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有时候写心得体会就好像写事务文书一样,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篇1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x)、(x)班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做总结如下。
一、求实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而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给教师的建议》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平时有机会就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抓实教学认真,从严要求自己
常规教学常规抓,永葆工作热情,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1、备课。本学期我主备九(上)一至三单元的课文,课前认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一周备好课,并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备课。
2、上课。在课堂上坚持以人为本,树人重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指导思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实行创新式教学,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在课堂上闪现!让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1)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学期改掉了“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真正主人。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批改作业。作业是验证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的试金石,也是讲好下节课的基础。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所以我对每一本作业都认真批改,并且做到面批。
4、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阅读延伸到课外,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自己解决课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做学习的主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师生比赛快速记忆的能力、背诵课文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开发了智力。
我也在工作中也存在不足。如对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语文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等等。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篇2
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价值概念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
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这样分用心良苦。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这次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主义思想,要存精华去糟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三、学习任务群概念
学习任务群是比较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实的概念。小学提出了六个任务群。
首先要理清楚学习任务群和课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课标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一是课程内容。程内容就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现在所说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六大学习内容,其实和前面版块课程目标是相通、甚至重复的。写出来是为了分出来强调,但我们一线教学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学习任务群首先是作为一种清晰化、集中的表达方式来明确学习内容;其次是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文本为纲地讲,也不求知识系统的完备,更不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这一切,让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
小学低年段主要是识字性的阅读,思辨能力比较弱。怎么做学习任务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前那种大量刷题的做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主,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群中的某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理解它的好处,减少灌输性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具体来说,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要关注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实践中还要注意:群文教学不能取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我们不要理解为就是组织活动,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不要给老师规定讲的比例,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整本书阅读概念
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点拨才有效。小学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应鼓励开展整本书阅读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磨磨性子。
小学里有“快乐读书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也属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按照现行教材的方法推进即可。平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爱上读书的习惯,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越是指定,规定动作太多,学生阅读的兴趣越低。整本书阅读虽然是课标的一部分,但不要过分把整本书阅读扩充化,不要搞过分多的活动,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过分苛求。
这几个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学的规律、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彻了这几个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读懂新课标,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加入到今年骨干教师培训的行列之中,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是你们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县教研室,是你们的精心准备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感谢陈主任的辛勤付出,为我们作的精彩报告。
在培训中,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给我们带来了当好教师的要点与方法,让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了解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五项修炼,听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作为新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不高,自身修养不够好,经过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经过这一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我深深领悟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夯实教学基本功,时代的脚步永远不会停留,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培训还在继续,我会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尽力汲取培训中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做好教师这一角色。教书育人,在语文课堂中尽力做到最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篇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语文与大语文的心得体会篇5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面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达到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必须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