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读后感800字推荐7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主题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悟,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籍中的哲理和道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党读后感800字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党读后感800字篇1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还是那么的复杂,人心还是那么的难测。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时常会感到迷茫和焦躁。有些事情和朋友聊聊,说开了被开解了就好了,但是有些事情却如何也无法释怀。看了稻盛和夫的《活法》,我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明白了纠结是无用的,一切都源自于你在这个事件上的心态如何。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灵魂的修炼,在于不断地成长。很多人相信命运,但是命运往往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稻盛和夫先生从能力、努力、态度、利润、野心、真诚、力量、创新和乐观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成功之道,让我明白了态度能够决定一切。
还记得《六祖坛经》中有一个禅宗故事:慧能法师去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正在讲经时,有幡被风吹动,因此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在动,一个说幡在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虽说无论风在动还是幡在动,前提是他们都没有听印宗法师讲经,所以是心动了。心之所向,人之所望。只有你认真对待这个事情,才会全心去做,而这个事情外的东西对你又怎么会有影响,这样无论是什么在动,只要心不动风和幡无论哪个动都没任何影响。
工作中我们在推行项目工作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阻力,而坚持自己的初衷,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在每一天中都往前推进一点点,认真工作的同时,减少外界的响动对自身的影响,保持心灵的宁静,完成目标。坚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点一滴地积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讲的就是我们无法避开痛苦和担忧,但是在人生的低潮时,也不要失去信心,要有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工作中有各种的困难压力,环节的嘈杂和社会的复杂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感觉格格不入,感觉现实和理想相距较远,但只要坚定信念,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踏实努力,每天积累,即使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进。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此刻的付出在未来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党读后感800字篇2
?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根据讲给他儿子的故事整理而写成的,是发生在柳树林中鼹鼠、河鼠、蛤蟆和獾这些朋友之间的故事,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虽然我最喜欢运筹帷幄、聪明严肃的獾,但最有趣又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不可救药”的蛤蟆。
蛤蟆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挥霍浪费,而且一着迷就上瘾。蛤蟆有阵子迷上了马车,说:“我之前的日子都在干什么呢?那些船算什么呢,我要把以后的日子都投入到马车中去。”说完他就不再理会船了,他硬拉着朋友一起去坐马车。可惜第一次坐马车出门时,马就被后面开过来的一辆小轿车吓着了,前蹄腾空,又踢又蹬,不停后退,最后马车摔到了沟里。朋友们都为他伤心,责怪那辆小轿车。可蛤蟆却欣喜若狂:“太美了,太绝了!飞翔的诗!我以前都在虚度光阴,现在终于明白了,管它什么马车!我要把以后的日子都投入到机车中去。”蛤蟆就这样迷上了汽车,听不进朋友们的劝告,甚至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因为迷恋汽车,蛤蟆被误认为是偷车贼;又因为他违章驾驶、辱骂警察,被法官判了重刑,下了监狱。幸运的是,一个给监狱送饭的小姑娘很同情蛤蟆,帮助他逃离监狱。可他出狱后仍然不知悔改,一意孤行,犯下了很多错误。当他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真是个晴空霹雳,原来他的家已经被黄鼠狼占领了。
朋友们不计较蛤蟆以前犯下的种种过错,为他出谋划策,并齐心协力去帮助他。最后他和朋友们出其不意地从地道中冲进蛤蟆宫,吓得黄鼠狼落荒而逃。大家终于战胜了黄鼠狼,帮助他把蛤蟆宫夺了回来。这时的蛤蟆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河鼠、鼹鼠和獾先生的劝说和帮助下,蛤蟆才终于“迷途知返”了。
是什么让蛤蟆从“不可救药”变成“迷途知返”了呢?是友谊。友谊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是人间的宝藏,需要我们去珍爱。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像这些小动物们那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更要伸出友谊的手,去帮助他们。
党读后感800字篇3
近期,一位省委书记指出,有些领导干部不看党报,却天天浏览花边新闻,这种现象要引起注意。这话引起了许多讨论,有些问题值得仔细说说。
类似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在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手机控俯拾皆是,有些领导干部也没能例外。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意外,尤其是随着公务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作为网络原住民的80后和90后,原本就缺乏读报看报的习惯。以笔者所在的长沙市天心区为例,22岁至30岁的青年干部占到了25%,笔者所在的政府部门,9人中两位90后、四位80后、三位70后。他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是通过手机或电脑。
不过,党员干部还是该看看党报。这不只是一句提倡,而是与党报的性质和作用相关。在八头骡子办报的革命年代,敌人一来,机器埋藏在山中;敌人一走,挖出机器,继续印报,党报从那时起就是及时准确传达党的政策方针的最佳载体,也是党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作为党员干部,读党报依旧是深刻理解党的精神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学习政治规矩的最佳读本。
在眼花缭乱的自媒体时代,各种资讯信息可说是大爆炸,迷失在消息海洋中的人们,像掰玉米一样见一个摘一个。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无可厚非,萝卜白菜择其所爱嘛。但是对于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而言,要求不一样。党报里有中央的权威声音,有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读党报党刊不只是娱乐消遣,它还是上情下达的沟通方式。正如论者所言,党员干部看不看党报和主流媒体,不是个人阅读兴趣的事情,而是一个事关政治学习的重要问题。
5年前,笔者大学刚毕业,自费定了党报,从中央到地方的都有。对比着看,慢慢摸出一些门道。从中央政策到地方落实,从社会现象评议到热点事件报道,都使我受益良多。读党报党刊,了解中央和地方最新的政策精神,主动把所思所想调准到权威基调,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依旧行之有效。
有一些党员干部沉溺于感官刺激阅读中,却理直气壮批评党报刻板乏味。党报改进文风优化内容,自是一桩常抓不懈的任务。可是也应看到,近几年来,党报党刊上生动活泼的句子越来越多,短实新的文风也越来越明显。此外,党报党刊在平台形式上也与时俱进,现在除了传统纸媒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上也都落地有声。不管是pc终端还是移动终端,只要愿意,都能读到党报内容。更应看到,党报党刊本来就是严肃的新闻纸、工作纸,不能以阅读过程中接受的难与易,来判断党报党刊价值的大与小;也不能以阅读过程中愉悦的深与浅,来决定投入时间的长与短。
有一些爱阅读的党员干部,谈起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来,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不管是熟悉度还是远见性,都令其他人难望项背,说起来,秘诀也无他,就是常读党报。领导干部常读党报党刊,及时领会党和中央的最新精神,这是从严治党在精神领域的体现,也是一项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党读后感800字篇4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党读后感800字篇5
?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影响了几代美国人的励志书籍。包含了富兰克林一生的真知灼见。告诉人们远离平庸,追求理想,热爱学习,才是改变生活质量的真理。
其实,富兰克林并没有一个十分优越的成长环境,他十岁就辍学,和父亲一起做蜡烛,把自己的工钱攒下来买书,晚上借书店的书看,通宵看书,早上再把书送回去。富兰克林的知识面很广:历史、政治、物理······
1726年,富兰克林开了自己的印刷厂,从此,事业欣欣向荣。他发明了两用眼镜、避雷针、新式路灯······
富兰克林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美德,他对于自己的美德提出了13点要求:节制、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逊、沉默寡言、生活有序。这13个要求对于我来说也十分受用,平时辩论问题时,我经常把自己的观点一口气全说出来,还没等对方说话呢,就否定了对方的观点。富兰克林对于这种问题的看法是:不必把话说死,应当替对方着想,这才叫谦逊。是啊,如果没有交流,那辩论的意义何在?不就变成强词夺理了吗?与其被动让别人信服,不如让别人主动信服,我在辩论中每论述完一个观点,都留足够的时间让对方去思考,最后让别人主动信服我的观点,当然,如何能在辩论中列举事例,雄辩对手,这就离不开读书,通过平时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才能使人在思想上不断进步,成为和富兰克林一样的人。
人,不能被惰性所控制,我要用节制、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逊、沉默寡言、生活有序这十三个要求来要求自己。
党读后感800字篇6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党读后感800字篇7
对中国人来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父亲,是一位伟人,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但是,他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建立者的呢?他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他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的视界又是怎样的,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他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
毛泽东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徘徊的,是崎岖的,忽上忽下,忽进忽退。在这条道路上,他在不停地修炼自己,磨练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锻造一颗强大的心。这颗强大的心,是沉着的,是冷静的,是“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永远是晃晃悠悠,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呆着的话,这个人绝对不会成功,绝对不会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这个强大的心的背后,藏着许许多多伟大的传奇,这些传奇一点一点地累积,造就了新的中国!
人,是什么?是一个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有的复杂,有的清晰明了。这个关系,就是线。许许多多的点,构成了一个人群。一个又一个的人群和许多线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庞杂的大网。这,就是社会。而毛泽东的视界,就是这张网,而不是自己的那个点。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国家级的人物,目光只在那个小小的点上。长此以往,这个网将不复存在,点点们也会像一盘散沙在宽广的大地上漫无目的地滚动。
这样看来,毛泽东是个有目的、有遥远的目光的人。
同时,我认为毛主席是个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人。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冷酷,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残暴,也许是因为奇怪的性格,总而言之,他的“相”很稳重,但是他的有些行为却看似很随意。他有的事情做得特别认真,有的事情却是淡淡而过。这说明,他分得清事物的轻重。他的一切做法都是跟着理性走的,是跟着那颗安定的“心”走的。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也不算是完美的、安详的,他也有想错的时候,也有懊悔的时候。他也“杀”过很多人,得罪过很多人。但是,这是一种大局观,是伟大的人才有的视界观。他这么做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拯救了更多的人!
我,是个感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就像是水中的一片叶子,漂来漂去,随着水波游动,没有一个稳定的位置。而毛泽东,他更偏向于理性,这是他成功的关键。理性的人有很好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会因环境或周边的人改变而改变。不过,他们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有点“认死理”,只坚持于自己的想法,而果断地拒绝他人的建议。就像是“是”与“否”之间,理性的人只会择其一,而感性的人会在其间徘徊不定。我不是毛泽东那样的人,但这并不说明我就不会成功。我的视界不像毛泽东的那样宽广、深远,我以为是我还太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不愿意,我不愿意做的事我永远做不成。如果我愿意去扩大它,填补它,充实它,它自然就会变得深远、饱满。
我的语文陈老师曾说到过:“阅读一个人,就像是看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照亮自己。”是的,阅读毛泽东这个人,我找到了我自身上的缺陷,我觉得自己在迅速成长。但是,我不会成为他的复制品。我只会从他的身上看到我的不足,我会去弥补这些不足,以完善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