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9-08 16:03:44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简单来说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的,通过心得体会,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7篇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1

上周,武汉晚报联合武外在线,聘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对各年级期中考试的试卷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必考易考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针对辅导过程中出现的最集中的问题,本期名师课堂专门针对如何提高数学解题速度进行了答疑。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呢?

首先,应十分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晰,对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非常熟悉。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是为阅读服务的,是检查你是否读懂了教科书,是否深刻理解了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能否利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时,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因此,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名师指导学生按此方法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其效果非常之好。

其次,还要熟悉习题中所涉及到的以前学过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例如,有时候,我们遇到一道不会做的习题,不是我们没有学会现在所要学会的内容,而是要用到过去已经学过的一个公式,而我们却记得不很清楚了;或是数学题中要用到的一个物理概念,而我们对此已不是十分清晰了;或是需用到一个特殊的定理,而我们却从未学过,这样就使解题速度大为降低。这时我们应先补充一些必须补充的相关知识,弄清楚与题目相关的概念、公式或定理,然后再去解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当然,解题速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三,对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也要熟悉。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否则,走了弯路就多花了时间。

第四,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通过锻炼逐步增长起来的。若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第五,认真、仔细地审题。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

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读题一旦结束,哪些是已知条件?求解的结论是什么?还缺少哪些条件?可否从已知条件中推出?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信息就应该已经结成了一张网,并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题方案,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验证。

第六,要学会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解题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你对学习的内容越熟悉,对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特定的数字、公式越多,并能把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跳跃性思维,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2

4月9日早上,我们一行两人来到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20xx年《数学文化》教学研讨会,看到这个题目,我想今天的研讨会主题与往常不大一样,可能是注重文化内涵的。果然,省实验小学汪峰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一节《包装的学问》,就包含着浓浓的数学文化气息。课堂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对两个长方体盒子放在一起包装,怎样放最节约包装纸进行着紧张的猜测、验证、展示、交流、总结初步得出结论:重叠的面最大时最节约包装纸。随着长方体个数的增加,4个放在一起,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猜测和验证,最后得出了新的结论,重叠的面越多,并且重叠的面尽可能大的时候,最节约包装纸。这节课同学们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数学能力,寻找着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把数学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课后,讲课教师与专家的发言和报告又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精确的解读,使我知道了数学文化原来已经研究好几年了,还有《数学文化读本》用来上课仔细想想,在我的课堂上其实也是始终渗透着数学文化的内涵,如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有序思维、有序排列、能利用迁移、转化思想进行数学学习等。只是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清楚楚的提出来。看来以后,我也还要在数学文化方面下更多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文化内容,发展学生素养从数学的角度来打造自己的课堂,使有数学文化的课堂更加精彩。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3

一.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参训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众所周知,做一个普通教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好老师则很难。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同时,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较好地组织教学,而是简单地教授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或者稍微补充一点课外材料。这就是一种普遍的教学观和教学现象。之所以这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们缺乏对课堂教学内涵的认识、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策略的表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科学、恰当地处理好一些问题,才能教学有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势。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应体现为“如何导”,即课堂教学的组织、思维的启发引导、问题的点拨、质疑和解答、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恰当的表扬与鼓励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怎样学”,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勇于质疑等,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被灌输者。我们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的主体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教而不研终觉浅”。然而,在当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说,教与研脱节。这都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研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4

暑期培训已过8天了,几天的镇(校)级教师培训加县级培训老师们收获颇丰,同时在收获的同时也触动了自己的灵感,引发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在第8天的培训中,韩国栋老师提出了备课的实效性的问题,引发大家激烈的争论。

备课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益,把备课环节抓住,有效地开展备课活动,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把教师引上专业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一个不能认真备课、上课的教师是不可能主动的寻求发展,也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目前,许多学校的领导认识到这一点,也为此非常着急,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备课要求,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什么集体备课的'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如何解决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想要解决学校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问题,首先就得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在备课环节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想办法解决备课的实效性。

我们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针对自身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一是教师个人的钻研不到位。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个人备课的质量决定着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一位教师只有在集体备课之前对所教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才能带着问题参与到集体备课之中,交流中教师之间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因此,想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必先提升个人备课的质量。二是备课组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备课组长是一个备课组的灵魂,备课组长的态度影响组员的态度,备课组长的能力决定着备课活动的质量。备课组长的能力欠缺,缺乏研究意识,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学校要重视对备课组长的培养,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同时也要从能力上注意提升。三是教师说的少,或着说的机会不多。说,其实就是交流的过程,让教师多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事情和问题,尽管有些问题不能马上得到解决,但只要是说,说明教师已经看到了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说的多了,教师们自然而然就会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发现问题,时间长了,有些问题就能通过教师们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这样的解决问题就是教师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主动寻求发展的表现。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让更多优秀的教师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让正气充满校园,这也是在创设学校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的过程。四是缺乏对课例的反复研磨和经历反思后的锤炼。课例研究是教师成长中效果最为直接的一种形式,一直受到广大一线教师们的青睐,备课组的活动在开始阶段可经常使用这种形式,让教师们感受到更为直接的收获。同课异构、多人多课、一人多课等都是在开展课例研究时比较有效的做法,我们不仅要重视课例研究,还要积极的参与,与教师们平等交流,让教师们大胆的发言,允许保留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在不断实践和研讨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引导教师们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在发言中,讨论中,争论中,争辩中,其实都是正在进行着反思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阶段。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会有其他许多的原因,总之,要想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首先要认清学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注意分析好各学科备课组面临的具体问题,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注意落实备课的细节,更要注意集体备课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开创性。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5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再次,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6

3月14日上午中心中学在城关中学开展了“我在国培中成长”观摩课教学活动,我听的是石岭中学董玮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和旗山中学方修宝老师的《顽皮的杜鹃》,因为我任教的是中学数学,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对方老师的这节音乐课不敢妄加评论,我想就董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谈谈心得体会。

这节课的优点:

第一,这节课是借班上课,董老师在上课前和学生进行亲切友好地交流,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直呼其名,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一下子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上好课作好了准备。

第二,董老师自始至终以鼓励、引导学生为主,精心设计问题串,实现问题驱动,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

第三,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探究的收获,“鱼”和“渔”兼得。董老师让学生采用量、拼、折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展示探究结果,显得科学严谨,这才是对探究学习的正确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第四,董老师在这一节课之前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位学生都准备了材料袋,课件制作完善,可以说这些为上好这节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形式丰富多彩,难易程度拾级而上,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足之处:语言不够科学,如在解释什么是内角和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什么是内角含糊不清,这时老师有必要强调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度数之和,也可以在图上标出来,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又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和时会出现误差,老师应该及时作出解释说明,不要让有些学生心存疑虑听课。另外,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节奏有些快,老师对学生的突发语言状况也未作及时评价。

不管怎样,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是一节值得肯定的观摩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篇7

7月20日,全市小学骨干教师在中原街中学参加为期一天的培训,让我们有幸近距离聆听了北京海淀区上地小学刘千老师的精彩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针对数学核心素养刘千老师结合自己在美国的学习内容和他们教育团队的研究成果从八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深度解析,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方向,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解读数学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教学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想法。

1.创设“需要”的情境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需求,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距离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4.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个教学实例:

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5.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和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终身事业。让我们的课堂少一点:担心、讲解、整齐划一。多一点:信任、鼓励、合作、交流、体验。

《数学课教师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