教学组织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网络集体备课制度,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程,不断深化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学习,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决策部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制度优势、动员效能和组织保障,传播好中国人民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和抗击疫情一线的生动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在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以前从未觉得思政课会如此触手可及,可爱可亲”,一位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给何老师私信里由衷地说到。

活用思想理论,让思政课更亲切

“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时,学前教育专业罗书婷同学非常兴奋。她说:“当前的新冠肺炎阻击战,使我深刻认识到我国当前的伟大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取得的,虽然取得抗疫阻击战的最后胜利可能尚需时间,但我坚信,中国必胜。”这一幕是邓平老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章节学习时学生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讨论的场景。“线上师生天天见,答疑释惑有讨论”成为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邓平老师已经开始探索抗疫时期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及时将思政课堂搬到了微信朋友圈,引伸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积极调动学生“停课不停学”的热情,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邓老师通过每日分享以‘听故事、悟思想’,‘阅经典、学思想’,‘辨思潮、研思想’,‘评时事、用思想’,‘立信仰、践思想’等多种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并现场交流学习心得。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注入对学生的认识导向、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中,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安心居家抗击疫情,积极乐观共克时艰,致敬英雄勇担责任。

融入雷锋文化,让思政课更醇厚

为了充分发挥雷锋家乡学雷锋的地域优势,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拓展思政选修课教学资源,思政部推出了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线的“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系列选修课程:《雷锋精神与现代职业素质培育》《雷锋故事》《雷锋日记赏析》,内含54堂微课教学视频、20个教学音频、280道配套习题及500余条素材资源,将雷锋精神培育与学生素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紧密融合,课程内容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与法律等关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诸多方面,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进行了章节一体化实训设计,满足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内容丰富、详实、重点突出,理论问题讲解透彻,实训环节高效可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课程上线开课以来 ,累计已有来自全国107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7573名(11483人次)学生选学,得到普遍好评。

同时,学校按照喻友军校长在“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专题会议上提出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积极搭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平台,引导广大专业课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做好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的同时,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据悉,该校很多教师都通过录制5分钟“抗疫小课堂”视频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疫病及其防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健康观、生命观,以法治思维、科学方法和人文情怀开展疫情防控。

据学校教务部门统计,一周以来,全校1万余名学生通过思政课在线学习,到课率达到98.2%。近年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聚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在守正中实现思政课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推动教材向教学转化、实现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线上思政课更“在线”,于线上教学和线下践行的互动中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喜欢思政课,爱上思政课已经成为许多长职学生的共同心声。(通讯员 黄策先)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3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在慌乱中如何找到生机。这便是学习知识的好处,九月的时候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节,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暑假的时光的时光,接受新的知识洗礼,抛开之前的玩耍心情。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每当开学的时候学习都安排了一个公益节目那就是《思政第一课》了。

?思政第一课》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舞台,让我们感觉印象深刻,使我们沉浸在这个节目。作为一位中学生,观看了思政第一课的时间也有几年了,几乎每一年的思政第一课都有在家中观看,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大型公益教育节目。它也已经播出那么久了,陪伴了我整个学习生涯,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思政第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深深刻的教育和目标。

身为祖国新一代的传承人,只有通过各个领域的人才建设,共同发展,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中才能不断拉近各个国家的距离,给我们的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凶猛地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我们得明确自己的目标,以祖国发展建设更加美好视为自己学习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更具意义,我们的动力才能更加充足,祖国通往胜利的道路还很长,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新中国未来新一代少年的使命,加油学习,不断奋进。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4

看完防汛抗洪思政课后的我感同身受,面对我省突如其来的暴雨险情,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灾害,在这其中有无数的党员干部、路人、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群。某微博上李彬发表的插画中呈现出一幅四个人抬着一个水桶在黄色泥水中艰难行走,水桶中则是一个小男孩,这一画面感动了无数网友。对于七月这场自然灾害,是我们人力所不能阻止的,但仍有许许多多的优秀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坚强的与洪水做抗争,这也能看出我们中国人民不畏困难、英勇顽强的精神。每次出现险情,都会涌出数支救援力量,有的人也因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所有人共同努力的作用下,我们也十分艰辛的取得了这场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实践证明,我们的各级党组织是坚强有力的后盾,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值得我们广大人民信赖。正是这场抗洪救灾的考验,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党的领导好、社会制度主义优越、人民群众可亲可敬”。

洪灾无情党有情,群众危难党关心。从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也能看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同时,我们也要对那些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牺牲的党干部、人民群众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发出自己内心的赞扬,这些人的品质都是崇高伟大的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一切终于快要过去,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能来临。在今后的时光里,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5

8月8日晚上,历时16天的第3xx届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健儿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突破,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让世界见证中国精神,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夺金时刻彰显中国精神。东京奥运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勇于拼搏,超越自我,圆满完成参赛任务。从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单枪匹马独闯奥运,到1984年许海峰一击制胜零的突破;从2008年梦圆百年奥运,到2021年777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奔赴东京赛场续写篇章,中国奥运健儿不负党和人民嘱托,*,,不畏艰难,敢于争先,迸发出强劲的中国力量。每块奖牌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背后,是广大奥运健儿积极备战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付出。他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以卓越的表现,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为中国体育描绘出无比精彩的美好未来,向世界展示华夏儿女无以伦比的炫丽风采。

并非夺冠才是英雄。奥运会最动人的瞬间不是只有夺金时刻,那些拼搏与挑战、突破与超越,都在诠释奥林匹克的意义。东京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永不言败,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苏炳添9秒98的历史性一刻,王春雨800米挺进前五,马龙与樊振东的顶峰相见,肖若腾的无冕,昕雯组合的憾失金牌,女排的伤痛与泪……并非夺冠才是英雄,他们一次次改写历史,实现新的突破,践行为国争光使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比获得金牌更珍贵。

奥运赛场上不是只有竞技。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运精神之所在。正如党中央、国务院给中国奥运健儿贺信中所写:“你们表现出你们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同台竞技、相互切磋,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奥运健儿们场上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场下,他们彼此拥抱,为对方喝彩,向奋进者祝贺。为参加本届东京奥运会,各国运动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领的各种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不仅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更见证了世界和平、友谊团结、携手抗疫的不屈力量。

奥运圣火生生不息,奥运精神薪火相传。告别东京2021年奥运会,走进2022北京冬奥会,期盼巴黎2024年奥运会,祝愿中国体育健儿再接再厉、再铸辉煌,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汇聚团结奋斗、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不懈努力。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6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几千年历史车轮的转动,爱国文化也随之沉淀。多年来,爱国主义文化越来越成熟,我不禁陶醉其中。

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我也暗自下定决心,不辜负一代领导人对孩子们的期望。我们正处于繁荣昌盛的阶段。为什么我们不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工作,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工作吧!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无疑已成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标杆。爱国主义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行为”,它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都把爱国主义作为第一精神支柱,因为他们知道,国家与自己的前途息息相关。嘴唇的死亡和牙齿的寒冷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霍去病“未杀匈奴而未成家”,文天祥“自古未死,故留画为史”。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秦桧为了荣耀而卖国。吴三桂率兵入清,为世人所唾弃。按照客观规律,人们尊重“富有而高贵、强大而不屈”的爱国者,憎恨“奴性而奴性”的卖国贼。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相信你不会蠢到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害虫”!

虽然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之情仍然可以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平时,或者每一件事情上。我们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无私、无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起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7

我心中的思政课,也是我所期望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政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之一。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才有所用;育人,在于塑造可用之人,让学生有所长,能所用,而这也是我对我们的思政课给予的要求。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我认为打造精品课程不一定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材,反而应该打破这种界限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打造不是一流教师照样教出一流课程的概念。

作为大一新生,思政课学习生涯的起点,我很荣幸能够受教于黄老师,她上课呢有种特别的魅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营造一种你问我答、积极发言的热烈气氛,富有明显的节奏感。她在上课前,有时会先给我们讲一些生活中刚发生的事情,并让我们各抒己见,有的时候甚至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辩论,有时会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有时讲个笑话等等。

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我们,给我们时时刻刻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此外,在黄老师的课中,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我认为这才是每一个学生所期待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要用到翻页笔,但我没有,想到黄老师有,就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和老师说明来意,但老师说她那个已经借给其他老师了,就在我失望之际,黄老师说她可以替我借借其他老师的,但那时已经是午睡时间了,黄老师也回家了,就在我说不用麻烦的时候,老师说她立即来学校帮我借,让我等她消息,说完就挂了电话。二十几分钟后,老师打电话跟我说已经帮我借到了,让我去办公室拿。当我来到办公室时,老师正在梳妆,我才知道,老师为了我的事情脸啥的都顾不得洗就来了,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只有不住地说谢谢。我想,黄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师,更是我生活里的导师,在这里再次向黄老师说声谢谢您,老师,学生让您操心了。

同时,我觉得,这才是一流课程的真正含义,共勉共进,师生情厚。

二、不拘泥于教材,打破课本限制。

我在大一的下学期思政课老师是张新刚张老师,他这个人呢一上课就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打扮青春干练,上课时那时时刻刻风趣俏皮的格调,无不在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还有那略显撇腔的普通话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错觉,没错,就是错觉,因为他在学术上是很严格的哦,对我们要求很严。

还有就是他那别具特色的讲课内容,很容易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记忆深刻,很长时间之后还能想起他说的话。每次他都会找一些重点题作业,让我们制作ppt并上台讲课,这样每一次上台讲课之前我都会精心筹划,自己规划重难点,有时为仅仅上台的十几分钟会在台下准备一星期,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备课的辛苦。而且,张老师每星期的固定时间都会让学生去办公室,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备课,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这样学生全身心投入这门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约束自身,当好导演和听众,并在听课后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上台讲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时,为此我准备了一星期,期间查阅各种论文,甚至在要上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到两点,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备的课和老师所讲的重合相似率相当高,后面老师讲课时被多次引用,有时还会抢老师的要说的话,导致那堂课老师只能退而其次讲详细内容(本应是老师讲大纲,学生就某一事件详讲),虽然很尴尬,但我想这正是对我努力之后的肯定。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和刻苦钻研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而在现阶段,对于思政课不是专业课的一类学生的我们,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我们的作用无非就是在某一方面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指导。至于所说的思政课开展的目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成绩,没有效果,只是效果较微,没有达到预期。其主要原因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有关。

主要就是学校重视不足,甚至说不给予重视。

思政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学校重视不足,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抱有听听就可以了的不良心态。甚至一些高校为节省经费,采取思政课大课教学模式,更有甚者可以一个老师教几十个班级,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批改作业,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没有时间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能一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高度水平的教育方式,这样老师又怎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学生在久而久之地学习这一老师上的课之后会不会感到厌倦呢?就像夫妻之间,丈夫面对一个毫无性冲动的妻子时,第一次还会有新鲜感,但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之后呢,还会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就会有小三的介入了,而我们学生在课上的小三就是开小差了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等等,各种花样百出,总之是无心听讲了。而经费的缩减也使得教师始终处于一种教学压抑的状态和精力高度负荷运转的状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导致现在许多高校年轻教师任教不久就跳槽其他行业等等。

高校思政课要成为精品课程,要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更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解决问题,进一步认清问题实质,进而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心中的我们的思政课所要达到的境界。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篇8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教师本身的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下面,笔者将谈谈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认识。

一、知识素养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

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言学概论、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的基本标准。除了专业知识外,21世纪的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主要新课标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总之,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

二、专业技术素养

1、普通话因为人口流动的关系,现在的学校中往往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学生,作为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是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作为语文教师,仅仅流利的普通话显然是不够的,还应注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各种类型的课好的范读能成为沟通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桥梁;而且,教师自己范读也能更多地获得学生的信任与欣赏。学好普通话对语文教师极其重要。

作为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与钢笔字也学生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看教师也是首先看到教师的字,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学生就会多崇拜你三分,听课的效率也会提高;如果能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一手漂亮的评语,马上就能俘获学生的心,你对他作文的评价也一下教师其他工作子具有了更高的说服力。当然,的开展也会变得顺利很多。另外,教师好的书法能力也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2、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语文学习,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通过朗读传情,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从课堂教情节、学方式上讲,教师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根据文体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做一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们长期踏实的努力!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学生也才能不断提高进步,最后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省培思政心得体会参考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