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悟的文章,这是众所周知的,你知道怎么写吗,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情感的晴雨表,反映着生命中的欢笑与泪水,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教育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所面临的挑战是当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例如: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将把素质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课程的开发,将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提出挑战: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将摆上日程,必须在增加投入与开拓中小学生能力、素质上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必须解决连串的新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基础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要求将更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的形势,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目前,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上的重大措施,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制度、实行高校扩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但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宏观上的战略决策外,在微观上,还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建设一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观念现代化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教育观念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很显然,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落实到学校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去,更无法有效地改变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改变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教师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用正确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呢
我认为:
1、教师要塑造学生,而不是"克隆"学生
塑造学生就是通过各种育人手段,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哺育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他们"百花齐放"、"千姿万态",成为各色各样的人才。"克隆"学生,就是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一个模子,一种方式,一标准把原本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孩子都加工成"标准件""通用件"。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确的观念将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的甚至连鼓掌也统一起来,统一节奏,统一行动。鼓掌本身是自由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统"的结果是将人的情感也统掉了。这就叫"克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训练模式使他们养成了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绪习惯,他们在想: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呢 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怎么想而是老师怎么想,然后才好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样"克隆"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这难到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惕吗
陶行知告诫教师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段话对我们教师应该是一种提醒和启发:不要嘲笑学生,即使他们在某些时候显得很笨或者表现不好,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地有个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观:强调"多样化"
教师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讨论的学生观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观主要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调查显示,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师不赞同"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因此,许多教师仍然注重分数的作用,71%的.教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提倡不追求高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老师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老师的话对学生应该具有法律的效应,学生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一条缺点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是:"我讲你记,我说你听,否则,扣分不及格、留级、处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教导去行动的学生,就受到嘉奖,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唯唯诺诺,一部分学生激烈反抗。培养了听话的"驯服工具"或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里,好学生应该是"全优"的,各方面都应该是"尖子",这才叫"全面发展"。他们的所谓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平均发展"。这种人才观不允许或看不到学生由于天赋或爱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现缺陷。他们看不到特长对于人才发展的意义,有时甚至用限制特长来谋求平均发展。
总之,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对优秀教师提出的要求那样,"热爱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全部学到知识。同时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仿效。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2
通过上学期的工作与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对话,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1、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留给学生,把尊重、理解和宽容留给学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会有那些问题,喜欢那种教学方法,对那些问题更感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应怎样对待等等,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3、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使之产生的新的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从而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过程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对知识对智慧的爱。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如:在讲授每部分知识前有意识增加自读、自思、自圈、自写、自查等环节,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这样就为教师、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议、写、演学生自主采用。
3、在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交流,彼此沟通,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反思,丰富充实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再到全班交流,再次达到共识,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称赞,学会欣赏,学会补充,学会评价,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提问,学会求同,学会学习,同时也学会做人。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3
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新观念,适应新常态,努力做到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本人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对转变新观念作了以下认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制度办事,不越底线
古人云: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则不成方圆。行业也有行业的标准。作为安全管理员,就要按照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安全培训、危险源管理、消防安防管控、设备设施管理、相关方管理等等。有效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就要立即整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保证园区的安全。做好安全资料的更新整理,以安全资料支撑安全管理过程,做好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数据可依、有技术可依。
三、立足岗位,服务一线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到一线帮忙,感知一线工作;多问一线工作,解决一线困难;多想一线困难,优化一线流程。作为技术部的一员,要立足岗位,想一线之所想,急一线之所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想方设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一线顺利完成当天任务提供技术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多为一线遇到的困难想想办法,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改变新观念是适应新常态的前提,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转变,彻底更新观念,告别传统陋习,我们的工作将运行的更加顺畅,企业的发展必将蒸蒸日上。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4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小学教学不光是一个教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培养的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新课标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以前那种孤立、封闭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营造一种开放的、双向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教学情境,建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已成为新时期教学的必然选择。
作为教师更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努力地学习新课标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更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5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转变,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占有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这种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严重压制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无法完全得到发挥。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过去的理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应当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帮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过去是教师带着种种精挑细选的学科走向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注入知识,现在应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力求教与学两种活动的协调一致,让学生乐学、会学。
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应该由教师变成学生。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的职能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导”为主,教师成为课程设计者、指导者、导师和顾问,以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不再以先知的角色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解疑中发展思维。
第三,用爱化解学生的不当行为。
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顶嘴的学生。面对这种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因为他的言词与你的言行无关。也许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阶级发泄,我们只是充当了一个出气筒的角色。虽然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并不容易,但事实证明。忍耐是最有效地措施。而对学生的责骂可恰前使之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更想顶嘴,劫夺只能是这场战争不断升级。所以,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冷静,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并安慰自己,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本意。这样我们理解力学生,也是自己在不快中得以解脱。让我们体谅学生,用爱化解学生之间的不快,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便成为学生的知音。
总之,教师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将成为一门新型的老师。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6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赴上海研修活动,聆听了八位专家的专题讲座。这次研修对我来说,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下面我就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师成长——关注自身心理、注重专业提升、更新教育观念
(1)“助人者先自助”——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愉快投入教育工作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专家林贻真女士在讲座中说:教师生涯是一种无生涯的工作,教学是一种孤寂的专业工作。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身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教师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在教师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调试与突破。她向我们介绍了21世纪新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给我们提了如下建议:
1 、用愉快充实自己每一天;
2 、多于他人交往;
3 、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4 、做事有计划;
5 、不要担忧;
6 、调整期望;
7 、积极乐观地看着眼前;
8 、聚焦在当下;
9 、培养健康性格;
10 、多微笑;
11 、做你自己;
12 、极力清除郁闷情绪;
13 、发展亲近的和相爱的人生关系;
14 、聚焦于幸福。作为教师,我们的情绪和一言一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要做到专业自觉、文化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研修,在实践中反思研究
作为教师,“学高为师”毋庸置疑。上海交大二附中校长、特级教师吴金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教师知识的构成:知识+教法=教师知识。他在《现代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专题讲座中将知识类型分为三种:感官记忆性知识;意义理解性知识;过程体验性知识。他认为教师知识更多体现在过程体验性知识,所以他着重提出:教师要学会在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在教育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方式。这就是“专业自觉”。 教师的“文化自觉”就是教师能根据社会、教育、学生的变化而自觉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以适应学生与社会教育的发展。
二、以下是他所绘的现代教师成长图:
他解释说,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本体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然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会逐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如果我们仅仅做到这样就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知识只是默会知识,而默会知识不能发展。要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就必须要把这些默会知识上升到显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研究,结合教育理论形成明确的理念与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再检验、再反思,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方式。另外,吴校长还提出了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课例研究。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20)的核心理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赵才欣在讲座中首先就向我们强调了这一点。他还谈到了当代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
一是由“学生适应课程”变为“课程适应学生”;
二是由“组织学习内容”变为“设计学习经历”;
三是“只为升学奠基”变为“为了终身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胡庆芳博士在讲述《课堂教学的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中也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他几位专家在讲到教育教学时也都强调了类似的观点。这充分说明,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以教为本;相反,我们要时时处处牢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对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7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
【第3篇】精品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范本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新观念,适应新常态,努力做到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本人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对转变新观念作了以下认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制度办事,不越底线
古人云: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则不成方圆。行业也有行业的标准。作为安全管理员,就要按照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安全培训、危险源管理、消防安防管控、设备设施管理、相关方管理等等。有效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就要立即整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保证园区的安全。做好安全资料的更新整理,以安全资料支撑安全管理过程,做好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数据可依、有技术可依。
三、立足岗位,服务一线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到一线帮忙,感知一线工作;多问一线工作,解决一线困难;多想一线困难,优化一线流程。作为技术部的一员,要立足岗位,想一线之所想,急一线之所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想方设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一线顺利完成当天任务提供技术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多为一线遇到的困难想想办法,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改变新观念是适应新常态的前提,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转变,彻底更新观念,告别传统陋习,我们的工作将运行的更加顺畅,企业的发展必将蒸蒸日上。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