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推荐8篇

时间:2024-06-11 18:01:03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写好教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条理和系统性,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司马光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司马光教案推荐8篇

司马光教案篇1

教材分析:这篇小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释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积累,初识文言文。

我们在以前积累过一些句子,下面老师说前半句,同学们说后半句。

师:有志者……学生接:事竟成。

师:人之初……学生:性本善

师:玉不琢……学生:不成器。

师:人不学……学生:不知义

二、揭示课题,认识复姓。

1、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司马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司”。说说书写司字时要注意什么?笔顺:先外后里,先写横折钩,再写横,横起笔要略往外一点。最后写口。教师犯些

3、认识复姓“司马”。

(课件出示百家姓节选)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像这样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你听过哪些有这样姓氏的名字。(学生说)

4、介绍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它最有名的著作是《资治通鉴》。

5、(出示图片学生)猜一猜这个故事,学生简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说一说读古文的感受。

指导多音字“没”(mo)的.读音。指导用“没”组词,“沉没、淹没”,体会“足跌没水中”在这里的意思。

指点:文言文中没有轻声,“儿”读二声。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儿得活”)齐读句子。

说一说“儿”在句中的意思,小孩子。(板书:群儿一儿)

2、学生自读,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

3、指名展示读。(逐步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逻辑停顿。)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

方法提示: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4、齐读课文。

四、研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

师: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看注释、查字典等)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呢?我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读课文。

1、理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于水中。”

(1)、默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可以先把句中每个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群儿,戏,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教师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是“庭院”。

“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

(2)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

(3)指名读。齐读。

小结:刚才理解这句话,你都了哪些方法?

2、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一儿“足跌没于水中”,危险至极,群儿是怎么做的?

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第二句话。

众,指的是谁?边板书“众”,边指导书写。

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

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板书:弃)指导书写“弃”。

(2)、司马光怎么做的?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用动作演示一下。理解“持”,用手拿,所以是提手旁。(板书:持石击瓮)

(3)、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下文和图片,理解“迸”的意思。

(4)齐读。

师:在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预设:机智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善于动脑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朗读全文。

文章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篇课文。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在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上会更准确,更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意韵。)

五、整体感知,熟读成诵。

游戏:两个同学分别讲这个故事,一个用白话文,一个用文言文。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2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背诵的技巧——熟读成诵。

1、齐读,试背。

2、指名读或背。

3、比赛背诵。

第二课时

一、指名背诵课文。

二、感受司马光。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1、学生交流。

2、提供拓展资料《司马光山中斩杀蟒蛇》。边读边思考,你对司马光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结:这样的司马光着实令人敬佩,让我们通过表演再来重现当时的情景,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和机智。

三、角色表演。

建议小组分工: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司马光,一人饰演落水者,其他小组成员为群儿。

1、小组试演,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展示。

3、评价。

(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指导书写“庭、登、跌、持”。

1、说一说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司马光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案篇3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

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

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尝试创编故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两幅(①孩子掉进水缸里;②司马光砸缸)。

活动过程:

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指导语: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怎么救他呢?

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指导语: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尝试完整地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语:①猜猜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②他被救出来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讨论故事名称,完整讲述故事。 资料链接: 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

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2、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1、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 学生质疑。

4、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3、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1、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3、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2、3自然段。

2、 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党性朗读第1自然段。

2、 过渡:正当这些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情景。

2、 说一说: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掉进大水缸会发生什么情况?

3、 在情况危急时,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2、3自然 段。

4、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5、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6、 评读。

7、 讨论: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小 朋友吗?

三、指导写字。

四、教学后记:学生发挥想像到的办法去救小朋友。

司马光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识字

师: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节课我要先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这些字都认识了。

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图)将认读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组学生摘花,读字,同桌组词。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看插图,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图上的内容。(第3、4、5、6自然段)

出示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

(一个小孩掉到水缸里了。)

2、读一读,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读出紧张的语气。

3、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做的?看插图,说一说。

(发挥插图的用处,理解课文)

4、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课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

5、议一议他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背诵课文,掌握方法

1、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师小结: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起因、经过、结果。

2、试着按照这种方法,背诵课文。

(生背课文。)

3、指名背诵,怎样才能背下来?

四、扩展沿伸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 机智勇敢 )

出示: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也向司马光来学,帮助这位同学。

(小红的沙包挂在了树杈上,怎么办呢?)

或介绍司马光的资料。

五、书写生字

1、出示吓、叫、那、都。

2、说一说你的发现

(可以说识字方法、也可以说两组同部首的字)

3、重点指导那,其他字自学。

4、生描写,同桌互评。

司马光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展示图片(一):你知道这是谁吗?

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多,像一篇小日记。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

教师解题: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二、介绍人物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c、看注释理解词语。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⑤看注释理解词语、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重点指导生字“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

(3)学习多音字:得(děi dé)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水迸,儿得活。

得(děi dé)

dé1>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a、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司庭登跌众弃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

司: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 ”位置稍靠上。

庭:“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

登: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

跌: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

众: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

弃: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

持: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重点)

3、了解文章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24司马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6、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方法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8、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三、品读释疑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群儿戏于庭。

①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②戏:做游戏。

③于:在。

④庭:庭院。

⑤群儿戏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板书:原因戏)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一儿:有个小孩。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④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板书:经过登跌没)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①众:别的孩子们。

②皆:全,都。

③弃:丢弃。

③去:离开。

④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①光:指司马光。

②持:拿。

③石:石头。

④击:击打。

⑤破:被打破。

⑥之:它,指水缸。

⑦迸:涌出。

⑧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板书:经过持击破迸)

(5)儿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板书:结果活)

4、简述故事。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5、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

6、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7、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8、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9、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板书:沉着冷静破瓮救人)

方法指导:

1、怎样读好简短的文言文?(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

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可以用“/”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都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你了解到什么写作方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众皆弃去”反衬出“光持石击瓮”的难能可贵,突显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凸显出司马光机敏聪慧。

3、举例: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重点突出。

4、练一练: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司马光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篇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九个,句子两句。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节。

情感目标: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人的故事,领悟司马光的机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九个。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安排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板图),他叫司马光(板题)

2、学习“司”,介绍“司马”是复姓。

1)学习“司”,给“司”找朋友。

2)师述: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端木……)

3、过渡: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讨论、交流

二、看录像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像,思考: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师述:请看图,这口缸这么深,里面的水那么满,像你们这么矮的小朋友掉在缸里有什么危险?

3、师述: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去找大人,可是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三节,圈出生字,小小组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慌:理解意思。什么时候你会很慌张?

找:组词

劲:提醒是前鼻音

4、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读司马光和小朋友的表现。

1)出示句子

2)指导:前句紧张可以读得快些;后句要读得不慌不忙;“使劲”读得有力度。

5、我们再来看看图,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大声地叫喊,那他们会喊些什么呢?

1)出示相关插图。

2)出示填空

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大家都慌了,有的急得大叫:“。”有的哭着喊着:“。”还有的。

6、集体讨论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好不好?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

过渡:正是司马光急中生智,才使这个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7、学习第四节

1)自学生字,重点指导:

破:与“被”作比较,分别找朋友

流:用好方法记

救:与“球”作比较,找朋友

2)指导朗读

8、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遇事不慌张)

讨论、交流

自己练一练,读出紧张的语气

个别读

小小组学习

自己练练

两大组配合读

配动作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

自己口头练练

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自学生字

用平稳的.语气读读第四节

谁能背一背借助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的兴趣。

用描述感受的方法,理解词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司马光的聪明之处,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复习巩固

1、读生字

2、“摘葡萄”游戏

3、读课后句子

四、作业课外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司马光教案推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