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调查报告优质7篇

时间:2024-08-14 12:02:01 分类:工作心得体会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顾客对我们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的认知,为了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调查成果和观点,我们可以写份调查报告,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家乡调查报告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家乡调查报告优质7篇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1

近年来,我市经济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目前我市水资源供需关系紧张,开采过量,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对全市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水资源基本状况

邹城市多年水资源总量5.3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9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5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属于水危机区。同时还存在着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店—北宿—平阳寺—太平一带的邹西水源地和以唐村为中心的唐村水源地以及最近探明的九龙山水源地;而邹东山丘区虽然地表径流丰富,由于拦蓄工程少,现有工程又年久失修,可利用水资源十分匮乏。

邹西水源地为第四系水,埋深一般在20~30米,年可开采量在0.64亿立方米,现年开采量为0.7亿立方米,目前已形成70多平方公里的超采漏斗区。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地区有近8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分成许多小块互不相连,由于每块仅蓄积塌陷地单个流域降雨,年际变化大,保证率低,基本上为无源之水,无法满足工业用水需要。虽然我市最大的两条河流泗河、白马河穿越邹西地区,但由于两条河道污染严重,又因缺少拦截导流蓄积工程,大多数径流直接汇入南四湖。

唐村水源地以奥灰水为主,埋深一般超过80米,储量大,水质好,经省水文三队勘探,每日可开采量为25.91万立方米。在上世纪已被确定为邹县电厂水源地,由于城区公共供水水源地锐减和用水量迅速增长等原因,市自来水公司、兖矿集团邹西社区、南屯煤矿等单位也纷纷到唐村水源地凿井取水,再加上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现日取水量近30万立方米,也处于超采状态。

九龙山水源地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山东省三大地下富水区之一,总储量达17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微山湖的蓄水量,该区没有明显和潜在污染源,地下水处于原始存量状态,但可开采量仍未探明。

邹东山丘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730多毫米,年均降水总量7.67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2.31亿立方米。截止到目前,邹东共建成小(二)型以上规模水库84座,控制流域面积350.3平方公里,总库容1.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1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30.7 %。由于东部山丘区地貌地形特点为中间高,四周低,呈“鏊子面”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源变幅均较大,很难用作工业项目的水源地。据测算,每年约有1.6亿立方米的径流挟持着300万吨的土壤流向周边市县区,仅城前镇由戈河出境的径流就有5000万立方米。

受地形地貌及水地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本市降水资源量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从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邹东年径流20~25万立方米/年,邹西年径流5~10万立方米/年),但由于东部储水条件劣于西部,地下水资源条件西部较东部有更大的利用优势,而邹东地表径流开发潜力相对较大。

我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且多系几场大暴雨形成。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量的73.8%。地表水资源也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8%,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水情特点,所以本市抗旱防汛任务比较重。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邹东拦蓄地表径流的必要性。

二、水资源供需矛盾

现已完建的邹县发电厂三期、里彦电厂扩建工程因在我市没有合适的水源,而不得不跨区域到微山县、兖州市取水,两企业日取水量在8万立方米。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邹城市热电厂项目及邹县电厂四期项目日需水量在16万立方米。按西苇水库除险加固并与莫亭水库实现联合调度后日供水4.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日提供中水4万立方米计算,仅城区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每日尚缺7.7万立方米。

随着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鲁南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华文化标志城立项建设,用水量将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邹城市目前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96亿立方米,根据《邹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我市社会经济各部门需水量预测,2020年、2030年分别为4.71立方米、4.97亿立方米,以现状可利用量为基数,分别缺水1.75亿立方米、2.01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水利作为保障发展的基础物质,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率低,亟待维修

我市水利工程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和配套不全以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工程作用的发挥和安全。尤其是蓄水和提水工程,受上述因素影响和水源质量影响,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地表水拦蓄能力低,供水水源结构不合理

在我市东部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修建地表水拦蓄工程的地形条件也较有利,开发潜力较大,而在西部地区也具有较好的引水提水的河流条件和蓄水条件(利用采煤塌陷地作为调蓄库容),但都没能充分利用。目前全市地表拦蓄能力提供的可供水量只有地表水资源量的34.4%,地表水供水量只占年供水量9.5%,地下水供水量占了90.5%左右,在目前地下水开采量中深层地下水已占到16.9%,在局部地区已造成地面沉降、开裂、地下水降落漏斗等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等后果。

(三)供水水源地配置不合理,供用水源空间分布矛盾突出目前工矿用水水源基本上全是地下水,即使具有大量开发潜力的西苇水库,目前向国宏和热电厂日供水仅2万立方米。建国以来,我市曾在白马河流域建排灌站、提水站16处,设计总取水量7500万立方米,现在正常运行的仅剩1处(果庄排灌站) ,取水指标白白浪费,更谈不上引湖水向城镇和工矿区供水了。除自然因素原因外,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水源质量堪忧,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安全

我市东部山丘区和西南低山区水资源质量较好。西部地区河流水体多属超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大沙河城区外以下断面的沿河地下水,受地表水体渗漏污染作用较大。

由于个别企业用水排水管理不当,使得当地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如邹城市英克莱动力厂地下水已呈黄褐色,六价铬超标最高达50多倍。

(五)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效率较低

目前,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农牧渔业)占全市各类用水总量的54.6%,该比例虽在全国用水结构中较为合理,但相对于我市社会经济结构来讲,还应尽一步优化。同时,在农业灌溉渠道方面,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跑水、渗漏等问题。

(六)工业用水增长快、需量大,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我市目前工业用水较之九十年代初增长了一倍,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4.8%。虽然工业用水的增长幅度远低于工业经济的增长幅度,大型企业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如邹县发电厂、南屯煤矿等,其用水经济技术指标已居全国先进行列,但是,由于我市工业发展比较快,并且以能源、建筑等耗水量较大的工业为主体,所以,从总体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业供用水效率。

(七)水管理体制和价格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在我市水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着水源权属管理与水环境监督管理脱节、城区水源权属管理与行政管理上脱节问题,使得水资源管理保护在体制上不畅,城乡水源配置得不到优化,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的全面提高。

在价格机制上,还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办事,工程水价偏低;对破坏水资源及其环境的案件,还不能按“谁损坏、谁补偿”的市场法则处理,损害了水资源良性发展秩序。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面对我市未来更加严峻的缺水局面,在合理开发新水源的同时,应加强对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的技术推广、工程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

(一)积极推行节约用水

近年来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缺乏、消除用水浪费和不科学用水的有力举措,节水就等于开源,而且是综合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效益更高的开源。我市的用水现状和用水结构,以及管理用水的历史表明,在各行各业中还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是解决缺水的有效途径。

主要措施有:认真贯彻《水法》、水利产业政策和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计划和节约用水管理;制定和完善各行业、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建立健全用水统计报告制度,对各用水户建立用水统计报表,继续坚持与取水许可制度相适应的水平衡测试机制,建立起全市、行业及用水户的用水节水统计指标和管理系统;积极建设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强化工业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及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强化农业节水管理,进一步改革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积极推广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创建节水型农业。

(二)提高污水处理率,扩大再生水回用

横向比较,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还相当低,美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20倍,日本是我国的16倍,提高污水处理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式,邹城市在这方面的还大有可为。主要是促进工业企业单位污废水处理在厂区内回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兴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提供符合相应用水水质要求的水资源。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工业、环境绿化和河道补水。

(三)统一规划,尽快建立邹城市应急水源备用机制

建议规划部分采煤塌陷地、部分邹西水源地,山丘区部分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在干旱年份为工业供水。

(四)地表水及地下水开发利用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涉及面广,潜力大,既涉及工程措施,又涉及政策调控,总的思路是:就地拦蓄、引近就远、回灌补源、节水置换。即对山丘区径流利用有利地形就地拦蓄;截引距城市较近的香城镇、张庄镇和田黄镇境内地表水入西苇水库,在距城市较远的城前境内利用采砂腾空的河道兴建梯级水库,就地安置工业项目,就近利用水资源;在西北井灌区,利用采煤塌陷地,引泗河和白马河径流回灌补源增容;恢复白马河流域的提水站、排灌站,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充分利用农业用水指标,将部分农业用水置换为工业用水。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2

一调查目的

华容县梅田湖镇北路口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北路口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做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做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北路口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北路口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北路口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3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xx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xx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xx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xx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xx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xx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xx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xx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xx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xx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 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xx年增长30.81%,年均增长5.52%。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xx年7x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比xx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年的64.81%上升到xx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比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xx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x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8亿元。xx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1.6亿元。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可以说,修建一条路,带动两边土地升值,激活一批产业,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从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8亿元,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贷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在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沿江风光带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诗里识郴州”的美言,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色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年,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显得庄严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4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稻田,看看稻田长的怎么样,我们很快就到了。

我们到了,我们走了一段,一阵微风吹过来,我们到了一阵臭气,我闻着气味过去,走了不远,看到了小河里面的生命都死了,小河旁边有很多垃圾,以前小河还是清澈见底,小鱼过的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妈妈说:“因为许多人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空气受到污染,旁边的树也是,叶子全掉光了。”我们把垃圾清理了,回到家,我做了一个告示牌,告示牌上面写着不要乱扔垃圾,乱扔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树木枯萎。我们拿着告示牌,过去了,插在了那里。

回去的时候,我们就见一个人马上要点火,我们就过去,对他说:“不要点火,点火会污染空气,空气被污染,空气就不新鲜了。”

今天我很高兴做了两个好事,以后我要天天做好事。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5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发展的重要性。

铜梁缺乏河流因此陆路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几年来,铜梁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设上下了重功夫。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铜梁的几条主街道都进行了维修拓宽兼顾了道路,方便载重的货车行驶。为了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政府部门在多次的上书、争取之后,渝遂高速公路在经过镇边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个出口可让铜梁人民受益匪浅,不仅节省了市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让这个县成为附近县城到遂宁重庆的一个中转站,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多姿多彩”,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还会发放奖品,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人们都讲究穿着了,衣服的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装饰了市民的美,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6

岱山县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人口约20万,是一个祥和而又热闹的小城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几年来,岱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岱山的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环境的状况,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一、调查人员:宓则含、刘珂铭

二、调查的对象、时间和方式

20xx年8月11日至17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实地调查,其中调查的对象有:水资源、白色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库

我们先观察了长河路的水,长河路的水呈黑绿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许多泡泡,象一个隐形人在河里洗泡泡浴,虽然它能映出周围的树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纸、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脏了。海水是泥黄色的,海水里也有一些木头、饮料瓶和纸头。我们还实地观察了摩星山水库、枫树水库和洛沙湾水库,水库都还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没有漂着什么东西,但我们下来时顺便看了与枫树水库相连的长河以及与摩星山相连的长河,长河两边虽然都绿化了,但河面上还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杂物,还有很多人在长河里洗东西、钓鱼等。

(二)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最严重,不自觉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自从有了限塑令后人门还是不会自觉地用环保袋,还是以塑料袋为主。我们到小菜场门口去调查了一下,数了30人,每个人都拎着好几个塑料袋,没有一个人带篮子。因为菜场还在供应塑料袋。我们又到三江超市调查一下,观察了其中两个收银台,共统计了二十个人,十三个年轻人,四个学生,三个老年人。其中十一个年轻人和二个学生购买了塑料袋,另二个学生没有装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几位都是带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带环保袋。

(三)噪音

我们岱山的噪音污染还是比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设工地工作的机器的噪音,在新区的建设工地上,来回拉石头的汽车发出的喇叭声,挖土机的声音,打桩机的声音很响。在城区道路改造的机器也有很多声音,来回汽车鸣喇叭的声音也很响。晚上比较安静,但空调机发出的声音和来回汽车的喇叭声还是有些吵人。

四、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环境污染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厂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

2、生活污水的排放。

3、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五、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是社会的主人,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3、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

4、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对家乡调查报告篇7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没有地方去玩,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农村建有公园,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就一托再托,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人们经济发达了,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查,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大病到县医院,省医院治疗,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走来,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也一样享受,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楼,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结论:我的家乡的经济生活改变了很多,低矮的平房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变化尽管是方便了我们,可还是影响了我们的家乡,如浪费粮食,不珍惜资源,这将为我们家乡带来不好的影响,不爱护环境,随手乱扔杂物,这将严重的影响家乡的面貌。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对家乡调查报告优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