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9-25 13:06:22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通过不断积累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塑造更丰富、更有深度的人生,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6篇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这既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农村发展的总纲领,更是新一轮乡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我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我的村庄我的梦”为载体,努力让农村更美丽、更文明,让群众更富足、更幸福。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产业发展缺乏持续能力、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农村基层治理有待加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为此,建议:坚持党建为魂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发挥堡垒领航作用。

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以开展“书记晒项目”等活动为抓手,狠抓项目落地。

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红色细胞,建立以返乡干部、党员、乡贤等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委员会,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围绕乡村发展,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帮扶指导、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打造基层党建铁军。

坚持美丽为先以“美丽”为突破口,全民发动、全域提升,推动美丽乡村由“盆景”变“风景”,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谋划。

一是全域整治,让“干净”成为第一感官。

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力推进垃圾、公厕两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普及,努力实现“污水不横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杂物不乱堆”。

二是全民参与,让“美丽”成为自觉行动。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动、人人动手,打一场全民战役。

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净、包整治、包美化”,引导农户做到门前屋后见绿、见花、见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观。

开展“美丽家庭”等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产业为本把“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融合度,打通农村经济发展梗阻。

一是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建议中央和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进行以奖代补,重点用于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经营主体奖补,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实现产业链式发展。

树立“一个村就是一家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行“村+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农业多样性,如发展深加工、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引导农业产业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触网”进程。

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引擎,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出台农村电子商务专项扶持政策,充分激发草根创新智慧,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治理为重大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创新基层治理。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级“领头雁”工程,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二是规范基层权力。

积极探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梳理村级权力事项和村干部权力事项,深化农村“三务”公开,全面推行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管牢“微权力”。

三是深化基层改革。

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

坚持文明为要积极开展农村乡风革命,以党风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

一是破陋习。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移风易俗中来,从源头上破除乱堆乱放、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

二是立规矩。

坚持推进文明乡风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卫生管理保洁机制,坚决避免“突击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的现象。

三是树新风。

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村级文化礼堂的主阵地作用,以“最美榜样”引领文明,以“家风家训”传承文明,以“乡贤文化”涵养文明,让文明正气在农村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2

五四青年节将至。李大钊先生曾说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身上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矢志不渝的青春力量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拉动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的力量、促进了环境的改善、重塑了乡村的发展面貌。目之所及,焕然一新;眼中所见,美不胜收。广大青年要接续奋斗,当好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先锋兵”,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拼搏与奉献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青年力”。

“青年力”向“环境美”开始,塑造了乡村发展“新颜值”。

建筑的落成从基础打起,一个地方的变化以环境为首要。从土路泥地到干净平整的道路,描绘着“良田美竹,屋舍俨然”的生活场景;从泥潭水沟的脏乱到如明镜照形的湖面和绿树连片的怡然,描绘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古诗意境。环境美不美,是乡村展示于外的“发展形态”,只有环境美了,才能留得住乡愁,也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乡村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从而拉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广大青年干部要积极投身乡村实践,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环境整治行动中争做先锋、笃行实干,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让乡村的“环境之美”精勾细绘、更加夺目,水清、天蓝、景美,让乡村愈加美丽的“新颜值”更添秀色。

“青年力”由“特色美”领航,提升乡村发展“多元色”。

乡村之美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外在之美,自然也有内在之美。乡村之美不仅是干干净净的阡陌和鲜花绿叶的点缀,还要将乡村原有的历史、特色、文化融合到产业发展中去,让美的“层次”更为丰富,方能让内外兼具的“美”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广大青年要着眼科学发展路径的探索,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手工艺、茶文化的展销……充分挖掘乡村本土特色,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以调整结构、推进升级为主线,主动对乡村历史文化、故事的收集与归整,注重对特色农牧业方案的规划与实施,主动运用好乡村独具特色的“老元素”融合与时俱进的“新元素”,在“三个融合”中让乡村的底色更丰厚,让乡村的发展“引擎”更强,以百业兴推动产业兴,以“特色美”绘就乡村的独特美。

“青年力”向“民生美”汇聚,提升群众生活“幸福度”。

乡村振兴的发展,归根到底的目标是造福于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青年要扛起使命责任,以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了鲜活样板。青年干部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群众的实际技能水平的提升为有力抓手,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不断拓展着群众的致富增收路。要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深入群众、感同身受,与群众亲如一家,从深入生产基地,帮助田埂泥地的村民插秧灌水、整地拓土到生产车间里了解群众的收入情况,从帮助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到为群众的“产业地”里增品种、增规模,在初心与使命的践行中增进“鱼水情”,让美好新生活带给广大群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鄂州正值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江南美丽田园城市的历史时刻,结合赴浙江的所学、所看、所想,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气魄和胸怀,往实处干,往实效处干。要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久久为功。在确保农业农村绿色基调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振兴,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一是建议每年全市高规格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科学统筹,细致谋划,分段推进,一环紧扣一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真抓、用心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各地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条块结合,高效对接,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要求,形成全市乡村振兴“1+n”方案,在思想上同频,行动上共振。三是完善市区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定期组织项目拉练,公布正反典型案例,形成工作“闭环”和责任“倒逼”,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全市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二)顺应大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韧于农村的这场变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四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进程的历史轮廓,以及乡村改革发展各项议程,充分说明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和拐点条件是城镇化的充足发展,浙江经验印证了这一发展脉络和相应规律,鄂州乡村振兴之路也须遵循相关规律和内在逻辑。在大格局、大趋势、大逻辑下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打通阻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使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进而在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城之间形成置换机制,再向资本下乡与农民返乡的阶段转化,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土地的优化组合。其次,在农村内部要大力实施价值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也尊重小农自然发展路径。围绕生态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新业态和农旅结合等方面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在产品供给、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上全面协同发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鄂州城市发展基础和临空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条件,助力“互联网+农业”异军突起。

(三)紧盯关键,以“独具匠心”的项目和设计,将文创规划设计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无中生有发展都市景观旅居农业,是补齐历史文化欠账,实现农业农村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方面策划水平有多高实践效果才有多好。我市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区位的资源禀赋,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资源条件不比浙江差。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高质量完成《鄂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暨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的同时,如何确保各项规划能高标准落地?差的就是“包装”和文创策划,当务之急,要抓紧引进一批懂农村、有活力、有创意的农村文创策划运营团队,加强对我市重点村的项目化设计、包装和运营。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稀缺,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我市应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加速引进高水平、专业化的文创团队,担任美丽乡村的设计大师、创作大师和“吹鼓手”,让鄂州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统筹力量,以“凝聚多方合力”的方法和路径,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打持久战、统筹战、技术战的系统工程,要善于借势借力科学推进。一要巧借外力。全面收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滚动刊播,并结合鄂州实际归纳分析,借智借力,分类推广,不搞“千村一样”。同时,要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中借力发力,营造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和环境条件。二要善聚内力。成立“全市乡村振兴指导委员会”,从统筹、农林、旅游、文化、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聘请专家组建参谋团、智囊团,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三要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规划方案,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打通资金链、产业链、信息链、政策链和利益链,激活多元主体,激活多种要素,激活多级市场,共筑城乡命运共同体和企村利益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五)创新思路,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将鄂州率先打造成“两个示范市”。当前,全国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鄂州要走在前列,作出标杆,必须用创新的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形成竞争优势。一是以超常规标准选配“领头雁”。以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扩大范围,不拘一格选准一批有情怀、有思路、有魄力、有带头致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对于优秀的村支部书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二是以超常规政策引育人才。尽快研究出台“一揽子”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作用发挥的“鄂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政策”,建强一支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三是以超常规举措强化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百塆示范、千塆整治”工程和“四个三”重点生态工程,注重地域特色,集中优势资源和资本,精心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一批示范性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四是以超常规力度加大扶持。抓紧出台支持农业农民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村发展基金”,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投入现代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五是以超常规阵容打造“鄂州品牌”。集中宣传、创作优势力量深度挖掘鄂州历史文化,大力挖掘、讲好“鄂州故事”,按照“有故事、有logo、有创意、有特色、有品牌”的“五有”标准,将更多鄂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景点、景观带建设及旅游产品开发之中,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之魂,这样的美丽经济才能更持久,更有魅力。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5

为响应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近日,由_学院组织的“乡村振兴路,青年逐梦旅”志愿活动在焦作市李万乡北睢村正式拉开序幕。我们对所在乡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也让我收获颇丰。

我们仍记得第一次踏进教室里的情景,到达目的地后,一群五年级的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带着惊喜与好奇。看着孩子们纯真而清澈的眼睛,我们也迫切地期待着和他们相处。在课上,我们认真地为孩子们讲解的知识,为了避免孩子上课走神,我们也会时不时穿插一些相联系的趣事和益智游戏来增强我们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课下,小朋友们时常围在我们身边缠着我们讲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小孩子的心里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憧憬,一个小男孩特别坚定的说:“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学!”是啊,少年强则国强,播下种子才能收获果实,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一种绵长的幸福感在我心中流淌。在新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都与教育息息相关,各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作为大学生,我深知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而是需要一代代有能力和有知识的青年为乡村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愿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虽然满腔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过困难。我们备课不够充分,教学计划不完善,使得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幸运的是,退休的老教师们都耐心的为我们提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我们快结束的时候,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教师们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告诉我们一些让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的话,他们说:“你们刚刚来这里的时候,虽然经验不足但是你们认真的态度让我非常的感动,你们的认真负责和对待孩子们的耐心,使孩子们非常喜欢你们,有一些孩子私下里找我们说不想让你们离开,想让你们一直教他们,你们这些大学生好样的”。在李万乡北睢村的支教活动结束了,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以后的我一定更加积极的充盈我的知识,有能力帮助那些自己可以帮助的孩子们。这次支教经历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个看似平凡的岗位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对教师来说,想要讲好一堂课,从知识点的讲解到课堂互动安排,课后的巩固复习,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认真与细致。如果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带动乡村与时俱进,为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篇6

说起现在的土格木村,脱贫户陈贵逢感慨万千,“做梦也没想到我们村会有今天的发展,真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领导”。如今的土格木村,2021年全村共种植马铃薯18188亩,年产量达6.8万吨,净利润达3000万元。全村共养羊近7100只,养牛290余头,127户养殖户年均增收近4500元。

而这仅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这座北方“小城”通过组织、人才振兴、生态优先、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正在乡村振兴中稳步崛起。

乡村振兴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没有一个素质作风优良、发挥“头雁”作用的好书记,有没有一支合格过硬、坚强有力的好队伍,有没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好人才。四子王旗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新一届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围绕“双强双好”选人标准,着力引导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才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122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不断拓宽人才源头活水,充实村党支部后备干部力量,2021年新选派312名优秀干部驻村工作,新招录57名选调生全部到村开展服务锻炼。同时,在干部调整中是择优选配38名专业为畜牧、农业、旅游、水利的干部进入苏木乡镇领导班子,使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通过整合专项资金、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入股龙头企业等方式,四子王旗探索出光伏产业型、土地承租型、林木产业型、入股分红型、村企合作型等9种模式为主导的发展路子。依托天然草牧场,在下辖所有行政村共投放杜泊羊、萨福克种公羊1767只,完成杂交改良14万只。同时,继续发挥光伏扶贫项目作用,带动111户低收入农牧户增收,每户年均分红3000元以上,12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乡村美丽宜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四子王旗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旗累计建成户厕5005个,其中户用旱厕1986座、水冲式厕所3019处。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为各苏木乡镇配发各类垃圾清扫、清运车辆410台,垃圾箱、垃圾桶1.8万余个,覆盖121个嘎查村495个自然村,初步建立了“村收集、乡集中、旗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使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

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自觉,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四子王旗结合__,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编排《“草原母亲”都贵玛》等__故事情景剧,通过“百团千场”下基层、“七进”等形式开展惠民演出40余场。按照“不重复、广覆盖”的原则,选定30个服务点,分3支小分队深入农村牧区、偏远地区和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以小规模、多场次的形式,开展“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累计下乡演出120多场,观众达5万余人,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四子王旗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将继续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全面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更美、更富的北方“小城”。

《乡村振兴发展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