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7篇
社会愈加向前发展的当前,心得的使用也更加常见了,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时,我们可以记录在心得中,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1
去年,我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在两面都是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启,不懂,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体性,真正做到了学为主体。这些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我想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那么在学生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后,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三)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二、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今后我要取高效课堂的语文教学之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2
在最近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
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进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进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回纳为高效果、高效力、高效益。那末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留意哪些题目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建有益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题目情形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夸大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题目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习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的思惟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题目情境时,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由于创设题目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题目不能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爱好,这样的题目不可取。其次是题目有数学味。若题目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可取。最后还要留意题目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惟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惟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题目情境中要留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留意创设题目情境所占时间不宜太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新的课程标准夸大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惟活动,夸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换,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往发现题目,往解决题目,往动脑、动手,往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步课堂效力。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4
这个寒假,我认真拜读读桂贤娣老师《情感教育》一书,书中一句句话语,一个个故事,让我觉得教师工作中没有情感,就没有爱。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是由教育本质和特点决定的,它不仅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理想、能共处、会思考的学生,教师只有深入而广泛地接触学生,关爱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倾注真情,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教育产生应有的效果。我在做教师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是:运用情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用心上好第一节课,创造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坚信这一点。作为教师,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新学年伊始,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坚定、自信且面带微笑地步入教室,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在这一刻拉近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油然而生。这时我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尽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情感氛围。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初调动起来了,迎来的将是对学习的主动、积极、全身心和更大热情的投入,这将是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创造性能力的释放,以至最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教育能提高教师的威信。
教师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就是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重视自己的角色,严于律己。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高尚的文明素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穿戴要整齐,说话要文明,说到必须做到。教师只有首先做到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淡化教育的形象,代之以慈母、伯乐两种角色。随时不忘“人师”的导向。明确传道的职责才是学生的益友。慈母角色主要是有利于培养、激发教师的爱心,促进教师更加热爱、关爱学生。
三、情感教育能增强教育的可信度。
由于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伴着情感过程的增强而加深,作为学生都多么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心,保护与鼓励,这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调动他们的情感。我是这样做的:学生的笔掉到地上,我主动跟他捡起来;下雨天,学生到校衣服湿了我急忙找来干衣服为他换上;学生生病了,我及时地护送到医院医治,为学生倒开水吃药,垫付医药费等。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教育具有人情味,创造出亲切和谐的教育氛围,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班主人产生依赖感、信任感。
四、情感教育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情感是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凝合剂。要想有一更积极向,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只有知道学生所想,学生之思,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谈话时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以换取学生对集体的热爱,形成一种凝聚力。那么,教师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体验到别人的存在与集体中的每一个同学心心相映、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同学的痛苦和欢乐变为整个集体的痛苦和快乐,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体现公正。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效果。就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教师工作中只要加强了情感教育,就能提高教师的威信,就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心相印,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5
(一) 高度重视前备课。
所谓前备课,这是我自创的词,实际上指的是参加集体备课前的独立备课。时下集体备课盛行,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一个职初教师只靠着集体备课而教学,很显然是本末倒置,会严重阻碍自身专业的进步。
语文备课有其特殊性,既需要教学设计,更需要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设计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认真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然后再借助相关资料深度解读文本,将文本读懂、读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也应该注重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能完全“借鉴”他人的案例。即使是名家的课堂实录,也不一定就完全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切不可拿来就用。只有经过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设计能力,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有了自己比较深入的“前备课”,再去参加集体备课,将自己的想法和同行交流乃至碰撞,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形成集体的智慧,每一个成员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 客观看待公开课
时下教育界对公开课的评价,负面的居多,认为公开课是“做”出来的,不符合日常教学的实际。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也不客观。公开课本就不同于日常课堂,对教师而言,它代表着教师个人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教师的最佳风采,我们不能要求每一节家常课上成公开课的水平,同样也不能接受一节众人观摩的公开课过于家常而丧失了观摩价值和研究价值。
对职初教师而言,“打磨”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是一个非常有利于专业水平提升的过程。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公开课最能锻炼人,成就人:它能锻炼一个人的“胆量”,这对职初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备课的过程不断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课后接受多位同行的批评和建议,能拓展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学的理念;成功地开设一节公开课,能够让教师获得成就感,获得一定范围内的认可,这对职初教师而言是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音乐家的作品是一首首广为传唱的曲子,文学家的作品是一篇篇大受欢迎的小说,那么,教师的作品是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又有何不可?
(三)乐于参加听评课
上好课是每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为了上好课,我们不仅要多读书多思考,还要乐于参加听评课,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多向名师大家学习。
关于听课,我认为职初教师首先要走出“听一课,上一课”的误区。如果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那么提高将会变得非常缓慢。我们在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之前,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悉文本,要有一个初步的教学设想。听课时我们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听课不仅仅关注教师的教,还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总而言之,作为职初教师去听课,决不能把自己当成课堂里的一个学生,也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速记员,而应该努力学习课堂观察的专业知识,从别人的课堂里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所用,促进自身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听课之后,职初教师应该勇于参加评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和授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在我们的教育界,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每次公开课后进行评课,说话机会较多的一般是资深教师,而职初教师往往只能充当一个聆听者。在这种情况下,职初教师应该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主动发言,主动求教。我们相信,每一个资深教师都乐于帮助年轻教师解疑答惑,乐于对年轻教师不成熟甚至不正确的想法进行提点,提出建议。长此以往,职初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会越来越成熟,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这将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6
前一个月复习文言文,进行到八年级的大篇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遇到一件小事。下课回办公室的路上,一个学生拦住了我的去路,说自己在做课外资料时遇到了问题。我低头看题,是关于“泉香而酒洌”的释义。孩子答的是:“泉水透着芳香而酒色清澈。”补课班老师在“芳香”和“清澈”上各打了一个叉。我不解,孩子告诉说:正确答案是“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并转述老师的解释,说这是文言中常用的词序颠倒法。
我立刻疑惑了。欧阳修明明是说“泉香而酒洌”,为什么偏要解释成“泉洌而酒香”?或者我们相信别一种说法,欧阳修原来写的不过是“泉清而酒洌”,是苏轼大笔一挥改成了“泉香而酒洌”。那么,苏轼为什么这样改,而我们既然接受这改动,认为它比“泉清而酒洌”、“泉洌而酒香”好,在解释的时候,为什么又认定“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才是对的呢?
认为“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为正确,理由大概是泉没有香味。然而泉真的不能有香吗?以科学思维的观点看,大概确是如此的。然而以文学思维的眼光,则泉有香味并不是什么特例。不但泉可以有香,花还能闹——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山、月也会冷——所谓“淮南皓月冷千山”,太阳也可听得声音——所谓“羲和敲日玻璃声”,声音也可有形而圆——所谓“呖呖莺歌溜的圆”。这就通感吧:感觉之间的混而相通,在一种感觉印象中交错着别一种感觉印象。通感的心理基础在于人的感觉本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在感觉的世界里,它们其实是一个浑然的整体,统摄于一个统一的、全体的人。因此,通感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经验,所以颜色有冷暖之分,声音也有明暗之别。
只是可能在文学中,通感的表现更精微、新奇、独特。只有在科学的、分析的态度中,人的各种感觉才分裂为彼此隔绝、互不相关的领地。正是因为科学的“分而治之”的态度,破坏、瓦解了人之为人的统一感,把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人分析为许多彼此隔绝、排斥、分裂的人的碎片。
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解放、重整、醒觉,重新恢复人之为人的统一感。欧阳修所说的“酿泉人”,地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地方,那么野芳的幽香不就是泉水的幽香吗?怎么能说泉无香?“酿泉为酒”,酒既有香,泉又怎可无香?这是感觉的、感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全体、整体的思维方式,也是文学的思维方式。
?醉翁亭记》是抒情的文学,不是科学的说明。所以,我们读它,首先以感觉、感性的方法领悟它、感受它、喜爱它,而不应该仅仅以科学的、逻辑的方法说明它、分析它、解剖它。
我在语文路上走的时间并不长,拿不准是否真的有文言翻译中的“词序颠倒法”,如果真有,我浅白的以为语法的这种设置在这里是不适用的。事实上,如果真要从语法上为之解,能不能说“泉香而酒洌”也应该是互文——“泉香而酒洌”者,泉又清又香,酒也又清又香也——所以,仍然不能回避泉是不是香的问题。
教语文第八年,我才开始尝试以教育叙事的方式思考和整理这些错位的问题,可能确实比其他许多老师晚了许多也浅了许多,但我也确实略略想了如下问题:
1、语文课缺少魅力,效果不佳是初高中孩子,尤其是毕业班的孩子的共识,视语文为一门尴尬的学科,是为了什么?
2、语文课,理应有人文教育乃至伦理教育的功能,但是这里的人文功能、伦理功能是不是都应该作最广泛意义的理解?我以为,语文课的人文性,其着眼点在通过开发学生的感受力,特别是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养成正确的趣味,从而激发出学生身上美好的人性。
3、科学思维在语文课堂上的大行其道,是不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文学趣味的普遍堕落?每年到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中国人总少不了抱怨一回,疑心人家歧视我们。然而,回头检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语文思维的缺失,是不是让我们错过了许多文学感悟力很好的孩子?
前些年,许多语文人在一起研究“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歌名是不是正确,我们的语文课堂,某种程度来说,一直在延续这个问题的讲解。我还是希望,自己作为老师,能够在语文课堂为学生保留那美好的一刻,那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充溢着丰盈而统一的感受力的一刻,哪怕它短暂、哪怕它转瞬即逝——因为,除了在语文课堂,这样的一刻已经毫无容身之地。
教育大课堂心得体会篇7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总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也有许多的心得,现在,我就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个简要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一、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了八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特别直升班与其它班相差较多,但最后总算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市统考要求的必修一第三章。时间大概在12月底。然后我为学生编写和打印了复习提纲,印发了__和__年的市统考题练习并讲解。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
二、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次专家讲座,让我们学到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切合自身实际提出的“五三高效课堂”模式,我积极的参与并认真听课评课,分析别人教学的优点,为我所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已有所突破,活跃了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提问和思考。可以说,地理课堂有了新的蜕变,听课率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学生差异非常明显,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差异,为了力争不让一个学生不掉队,我没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关爱,从不打击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发现其优点,鼓励其前行。成绩差的也要让他尝试到成功。所以,我认为,我是个能得到学生信任的老师,因为我信任我的学生。
五、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学生仍然希望老师多讲,自己少想,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堂,这还有待观念的改变。课前预习环节还做的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地为课堂学习奠定好基础。对此我将不断努力,积极努力的思考可行的措施,力争在下个学期有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