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培训心得体会7篇
只有深入实际工作,心得体会才能融入对职业生涯方向的深刻洞察,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倾诉和释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亲子培训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1
周四受邀参加了x县x小学杜主任主讲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用心呵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主题,深入简出的阐述了孩子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听完了杜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多,在孩子到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这些都要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诲,也离不开学校给家长的培训。自己也通过和老师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后我们对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灵健康出发。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按各科的教学目标引导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安全意识。教会孩子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以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家庭学业的前提下,给予其他兴趣爱好培养,让他做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4、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沟通,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还不具备自学能力,凭借着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接受教育。
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只有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5、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但是这些东西从小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所以,我们大家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亲子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2
冠冕堂皇的教育大道理我相信咱们家长们都了解的很清楚,也为孩子初中阶段做足了功课。
今天我就简单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家庭一直以来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教育准则。当然,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局限性,不一定适用于全部,也希望家长们结合自己的事迹情况借鉴与调整。
一、掌握孩子每一个年龄发展阶段的需求
步入了初中生活以后,我们的孩子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青春期,这一阶段很关键,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以及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诚实品质)。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孩子与成人交流的话语逐渐减少,对周围环境、事件的感知能力急速敏感加强,那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属于自身通过感受外界来获取信息,从而做出判断的,孩子在这个逆反期,需要父母帮助,安抚的时候,可能不一定通过语言,特别是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在他们耳边回响无数次,有时她们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理解了,去及时的亲他抱她一下或提供适时的帮助,他们可能会很感动,这点特别考验我们家长的洞察力与应变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耐心(忍耐)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他们也不会通过语言去表达这种感动,心灵深处的那种默许是要靠心灵去感应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统一化
1、情感投射的一致性
情感投射的一致性是指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对其子女、晚辈都应具有同样程度的爱,怀有相似的感情,持趋于一致的教育态度。也是情商体现的一种方式,这种爱、感情、态度通过成人对子女的言行表现出来。如果对孩子情感投射的幅度、强度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对有的家庭成员亲近,对有的家庭成员疏远、回避,甚至产生敌对心理。
2、教育思想的一致性
一致性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及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方法上保持一致的做法。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而形成不一致。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会伴随着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这种争吵和分歧会给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并且孩子对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思想不一致的危害:
(1)造成孩子双面性格
(2)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坏家庭教育的成果
(3)消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4)使孩子不明是非,影响心理健康
3、教育过程的一致性
家长由于各人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互有差异,性格更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要求是很自然的。一旦出现分歧,不要争吵,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可以心平气和地弄清情况。找出原因,想出办法。如果没有原则分歧,就完全可以求大同存小异,克服分歧,协调解决。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商量,取得共识是很重要的。
我们家长有时候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难教育,其实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就会变成作为现在我们这些家长们越来越不会教育孩子了,那这究竟是谁的错呢?其实我们都没有错,作为成功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大到环境,小到遗传基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同样,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有很多,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所以我们家长只要彼此统一教育步伐、与学校的教育一致,孩子的进步一定是突飞猛进。
三、所有的教育为了同一个目标——人格的完善
有句话我很喜欢:人格决定了知识的使用方向。健全人格的养成其实相当复杂,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熏陶逐渐形成的,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教养、广泛的兴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应该是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诚实作风、仁爱品德、忠诚敬业的综合体现。为了这一最终目标,我们与孩子可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让这三年的初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他的人生中积攒下美好的回忆。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3
今年5月份我和脱老师参加了“潍坊市亲子共成长培训大会”,潍坊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高级讲师王静副校长就“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为各校教师和数百名家长讲授了生动、精彩的一课。身为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
在报告会中王老师例举生动的例子,为我们讲授了从哪些方面
注意如何教育孩子。很多老师都在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小学教育已经很难的顺利进行。但家长也在很委屈的说:为了孩子的学习,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爱好。是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投入,许多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老师的工作,成了“助教”。可相当一部分家长又会发现,他们管得越多,孩子的自觉性也越差,管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给家长学习”的现象,同时很多孩子还会出现:责任感不强,意志力不强,任性,自私,与家长产生隔阂等,诸多问题。
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的,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绝对不小于学校教育。但许多家长却把自己当成是孩子功课的辅导员,监督员。当然,家长参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师的作用,这也不是不可以,有时也有好处。但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特殊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家庭,孩子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
教师要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管制是很多家长喜欢用的方法之一,他们的思维定势是对孩子的缺点特别敏感。用种树来比喻,不能只顾剪枝,除虫儿不注意浇水施肥,提供营养。孩子当然要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之成材。
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及补充,不是“哄孩子”,不是惩罚,不是不停的.说教,不是“树大自然直”的淡薄,也不是只“抓孩子的功课”。陶行知先生说:“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家长只有保持童心童趣,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教育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情,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
下午做了几个游戏很好。
一个是:十个人一组,人与人之间用气球分开,不用手气球不能掉地下,如果谁的地球掉地下重新来,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一共是12组,我们是第一组,经过我们十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得了第一名。
我的体会是:21世纪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他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成功不是成功,团队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只要团队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家步调一致、团结合作,一定能共同走向成功。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班级这个团队和谐了,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和谐班级,冠军团队。
另一个是:每小组的十个人中,有一个躺在桌子上,其他九个人,用自己的食指将躺着的人抬起。游戏开始时我不敢相信,可是他们把人
真的抬起来了。
我突然体会到,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当他心中有了目标,潜力瞬间就会爆发。所以大家齐心协力让自己的潜力瞬间爆发,用食指把人给抬了起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成就了大家的目标。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位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的孩子们撑起未来的天空!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4
在这春意盎然,桃花待放的四月,孩子所在的博淄外国语实验学校及时的为我们家长开了这个“亲子共成长”培训会,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马英老师做了两个小时会议使每位家长受益良多。
马英老师结合身边实际情况和当今初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从三个方面谈到“亲子共成长”的相关内容。
第一方面初中孩子的现状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和谐的阶段,身体的发展快一些,心理的发展慢一些,不和谐。处于心理断乳期。
第二方面,阻碍亲子交流的原因
1、孩子心理上迷茫,自我意识偏激,对自己评价不正确。
2、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出现逆反心理。
3、青春期人际交往愿意获得同伴的认可,与父母渐远。
4、父母与孩子交流不够,爱需要技巧和方法,口头教育重复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少,特别是“身教”的缺乏,父母缺乏专心听孩子讲话,不能平等交流。
第三方面怎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站在孩子的角度体验情感,给孩子一个空间,因为孩子最终要独立。
2、必要时,家长可以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3、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无私的接纳孩子的一切。
4、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与孩子交流。有话正面说,有话真说,有话实说,有话好好说。
5、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形成交流的习惯,一个孩子一个样,努力发掘孩子的优点。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最终实现“亲子共成长”的美好结局,使我们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通过培训班会的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学得了良好家教的一些思想,希望在以后的的亲子交流中努力实践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5
女儿10岁,附校四年级,坚持亲子锻炼三年。作为父母我们在她的成长路上能陪着她一点点,一步步的前进,感受亲情,感受运动之乐是莫大的幸福。
现代社会,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网络天地,快节奏的生活,足不出户领便略世间万物新奇,“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似乎败给了手机和网络。孩子在低头把玩手机的安静中,很多珍贵的东西,健康、亲情、快乐,悄悄地溜走,肥胖,孤僻,自私悄然而来。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怎样让节奏降下来,把心口的大石头推开,让孩子感受亲情远离手机,让孩子身心健康远离疾病,运动和锻炼是不错的选择。爬爬山,跑跑步、跳跳绳、打打球,甩甩肩膀,出出汗,大声的开口笑,让世界慢起来,轻松起来。
亲子锻炼三年,每天能坚持半个小时,女儿自己学会了骑车、跳绳、轮滑、滑板,能坚持爬山到经石屿,能从彩石溪走到山下,能在健身器材上爬上爬下,今年暑假还计划学习游泳和羽毛球。每每在运动中孩子总是兴奋的、开心的,她收获了坚持、协作、技巧、健康、亲情,没有耽误学习甚至提高了效率。对我们父母来讲,孩子的成绩、错误总是很快淡忘了,但孩子锻炼中灿烂的笑容,健康的身影总是记忆最深刻、最清晰、最开心的!
感谢x师附校亲子锻炼的倡导,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亲子锻炼已经成为我们的家庭习惯,我们已乐在其中。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6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任何相处,都是在进行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其实就蕴含于家长同孩子日常相处、沟通交流的点滴之中;明智的家长,亲子教育无需刻意为之,而是潜移默化、自然达成。借此机会,谈三点体会,与寿茂家人们分享、交流。
一、的学区房就是你家里的书房。
顾名思义,学区房就是附近有学校的住房,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择校,价格相对较高。但就孩子的学习而言,住房等因素皆属外因,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即孩子自身。解决孩子学习的内因问题,主要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学习氛围。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做父母的爱读书、爱学习,书房藏书汗牛充栋,孩子通常也容易爱上读书、爱上学习,从而成为书香之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不成问题。如果当家长的回到家里不是刷手机就是看电视、打牌,却又赶着孩子学习、做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二、做好亲子教育的关键是共情。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同理心的意思。好的亲子教育的前提是有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是家长能与孩子时时共情,即能够与孩子换位思考、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如此,就容易赢得孩子的爱、信任与尊敬。世上本无叛逆的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缺少爱。家长总是认为足够爱孩子,但这爱含了很多条件,共情不足,从而难以得到孩子的认可,于是表现为叛逆、“不听话”。与此同时,家长却认为自己很辛苦、付出很多,而孩子“不领情”、不以“好好表现”回报,亲子矛盾就产生了。其实,只要家长能够真正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共情自然存焉,亲子关系就不可能不好,亲子教育就没有问题,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三、适当的游戏与玩耍也是一种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学龄前时期、即0—6、7岁期间,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做游戏,德国不允许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安排课程、布置作业。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负责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或者分别掌管学习事务与游艺事务;大脑的两个半球只有均衡、共同使用及开发,人的大脑功能才能整体提升。所以,对孩子来说,游戏与玩耍也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学习,孩子该玩的年龄一定要让他(她)玩,特别是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才是孩子应有的成长规律。当然,孩子到了中小学阶段沉迷于手机游戏则弊大于利,另当别论。
孩子的性情与学习习惯是检验亲子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对每个家庭来讲,亲子教育都是一个重大事业、重大工程,应不断学习、总结,才能不断提升。
亲子培训心得体会篇7
这是个从来不缺情绪和故事的行业。做着亲子鉴定的八卦综艺《莫里秀》(the maury show) 已经热播近 30 年,足以证明观众对“戴绿帽”的故事还远没有腻味,而且依然焦虑。科学家则礼貌地将这种情况称作婚外父权(extra-pair paternity,epp,即孩子的生父不是丈夫)。他们发现,在所有人群中,epp 的发生频率大约是 1%。
这对有些人来说已经足够高了。“去做个亲子鉴定”是很多男性间互相调侃的话语。中国自 2005 年 dna 鉴定向社会开放后,相关机构在各地生根发芽,仅北京就从四所开到了十所以上,所有心存疑虑的男人女人只要交上几千元,就能轻松得到答案。通过一些鉴定机构的客服微信,你可以很快学会“个人亲子鉴定如何偷偷采集样本”。
但知道真相之后呢?
我们和两位亲子鉴定师聊了聊,两人分别入行 2 年和 17 年,并且对这份工作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邓亚军
#1972年生 #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所长
从 2003 年到现在,我总共做过十几万例亲子鉴定。
刚开始的时候案例很少,像 2004 年就几百例,2006、2007 年变成两三千,到了 2010 年之后每年就有上万例了。
因为在 2007 年,国家卫生部(现在的卫计委)出了一个政策,所有超生但没有准生证的孩子,都要补办出生医学证明,这就得做亲子鉴定。所以落实到地方后,从 2010 到 2016 年都是亲子鉴定的高峰期。
年内的高峰肯定是寒暑假,很多孩子上学需要补办户口。春节后人也会多,过节时亲戚朋友见面,闲话很多,爱以亲子关系来调侃说事,挑拨到两人之间产生猜疑,也会形成一个高峰。
来做鉴定的人从 15 岁到 80 岁,都有。除了司法上的需要,比如上户口,其他人都是抱着怀疑来的:爸爸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或者妈妈怀孕了,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丈夫的。
据我估算,为了落户来做鉴定的人,结果是排除(即非亲生)的比例在 1% 左右——这应该比较接近整个社会的情况。出于怀疑来做鉴定的排除概率就高很多,大概在 20% 左右。
男性在这是弱势群体
通常来做鉴定的都是父亲,尤其是父亲带着孩子。这些父亲做鉴定的时候很忐忑,总打电话问结果出来了没有。
他们的样本来了之后,第一步是 dna 提取,第二步进行 pcr 扩增,第三步是上机检测,整个流程最快是五个小时。 身体上所有的组织——只要是含有细胞核的,都可以检测。血液、毛发、口腔拭子出结果最快,比较复杂的样本,比如烟头、牙刷、指甲、牙齿、骨骼,需要的时间更长。
选了加急鉴定的人,就在我这坐上五个小时。如果知道孩子是自己的,这些父亲会如释重负。他们做鉴定的目的,不是要证明老婆红杏出墙了,他们不是那么介意老婆有没有出轨。他们只想证明孩子是自己的,这是男性普遍的心理状态。
有个父亲,因为觉得孩子长得太好不像自己,吃了半年的抗抑郁药,知道孩子是亲生的之后,直接把药瓶扔了。
在亲子鉴定中,男性是弱势群体。一个母亲至少可以肯定是孩子是自己的,但是父亲可能就有怀疑,他们在心理上是处于弱势的。
女性最纠结的就是怀着的孩子是不是自己丈夫的。但孩子生出来后,女性就不纠结了——至少我们没有碰到反例。所以女性做的都是孕期鉴定,再决定要不要孩子。
当然,我指的是来做鉴定的男性处于弱势,至于所有的男性,他们一点也不弱。在中国这样一个以传统儒家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个国家里,他们尤其关注孩子是不是亲生的,也很正常。
孩子成为受害者
有个案子我记得很深。一个父亲特别想有自己的孩子,老婆生不了,也不同意人工授精,他就提了离婚,把两套房子分给对方。之后他通过人工授精得到一个孩子,养到快一岁要报户口的时候,他做了个亲子鉴定,结果发现这孩子不是他的。
你说他怎么办? 在北京,两套房子不得价值一两千万?他付出那么大代价,离了婚,也已经跟孩子构成了养父子的关系;去找代孕机构能有什么赔偿?
人工授精都是在显微镜下操作的,可能医院的一点实验错误,就是一个灭顶的打击。
其实孩子也是很无助的,我们更关注这种情况。
比如有个孩子一生下来,母亲跑了父亲进了监狱,就由父亲的亲属代为抚养。 养到五六岁,这孩子没户口,得跟父亲做个鉴定。我们千辛万苦跟监狱沟通,取了血样,回头跟这个孩子一做鉴定:没有血缘关系。你说,那些亲属还愿意养这个孩子吗?
所以,孩子很容易就成为受害者的角色。有些父亲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因为之后要到法院打离婚官司,他们不愿意承担抚养的责任,甚至想诬陷女方出轨。
还有因为乱伦生下来的小孩——那些父亲和亲生女儿的孩子、儿媳妇跟公公的孩子。
我碰到一例,家里五口人——孙子、儿子、儿媳、爷爷和奶奶都来了。这个爷爷信誓旦旦,“村里人都怀疑这孩子是我跟我儿媳妇生的,我现在就要证明我孙子是我儿子跟我儿媳妇生的”。结果鉴定一做出来,他孙子就是他儿子。
有时候我们很难琢磨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不关注鉴定背后的故事,也不会质疑他们,但这爷爷编了个这么好的故事。
人性这个东西太复杂,我总结不了。但我给所里年轻人灌输的观点是:任何一个人跟你说的任何话,都不要相信。
要想那么多,我得为多少人焦虑?
我一入行就接触到很多媒体,很早就习惯了对我们职业褒贬不一的评价。比如有的案子,父亲拿到鉴定结果之后,一把就把孩子推走了,我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底下就有评论说:不要假装圣母了,这还不是因为你吗?你要是不做鉴定,怎么会有这样的伤害?
但站在我的角度,孩子有权利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父亲也有权利知道他抚养的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我是这样想的。
后来我听到的声音太多,习惯了就好了。毕竟我只是用技术得出了一个真实的结果而已,其他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的观点是,有怀疑,就一定要解决——最重要的就是真相。但知道真相以后怎样,谁都无法预料,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要想那么多,我得为多少人焦虑?
除非是那种盲目四处做鉴定,恨不得做了七八次结果都一样,还要再找我做鉴定的人,我会劝他不要做。还有的人孩子都 30 多岁了,已经到处做了鉴定,都肯定这个孩子是他的,他还说自己没有生育能力。
一家机构可能会做错,哪会那么多家都做错呢? 他们不愿意面对或者特别偏执,就不愿意承认这样的结果。
总见到这样的人
在 2010 年之前,很多电视剧从来没有提到亲子鉴定,但现在,只要牵扯到血缘关系的纠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要做亲子鉴定。
而且,本来北京只有四家法医物证鉴定机构,现在已经有十几家。比起高峰,现在鉴定量少了一些,也不能说怀疑的人少了,而是新的机构把很多案件分流了。
但这毕竟还是个非常小众的行业。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以为亲子鉴定只有医院能做。找到我们的,可能就是非常焦虑、非常痛苦或者非常纠结的人了。不过我们总见到这样的人,而且他们也不具有社会的广谱代表性,所以我们觉得还好。
这么多年来,带着疑问来做鉴定的孕妇变多了——主要是技术革新了。以前必须在怀孕四周以上抽羊水,会有 1% 的概率导致胎儿流产,而现在只要抽妈妈的血,并且把以前四个月的要求提前到六周,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做一次也没关系。
除了这些,就没有什么变化。十几年前就有人问,有一天亲子鉴定做完了,你们怎么办?
但亲子鉴定是做不完的。人有出生,有死亡,就有这个需求。血缘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没有这项技术之前这个话题就存在,所以它会一直存续下去。
小羽(化名)
#95后 #某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员
在所有需要自我介绍的场合,我都不会说自己是亲子鉴定师,大家都觉得这个职业是破坏家庭和谐的,有点缺德。如果说是法医,人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又是尸体。
所以我就说自己是做实验的。别人以为我在搞科研,就觉得高大上了很多。
我确实每天都在做实验。不过就那么几个步骤:剪取样本,放到实验管里,提取 dna,扩增,分离,得到完整的 dna 图——不管什么样本都是这样做。我做了两年,就觉得枯燥乏味。
当然还是长了很多见识,性方面、伦理方面。
偏心
大概每十个案件,就有两三个不是亲生的。
我记得有个刚通过代孕产下的孩子,被父母抱来做鉴定。结果孩子和两人都没有血缘关系。那对夫妻很生气,说孩子不要了,还要求退钱。
现在代孕的需求不少,但风险很高,有像这种搞混样本的,也有的代孕出来发现是男方和孕妈的孩子。
但代孕本身是不合法的,所以不仅夫妻俩的几十万打了水飘,孩子可能还要去孤儿院。
血缘到底有多重要?我一直在想。
我记得一个年龄有点大的女人领养了一个孩子,哭着求我们想做一份亲生的报告,被采样员婉拒。
后来我们讨论,她可能觉得领养的始终不是自己孩子,或者是怕孩子以后看到伤心吧。
作为亲子鉴定师,我们当然是偏心的,希望每个案件的结果都是支持(即亲生)。如果是排除,就会让一个家庭苦恼,我不想看到这种结果。
但有些案子,是结果“支持”但很无力的。我记得有个中年男性,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走丢了,十多年后,派出所通知可能找到了,让他做个鉴定。
他看到报告上写着“支持”的时候,马上眼泪就下来了。
可是找到了又怎么样?那个孩子在别的家庭过得很好,和养父母感情也不错。这个男士向我们哭诉了很久,说自己找了十多年,钱花了不少,妻子都和他离婚了,他还是一直在找。
他无助的样子让人忘不了。
不过亲子鉴定也能反映一些社会变化。
比如 2018 年开放二胎后(不用交超生费),很多家庭来给孩子补上户口,那时候我们案件超多的,天天加班,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发 160 个案子的报告——平时一天也就五六十个。
2019 年开始,感觉生二胎的就多了,我们那一整年的案件量都有了提升,一周能加班四五天。那段时间我也快崩溃了,最晚一次到十二点才下班。
畸形
我在大学念的是法医学,本来觉得那是很厉害的工作,能够还死者一个真相。后来没能考进公安局,来了这里就觉得,好像在慢慢脱离法医这个职业。
比如常规司法鉴定需要的样本是血痕、头发和口腔拭子,但除此之外,我还要处理大量的指甲、烟头、牙刷、口香糖、精液、经血。这些样本属于隐私鉴定,处理起来难度更高,没有法律效用,但更容易获取,也不需要主人到场。
它们常被人偷偷送来。尤其今年,送了特别多精斑纸巾和避孕套。有一次换岗,我看见另一个实验员在吐。
太臭了,真的特别臭,就是腐烂的肉的味道,戴着口罩都闻得到。
有些案件确实超乎想象,如果不干这个工作,我不会相信还有这种事。像有些“渣男”,特别喜欢向陌生人炫耀自己怎么在小三和妻子间周旋,有人还让自己和小三的孩子入了妻子的户口(领养要求做亲子鉴定,证明不存在血缘关系),觉得自己很厉害。
而且以前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把流产物带来做鉴定。后来一个老实验员说,她们一般是有钱人在外包养的小三,怀的是男孩就会生下来,如果是女孩,但经过鉴定属于男方,就能换一笔钱作为补偿。回想起来,接触到的流产的好像大多都是女孩。
我很有负罪感,也很怕做这种样本,有的胚胎已经成形了,有的还没有。每次做完实验都让家里人给我发一个红包(去晦气),这也是一种习俗吧。
有些“正妻”还会默许丈夫这么做,她们想要男孩,自己可能不能生,我见过鉴定出来是一家人但女人是小三的情况,一对双胞胎男孩,男方家里为一个孩子出价三十万。我有时候想,那些小三和代孕的没什么两样,都只是别人传宗接代的工具。
我干了两年,觉得有钱真的能买到任何东西,对爱情和人性多多少少也有怀疑。
不过这是畸形的价值观,要懂得,但千万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