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心得体会7篇
经常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反映了个体的成长和人生轨迹,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城长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1
下课后,对这节课中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冷静的思考。我想:教材是已知的,而学生的答案却是未知的。也正因如此,教学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问题”,若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抓住其中的“亮点”,而只顾自己教学的顺利进行,那么必然会掩盖学生的独特思考,也浪费了难得的生成资源。
当孩子读了资料,说出见解时,我为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而给予了全盘的否定。其实,孩子毕竟还小,他们说出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基础上真实的体会。而我,因为教案的预设太过于单一,当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时,而觉得始料未及,因此无心关注生成。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想,我若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而是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教学流程中,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那课堂将为更为精彩。当学生说出“秦始皇真残忍,没必要修长城”时,他们就感受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感受到了劳动人民挥了汗、流了血。我若能引导:“孩子们,劳动人民为修建长城付出了许多,有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可是若没有这道重要的防线,死伤的百姓也许更多,那将会血流成河。万里长城也就是劳动人民用智慧与血汗建筑而成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万里长城。”这样,将不仅尊重了孩子的思考,也让他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了自己生命的本色才最有价值。精心预设,关注生成,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2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地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都得到了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是,课堂上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1、2自然段,再教学3、4自然段这个思路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游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训练重点是师生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导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此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3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暑假我来北京,就有一半是为了长城而来的。这个学期,我还学了一篇叫《长城》的课文,这篇课文让我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想去爬八达岭长城了。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着车上路了,我一路欣赏着路两旁的风景。突然,远处出现了一座山,在山上有长长的什么东西,我再定睛一看,呀!是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城,耶!我终于看到我梦寐以求的长城了,我兴奋地在车上跳起了舞。司机陈叔叔告诉我这是居庸关,马上就要到八达岭长城了。
很快,八达岭长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冲下了车,就赶紧向入口处跑去。刚一踏上长城,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简直就是人的海洋,人们都如同潮水般地向上涌去。我也赶快挤进了拥挤的人群,跟大家一起向上爬去。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一步一步地奋力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我就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了。但是,当我想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红军叔叔们坚持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力量就马上又充满了我的全身。
我一边卖力地向上爬着,一边欣赏着城墙两旁美丽的风景。那高高的山上长满了绿绿的树,和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崇山峻岭之间,长城就像一条长龙一样蜿蜒盘旋着,真是再惬意不过了!走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一座方形的城台。我在课文上学过,这叫烽火台,是屯兵们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烽火台里,一阵阵的山风呼呼地吹过,简直比开着空调的屋子还凉快呢!
看着远处蜿蜒盘旋、气势雄伟的长城,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秦国有一位普通的女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被抓走修长城了。一年多过去了,丈夫一直没有来信,孟姜女急得吃不饭,睡不着觉,就带着食物和丈夫的棉袄,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可是一打听才知道,丈夫为了修长城早就累死了,尸体已经被埋在长城底下了,找不到了。孟姜女听到这个消息就使劲地哭呀哭呀,长城都被她哭倒了八百多里长。最后,孟姜女怎么都想不开,就跳海自杀了。修长城的人可真辛苦呀!他们用多少汗水和智慧才建起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我继续向上爬去,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台阶,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烽火台。站在长城的高处向下望,我不由得赞叹道:“古代劳动人民可真能干呀!”虽然最后我没有走到头,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体验到了爬长城的乐趣。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4
物以万状,人有七情,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有多少美景浮现在眼前.
来到长城,眺望长城建筑在连绵起伏的山梁上,蜿蜒盘旋,高大雄伟,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我登上的是八达岭的一段长城.长城顶上铺着方砖,但是这些方砖已被千千万万的人踏得凹凸不平了.城墙外侧砌着一个个城垛,上面有燎望孔,居高临下,不论谁站在上面,都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每隔几十米都有一个烽火台.我沿着忽高忽低的城墙,经过一番努力,攀上高处,走上城楼,迎着烈日,放眼莽莽的群岭,长城蜿蜒的山脊之上,犹如一条探首天际的长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潇洒,庄严而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紫烟笼罩.长城脚下的广场上,许多汽车好像甲虫那样麋集一起.而城之上的城道上,中外旅游人群又仿佛在赶集似的,形成了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光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城梁,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是像沉思的巨龙,默对苍穹,长城啊,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是我高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站在高大的长城上,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无比激动.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5
早上才五点多钟,我就被老妈拉上了去往长城的大巴,此时,睡意还如同山上的浓雾一般。迷迷糊糊中,一阵凉风吹过,让我打了一个激灵,顿时睡意全无。原来我们已经到达长城的登山口。
站在长城的脚下,仔细打量着长城,一股浓烈的远古气息铺天盖地的向我涌来。同时,我仿佛回到了秦朝,看到了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和匈奴贵族奋勇拼杀,取得赫赫战功,一举拿下了黄河两岸,那血腥的场面,那金戈铁马的气势让后人久久难忘,那种历史的气息让人荡气回肠。仿佛还看见秦始皇一声令下,举国上下出动了百分之二十的劳动力一起动工,秦始皇为了防胡人夺他的天下,不惜动用那么多的财力跟人力。正所谓:“气势巍巍绝鸟踪,曲道龙盘百兽惊,为防胡敌夺天下,不惜万骨铸苍龙。”
开始攀登长城了,我跟老妈卯足了劲往前冲,登到了高处,走上了烽火台,望着远处高低不平的山脉,长城在山上屹立,蜿蜒起伏,如同一条探首天边的巨龙,一条有生命的巨龙,正在奔腾,雄伟而又潇洒,庄严又不失矫健。望长城内外,树木葱笼百草丰茂,漫山白雾如纱,如梦似幻。脚下的青砖已被大量的人流踩凹了下去,台阶也是如此,向后倾斜着,所以长城上面加了好多铁的护栏,那古老的城墙也经受了多年风雨的洗礼,开始风化,有了破损。让后人又回到那烽火连天,遍地硝烟的年代。
游兴未尽,继续攀爬,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到了长城的一道美景,好汉石。这也是登长城必看的风景,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汉石的边缘,已经排起了长长的等待拍照的人群。轮到的都兴高采烈,大家摆各式各样poes,都想彰显自己好汉的气势。一番等待,我兴冲冲的跑上去,也当一回好汉,感受真正好汉得滋味。回望城下,汽车都如甲虫般大小,在缓缓地爬行。我们沿着原路返回,下山的更是走的心惊胆颤,让你体验一下何为上山容易下山难。
长城,你是中华之骄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的结晶。我为你自豪。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6
?长城》是人教学版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去了解长城的特点以及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呢?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在教学导入时,能根据课文内容采用情境启发式导入,就能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产生急于要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是呀,我们为自己是华夏儿女感到自豪骄傲,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你对长城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为什么说长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吗?今天,这个“伟大的奇迹”就在眼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
在我的精心设计下,通过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使学生陶醉在伟大的长城中,自然地想去了解--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达到旺盛状态,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先引导学生发现评价长城的那句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特别是学到“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但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伤者陡峭的山岭”。让学生自读体会:你能体会到那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台上这陡峭的山岭呢?学生说的出乎意料的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人弯着腰,脸上都是汗。”“他们的手被磨出了血泡,脚被磨烂了”……同学们尽情地想象,大胆地谈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长城长心得体会篇7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
1、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很短,可以只简单告诉同学这是对联,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内涵。可是,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如果这样简单处理,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效果会更好。实际上也是,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甚至有人爱做一些简单对联了。这也是语文教学弹性所致。
2、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关注预设,还要关注生成。我原本准备几个背景资料,准备在各个时机出示,但是教学时,在第一环节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时,有的同学提到了长城建设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在其中,这时,我就决定调整出示顺序,相机把我准备的影音资料出示了,学生很感兴趣,后面的学习便没有出示这个资料。
3、交流搜集资料的时间把握不十分妥当,主要表现为耗时过长(10分钟),以至于下面的学习的时装间显得紧迫了。这表明,我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把资料进行筛选,多余部分可在课下交流,这样课堂的时间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进设想:
课前、课后应进行对对联的练习。课前练习对对联,既会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又会使学生对对联形式特点有所把握,更深切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进而使学生课上对《长城赞》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便捷很多,会节省很多时间,体会会更深刻,同时,只一课时便会完成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