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党史写心得体会参考6篇

时间:2023-12-21 15:01:19 分类:公务心得体会

只有认真对待心得的写作,我们才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看党史写心得体会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参考6篇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1

有幸参加了本次学习党史活动。在学习党史培训中让我领会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与神圣,但却使我在思想上接受了洗礼,对党的理解上得到了一次升华。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以前对党的历史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新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的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意义所在,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特别是对耳熟能详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更新、更深层的理解。使我明白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的。共产党员的光荣是和责任紧密联系的。

学习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理论重要思想,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党史活动,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通过开展学习党史活动,使党员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利地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亲密联系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保持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一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就必须加强对党史的学习,也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要求。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应该在党的指引和激励下,努力学习,树立爱国之情、效国之心,心系党和人民,勇敢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许,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深信“有志者,事竟成”!党课虽已结束,然而党的思想和具体实践却永远学习不完、做不完,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党员实践之路才刚刚开始!最后,再次向光荣的党旗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

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各方面都努力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风险自己的一份心和力。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2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学到了很多,收获也很多,充分领悟到红色基因的精神和真谛。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参加本次学习活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是要给后代传承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就像马良成、顾寿山等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是来之不易的。当我们站在他们的纪念碑前怀念他们的英雄事迹时感到悲喜交集。悲的是他们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喜的是他们为党的事业,为鄂托克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受到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所以我们要传承他们的遗愿,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关工工作上,努力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二是要给后代传承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努力培养出时代新人。

三是要给后代传承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努力培养出代代传承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时代新人。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的,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有一种职业凶险却需要持之以恒,有着一种态度坚定却需要和气可亲,有一种原则无情却需要热情相待,有一种信念严格却需要以身作则,这就是人民警察。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警察,他们面临着诸多新的艰难和挑战,但有些主题却是他们一直坚守和不曾改变的,那就是忠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奉献这个词看似很大,很虚无缥缈,但它却体此刻他们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哪怕是基层民警处理一起纠纷,或是刑警处理一起刑事案件,亦或是交警对车辆进行正常检查,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他们的忠诚奉献精神,也是它支撑着他们学会了坚毅和勇敢。

然而,警察也有父母和妻儿,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但是当一个又一个案件任务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能留给父母和妻儿的惟独背影。面对凶险他们奋勇向前,面对歹徒,他们不胆怯凶险,不是因为他们能力超群,而是因为奉献精神已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灵魂,哪怕奉献的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人民的平安为了万家的团圆而默默无私地奉献的群体,却也有着许多的无奈甚至是委屈!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头顶上国徽的使命,容不得他们有半点犹豫。

在新时代的今天,公安民警的使命和担当是什么呢?那就是悟初心,守初心――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看一个地方的安全感,就要看当地的社会治安水平,社会治安是国家平安建设的睛雨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民警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4

“长枪短枪麻拐枪,跟着哥哥上南梁……”近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的师生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口中的几句歌谣顿时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变得生动起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南梁为中心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构筑了庆阳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作为甘肃的革命老区,如何传承发扬南梁精神?近年来,庆阳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大力培养红色队伍,深入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如今,南梁精神正以它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革命老区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之源。

突出南梁精神

建设红色教育阵地

前不久,甘肃省庆阳特殊教育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体党员教师赴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列宁小学等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弘扬南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研学活动。

研学中,教师们通过“重走红军路——再现历史瞬间——讲述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心得体会——传承南梁精神”等系列环节,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研学活动不仅引导教师爱岗敬业,达到了党史引领铸师魂的目的,而且全校师生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研学的意义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工作和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该校校长杨东说。

实际上,在庆阳,弘扬南梁精神的主题活动每天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有240多处革命遗迹。陈列在庆阳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和传颂在庆阳人民中间的英雄故事,是弘扬南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庆阳市教育局局长石环周说。

为此,庆阳以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环县山城堡战役遗址、庆城县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和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等宝贵的红色资源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等90多个,其中红色教育基地32处,每年接待和培训学生超过30万人次。

同时,各校把南梁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建设校史馆、校园景观,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开展红色主题宣传,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庆阳五中在校园里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魂园,巨幅剪纸以红日高照荔园堡、赤胆播火王孝锡、会师献礼山城堡为主要内容,生动展现了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和陇东革命峥嵘岁月,成为广大师生接受精神洗礼不可或缺的教育场地。

走进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的葫芦河畔,仅与南梁革命纪念馆相距一公里,南北相映。这就是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旧址所在地,红色的种子便从这里播撒开来。如今,硝烟远去,这里成为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的首选之地。

而在相隔不远处崭新的列宁学校,红色遗址、英雄雕像、校史展馆……校园内处处都是红色印记。近年来,该校秉承“传承南梁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办学目标,以“红史”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和特色活动为载体,让每一名学生都是红色基因传承人,闪闪红星照耀着南梁。

深度挖掘资源

丰富红色教育课程

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的前身为曲子中心小学,始建于1936年,是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共曲环工委工作期间创办的第一所小学。2011年4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为学校揭牌授旗,正式更名为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

红色教育是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最鲜明的特色。在全力打造红色校园的基础上,该校成立了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编写组,不断开发的《红魂绿韵》《诗意童年》等系列教材,成为了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最大亮点。

如今,在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是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红色故事会、红色少年评选、红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成为了学校每学期的“规定动作”。为丰富红色教育内涵,学校先后组织编排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为主旋律的大课间舞,成立小红军广播站等20多个社团和兴趣小组,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教育课程在师生当中颇受欢迎,这与庆阳坚持把红色教育纳入德育课程规划密不可分。为将红色教育不断完善和传承,庆阳市教育局对红色教育课程目标、课时、内容、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做到每所学校红色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课时、有考核,红色教育课程实现各学段全覆盖。

与此同时,全市把培养一支具有红色特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的重要举措,把南梁精神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从南湖驶来·在南梁兴起”红色诗歌朗诵会和红歌传唱等活动,让全体教师践行、弘扬南梁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潜心教书育人。

丰富活动载体

增强红色教育吸引力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庆阳市推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同时,各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等主题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家国情怀,传承践行先辈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发挥活动育人作用,是红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坚持就地就近原则,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把旧址遗迹变成党史‘教室’,把文物资料变成党史‘教材’,把英烈模范变成党史‘教师’。”石环周告诉记者,全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研学旅行、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推动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好转。

同时,庆阳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邀请知革命、懂革命、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党员到学校作报告,讲红色故事。目前,全市红色专题报告会达到700多场次;积极开展经典红歌大传唱活动,《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等一首首红色歌曲久唱不衰;开展当一天红军、穿红军装、经历红色革命情景、重走红军路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触摸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从中受到革命教育。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在这里,我看到了先辈们曾经生活和奋斗的地方,深深地被革命先烈们勇往直前、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和震撼。我将怀着无限的崇敬与感激继承先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庆阳一中高二(1)班学生郑治昊说。

不仅如此,各地各校还将红色文化融入校报校刊、校园景观、文化走廊等校园文化,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红色基因,实现了知识学习、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南梁精神是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南梁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石环周表示,要依托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用红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让南梁精神生生不息,流淌在这片西北高原的红色热土上。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29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尹晓军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5

编者按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固本培元、立心铸魂,紧扣时间节点,注重守正创新,结合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四史”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做法和鲜活经验,有效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京华丹心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栏目,根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的《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一书,向大家推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作案例。该书共分为“学党史,回望百年征程”“悟思想,感悟真理伟力”“办实事,砥砺为民初心”“开新局,扛起历史担当”四个篇章。今天,丹丹为大家带来第三十三个案例:“悟思想,感悟真理伟力”篇之“用文献讲述历史、感悟真理”。

案例33

用文献讲述历史、感悟真理

那时候的延安,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中,灯油、灯芯、衣服、木炭等各种物品奇缺,无论吃穿用,都是限量供应。偌大一孔窑洞,春、夏、秋天的日子还好过,到了寒冬腊月,陕北高原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只好在窑洞中间生一盆炭火,条件很是艰苦。许多译者在工作时甚至没有桌子,他们常常用两张长条木桌拼成一张“方桌”,在“方桌”的中央点燃一盏摇曳的昏黄油灯。由于天气寒冷,刚刚翻译不久,手指就冻僵了,只能蹲到炭盆旁边去烤一烤,搓暖和了,再继续去工作。尽管自然条件艰苦,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仍然按计划在推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王唯真译本考》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中文译本种类繁多,这些译本有哪些不同?如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

从“一个怪物”“一个巨影”“一个精灵”“一个怪影”,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一重要表述的翻译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在众多译本中,“马克司”“马尔克斯”“马陆科斯”“麦喀氏”等十几种关于马克思名字的翻译,又是如何演变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马克思”的?

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以下简称《通考》),就能找到答案。

?通考》在中央宣传部及辽宁省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由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国内百余位专家学者和编辑团队合力奋战,共100卷、2400多万字,于2021年4月完成出版工作。这是国内首套权威、全面、系统考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的大型主题图书,从思想的源头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帮助广大读者从文本的历史比较、国际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从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一场波澜壮阔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启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再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经典著作……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历经千辛万苦把马克思主义“真经”取回来,并通过翻译研究形成了汗牛充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通考》以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译本编辑整理为重点,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理解的不断深化,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让读者更加具体和真切地体味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

翻到《通考》之《〈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考》第30页,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先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艰辛——“翻译是在环境险恶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秘密进行的。为了防止反动当局的突然袭击,陈望道躲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克服缺少资料和工具书等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经过百余天的苦斗,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完整中译文稿。”书中记录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张闻天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史,还有陈望道、李汉俊、王思华、郭大力、侯外庐等历尽艰辛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动人历史故事。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和理论家薪火相传,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引进中国,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很多翻译工作是在十分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进行的,有不少先辈为此奉献了一生乃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历史功绩熠熠生辉!

?通考》主创人员始终敬畏经典、敬畏先驱、敬畏责任,认真做好对经典文献的研究整理、对译介者的研究介绍工作,采取版本比较研究的方法发掘规律,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的理解和把握。在完整呈现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当考证研究,包括对原著作者、译者、译本依据的原文本、译本翻译出版和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等作出科学说明,使之有充分的史料依据。各个卷本采取大致统一的编写框架,除导言外,均由原著考证、译本考证、译文考订、原译文影印等4个部分组成。通过前后对比、系统考证,切实讲好译者的故事、讲好那个时代的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通考》出版后,在北京召开出版座谈会,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发表《真理之光绽放——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百卷出版之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学理支撑》等文章,精心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使经典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信念根基,增强思想底蕴。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出版,进一步揭示了经典文献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走向的思考探索。学史明理,需要认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从科学理论的历史传承中汲取智慧力量。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篇6

通过为期不长的培训,我深刻明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管理干部责任制。在煤矿行业,不抓安全的干部不能当干部,当了干部也不是好干部。做干部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任何地方都不能忽视安全,任何事情都不能冲击安全,任何人都有责任搞好安全。

二、生产组织要得力。由于人的文化基础和技术素质的差异,工作组织之中不能一刀切,要全力搭配,班组长要合理组合,职工也要合理组合。这样安全生产上能更好的实现互保联保。并且能各用其长,学中干,干中学,督促进取,扬长避短。

三、制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不能单一行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信口雌黄,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行为规范的工作制度,同时,制度需要有它的强制性,但更要具有它适宜的民主化和人性化。在强制的基础上掺合着亲和性是目前安全工作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一些违章行为不能一罚了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利害对比,要在违章人性化之中加大惩罚力度也是必要的,使其思路想通了,经济上痛了,触其灵魂。

四、注重超前防范隐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采用“四定”,即定隐患名称,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班组,定整改责任人。加大隐患的督查力度,对不按规定各时限进行整改的班组,责任人,采取通报批评或罚款,在生产中始终坚持“五不生产”,“四不放过”,严格按照规章办事。

五、要重视安全设施上的投入。一切事故的原因归结起来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我们在千方百计教育好大家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大设备的本质安全性能。

六、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增强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知识,组织职工观看事故展览,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让广大职工明白:假如企业和职工发生一起工伤或工亡事故,将会给企业和职工带来多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特别是给职工和职工家属造成多大的精神创伤,以正反两方面引导教育职工以思想上切实重视安全生产,时时处处坚持安全生产,千方百计防止和杜绝种类违章事故的发生。

七、强化现场巡视。现场巡视是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现场巡视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如不安全状态、潜在危险等,能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保持和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八、做好宣传,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安全宣传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重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宣传安全生产必须联系实际,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新措施、新条例、新规定。宣传安全生产,要树立典型,先进的经验,积累先进的工作方法,要想使安全生产在宣传上取得更大更好的宣传效果,就要好把握内容的创新。

九、培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职工是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力量源泉。因此,搞好全生产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广泛发动和紧紧依靠职工,把管理的着重点放在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上来,通过抓好人的管理去搞好现场管理,把安全规程落实到搞好安全生产和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本文完整版请移驾访问:安全生产学习心得体会第16篇-金锄头文库

《看党史写心得体会参考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