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2-07 11:06:13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经常写写心得体会,相信大家都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庄严的宣告,感动了全党,感动了全国人民,许多国家对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胜利给以盛赞,感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丰功伟绩。

感动于惊人的“中国数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8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惊人的数字彰显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力量造就伟大的奇迹。这些数据既反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感动于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奇迹的书写者、奋斗者、奉献者。从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还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千千万万扶贫人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铸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干出新业绩,再铸新辉煌!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2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从大凉山深处的彝家山寨到“5.12”地震灾区再到成都郊区,两天里走访了多个村镇,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平常百姓家,慰问群众,考察民情,无论走到那里,习总书记谈得最多的、调研最深的是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具体说来,就是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责任和使命,是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区别在哪里?我们不妨这么来理解:责任,是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使命,则是自选动作,是自己选择的更高目标。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选动作,是人类历前无古人的最伟大的工程。古今中外,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还有没有一个政府敢为自己定下限期实现全体国民“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目标?没有。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

担当缘于热爱。在一个家庭里,那个无怨无悔勇于担当的人,一定是热爱这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雪域高原到云贵高原,从中原腹地到西北边陲,到处都留下了他访贫问苦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要走进特困户家里,察看他们的衣食住行;询问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一户彝寨老乡家,走进他家卧室,摸摸被子厚不厚,摇摇床铺稳不稳,那份细心,那份关心,让人动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和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围着火塘拉家常,在调研中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意志。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汇聚一堂,共商精准脱贫大计。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了八点要求,他告诫全党“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这就是今后精准脱贫的目标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中国人民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执行力的政党,是世界上最有担当的政党,这些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3

党员干部“春耕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播种才会有收获,付出才会有好结果。春暖花开日,正是奋斗时,岁末年初是谋划年度工作的“窗口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全面展开全年各项工作,以实干为犁,用汗水浇灌,像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力争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

勤“培土”。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不督查不动弹”的问题,认为年初距离年终考核时间还长,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绪滋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将责任担当主动扛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行动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积极学习党史、参与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常“施肥”。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工作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老师,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拼搏奋斗的主战场。工作没有方向,问需于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思路匮乏,问计于民,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进遭遇梗阻,问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举措取得了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群众不满意,在群众的“好差评”中优化思路、明确方向。

勇“拓荒”。我们有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爱学习、拒绝创新,拒绝走出工作“舒适区”,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坚持迎难而上,专挑“硬骨头”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党员干部要勇担重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发扬“闯”“创”“干”的精神,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过历史接力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光发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得体会二》,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5

党的x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分为中长期,中期目标是20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x年翻一番,长期目标就是2050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在要求。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提法大大丰富了原有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五位一体的每“一位”都与扶贫开发紧密相联。

一是从经济建设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本身是经济建设的范畴且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缓解贫困问题。

二是从政治建设来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建设的根本。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居民,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确保扶贫开发的正确方向,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推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向前发展。

三是从文化建设来看,扶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是物质扶贫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扶贫对象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扶贫对象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一并抓,相互促进。

四是从社会建设来看,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之一,扶贫开发又是最大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一般来说,扶贫开发地区都处于深山区、高原区,许多地方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也因此扶贫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处于重要地位,意义更为重大。贫困地区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总目标的必然需要。“两个翻番”预示着未来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特别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比前一个翻番更重,把个人利益和国家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出今后要更加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据有关专家测算,“两个翻番”,对于gdp来说是较为低调的,20x年我国gdp增长为9.20%,20x年预期为7.80%,那么从20x年至20x年的8年中,gdp目标年增速大约为6.90%(实际gdp,复利增长),果真如此将彻底告别“保八”时代,调结构将进入动真格时代。对于人均收入来说,也据有关专家测算8年年增长7.20%即可,显得更低调,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未来人口增长情况,并取决于20x年人口总量。20x年到20x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0倍;gdp从10.24万亿元到47.16万亿元,增长4.61倍;财政收入从1.89万亿元到10.37万亿元,增长4.49倍。也就是说,过去20x年,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收入增幅不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的一半。而18大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幅需要和gdp增幅同步。这个指标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得要一系列改革配套才能完成的极其艰巨的任务。

同时,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来说,今后8年不仅是个“倍增翻番”的问题,而且更有一个“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问题;一方面“缩小”是贫困居民的福音,另方面“缩小”比之前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对扶贫开发提出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20x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1305元,占全国的55.12%;20x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口径国家扶贫重点县为3985元,占全国的57.12%,20x年间重点县与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占比从55.12%上升到57.12%,仅缩小2个百分点。因此,缩小差距的难度不言而喻。

如果联系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期目标来看,扶贫开发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现代化国家”的定义是动态的,比如20x年的现代化国家与1960年不可同日而语,2050年也将不同于20x年。20x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是美国的82%,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国的80%左右就可以认为进入当年的现代化国家行列。1990—20x年,美国人均gdp从2.37万美元增至4.73万美元,翻了一番,年均约增长3.50%。按此增长率计算,20x—2050年美国的人均gdp将可能会翻两番,到2050年达到20万美元。那么,中国就应当达到16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未来合适的经济增长率应区分为两个时期,即20x—2030年应当保持10%左右,而不是7%以下的“悲观”估计;2030—2050年应保持7%左右。如果这样,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就不仅有个“倍增”与“缩差”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追赶与跨越的问题,可见,扶贫开发的任务就更重。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纵观我国国情,人口规模巨大,贫困人口也相对较多,而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如今能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兑现了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可想而知全国各界集体作出了天大的努力和奋斗: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超1800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最终使得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脱贫攻坚楷模们无私奉献,担当奋斗的精神值得歌颂,他们有的历时7年,带领村民在悬崖上凿出一条8000米长的绝壁天路;有的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身患绝症却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进大学;有的名校研究生毕业主动请缨参与扶贫工作,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殉职时年仅30岁……他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让共产党员这个名字在脱贫一线熠熠生辉;他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让自己的初心在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过程中得到淬炼!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将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还将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对大会进行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

而今,脱贫之战已收官,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因为“行”此路,我们必须行!

描红“脱贫基本色”,依托党建,借力而行。脱贫攻坚是关系到民生民情的大事,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党中央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一步。所以奠定底色、锚定方向是基础、是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升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以从宏观角度讲,我们各项工作的底色都是红色。在中国,也只有“红色”引领的事业才最有希望、最有前途。尤其脱贫攻坚,是在我们党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的一项全国性工作,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把握事业的属性,持续领会党建的深远意义,持续挖掘党建的巨大潜力,为脱贫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动能。

启动“致富新引擎”,着眼将来,谋划而行。脱贫攻坚的胜利收官并不意味着该项事业的结束,相反这应该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引导困难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开始。不要将思维囿于当下,要把目光投向将来。为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谋划。我们不但要突破自身的“思维舒适圈”,更要引导群众丢掉“小富即安”的守旧想法。要带领群众步步为营、踏实发展,真正走上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实现“链式反应”的致富快车道。真正实现既满足困难群众目前的生活需求,又为将来更好地发家致富奠定基础、做好谋划。结合每个地方的具体实际,按照党中央的安排部署,量体裁衣、量身定制,把规划做实做细。写好“脱贫下半篇”,启动“致富新引擎”。

脱贫之路我们“行”!我们一定行!过程也许不容易,但只要全国上下一条心、一盘棋、一股绳,我们就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万众一心、全力以赴、砥砺前进,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农民行!让农村行!让农业行!让中国的明天样样行!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