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长的心得体会7篇
要想写好心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融入自己对于相关事件的看法很重要,心得可以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成意想,然后引用学习的理论或文章,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舍长的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的报告,着实受益匪浅。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在老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制作一份个人和家庭档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拍摄一张成长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杨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五个一”,既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难鸣,让教育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孩子的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很好地增进了亲子关系。
我觉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还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开发多样的家校共育方式,通过会议、活动、课程、互访、管理等的实践举措,将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凝聚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
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3
大家好!我是学前2班来璟雯的家长,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4
作为家长普遍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都会说:只要孩子将来能幸福,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但是我却无意间察觉,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专业吗?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我们不是专家,这是肯定的。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们缺少专业知识,能力不够,必然要学习。对于“家长驻校”,本来我也不觉得参与其中会起什么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仅仅是想帮老师凑个数,如果知道班里有别的家长能去,我还不一定会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就在踏进校园一刹那,我猛然察觉,来就对了。这里是属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他们将要在这里走过四年的摇篮,这里将会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叶,为他们成为栋梁之材输送供给无限的正能量,虽然这所学校是农村的、不太大。
学校不太大,却足以孩子们上课学习文化知识,开阔心胸;课后奔跑呐喊,放飞自我。学校不太大,但干净利落,窗明几净,绿植丰富。
学校不太大,但教室内外地面净亮,教学设施合理摆放。多处设置了厕所够方便,厕所无味够卫生,够洁净。
学校不太大,但餐厅内食物丰富,营养刚刚好。操场是塑胶的,安全环保档次高。精神文化、物质基础都较全面。
学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课老师积极教学的态度我看在眼里。班主任、级部主任一门心思为我们的孩子跑前忙后不遗余力。今天,王校长也在百忙中与驻校家长互动。为大家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王校长讲的两个主题至今犹在脑海里思悟:
第一、学生的竞争不是智商的竞争而是家庭环境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竞争。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确实是我们农村家长需要恶补的一堂课。
第二、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不要站错跑道。一定要让孩子站在他有特长的那条跑道上。
离开学校,深刻的话语的始终在耳边。
希望所有家长参与到“家长驻校”活动中来!来了你才能体会执教者们的初心,来了你才能体验学校为孩子们学习安排的细致入微:包括忙而不乱的早自习,课堂上教师们体贴入微的循循善诱,课间操还在背单词,午饭后讲讲卫生,10分钟练练字这一切的一切。
学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紧凑就等你来提建议。
学校不太大,在讲台显眼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班级综合安排也是细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长都有机会来点赞。
学校不太大,我想呈现在您面前!非常荣幸参加“家长驻校”活动!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5
小编语:
上个月,在河南省杏坛网研社捐赠了20本新著《致远情 教育梦——班级管理慢功夫》,以推动群里的读书活动。林州三小李琳老师是这项活动的负责人,她做事很用心,也很有办法,就在qq群和微信群举办一次有奖竞猜以推动大家参与活动,抢书活动结束后,她又组织了一次研读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说来也巧,11月7日我在郑州参加“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颁奖时,李琳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在会场见面,虽感意外,却很高兴。
今天分享的是许昌赵建岳老师的读书心得,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赵老师虚怀若谷,而且是一位喜欢读书学习,善于归纳总结和提升,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跟张胜利老师学当班主任
——读《班级管理慢功夫》
作者 许昌 赵建岳
说来惭愧,我做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了,但始终觉得自己是个班主任工作的“门外汉”,只觉得做班主任很忙,有时也会体验到一丝充实和快乐,但大多数时候总是忙得像无头苍蝇一样焦头烂额,甚至有时会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读了张胜利老师的《班级管理慢功夫》,我首先感觉到的是熟悉,像他那样成功的班主任,经常面对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问题:纪律、卫生、学习、问题学生、问题家长、各类检查……由于他教高中,承受的压力似乎比我的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特色彰显并小有名气,的确让人佩服。说实话,当初抢下这本书,其实就是抱着能向张老师学到点儿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秘籍”的想法的,把书读完还真的有收获。
收获之二: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班级文化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前,提到班级文化建设,我想到的就是班规的制定以及班级环境的布置。读了张老师的书,我明白了:班级文化有更丰富的内容。张老师的班名叫“致远班”,这个“致远班”有班徽,有班歌,有班旗、班报,还有班呼。不要小看了这些东西,这是一个班级中学生精神生活的共同编织,在不断地耳濡目染中,学生就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儿。张老师很善于利用一些传统的方式引导班级舆论和班级方向,比如写信这样一种传统的、如今人们已经几乎不用的交流方式,被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引入了班级管理之中,既构成了班级文化活动的内容,也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老师给学生写信、学生给家长写信、学生给学生写信,不仅达到了沟通的目的,还让真情在其间流淌并升华,成为了一种难得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文化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由于它的作用是隐性的,所以我总觉得不容易把握,忽视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它的建设和落实,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和落实是我今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的。
收获之三:饱含爱心地坚持做事。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伸缩性非常大的,有好多事你做了就做了,没做也没人认为你失职;但做了并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有作用。张老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好多简单的事情,由于他的坚持都成了一道风景。比如他在学生高三时,在学校举办的那个“张老师与大家共话高三”的活动中写的那些东西,内容都很普通,只不过是对一些共性问题的总结,甚至让人感觉“卑之无甚高论”,但由于他的坚持,居然成了校园里很受欢迎、很受关注的东西,甚至有学生拿笔记本儿抄下来。读到这一段时,我都能够想象出来,学生路过那面黑板时驻足观看、并若有所悟的样子。张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一点从他对陈玲玲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看出来,从他给学生发红包、外出讲学或旅游回来时给学生买小吃或纪念品更能看得出来。一个班主任对学生有爱心,又乐于付出、乐于奉献,甘之若饴地坚持为学生做事情,这样的班主任怎么会不成功呢?
收获之四:班主任的成长要靠自己的努力。从内心来讲,谁做班主任不想做成功呢?但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是因为你有了条件才能够成功,而是你想成功才创造了条件”。班主任要想成功,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关于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张老师特别强调了教育写作的重要性,。他说:“教育专家的产生已经从行政手段推出楷模,演变成教育写作造就榜样了”。的确,写作是思考和总结,更是反思和梳理,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捷径,有了大胆的实践、不断地探索,再有了教育写作的梳理和总结,这是张老师成功的经验之谈。 我有一句话,在不只一个地方、不止一篇文章里说过,那就是:读一本书就是了解了一个人。我觉得,透过《班级管理慢功夫》这本书中的文字,我了解了张胜利老师这样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我能从张老师那里学到的远不止是以上四个方面的东西,我对张老师的学习也不只是仅限于现在。在今后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能不断地从张老师那里汲取到能量和智慧。
张胜利,驻马店市一高政教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河省最具影响力,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栏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栏目人物,《教育时报》“班主任”栏目撰稿人。2010年度 “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专著《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漫步心灵》《班级管理慢功夫》等。
(图文来源:胜利在望班主任工作室)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6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的讲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爱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时为他的“五个一”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深有所感。
家庭、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舍长的心得体会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