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的真实情感得到抒发,使用心得体会,职场人能够清楚地表示优质的思想,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1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有无数的感慨欲喷薄而出,俱化为扉页上的一句话“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青年习近平的“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等准则影响培养出随娃、铁锁、黑子等一众能干的基层领导,为梁家河后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来了如今梁家河的富裕安康。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始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青年习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求知若渴”,扎根人民、团结群众。既虚心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又担当起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事为群众所谋、心为群众所想、行为群众所达,在梁家河经历七年岁月的积淀,他从马列名著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智慧,从创新实干中锻炼出火候,从黄土高原的根脉里孕育出梁家河的“大”学问。
这个学问虽冠以梁家河之名,却不独为梁家河所用,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开花结果,乃至于向全人类提供智慧支持。这个大学问上以承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下以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学问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绵延含藏于中华人民的血脉之中,由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以马列主义启出,于青萍之末,扶摇直上云海。
在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我要认真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和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2
?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是习总书记、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3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梁家河是一所学校,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为当代青年特别是法院干警干事创业提供了鲜活教材,为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
书中真切反映了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的生动场景和对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及关心牵挂。一声声呼唤乡亲们的小名,亲切自然拉家常,村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总书记脱口而出:“我确实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很多基本的特点,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饮水思源,拳拳赤子,不论走的多高多远,不论做什么工作,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
初到梁家河,艰苦简陋的环境,穷困饥饿和繁重的农活都没有将这位年轻人打败,在磨砺中他虚怀若谷,不忘修身,刻苦学习,脱胎换骨。习总书记的读书范围非常广,从文史哲学到外国名著,甚至美术作品和当地县城文学期刊都是他阅读的涉猎范围。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实践中也一样,书中写到,在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时,青年习总书记始终脚踏实地做实事,亲身调研取真经。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习总书记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年轻人,正要学习总书记这种精神,干事创业、追求真理都要要一往无前,永不松懈。
“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做好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领导干部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这些曾经受过习总书记深刻影响的人们,在他们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青年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如何在平凡和琐碎中书写人生的精彩,为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书中给了我们答案——“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整洁的农家小院,灰瓦盖顶的平房,新修的柏油马路……梁家河,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梦的地方,如今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梁家河的巨大变化,让我们青年一代深受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梁家河》这本书为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历练过程,更是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也为自己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4
冬天我从延川县最东边的碾盘村归来时,通往梁家河的高架桥还在建设当中,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梁家河这个地方。最近读完纪实文学《梁家河》,近距离、深层次的感受梁家河,真正悟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金句的深刻内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迎来了战后经济的腾飞,而在中国大地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让数以千万的知识青年来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知识青年下到农村锻炼虽然给农村带来了知识,让农民开始识字,让农村生活变得丰富,但同时却给本就单薄的经济增加了负重,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济是一切的前提,一到青黄不接时就拄个木棍要饭总不是长久之计。
谁不想把烂包的光景过好,谁不在为能吃上一口白馍馍而卖力!这是数千年来陕北人与天斗与地斗不变的信念,他们在千沟万壑中磨硬了老茧磨深了皱纹,却磨不掉对生活的希望,而如今我们共产党人把这个希望变成现实,可以说和当年的知青岁月是分不开的,因为那时的困境给很多知识青年上了一课。从那时起,有很多和习总书记一样的知识青年开始在农村实践中体悟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
在梁家河的7年时光,习近平等知识青年从老百姓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陕北的人情世故是在黄天厚土中一撅头一撅头挖出来的,是隔着圪梁梁一声声一声声吼出来的,哪怕是一撮土都饱含着人情味,老百姓时常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习近平等人,在那个年代一坛酸菜、一碗米饭相当金贵,把粮食送给别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命续给别人,这样的真情怎能不让人满心感恩呢?我想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就是对老百姓善良的回应。在农村,百姓尊重能人,也就是肯吃苦肯动脑的人,在虱子横行、温饱不丰的年代,习近平和劳苦大众一起冲在一线干在实处,苦中作乐磨练意志,通过打土坝、办铁业社等提高生产力的形式为梁家河人民造福,得到群众的尊重,我想“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是一句空谈,“人民公仆”不是一个代号,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为人民服务。
如今的梁家河发展的这么好,是因为有一批党员干部传承了当年全村奋斗的灵魂,在习近平7年的知青岁月中也给党员群众播撒了优良信念。“一碗水端平”就是至今梁家河一个很好的理念,孔子说:“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习近平在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时,为人处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读后感.影响着一代代的村里人,这在发救济粮时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样的理念使得梁家河村级经济得到长久发展。“公仆本色”也是梁家河村干部的准则,一位诗人曾这样感触:“不要忘山乡水村的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缝缝补补的姐妹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深思,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日子里时刻为群众生计着想,为了人民不远千里去学习沼气技术,带领人民建沼气池,后来离开陕北去福建直到成为我们的国家主席,依然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对于梁家河的关心情真意切,这样一心为公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梁家河的党员干部,在梁家河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公仆本色锃光发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如今的我们在信息时代的渲染下显得有些浮躁,阅读《梁家河》正是沉淀升华的过程,读进去,读深入,你会深切的感受到:今天的繁荣稳定来之不易,如何接驳好五千年的厚重文化,传承梁家河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深思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5
以梁家河的民本思想为指引,创作“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梁家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语言质朴,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谊,在读其中几个章节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热泪。
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才十五岁,就要背着行李到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梁家河插队。在那里一待就是7年。从一个白净的城里娃锻炼成了一个干农活从不“撒奸儿”的好把式;从一个讲普通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张嘴就来陕北话的黄土高原汉子;从一个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
真是难以想象,在此期间,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是难以支撑的文章。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真情实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爱戴和不舍,谱写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章
掩卷深思,梁家河真不简单,不能小看,这的确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信光明,也许它就是一个磨砺石;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初心不变、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兴许它就是一块试金石;百姓的心里有杆秤,群众的意愿大如天心得体会。所以,《梁家河》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读、反复学、细细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基层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身体力行地带领全县文艺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一些“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尽力为城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6
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讲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描述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和“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部分中,我读到了天降大任于斯人前的痛苦与磨难、奋斗与拼搏、智慧与担当,更找寻到了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一名公务员的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干部就是新时代的新知青,我辈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在自己的基层岗位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这群特殊的存在,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他们的选择不仅仅是一种无奈,更多自主作出这种选择的人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奉献、一种为民情怀。这点,是我们这些公职人员特别需要学习的。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做贡献的机会。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身在改革开放以后,没有体验过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时代。和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他们相比,物质上我们这一辈有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有着更多的选择。我们这些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年,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当前这个崭新的同时又充满挑战的新的时代,以什么样的付出去回报这个我们成长成才的和平富足的新时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7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7年的地方。近日,反复研读纪实文学《梁家河》,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青春岁月,记录了他从初到梁家河的迷茫到坚定为人民做实事的心路历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可从书中不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敢于担当有为的责任使命、艰苦磨砺的韧劲,用青春之脊梁扛起新时代复兴之梦。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行方向。习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这是对青年的殷殷期待和谆谆嘱托,为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青年干部是一支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率先垂范、身先力行,争做学习的先行者,不论是上级文件,还是兴趣书籍,都要力争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深学一层,实现干一项业务、学一项精髓、成一领域能手,不断丰富知识贮备。 陕北高原铸就了习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不变的信念,《梁家河》是有力的“实践平台”,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梁家河”,积极投身基层,艰苦磨砺,用青春之年华淬炼心志,强化理想信念。
二要发挥实干精神,苦练服务本领。有为才会有位。实干是青年干部的“基本功”,只有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巧干,才能不成为“庸碌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经历就是对青年人努力前行最好的指引,青年人理应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不讲任何理由和借口,充分发挥青年人实干精神,实实在在的苦练服务本领。要牢固树立“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把握机遇,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做到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对定下来的工作、承诺的事项,盯紧抓牢、一抓到底,真正做到说到和做到相统一,不让工作年复一年的“涛声依旧”。青年人更要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好中求好,优中求优,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果。
三要牢记初心不忘根,砥砺奋进做实事。习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 梁家河曾是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可正是小小的梁家河,却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始发站”,随着阅历的增加,职位的变化,我们在人生的“列车”上不断前行,会经历“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亦会经历形形色色的人群,可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砥砺奋进做实事的岁月和经历,我们要守护好梦开始的地方。无论日后走向什么的岗位,经历过多么辉煌的过往,都要牢牢记住那些培育过我们、鼓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地方和人。梁家河精神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应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不忘本,砥砺奋进做实事。
90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篇8
?梁家河》一书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869年1月至1975年5月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及其深刻感悟。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启蒙地,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的圣地。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品读了这本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纪实文学《梁家河》,感同身受,感到特别亲切。这是一部吸引人、打动人、启迪人、感召人的心灵教科书,是我们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
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品读《梁家河》,就是要从中感悟书中梁家河精神,也就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蕴含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全篇贯穿“初心”、“为民”、“奋斗”、“实干”四个关键词,对于新形势下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要体现到认真学习上。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常看书,吃饭时看,上山放羊时也在看,这种爱学习、爱读书的知识品格不仅是习近平的人生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好学精神,沉下心来,消除浮躁心理,加强学习,读书修身,厚积薄发,聚沙城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服务群众,搞好工作守好学习的耐力和定力。另一方面,要体现到推动追赶超越上。习近平当选梁家河支部书记后,凭着实干苦干的精神,带领村民修大坝,挖水井,建立沼气池,种植蔬菜,干了梁家河乡亲们几十年想干却没有干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习近平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正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新时代,新征程,当前处处回响追赶超越的奋进足音,在落实“五新”、“三区四化”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将梁家河精神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担当作为,创先争优。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每一个中国人要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说:“当领导要一碗水端平。”为民做事,就要公道。在梁家河为村民分配救济粮时,为了公平公正,习近平带领全体村民挨家挨户查看存粮情况,根据存粮多少进行分配。这样做不仅让群众接受、信服,还影响身边一批人做事多动脑经、不能有私心,不仅要把水端平,还要让碗里有水,从注重公平到提高效率。立足当下,当梁家河成为一种精神,少年习近平身上闪耀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实干担当、一心为民”的品质跨越时空,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