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楷模心得体会7篇
心得在写作手法方面需要抒发表达方式,心得体会是我们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一种文字,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致敬楷模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1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2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近日以来,这些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回顾中国这20年来的艰辛历程,我们看到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筑不朽民族魂!
2003年,一场可怕的疫情——非典,席卷中国。大街小巷,弥漫着的是浓浓的消毒水味儿。但在这场困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我们团结一心,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四处奔波。宣传,隔离,消毒,小汤山的建成……“白衣天使”们为我们建造了一面强有力的“防护罩”!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攻坚战!团结、奉献、坚守滋养民族魂!
2008年,四川汶川,一场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灾难无情人有情,空降部队的救援,不分黑夜白天的搜索;各种救助物资的筹集、运输、发放;更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汶川地震,震塌了房屋,却震不垮中国志,震不灭中国心。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地震中那个立志做空降兵的小男孩已然成了方阵中的排头兵,民族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2020年,喜迎新年的氛围中,新型冠状肺炎的到来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但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消磨国人的斗志,使中国新年成为了一个最充满斗志与热血的时刻,全国同胞众志成城、心心相印。疫情当前,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这场攻坚战做着最大的努力。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放弃了在家颐养天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疫情的第一线,救死扶伤;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冲在了抗疫前线;无数党员组成的冲锋队,在各个卡点24小时蹲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无数教育工作者成了“网络主播”。在这场病疫中,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内心微弱的光芒,汇聚成希望的曙光,去冲破天空中的那团“黑云”,众志成城,共筑民族魂!
苦难铸就辉煌,风雨造就彩虹!我们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就没有攀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场斗争必须赢,因为现如今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3
2月3日10点,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四名医护人员,陆续从发热门诊的员工通道走出。他们刚刚结束14天的轮值,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到在外面等候的同事,还是微微露出了笑容。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抽调骨干人员,实行“两医两护”制度。1月22日,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开始轮值。第一梯队的孟凡鲁是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的医师。
“大年三十是我的第一个班,值了24小时。当时正好是全国的疫情处于严重的时候,发热门诊白天的接诊数量在20多个,晚上也有十几个。” 孟凡鲁告诉记者,因为要穿防护服工作,穿脱困难,同时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他们一般只吃主食,不喝水、不喝粥。
“第一天值班,我们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检验科的人员,三个人。我们早上8点进入发热门诊,中午轮换着吃饭,轮到检验科大夫的时候都到了下午4点。从下午进去到晚上10点,才吃上第二顿饭,中间隔了得10个小时。”虽然防护服很闷也很热,但是孟凡鲁认为这就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从高三毕业前,报志愿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就决定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有义务而且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一定能过去。”孟凡鲁的妻子在医院的心脏彩超室工作,年初四就恢复了正常上班。春节期间,夫妻两人坚守抗疫一线,一直都是24小时待命的状态。
当被问到在发热门诊工作,每天都接触高危群体,是否也有担心时。孟凡鲁却说,“我们相信我们的防护能力,相信在科学防护下,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为患者服好务。担心肯定会有。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肯定会一往无前、勇敢前进。全国已经派出了60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他们接触的全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他们都不恐惧,我们何来恐惧?”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4
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是太意外了。第一次感觉待在家里,居然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2019年的冬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然滋生,并且伴随着春运的“大迁徙”,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它的源头来自“野味”。这,是否可以说成这是对中国“吃货”的警告或惩戒?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疑似病例等数目不断上升,日日更新。这些数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人们不断逃离的路上,有些人于我们背道而驰,他们就是——医生。洁白的白大褂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奔跑的身影是他们的承诺。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他们守护着,他们爱着,为了人民的健康!
是否还记得今年春晚的那句话“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还平安的我们。“可能心里会有些不知道是恐惧或者是担心,或许都会有,但感觉穿上那个衣服就没有担心了。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做出的承诺,只因为她是医生,只因她有爱。她可以舍自己而为别人,不仅是因为她是医生有好的隔离装备,更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同事在危难关头可以拯救自己,相信自己的国家可以度过这个难关。
科技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专家们从医院开始收治感染患者那刻开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反复斟酌常常讨论到深夜,为守护人民健康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牵挂着这些数字!钟南山教授,84岁的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劲头来了,很多东西都可以解决。”这是他热泪盈眶所说的。他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仅我们国人在努力,世界各地也都在努力。他们一样牵挂着这些数字!美国日本送来了口罩,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供应危机。这时国与国密切联系,我们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不低估,但我们绝不屈服!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5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6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致敬楷模心得体会篇7
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诉患者,即便远离家人,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单,让我们共渡难关。
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赶紧跑到了25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icu躺了十几天的患者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一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分钟后,患者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这里的近50位危重症患者,许多都患有多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
在护士们的眼里,赵培玉对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她也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发现一分风险,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
今年,已经是赵培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18个年头。2003年,25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经的紧张彷徨,化作每一个细节的从容应对。但是,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除了护佑生命,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里,许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
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后悔。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