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记者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1-30 15:04:02 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感悟,我们时常会在生活中收获到不一样的启发,这时就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做记者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7篇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1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一、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

四、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2

要是一篇文章没有新意,说明作者还沉浸在以往的成功之中;要是一篇文章没有激情,自然也无法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读者。

——题记

在多年的写作实践中,我有一个深刻体会,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创作灵感和写作激情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成功条件。

写作是脑力劳动,什么事情有新闻价值或社会价值,什么事情可以写、必须写或不能写、变通写,都要经过记者大脑的思考,而文章怎么立意、怎么切入、怎么架构、怎么层次以及想达到的目的,都需要记者的创作灵感,否认出来的文字要么空话满篇、要么重复雷同、要么平淡无味,要么不知所云。好的文章无论标题还是内容,都能让读者品味出其中的灵气。

写作激情则是发自作者内心的人性良心、社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要有才疏愿为国鼓与呼,笔拙愿为民呐与喊的境界和勇气。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是能打动读者心扉的。但凡有激情的文章,首先要能打动作者自己,因为连自己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文字,何以能打动读者。

2001年12月7日是个周末,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雪让北京的交通在短时间内陷入瘫痪,至少几十万辆汽车蜗行在路上,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下班族在回家的路上被困了6、7个小时。虽然8日凌晨两点才上床,但4个小时后我突然醒来,第一个反应就是隔窗眺望四环路:风雪停止了,天空晴朗了,几个小时前的长长车龙也消失了。

回想起昨天晚上雪中堵车的经历,心中突然产生了要写一篇文章的冲动,也不管当天是周六,驾车就到报社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我们扭在大路上》并发给值班副总编詹国枢。我向国枢表示,自我感觉稿件真实生动有现场感,希望能尽快采用这篇记者亲历的稿件。当时我报已有专门文章报道这次冻雪事件,但国枢认为我这篇结合亲身经历的稿件很不错,决定第二天全文刊发并亲自将标题改为《雪中堵车记》。文章见报后不仅获得报社的二星级好稿,各界评价也不错,农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刘波的评价最直接:“一场冻雪搅动了京城媒体的创作神经,但在所有关于这场冻雪的报道中,老李这篇最生动感人、文采飞扬”。

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无论用什么体裁、无论写什么内容,有感而发是好文字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所指的“感”,可能是感慨、感叹、感悟,也可能是感动、感激。这种感受可能是目睹的,也可能是耳闻的,但一定是能催动自己内心写作激情的。

有的时候,一个场景、一件小事、一个消息甚至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话,都可能触发记者心中的创作灵感和写作激情,而在这种状态下成就的文字,一般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为首先你自己是在感动或启迪下构思下笔的。

?阳春三月菜花儿黄》和《明天,你还会写中国字吗?(上、下)》这两篇文章不是报社分配的任务,而是自己有感而发、激情成就的文字。

?阳春三月菜花儿黄》这篇散文的获得,完全是在不经意间。当时我是采访工作完毕后顺道回四川南充老家,由于连日下乡参观采访十分疲惫,所以一上成都开往南充的城际大巴就酣然入梦。一觉醒来睁眼向窗外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儿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野,也冲击着我的心灵,一股创作激情过电般地游走我的全身,于是就有了这篇小文。虽然文章仍有瑕疵和不满意之处,但发自内心的文字总是令人很舒服。

?明天,你还会写中国字吗?(上、下)》的灵感,也来自我自己的真实感受。1994年第一次常驻印尼期间,没有电脑和互联网,长途电话也不方便,无论报社的稿件还是家书都是手写。稿件誊写完毕用传真发回国内,家书比较麻烦,因为当时印尼和中国还没有直接通邮,我们的家书都是委托外交部的信使带回北京塞进邮箱。2002年第二次常驻印尼的时候,电脑和互联网逐步普及,稿件和书信都是键盘操作,十分便捷。与此同时,高新科技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因为长期用电脑,偶尔用笔写中文却诧异地发现,有些常用字居然不会写或不确定该怎样写了。我脑海中马上联想到与我同龄的国人以及晚辈,他们也和我一样吗?同时大脑还有一个清晰的反应: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个好的创作由头。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查资料、做统计,反复思考文章的立意架构,仔细斟酌文章的文字表达,最后写了个上下篇。按理说这篇文章应先发自己的报社,但细想本报未必能留出足够的篇幅,而删减后的文字自然乏味和不尽兴,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其他媒体。碰巧当时一位朋友在香港《大公报》任职,加上我认为香港人习惯运用繁体字,在这方面肯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或同感,于是选择以个人的名义投稿《大公报》。稿件很快见报,据朋友反馈,社会反应很好,确实如我预料一样,在电脑等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很多人都发现自己不会写中国字了,其中香港人的反应最为强烈,因为他们习惯使用的,是笔画更多、更容易忘记的繁体字。

芸芸众生,蕴藏着广博的世间大爱,而普通人平凡工作生活中的真善美,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也最能激发作者的写作灵感和激情。我曾在感动感慨之余,写过不少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至今读起来,这些文章依然会让我感动感慨。

1999年,我去大兴安岭北坡额木尔河上游的阿木尔林业局采访,在一个名叫长山的地方参观了一所林业小学,一位个子不高、身体单薄、快人快语的49岁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1968年随丈夫到林区,小学老师一当就是31年,吃的苦受的罪老鼻子了。她说:“缺吃少穿也不觉咋的,可气候条件太恶劣,光冬季那没完没了的大烟泡,我的妈呀,跟狼嚎似的,人都吓死好几回了。当时又没电,整天猫在屋里备课改作业,眼睛全让油灯松明条给熏坏了,你看这眼镜子,1500度啊,要不,平时啥也干不成。要说没点私心那是瞎话,机会倒是有好几次,但最后还是没走成。你问为什么,怎么说呢,心里闹得慌。几十年了,苦也吃了,乐也尝了,都习惯了。再说了,这山,这林子,还有这些孩子,搁谁谁也舍不得”......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也一直撩动着我的创作神经,半年后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那山,那林,那眼镜》。文章见报后,那块堵心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但那位女老师她的音容笑貌、特别是那副厚厚的眼镜片,却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优秀的记者需要具备创作灵感和写作激情,但如果没有伯乐,没有保护并鼓励记者创作灵感和写作激情的领导和编辑,这种灵感和激情是难以为继的。在这方面,除了编委会、总编室、农村部、国际部、参编部以及其他部门上上下下对我的支持外,还有两个人给我的帮助很大。一个是副总编辑詹国枢,一个是当时的副刊主编隋明梅。

国枢是四川老乡,我进报社前他就是大笔杆子,写的文字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叙述生动、文字优美、感染力强。他的文章能很快吸引你的眼球,观点明确的阐述和优美的文字很是让人享受。他所归纳总结的写作四字“秘笈”:“好看、有用”,一直被我奉为经典。作为领导,国枢没有官架子,很平易近人,喜欢与下属们交流探讨,在鼓励记者创作灵感和写作激情方面也做了不少伯乐的“善事”。例如,有段时间评论部人手少,而我在农村部,国枢每日晨会时,点名让我分别就电梯事故、月饼腐败和浪费粮食等三件广大读者非常关心的社会问题,为头版一连写了三篇快论。让农村部的记者干评论部的事情,这本身就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但国枢不会顾及非议,只要有利于工作,其它都不是问题。他的观点是,谁写得好写得快就谁写。还有一次,已荣升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的国枢,得知当时在《中国服饰报》当编辑的我儿子,对非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看法并写了一篇文章,他专门要去阅读,感觉不错,于是就让我儿子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在他眼里,文字没有权势等级之分,无论谁写的,只要“有用、好看”,那就是好文章,就应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国枢还是一个性情中人,有的时候思维会跟着文章故事中的人物走。例如以前我写过一篇小文《九段“情种”》,讲的是一个有情有义、比较受女孩子喜欢的男人的故事,他看后的第二天居然在报社食堂问我,那个主人翁最后怎么样了。与国枢交流新闻感受或写作体会,不必察言观色、不必揣摩领导心思,也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有时说到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他会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鼓励尽快写出来。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心无旁骛、术有专攻,能学习借鉴,能多写文章,能提高自信,记者该多幸福。

隋明梅原先也是农村部的,但我到农村部的时候她已经调到别的部门去了,我与她并不是很熟络。当时报社搞了一版副刊,她任主编。她除了文字功力颇佳外,女性的细腻和优美也体现在其主编的副刊中,同时她也是一个好伯乐。当她看了我以前业余文学创作时瞎写的几篇《凡夫俗子》文章后立马拍板,在副刊上为我开了一个专栏:《凡夫俗子》,直到副刊停办,前后共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读者反应不错。我说“感谢她的支持和提携”,而她说要“替读者感谢你的文字”。

还有一个要感谢的伯乐,就是农村版面上的专栏《乡村网吧》。四年的时间里,我在这个专栏中发表了不少杂文散文,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褒奖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文章短小精干、文字犀利风趣,以小见大、举一反三。

报社不少同事经常夸我是有激情的记者,开始我认为这是大家的客套话,后来细细想来,这个褒奖不过分,我受之无愧。我一直以为,我这个非科班、半路出家的“大龄”转业干部,之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的国家级大报站住脚、敢担当、小有作为,胸中一直燃烧不息的创作激情,是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很喜欢参加报社组织的重点报道和下基层采访调查,因为实在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只要记者眼、耳、心、手四者合一,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发觉首先能感动自己的的新闻,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再用激情之笔写出来,那么文章一定能感动广大的读者。有的时候,农村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农民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或讲述的一个小故事,都有可能发掘出一篇好的文字,例如我在农村部《乡村网吧》栏目发表的随笔、杂文等。

说起来我还有点小自豪,就连退休后,我心中的这点激情火焰依然熊熊燃烧,笔耕不辍,继续着自我勉励:才疏愿为国鼓与呼,笔拙愿为民呐与喊。

为此,我把退休后陆续写的文字汇集成回忆录的第五部《只要夕阳不落山》,几年下来,陆陆续续写了100多篇,照此下去,估计到我写不动的时候为止,这部回忆录的文字也十分可观。

巴厘海风杂货铺(李国章,经济日报退休高级记者)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8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记者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记者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编辑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 ,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 ,知识面要广。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点书,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记者实习心得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 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记者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习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4

作为一名公安边防部队年轻记者,对近年工作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会做人才会做好新闻

俗话说学做事先要学做人,做部队新闻工作尤其如此,因为部队新闻工作是一种与官兵沟通的工作。在我们部队,它主要就是沟通官兵及辖区群众、营造警营良好氛围。那么,在敌情民意相对复杂的南疆,我如何做到这些呢我想除了需要掌握采访、编辑等业务技能之外,很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的技巧,并且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环境、掌握驻地民族语言、掌握民族习俗等做人技巧后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如果不懂得沟通应变,那么很有可能完不成采访任务。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沟通技巧,说服被采访者思考问题,才能真实地记录事件的经过,成功解决问题。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作为新闻记者,我们要智慧、勤奋、耐心、好学,这样我们才会做出真正能让广大官兵获得启示的好新闻。

二、有责任就有新闻

部队新闻工作承担着引导部队和警营舆论的任务,工作责任是我从地方入警工作的动力也是我工作的目的。作为80后的年轻警官,我常常有着爱部队爱新闻采访的劲儿,可是,当我成为记者,我能否总把这样的劲儿使在工作中呢尽心尽力履行好记者职责我想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作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在基层部队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出我们的声音,而我们发出的每一个音每一个字要对一线战友负责,要对整个部队负责。我想我们大多数记者都是在做着小事儿,而工作责任本来也就是一些最朴实最单纯的思想。此外,由于我们的工作有着特定的目的,所以我们所做的采访报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我们每写的一个词每说的一句话都必须经得起时间和良心的考验,必须对得起广大官兵、辖区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没有大家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也就会失去意义,更何谈承担引导部队舆论的重任呢

三、识大局者识真相

部队新闻工作是面向部队广大官兵和社会的'工作,因此,记者不能站在个人的角度采访、报道新闻,而要有大局意识。事实上,记者也只有把握大局,才能抓住部队线索,从而客观及时有效的报道新闻。而在公安边防部队,媒体是喉舌,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所以,我们做新闻就是要站在讲政治的全局利

益下挖新闻、报道新闻。这一点在记者遇到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或者在新闻现场的时候尤其重要。我们以什么样的思维思考我们所看到的情景我想这时我们首先不能乱说,其次要有选择地说,再次就是要说有思想的话。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站在部队和国家利益的立场去做报道,要代表官兵心声去做新闻。只有站在这个高度采访报道,我们的报道才算抓住了事情的本质,才能正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几点建议

1、上级宣传部门多协调组织地方各大新闻单位来边防艰苦一线部队采访报道。

2、加强对下业务工作的指导。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5

实习开始前,老师们就一遍遍给大家鼓励“一定要坚持,万事开头难。”是的,万事开头难!

实习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乡市里的小电视台,而且去年就有过一个星期的见习,所以,信心满满的以为,一切可以轻车熟路,实习将会顺利开展,而且发稿也不会太难。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我切切实实坐了一个星期的冷板凳。

来单位的第一个发现是,除了领导,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须从长计议,我必须再一次开始我的小心翼翼,开始和大家慢慢熟识,开始渐渐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个拜访了所有的大小领导,呵呵,所谓的拜访就是和人家打个招呼,告诉人家一声,我要在这里实习了,当然,人家可能只是应付性的简单的点个头,并不会太在意。然而,礼貌问题不容忽视,何况咱还是大学生!收获的感觉是原来说话也很累人,心得体会是自己很渺小,特别渺小!

之后的日子,我开始了无聊而规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时定点的上班下班,打扫卫生,然后积极主动的'“讨好”可以讨好的每一个人。累?那倒没觉得,因为咱是来实习的么,这点苦不算啥,没那么矫情。然而,有时候你会冷不丁听到一句“年轻人,就是有动力!”语气似不经意又似乎讽刺,这时候,真是满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时间,我就坐在,不,确切的说是站在制作部里,看编辑们编片子,只能看,机子是碰不得的,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点差错,我确实付不起责,于是我就战战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们有聊没聊的一些生活琐碎,把握着自己说话与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谁需要什么,那里需要打字,那里需要取东西,谁需要叫人……看别人写得稿子,心慌,虽然感觉他们写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却自己连一般都可能写不出。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6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篇7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实习期间,我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犹记得自己在写第新闻稿时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准切入点,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一连改了好几次。不过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后来通过认真拜读老师们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师修改后的稿件,我渐渐领悟了电视新闻写作,也逐渐地认识到电视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在很大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的说,是从它的报道格式,语言等方面有了较深地认识和体会。例如,在写电视新闻稿前,应先浏览一遍拍摄录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闻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画面,如果旁白较多的话,要斟酌有没有画面对应。语言上面,要简练,通俗,流畅,尽量少用书面语。比如,尽量说谁“和”谁,而非谁“与”谁,使对白听起来亲切。

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显得很笨拙,确切的说很稚嫩,我总不能理直气壮提问,有时候也会很唐突……然而,毕竟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正式的实习生活,又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有了许多犯错的机会,有了许多促使我成长的因子,我感觉自己如一个刚爬出小巢的幼鸟一样,浑身上下都是劲,时刻有翻跟头的危险,却浑身都充满着飞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闯的冲动。承认自己需要学得还有很多,然而,因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后的每一次前进都充满了可能。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么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后来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明白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学校学校所学的来的更复杂,先说写稿,在课本上我们也知道新闻的五w、倒金字塔结构、跳跃性思维、设置悬念,但真到了让我们来写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文稿结构,从哪里入手。 尽管我们在校时都用过摄像机,基本操作也都会,可是一到了新闻现场,就不知道拍哪些东西,用什么角度,用什么景别,我摄像时机子不稳,画面有抖动,根本不能用。 最后是剪辑,我们都学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可是当真正要求将镜头组接成有完整意义画面时,又一筹莫展。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态度要端正,开始记场记时觉得很枯燥、繁琐,后来一位台里老师告诉我,不要以为记场记就什么也学不到,你在记场记时可以边观察镜头的拍摄角度,还可以自己琢磨画面和采访的取舍,而且你帮老师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机会就会教你。

当然,很多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学会,但在电视台的实习中,我了解到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正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站在办公室的门口不知所措.不过好在,同事的热心关怀和帮助让我尽快的熟悉了这个大家庭.对于以后的日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鼓励.还记得一次采访任务,和师傅下乡的时候,我满以为我的自信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没想到的是同样我们俩个接触采访的对象,我和他与采访者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采访者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会去了解。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做记者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