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1-09 09:02:34 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把人生经历中的感想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需要发散思维,心得是抒发我们内心感受的文章,只有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行,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8篇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1

7月21号上午,我们舞蹈队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坐动车出发,我们要到北京参加“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我很兴奋、也很激动。

下了火车,我们坐大巴车到了宾馆。晚上,王主任让我们洗洗澡早点睡觉,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柔柔的话说得我心里很温暖,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我们,虽然离开了爸爸、妈妈,但我觉得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一点儿也不想家。并且在老师的指点下,我慢慢学会洗自己的衣服,在家都是妈妈洗,现在慢慢学会独立生活。

虽然到了北京,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天天排练,每一个动作都力求舒展、活力达到最完美。原来我的表情不是很到位,我就自己练表情,以最好的笑脸展现给观众,一站在舞台上,就露出自己最美、最灿烂的笑容。这次比赛一定要拿到最好的成绩。

终于到了演出的时间了,我们早早就到了演出的地方,我见到黄伟哥哥和小鹿姐姐,真想和他们合个影呀!我看到《你是我的眼睛》、《小袋鼠》,小演员们动作优美、表情自然、美好!我想在舞台上,一定比他们还要优秀。该我们上台了,随着优美有节奏的旋律,欢快地舞动起来,把最灿烂的一面献给每一位观众。

最后,我们的舞蹈《静一静》我们得了第一名,真是太高兴了,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在北京参加比赛,我感觉我长大了,不仅展示了自己,又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2

岁月匆匆,转眼半个学年过去了,一学期的工作已圆满结束。在这一学期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学期初,承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作为一位本学期刚来的聘用教师的我在对校情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去作带教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甚有几分惭愧。我回顾本学期来的带教工作应是遗憾与收获并存。带教双赢,使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收获。下面就从几方面简单谈谈一学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半年来,我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这半年来,我负责现代礼仪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我还负责了学校的舞蹈队选拔工作,仔细而又心细的挑选了一批具有一定舞蹈基本功的学生作为舞蹈队的新成员,为学校的舞蹈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半年以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担任现代礼仪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还负责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工作。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仍旧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学校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舞蹈编导学》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了解课改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所学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在教学中我本着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日常工作的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我所教授的课程。

在我舞蹈队的教研工作中,我坚持以我校两年准备,三年跨越,五年成一流的目标为根本,以更新观念,提高舞蹈教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为目的,以抓教学质量,提高队员的团队意识为方法,促使舞蹈队在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稳步提高,更能够促使舞蹈队每一位成员从思想,理念,有一个新的跨越。

在我校开展的师徒结对中,我荣幸的成为xx老师的徒弟。在日常的工作中x老师经常找时间与我沟通交流,并且针对我的专业和个人的特点为其进行辅导,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中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让我学习,丰富我的的教学视野。在业余时间,她还向我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教育案例,与我共同研究,使我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中,尽快成长为自主型教师。

这学期我还在团委的组织下负责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工作。我们的舞蹈队队员都是才挑选的新队员,学生缺乏舞蹈专业上的基础和知识是我们训练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为了在一月初的素质教育活动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大家认真挑选歌曲舞蹈,加班加点的训练,冒着寒风,忍着严寒,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表现舞蹈,我们采取示范,模拟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舞蹈《xxx》表现内容丰富,感染力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新世纪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对未来的历史责任感。为了不辱使命,为了无愧自己的良心,我只能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更加勤恳。用自己的心血去拼,去搏!我的理想是不做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教育家,虽然这不一定能实现,但我相信,在我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会成功的!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3

舞蹈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了上好舞蹈校本课程,我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积极参加舞蹈排练,观看各地的比赛和演出的舞蹈碟片,学习各种技法和亮点。另外,平时有时间欣赏各类舞蹈的排练和队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在课程实施中,我对教学内容主要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从基本训练入手。通过基本训练的中间活动练习,使学生首先学会了使动作做的自然、协调。并同音乐和谐一致。在音乐伴奏下做各种练习,使学生身体得到较自然全面的活动。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作姿态,力量的灵活和协调性和初步欣赏音乐的能力。

基本训练的把上基本动作练习,克服了学生的自然体态,使学生舞蹈时具有正确的姿势,初步体验、掌握了解身体各部位舞蹈的基本动作要点,规范了动作,为以后对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在身体柔韧性很强的同学中,我教授了一些高难度的技能技巧,如打前桥、侧翻,转等,满足了优秀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容。

在训练中,我让学生对照镜子反复练习表情,这样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像照相一样,怎样做最美,而是根据舞蹈情节的需要作出适合表达主题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为整个舞蹈服务。再次,教师讲解非常关键。教师要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不断去示范,去讲解动作表情的要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舞蹈教师和语文、数学教师一样,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另外,训练时要严格要求。作为一个舞蹈教师,首先是队员的“班主任”,比如说,哪些孩子的素质好,哪些孩子的素质较差,好的要积极培养成领舞或独舞对象,差的要耐心辅导不歧视;哪些孩子比较开朗活泼,哪些孩子比较内向文静;哪些孩子有小脾气,比较娇气等等。教师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我还给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叫舞蹈队的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学校文艺演出,经过训练与锻炼,舞蹈队的学生都成了班级的文艺骨干,老师的得力助手。

舞蹈校本课的实施,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同时,通过舞蹈教育锻炼,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培育学生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动力。从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思路清晰,从杂乱无章到今天的井井有条,我成长了,作为一名幼师人,一名艺术系舞蹈教师,收获最大的是领悟了幼专的精神和魅力,明确了作为幼专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情操。下面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组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人为本,以课堂教学素质化为基础,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舞蹈教研组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政治学习,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关心国事,注意时事动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注意言行,为人师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把新课程改革做得更好,并且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教研组常规管理,在“严、细、实”上下工夫,向管理要效益。本学期我教研组认真教学并配合教导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主要包括:教学常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进修笔记的检查,作业布置、反馈检查等,情况较好。做的不足的地方有:对舞蹈教室管理不够、对新教师制度要求不明确。

三、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舞蹈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省内高校等部门组织的毕业生汇报和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业务能力。注重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方式的研究,开展参与式、情景式、互动式的研讨,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人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年里,在舞蹈组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各项演出和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从3月份的孔学堂开学典礼演出到9月份的海峡两岸幼儿教师交流活动,舞蹈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负责的排练指导学生。所有演出活动,取得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经过这一年的共同努力,舞蹈组教学教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位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都有较大的改进。当然,我们也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能意识到这一点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有更出色的表现,最后,感谢我们舞蹈组每一个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感谢系领导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肯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4

新职业正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微博上,“女子上门为年轻人代厨4菜1汤66元”“哄睡师包月套餐标价1.8万”“舞蹈老师改行当陪诊师月入过万”等信息相继登上热搜。

关注的背后是当下年轻人“择业观”的转变——他们不再执着于“一技傍身、一纸学历、一劳永逸、一帆风顺、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念,选择用“热爱”开辟就业“新森林”。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发现,73.8%的受访者看好新职业未来的发展,78.0%的受访者希望从事新职业。对于新职业带来的变化,64.0%的受访者觉得未来会有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

不少人已付诸行动。由哔哩哔哩、dt财经联合发布的《新360行 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显示,在18-35岁年轻人中,12%的年轻人正兼职尝试新职业,5.5%已经全职投入,58.5%希望尝试。

新需求不断涌现

不喜欢大城市,不爱热闹,1991年出生的李翔在大学毕业后一年,离开了家乡郑州,来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帮别人打理民宿。他说,当时,还没有普及民宿这个词,也没有民宿管家这个职业,很多时候他都被人当成前台。

尽管这样,李翔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职业追求,一刻不停地为客人答疑解惑、打理好店里的公共区域,收集客人评价及时作出调整,“就是把民宿当作自己的家,把客人当作来家里的朋友。”

在近一年的全职陪诊师的职业生涯中,33岁的兰州女孩九玥也以一种“做朋友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老人、孕妇、伤残人士、异地患者,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九玥感受到的是“被人需要”的价值——病患少了“孤独感”“无助感”;无法亲自照顾父母的年轻人,也能缓解心中的焦虑。

有外地病患来兰州就诊,九玥还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贴心安排住宿、行程等,节省整体花销和时间。在九玥看来,陪诊行业,不能单纯以陪诊为目的,更多的应该是以解决患者真实需求为主,解决问题才是一个陪诊员应有的职业素养。

“我妈妈出过车祸,从小县城紧急送到省城的大医院,我清楚,那种‘两眼一抹黑,电梯在哪都找不到’的无助感。”九玥直言。

“芳林新叶催陈叶”,社会各方喜闻乐见年轻人充满朝气与期待地“闯入”新职业。近期火出圈的代厨就是其中代表。

90后湖北小伙大鹏在社交媒体打出“比起点外卖吃的更放心,比起下馆子性价比更高,比起自己动手做更方便省事,妥妥‘生活福音’”的代厨广告,仅5天就接到12单。最忙的时候,一下午赶了3场,到家已是晚上10点多。

“热爱”连接“刚需”

年轻人的新职业“丛林冒险”,并非一时的冲动。

热爱是“原动力”。大鹏直言,自己是个“好吃佬”,初中时就捣鼓着做饭,朋友们聚会也常常选他当大厨”,他还有过“曾经把自己吃上200斤又自做减脂餐吃到150斤”的经历,所以,才会踏入“风口”之中。

接单以来,爱美食但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工作上的都市精英、一起轰趴的年轻人,追求“性价比”的新手主妇,这些目标客户,让大鹏看到上门代厨的前景与“钱”景。

“这不是流量生意,反而是在填补市场空白”,大鹏打算做一名“全职代厨”。目前,他添置了一些厨房用品,总结了提前沟通的要点,以便服务更加精细、完善。今后,他还计划参加营养师考试,搭建服务平台,招募更多小伙伴加入“代厨”行列。

天宠宠物主理人袁帅同样看到了宠物殡葬业巨大的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城镇家庭中,宠物猫有5806万只,犬有5429万只。宠物对主人来说就像是家庭成员,很多人都想为自己的宠物办一个体面而又温暖的葬礼,这让宠物殡葬服务成为养宠人士“刚需”。

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宠物殡葬师却是一个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新职业。袁帅说,以深圳市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深圳离世的宠物在5万只以上,而目前深圳的宠物殡葬师也只有几十人。

“热爱”连接起这些“刚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各种职业推陈出新,成为社会发展活力的一面镜子。其间,年轻人也在不断成长。

在大鹏加入的一些“代厨”群里,他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收获,有人多了副业收入,有人锻炼了社交能力,还有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而他则把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分享给了更多的人。他记得,第一次上门代厨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独居武汉、腿脚受伤的00后女孩。当他把热气腾腾的、“没有科技与狠活”的家常菜端到女孩病床前时,女孩主动聊起在异乡的工作、生活。那一刻,他真切体会到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含义。

从全职妈妈到整理收纳师,兰州“凡清整理”创始人尚也厘清了自己生活中的“乱麻”。

初为人母的慌乱,打破了尚也原有的生活秩序,她一度搞不清楚“生活在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直到她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我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在清爽有序的空间里,被自己喜爱的事物包围着,度过闪闪发亮的每一天”,她这才意识到,生活是被厨房里生锈的菜刀、鞋柜里多年的旧鞋、卫生间里过期的化妆品“破坏”了。

于是,尚也进行了整整4天的大扫除。被重新整理过的生活,让前行的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而今,尚也致力于帮客户诊断“乱”因。她认为,家中空间和物品的呈现状态就像一个大型沙盘游戏,映射着身处其中的人的心理状况及家庭关系。自己的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空间上的改变,更是客户愿意审视自己与物欲之间关系的“萌芽”。

专业,让爱好变成职业

“专业”能力的加持,让行走在新职业森林里的年轻人“底气”更足。

陪诊期间,九玥会被人误会为“黄牛”,她忍不住抢白:“黄牛只是倒卖号源,会像我这样陪上陪下吗?”,但私下里,做的更多的还是“补”课——既要加强对当地所有医院科室布局、就医流程的熟悉程度,还要掌握医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次,在为一位抑郁症患者代开药时,九玥发现问题:这位患者要求购买的药量远远超过日常所需,此外,她还叮嘱九玥帮她把药品放进“维c”的瓶子里。九玥觉得不对劲,拒绝了这位患者的要求,随后,又去花店买了一束向日葵送给了患者。

这样的小事,转化为患者的信赖。目前,九玥组建了一个22人的陪诊团队,想以更专业的服务,扭转过去人们对黄牛、医托浑水摸鱼造成的“刻板印象”,为行业正名。

因为养了16年的爱宠丑丑过世,杨荣杰接触到宠物殡葬,并于2021年在成都开了一家宠物殡葬馆。

“猫狗去世后,毛发极容易脱落,我们在清洗的时候一定要很轻柔,用凉水慢慢洗,用冷风一点点吹才行,有时候它的鼻腔里会不断流血,很难一下清理干净,要用消毒湿巾反复擦拭。”

起初清理宠物遗体,杨荣杰也经历过反胃呕吐的难熬时光,这种生理反应并不会随着熟练度的增加而消失,“只能克服、强忍。”除了生理上的挑战,杨荣杰更要面对一场场死亡与离别,在告别室里,宠物主撕心裂肺地哭嚎,“有的宠物主甚至说和宠物一起走”。

从业一年多来,杨荣杰陪伴着上千位宠物主经历了爱宠离世的悲痛,手机24小时开机,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更多被人需要的、有成就感的时刻,让杨荣杰坚持下来。他记得,一只6岁的秋田犬得了自身免疫性贫血,它的主人肖红(化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打地铺陪住了20多天的院。医院储备血不足,她又四处求助,找狗主人送狗来献血。

后来,狗狗还是没能救回来。杨荣杰用一场安静的告别仪式,给了肖红有关爱犬最后的记忆。“宠物殡葬师是一个温暖、有意义的工作”,杨荣杰说,他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让每一只宠物都能以一个好的状态,干干净净的、有尊严地离开。

包容审慎,探新路谋长远

和做任何传统工作一样,新职业从业者也会遭遇诸多压力。《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指出,77.1%的年轻人在考虑是否从事新职业的时候,害怕收入养不起自己,58.3%担心工作不稳定,42.6%忧虑保障机制不完善。

然而,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迎难而上。

作为较早进入“代厨”行业的“厨娘”,四川姑娘张要红已经组建了100多人的“干饭集团”,总结出相对完整的运行模式——从人员资质的核验,到上门服务的操作流程,再到定期组织培训、上门抽查服务质量。张要红觉得,年轻人的投石问路,将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

见证民宿行业的成长,李翔萌生了“开一家有自己风格的民宿”的想法。2020年,他在海南三亚西岛相中了两栋当地民居,签下15年的租房合同,打造起自己梦想中的花园民宿。在墙上贴字、在院子里铺草皮、设计每一间房屋,给店里聘请工作人员,李翔向着梦想一步步前进。

与之伴随的是“民宿管家”“整理收纳师”“陪诊师”(官方定义为“社群健康助理员”——记者注)等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写入职业分类。

新职业森林蓬勃生长。兰州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分析,这与当下劳动市场的供需大环境的改变有关。此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大众创业的氛围,让年轻人改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直播电商、o2o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年轻人灵活就业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持。

更重要的是,被称为“z世代”的ta们对“好工作”的定义与70后80后已有很大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这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更加关注自身幸福和心理健康、更加看重生活的品质与丰富的生命体验,不惧怕对未知的冒险。

“从事新职业,洞察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变通能力变得更加重要”。赵静认为,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己小组运作、综合共享、面对客户、前线设计、现场决策、即时学习方面的技能。

她建议,在具体操作环节,人社、税收、住房保障等部门可以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保障、智能报税、收入结算、在线签约、住房保障等配套服务,同时各级工会可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为灵活就业的年轻人提供相关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舞蹈小组的辅导,本小组共有学生28人,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现将活动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训练内容

(一)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通过舞蹈表现音乐情感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习惯和舞蹈技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舞蹈兴趣小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学到了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主要排练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小星星》、《太阳妈妈》、主要内容进行舞蹈教学,并且把舞蹈引入大课间,作为全校学生的活动。

二、出勤情况

每次活动的时间是周四下午的第二、三节课,学生做到了按时到、按时走,有病有事能请假。除个别调整的学生外,其他基本做到出满勤。这学期基本上没有学生要求退出舞蹈队,这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管理情况

由于队员基础不同,所以我尽量让有舞蹈基础的队员带动基础稍差些的队员。我选二年三班的黄昕悦作为舞蹈队的队长,协助我进行舞蹈训练。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这位队员在队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吃苦在先,保证了良好的训练纪律和训练作风。同时训练时,我采取集体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利用优秀队员的示范带动全体成员的训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打算

(一)学生参与舞蹈训练的积极性还不够高,个别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二)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排练成品节目有很大的难度。

(三)我们的训练还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通过这一学期进行舞蹈训练,学生的舞蹈知识和动作的协调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舞蹈组下学期的打算是苦练基本功,打好基础。

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呢?

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她们就得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她们的持久性是很差的(与成人相比),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

第一次上舞蹈课时我非常的盲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更没有自信,生怕自己教不好。反复思量之后,选了几首简单的音乐和舞蹈律动,让孩子初步感受舞蹈课的乐趣。课后发现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但是在动作模仿和协调发面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第二堂课时,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开始时,用踵趾小跑步去摘苹果,到了果后,放上音乐,最后又以踵趾小跑步的动作回幼儿园。在此情境中幼儿即开心愉快地重复练习着单纯的脚步动作,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地舞蹈。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次学习其他的动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绪基础。这使幼儿进入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循环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乐重复练习基本动作,幼儿可能会感觉很累,不仅是身体而且在精神上也会感到一种疲劳,并会产生一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进行较好的引导,甚至会使原本爱学舞的孩子,对学跳舞感到害怕、厌烦。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集

世人向往的一生之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是9月25日拍摄的苏州城区。本报记者韩瑜庆摄

苏州定慧寺初建于唐。相传宋代文学家苏轼常去寺中,与守钦禅师以禅相参、以诗相和,十分融洽。这位创制东坡肉的资深“老饕”应该无法预料,千年后定慧寺旁一家菜场竟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

这就是双塔市集。“一起逛菜场,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走进菜场,各种文案弹幕般飞舞。除了卖菜,还有各种小吃点心,咖啡馆、酒馆、书店、花店、杂货铺一应俱全,甚至开设艺术作品展览区。

世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苏州常住人口超过1550万,半数以上为外来人口,改造菜市场是众多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怎样从日常细微处入手让市民的衣食住行获得更多便利?怎样求得“最大公约数”激发社会活力?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一月有余,在街头巷尾寻找人间天堂让人心仪所在。

从居住到宜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菜场承载着对未来城市的想象,越是富有烟火气的地方,越能感受到民间力量的勃勃生机

有烟火气息的事物总让人心生暖意,墙角晒太阳的猫、街头跳十字格的孩子、公园里执手慢行的老夫妻,当然也少不了菜场的吆喝和讨价还价声。苏州农贸市场很多,但近年来受超市、便利店、电商乃至流动商贩夹击,交易量日渐萎缩。

“布局和配置不尽合理,盈利模式单一,面对竞争缺乏有效应对。”姑苏区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张杰说,基础设施老化破损、功能分区不合理是传统农贸市场的“通病”。以三元三村市场为例,作为典型的社区小型菜场,这些年买菜的人越来越少,经营户随之锐减,高峰时100多户如今只剩下十几户。

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去为家人寻觅新鲜食材,本该是一天中的美好时刻。

为了改善菜场环境、“匹配”买菜时的心情,姑苏区2019年初启动“规划新建、改造升级、整治规范、业态提升、关停转向”系统工程,按照每个菜场的特点,分类施策,让其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全自动检测仪陆续到位,配置有机垃圾无害化就地处理房;新辟便民服务中心,引进修鞋、理发、织补等“老行当”;用苏式花窗、市井人物画等点缀菜场,菜香中增添“文化味”,双塔市集甚至搭起小舞台,皮影戏、魔术等表演引人驻足。

“逛菜场不再是大爷大妈的专利了。”双塔市集蔬菜摊主何云介绍,菜场早上4点半开门、晚上7点结束营业,改造后来买菜的年轻人明显增多,如果算上闲逛和吃饭的游客,一天下来总数远远超过老年人,“环境好、人气旺,有时恍惚觉得自己是在景区工作。”

包括姑苏区在内,苏州各地近年来陆续加大投入,推动菜场升级改造。“菜场有温度,民生底色才有亮度。”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宋言奇说,菜场不仅保障基本民生,更承载着对未来城市的想象,越是富有烟火气的地方,越能感受到民间力量的勃勃生机,“改造不仅是设施配套升级,也彰显当地文化特色与人文关怀。”

菜场升级、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苏州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尤其注重实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四分之三,近年来每年安排民生实事超过30项。

苏州2018年底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388万亩,对照“2020年384万亩”的既定目标,开发强度趋于极限。“寸土寸金”背景下,推进民生工程却不遗余力:

“十三五”以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8.8万套,超额完成江苏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1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顺利进行;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7.8张,比例居全省前列;累计投入逾5亿元,新改建市政环卫公厕近1500座。

苏州多位地方党政领导对记者提到,以往城市规划侧重生产性功能,现在更多考虑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乐。

许海英今年61岁,每天到社区免费开放的舞蹈房和姐妹们练舞,屋里开着空调,软木地板等设施齐全,旁边有图书馆和健身房。她说舞伴们以前是工人或农民,没想过老了能享用这样的环境,“借用现在流行的话,我们是乘风破浪的婆婆!”

“老苏州”毛留娣比许海英还要大十几岁,老伴去世后没有收入来源,2018年被纳入低保救助。

老人最近特别开心,7月1日起苏州再次提高各类社会救助标准,其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995元提高至1045元,在江苏省率先突破千元。“政府帮我们解决难题,生活在苏州很幸福。”毛留娣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苏州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3月至6月,每月物价补贴标准提高1倍发放,截至目前累计对18.29万人次困难对象发放补贴4041.69万元。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截至2019年底,苏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6万元和3.5万元,年均增速均超过gdp增速。

“十三五”以来年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2%以内。苏州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多年稳定在2:1以内,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苏州书店多,尤以诚品书店声名远扬。作为台湾诚品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被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表演、艺术、商业、观光等跨界的创意平台。2015年刚开业时,仅20天访客突破百万人次,即便当下实体书店受到互联网冲击,每天依然很多人前来品味书香。

苏州还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唯一同时拥有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芭蕾舞团的城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苏州博物馆成为全国8大优秀博物馆中唯一的地级市博物馆。

粉墙灰瓦、飞檐翘角,玻璃窗外山峦环绕、绿竹挺拔、流水潺潺,作为贝聿铭大师献给家乡的心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珍贵艺术品。

苏州大学副教授林慧平从2011年起一直利用周末时间去苏博当志愿讲解员,她说苏博和苏州园林、昆曲等一样,成了苏州人放松身心或招待外来亲友的“标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苏州生活很美好。”

从白领到蓝领:“新苏州人”的心安处

一面关爱“铺天盖地”的一线劳动者,另一面依旧加大力度招引“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

因为谐音“我爱你”,5月20日被看作适合表白的日子。今年的这一天,苏州发布《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宣布每年遴选1万名“最美劳动者”,按技能提升拓展的培训补贴标准给予每人同等奖励,3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

10月27日苏州兑现了“诺言”,数百名普通劳动者作为一万人的代表,身披绶带接受表彰。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广大劳动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推动复工复产,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了宝贵力量,“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苏州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最美劳动者’。”

今天的苏州,每小时可以创造2.1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4000万美元的进出口、新增49家市场主体。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飞快的运转节奏,需要依靠无数外来务工者支撑。相关人士提出,过去各个城市的支持政策大多面向高精尖人才或外商,一线蓝领工作者受关注度相对较少,苏州的新举措力度大、“有创意更显诚意”。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给“新苏州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苏州计划3年内筹集建设低租金、小户型的政策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等40所,新增学位4.81万个,确保符合条件的外来劳动者随迁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

19岁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徐维贵就来到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从事模具和自动化设备的加工。9年刻苦磨炼,在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勇夺单项第一名,之后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每个人都有发光出彩的机会。庆幸在苏州开始职业生涯。”他说,苏州很包容,他愿意在这里一直当“匠人”,用“工匠精神”去鼓舞带动更多年轻人。

近年来,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引入文旅机构,进行整村改造,吸引了众多青年前来创业,目前已聚集13家民宿,吸引近10万的年游客量,带动当地150余人就业。在民宿“溪地清舍”,记者不经意问起前台几位工作人员的家乡,竟来自5个不同省份。他们笑言以前去大城市工作,现在来农村打工,感觉也很好,因为苏州环境好、对外地人包容性强。

一面关爱“铺天盖地”的一线劳动者,另一面依旧加大力度招引“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7月,在第十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阮长耿被授予了“苏州科学家勋章”。

作为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连续举办12届,引进、培养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占苏州总量一半以上。今年苏州还首次发布科技攻关“干将铸剑榜”榜单,邀请海内外顶尖人才“揭榜”,涉及项目33个,悬榜金额超过81亿元。

在苏州采访,记者走过高新区的学森路、景润路,昆山的祖冲之路和杜克大道,尊重人才的气息扑面而来。苏州求贤若渴,以最新启动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项目为例,规划投入200亿元,打造材料领域的国家实验室,预计5年内还需要1000名以上高端创新人才。

苏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新苏州人”自然还包括世界各地的就业创业者。目前苏州已集聚外资企业超1.7万家,世界500强中153个投资400多家企业,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2016年起苏州连续入选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2019年再次成为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

品尝外脆里嫩的德式猪肘、小麦香醇的黑啤,还有种类繁多、鲜香味美的香肠,邻桌坐着三三两两的德国人,这样的“画风”在太仓很寻常。太仓是苏州的县级市之一,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天下粮仓”由此得名,但如今“德企之乡”的名头更响。

落户企业累计逾350家,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亩均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这是德国企业在太仓的最新成绩单。在中国已生活22年的太仓德国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认为,政府“点对点”的服务系统,“上海下一站”的地理优势,吸引德企源源不断入驻,当然还有“很德国”的生活氛围。自2006年开始,太仓每年举办德国啤酒节,既提供原汁原味的啤酒,还有浓郁风情的文娱表演。

舒心的营商环境、美味的食物,日本企业参天制药苏州工厂负责人杜春颖同样被这两样东西打动。参天是全球知名眼科专业制药公司,今年初决定继续增资苏州。杜春颖说公司地处工业园区,本就以营商环境好著称,更吸引她这个“北京大妞”的是,苏州虽是地级市,新光天地、久光百货、永旺超市等一线品牌都有,包括在日本很有名的山崎面包,“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变化,非常吸引人。”

“星巴克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苏州有近200家星巴克门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2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星巴克在园区有55家门店,审核进度差距大,导致整体复工缓慢。园区相关部门接到诉求后,迅速研究合理方案,当天解决了问题。今年3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入驻昆山,一期投资1.3亿美元。这个集咖啡烘焙、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园是星巴克在美国本土外最大的一项生产性投资。

来自美国的内森在苏州生活了近10年,目前在一所中学担任外籍教师。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叫“苏平”,给妻子、孩子也起了以苏为姓的名字。他注意到,疫情期间苏州的信息通报,提供英语、日语、韩语等各种版本,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外籍公民,“在这样的城市,安全、安心。”

苏州有座虎丘塔,斜斜地耸立了千年;苏州有栋国金中心,高耸云霄450米。一座城市,两处登顶,可感受古韵今风。同样,一座城市,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也可看到别样风景。

从健身到健心:“全周期”锻造城市韧性

让所有群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增加归属感与认同感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载体,在不同的时代,总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疫情让人们重新思考,如何让城市更加健康安全?

健康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苏州近年来着力提升医疗资源数量和质量,至2019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3.82岁,比2015年提高0.95岁,登记注册的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等均有明显增长。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仍然暴露出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不足。

“当前城市建设的短板在健康、安全和基层民生保障,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

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反映出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组织动员是否顺畅,还有经历危机后能否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这些“韧性指标”在未来城市规划中需得到更多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让韧性城市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韧性”以往体现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域,缺少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研究和规划。

相关人士认为,未来既要周密布局基础设施、物资储备等“硬资源”,更要悉心培育公民科学素养、社区组织动员等“软实力”。

苏州在补强卫生设施上有“大动作”。市太湖新城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等6个项目近日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近80亿元。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表示,苏州是江苏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希望以此次开工为新契机,提升卫生服务和管理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卫生健康新高地”。

苏州常住人口有自身素质高、收入水平高、需求层次高的“三高”特点,市民的需求不仅是“能获得”,还要求“能选择”。按计划,“十四五”时期苏州三级医院数量将再增长50%、三甲医院新增10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十四五”开始,苏州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食品物资等要素的建设规划,不仅考虑到城市日常生活的需求供给关系,更考虑在重大突发事件下各种资源的承载力。特别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供给缺口或冗余,保障重大风险灾害时期的正常生活。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一项名为“全民健心”的工程正在张家港市铺开。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建成了社会心理科普馆,开通了全民健心云平台,成立了心理志愿服务孵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服务生态系统,也是当地市民心中的“开心驿站”。

以张家港为代表,苏州探索实现全民健身到“健心”。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制定《苏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依托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等,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统一标识、统一流程,建成率达100%;还将建立社会心理专业人才、社会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四类人才库,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心理健康科普体验馆。

王禹是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应急与后勤管理处处长,1991年毕业后一直坚守医卫战线,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均全程参与了防治工作。他说从这么多年一线经历看,全方位提升城市韧性、更从容应对各类危机,需要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并且进一步涵养成熟的民众心态。

多位相关人士都提到,让所有群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增加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更好建立共同抗击风险的情感联结,增强社会组织动员能力。

在共建共享上,苏州各地一直积极探索:高新区枫桥街道绝大多数为外来人口,基层治理压力大。街道开发出以“住枫桥”app为核心的智慧服务模式,将工作人员、服务、职责下移至社区,通过网格化治理和信息化管理,减少群众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姑苏区既是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面临社会治理“老大难”(基础设施老、服务压力大、基层治理难)的困境。在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基础上,2019年开展美好社区创建,提出“整洁一点、有趣一点、便利一点、温馨一点、安全一点”,量化民生诉求,尽可能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相城区搭建民主协商平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体现“我的事情我做主”。近日,一场关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事宜的会议在相城区冯梦龙村举行。“建日间照料中心想法好。但好事要办好,得有专人管。”“中心准备提供哪些设施和服务,是否涉及定价,还有安全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小小方桌旁围坐着20多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

冯梦龙村村书记董明明介绍,村里挖掘《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法治内涵和元素,创新村民议事、党员评事、律师询事、法官断事“四事”工作法。“农村新问题多,决策实施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好好商量,基本上问题都好解决。”今年以来,村庄防疫封路设卡、保洁考核办法、民宿农家乐补贴政策等都在共同协商下顺利推进。

冯梦龙61岁时从苏州出发,走了半年多时间才到福建寿宁,成为一名“花甲县令”。虽然寿宁非常偏远,但冯梦龙非常高兴,因为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我们传承冯梦龙精神,就是要更好地为民谋福。”董明明说。

相城位于阳澄湖畔,2500多年前伍子胥曾在此“相土尝水”选择城址。城市面貌虽然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老百姓生活怡然自得。对于所有新老苏州人来说,苏州就是“相中之城”。

时值深秋,满城桂花香正在淡去,银杏开始了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定慧寺门前两株古银杏,枝叶茂盛,一身金黄,微风吹过,落叶纷飞,这是苏州金秋的标志景观。

秋后的苏州更成了“月台花榭,琐窗朱户”的姑苏。住在诗画里的苏州亦有市井烟火,“布衣暖,菜饭饱”,还能“一室雍雍,优游泉石”这种逍遥惬意成就了属于这座城的人居格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经千年岁月沉淀而出的城市性情和生活美学,让苏州成为世人向往的一生之城。(记者刘亢、张展鹏、杨丁淼)

相关新闻:

探路先行的守变之道

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

美美与共的苏州模样

责任编辑: 徐宙超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7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金华市小学生“绿色环保、绿色奥运”舞蹈大赛。据说这场大赛已经是决赛了,我们所看到的舞蹈是金华市经过挑选的优秀舞蹈,所以今天下午的比赛只评出一二等奖。

通过下午的观看让我基本了解了金华市小学的舞蹈水平。这些小朋友的基本功要比我们温州鹿城区好多了,他们在舞蹈中所展示出来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这说明金华市的老师在训练时对”技能技巧“的重视,金华市领导对这方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在学生的表演上我觉得我们温州在这方面做的更加突出,我们的学生在表演上是十分到位的,如表情、眼神、身体上的气韵等等。而今天我观看的节目,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突出,当然有几个舞蹈表现的很到位,让我印象深刻,如:《我的偶像》,孩子们不但在动作上表演到位,还把童趣都演义出来了,让观众看了很开心。这就说明现在的老师在选材上的重要性,教师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心灵,不能把成人的舞蹈拿来让小学生跳,如要选也要适当地修改,让孩子们跳起来不便扭,如要用基本功(技能技巧)来表现舞蹈也要运用的适当,不要什么动作都用到基本功(对于创作的舞蹈来说)。

最后,今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所有舞蹈中的服装、头饰、道具等方面的运用都非常的亮丽、也很合理。如《星星在闪烁》利用背景道具、星星来进行表演,让观众很明了地看到了舞蹈内容;还如《花儿笑了》服装从花蕾中慢慢地变成了美丽的花朵,服装的变化使舞蹈增加了几分色彩。还有很多:手上的鼓棒变成了飘带、火把变成了红色的雨伞等等,这些说明教师在这方面动了很多脑筋。

这场比赛给我敲响了警钟,今后在舞蹈的训练上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总之舞蹈是从孩子的心灵出发、以孩子的童趣为主。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篇8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因为我欠缺的东西还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此,我将工作上最大的不足总结:

(一)办公方面: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实习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二)教学方面: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由于舞蹈动作教授太快,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理解、消化的时间;由于讲课不熟练,上课时没有好好关注学生,没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

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讲到重要内容时候要留下时间让学生消化,上课要多关注学生,对于不专心的学生要注意提醒,并且还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很多细节问题,提出了很多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宝贵意见。每节课结束,我都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课件和教案,希望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回顾自己的实习生活,与学生时代相比,很多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感受一:充实

学校中“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忙碌,生活范围相对狭窄,而工作以后,虽然呆在单位的时间也很多,但是却需要进行更为广阔的社会交往,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情,最终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这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我充满好奇,生活也日渐丰富。

大学期间,整日埋头苦读,大部分是上课时老师灌输的知识,老师怎么讲,我们怎么听,所学往往理论多于实践,知其然不知其用;而工作就不一样,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使工作、学习、生活都更加的系统化,思考方式更加成熟。

感受二:压力

压力是自然而然的。在学校虽然学习上也有很大压力,为了考试和课业不断奔波,总还可以自由地安排学习和生活。但是到了工作单位,很多时间就要以工作为重,似乎自己的时间就很少了。每天就是以工作为中心,不断的领悟和学习。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技术和课题,需要尽快地了解和学习,而不像在学校里面可以随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从以前学校里自由支配时间到工作单位的固定生活,也是对于自己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一个考验。实习之余,还要兼顾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撰写,这些压力似乎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

感受三:新天地

学校是一座“象牙塔”,在里面你可以生活的悠闲惬意,可以暂时忘却社会和生存的压力。但是生活总在前进,人总要长大,告别“象牙塔”是迟早的。工作单位和社会却更像一个“大熔炉”,不仅挑选出真金,更要将其锤炼成精英。

总之,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遵守组我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青春的岁月,我们在校园里学习知识;成长的岁月,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耕耘锻炼。在每个人生阶段,我们都试图让自己过得更精彩。

《学舞蹈总结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