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想要提升自身的价值,写心得是就是不错的方式,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篇1
近期以来,我一直沉醉在远程研修里,课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评论数,参与在线研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了自己的眼界,结交了一批陌生却熟悉的朋友。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很享受网络培训带给我的幸福。
在日复一日的细琐工作中,还有机会坐下来聆听他人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彼此间真诚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学行为,这就是工作的幸福。
其次,多交流才能常进步。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在研修中把自己的心得,研修日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他人有了自己的收获;我给别人评论,回复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学习和进步,交流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第三、重实践和反思。
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期每一模块的学习要反复地听,并记录要点,结合我校现在开展的“小组互助式”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能以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去引领学生踏上热爱母语的快乐旅程。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这个百科之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总之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感谢网络研修,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未曾谋面,我们素昧平生,但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网络让我们成长。网络研修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对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思维模式,探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有效途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才可以确保我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更新、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容,实现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人生价值。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篇2
本次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地讲课,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使我对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极大的启示。以下就三天听课内容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把好学科定位,定好培养目标。李瑞山教学授鲜明地提出了大学语文的本质是“高等母语教育”的论断。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人们给大学语文承担了太多的重负,以为大学语文是个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务外,还必须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学科的定位太高,目标实现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结果不勘重负,大学语文沦为四不象的边缘学科。因此,必须守正出新,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中,李瑞山、陈洪教授提出大学语文是“高等母语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学科”的观点,给出了大学语文准确的学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标、培养方向明确,才能使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选“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给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新理念:《大学语文》教材地编写要遵循一个“好文章”的思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着眼于通过“好文章”的欣赏和体味来提高语文能力。“好文章”要讲究经典,大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先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硕果,反映的是先贤哲人的生活与情感,虽然远离现实,年代久远,但这些文明的积淀并没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给人以启迪和感悟,依然能成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的范本。“好文章”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社会文化已发生了重大转型,许多文学研究者,将自已的研究视点,聚焦到日益变化的社会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阐释新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通俗歌曲、影视文化、广告文化、网络文学等都进入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大众文化语境,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文本体系。只有以“好教材”为依托,以“好文章”为核心,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以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用“好方法”讲“好文章”。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盘活“教”与“学”的关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如果满堂灌,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而学生囿于教师权威的说教,缺乏学习的自主权,那么,大学语文的教学就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无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大学语文文本的“好教法”是引导法。教师是导游,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风光无限处可以驻足,指指点点,略作介绍,自己真认为好时也可以大叫一声“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导,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尤其不要重复别人的陈词滥调。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文本欣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不能脱离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首先,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味感受文本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教师才能在技术层面上指导学生去把握为什么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学生从反面理解文本,教师也不能强求学生观点的归一。只有允许对文本理解的多样化,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参与,才能把“好文章”讲活。本次培训中,周志强教授现身说教,用十篇文章诠释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学方法用活了,用对了,教学相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用“新技术”“新手段”上好一堂课。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粉笔”,其局限性是课堂容量小,教师所讲受限,学生所学不多;教学形式单调,教师腻味,学生乏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多媒体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成为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培训中,冯大健博士给我们具体讲授了新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网络与建设、网络教学软件使用等知识,充分诠释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1.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信息,供广大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挑选,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提供了信息支持。2.新技术形式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文本、视频,使教学信息处理多维化、集成化,大大丰富表现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促进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更为灵活,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天短暂的培训,使我有机会学习、借鉴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受益匪浅,我将把本次学习的收获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篇3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教学,多局限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方面,其实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还必须要注重“读”的训练。因为,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也正是阅读教学中由学生读中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
一、尝试性朗读一般在刚接触课文时进行,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这样,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动辄就要“朗读”让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象征性地让学生读一读,使“读书”通常成为一堂课的补白。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边思边议,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感情。
三、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指导学生进行感受性朗读时,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时,可以作示范朗读,要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结合文中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图画美,让学生在边看边读边想中,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再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读。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学生学习课文,不是靠教师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品味,加上教师讲解、点拔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仍要继承这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让学生进行品味性朗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品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领悟课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当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这又陷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我们强调要“熟读”的同时还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读”,更重“自悟”、“精思”,重视在熟读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或是思想内容,或是写作技巧,或是语言运用,或是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地加以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品味感悟中对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是阅读的精品和典范,语言风格各异,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读”的训练,恰当地指导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从书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篇4
前几日,我有幸和霍校长,王校长等一行人一起赴潍坊,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欣赏了专家、名师们的精彩展示,这里既有新锐的课堂展示,又有新颖的教育理论;既有名师的精彩表现,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感觉就是:潍坊学习,不虚此行!大开眼界。
一,研讨会中的印象
(一)不一样的老师
本次活动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由韩兴娥,毕英春等几位名师的精彩语文课,真正领略了名师的博学多思,多才多艺,循循善诱;我听后简直就是艺术的享受。同样是语文老师,为什么我做不到呢。
(二)不一样的学生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文采飞扬;在练笔时,出口成章,积累丰富;朗读时,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感情丰富,真是令人赞叹,同样是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行呢?
(三)不一样的课堂
他们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轻松、愉快,在李虹霞老师的课上,四年级孩子们所展示的那种自信和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整个的课堂。这显然不是简单应急性的训练,而必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内化过程。可以看得出,孩子们真的喜欢语文课,喜欢李老师,师生的互动那么的自然,氛围如此的和谐。这恰恰对应的是她所建设的“幸福教室”这一目标。让师生因学习而快乐,因学习而幸福,不愧是幸福的课堂。同样是语文课堂,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做不好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学习中,我第一次领略了于永正老先生的非凡魅力,身为教育家的于永正先生,如今已有七十三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多才多艺,妙语连珠,于老的精神令人钦佩!聆听于老的京剧真可谓人生一大幸事,于老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他的课堂最突出的是朗读示范堪称经典。
(四)不一样的阅读量
他们的学生,一个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真是海量呀!我们的学生也在阅读,为什么不行呢?从韩兴娥老师地报告中,了解到,他们从低年级就开始实施,自己编教材,适合儿童的特点,比如: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
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物。
这个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海量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
经过此次学习,我再次被语文课的非凡魅力所征服,陶醉在其中的同时,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二、研讨会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立足,不被淘汰。我感觉首先应该改变。
(1)备课方式的转变。就犹如专家所言,备课无需再“怎样讲的精彩”上花时间,而是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老师也必须变成一个读书型教师,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写作。
(3)改变教学方式,从孩子们的学习愿望出发,不去模仿哪一个名师的教学方式,而是在自己的课堂里和孩子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研讨会后的行动。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还孩子一个生动、鲜活的语文,从讲语文,变成读语文,使自己不再教得累,使孩子不在学的厌。
(一)如何处理教材
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的主导的时间,八节语文课,留下二到三节做单元整合,其他时间让学生阅读。
像我们最好的处理教材的方法,我还是最欣赏毕英春老师的1+x的单元主题教学。何谓“1+x”,简单来说,“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例子,相当于数学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他几篇文章,都作为略读课例。对这些文章,可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精读课例的教学目标不要定的太多,面面俱到,而是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课一得。我以往的语文课,存在着目标太多,容量太大的问题,总想在40分钟里把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感情朗读,学法指导等等都体现出来,东抓一把,西抓一把,生怕漏掉哪个知识点,看起来什么都抓到了,也抓到位了,实际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会。毕英春单元主题教学,则注重整合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删繁就简,教学目标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例如毕英春老师在执教《他令我们感动》这个单元时,《桥》和《金色的鱼钩》确立的目标是:
1、结合“环境描写”,“动作语言等人物刻画”的方法,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老汉”和“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2、领悟“环境描写”、“前后呼应”等表达方法的好处。基本的教学模式:第一步:直接引入
如,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组课文是围绕那个主题写的?《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部:带着疑问读书。
直奔目标,比如:一位老汉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老汉的动作。第三部:交流点拨:与此同时,注重朗读训练。第四部:以例悟法,依法自学。
比如依法自学,《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的动作语言。
像我们刚开始走语文主题学习这条路,可以用一节课整体来预习一个单元。步骤如下:
提前让学生预习。第一步:检查生字。
1、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重点识记疑难字词。第二步:了解内容,明确主题。
1、运用方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1、摘录句段法,2、问题回答法,3、题目扩展法,4、感受法,5、几种方法的综合用用。)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刻的主要内容。3、给单元拟定主题,说明理由。问:这一单元是围绕那一个主题写的,说说你的理由。
(1)指名说主题,写在黑板上。
(2)评价主题
第三步:学习每篇文章的表达方法。
第四步:习作指导。
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单元导读以文带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按以上的步骤操作,我们就可以用2—3节整合一个单元,其余时间让学生阅读。
(二)、如何使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我们学校的四年级已经开始配备了《语文主题学习从书》,那如何使用这套教材呢?前两天我看了看这几本书,每册书以教科书编写的单元主题为大主题也就是本册书的书名,然后又围绕大主题编排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是一个小主题,而且语言优美,字字珠玑,篇篇经典。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别人的做法。
1、把阅读《丛书》的时间完全安排在课内进行,绝不能像过去对待其他课外书一样,让孩子随意去读,放任自流。
2、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大量压缩学习教科书的事间,大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从书》。
3、还可以采用课文加《丛书》的方法。
每单元确定一篇精读篇目,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经课文读通读熟,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的句段,批注一下自己的感悟心语;
(3)感情朗读体会最深的语段;
(4)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5)发现写作特色
并模仿练笔。然后运用精读课文上学到的方法阅读《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对《丛书》中其他文章的学习,我们同样要求学得扎实有效。我们和学生一起选择统和篇目放在课中共同阅读,其余的放在精读课前或精读课后,这样,一文带多文,课本加《丛书》,互相补充,互为融合,互为依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如何上好古诗文这种课型。
听了李海梅老师的《如梦令》和韩兴娥老师的《论语中的成语》这两节课,要想上好古诗文的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原文。
(3)体会意境
(4)积累运用
(四)如何让学生学会积累
我们学生现在的积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而且抄下来就算完成任务了,到写作时根本用不上,这不是白费时间吗?通过学习,我感觉人家的积累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积累得让学生背下来。激发他把自己的积累用到写作中。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学会积累,老师的检查也要到位。可以这样试试。
(1)、每人建立摘抄笔记,从课文中或丛书中摘抄好词、佳句。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积累的美文佳句大胆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每恰当使用一处,给学生奖励一分。
(2)坚持我们的大量背诵经典诗词,实行天天我来背。不要拘泥于小册子。
(3)坚持我们的每天一格言,外加讲一条成语,要求背下。
(4)班级经常举行“美文诗词朗诵会”、讲故事大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在活动中体验背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背诵的热情。
(五)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
几节课下来,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师生同步写作。课上共同交流。在读《人民教育》时,才知道他们的做法是:
(1)师生共同写随笔。
教师随笔以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适当兼顾对日常生活、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与评论;学生随笔可以写读书收获、成长经历、学习心得、生活观察等,以学习生活为主。
(2)共写日记。
教师和学生一起天天写日记,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师生定期进行日记交流,教师总结讲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日记本上留下自己的感言。这个方式很好的增进了师生感情,使教与学更加和谐。
(3)共记“阅读卡”,共写“周读书小练笔”。
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推行使用“阅读卡”。内容包括:内容梗概、摘录、一句话书评、人物形象赏评、迁移写作训练等栏目,并有字数要求。每周两练笔,即每周一次主题日记、每周一次读后感。
(4)共度一本书。
家长、教师、学生共同读一本书,共写一份稿(读后感)、同讲一个主题。四、存在的困惑。
语文主题学习,对于好学生而言,这样的形式比较受欢迎,对于拓宽知识面也很有效,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有些生搬硬套,他们跟不上大队伍的步伐。五、奋斗目标。
最后,让我们在中心校宋校长的领导下,在学校王校长的带领下,打好这场语文改革的打仗,打出成绩,打出水平,我们共同期待上谷中心校的明天会更好。
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篇5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学习——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