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连加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5-01-20 18:01:37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教案的设计过程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案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连加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5篇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计数方法,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理解表格中各个标记、符号的意义,并学习用数字、图画等在相应的位置记录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3、能认真倾听个组游戏活动的要求并及时将使用过的数卡等材料能归还原处。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四)中小朋友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的背景图。

2、磁性黑板、磁铁。

3、统计锻炼的人数2组:幼儿用书第21页《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的材料,铅笔。"玩具回家"3组:人手一个小箩筐,筐内装数量分别为7~10的4中玩具,一个分类盒子;1套7~10的数卡(操作活动中,数卡摆放在箩筐的下边)。"朵朵花儿开"1组:写有数字7~10的花心圆片一份(见附图),各种各样的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数学挂图,感知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运动场上有多少小朋友在锻炼身体?仔细看一看,有哪些运动项目?每种项目各有多少人参加?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与方法(点数、目测、接数等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讨论并明确记录方法。

教师:我们怎样用记录单把刚才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呢?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第21页的记录单。

教师:记录单上有些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在记录单上记录运动场上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呢?

3、幼儿小组操作活动。

统计参加锻炼的人数(2组)请幼儿在记录单的表格中记录参加个锻炼项目的人数。

完成"玩具回家"请幼儿先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按每种玩具数量的多少顺序依次放在分类盒子的.每个每个格子里,并插上数卡表示它们的数目。

完成"朵朵花儿开"(1组)请幼儿根据花心上的数字,在花心四周加上同数量的夹子。

4、教师进行讲评,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请幼儿将自己"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统计记录单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师幼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你能看明白哪张记录单?你能把记录单的内容将给我们听听吗?(鼓励幼儿互相用语言交流自己观察记录的结果)

引导幼儿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教师:这张记录单记录的是哪些运动项目?这几种运动各有多少人参加?他是怎样记录的?(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同伴用数字、短线画点等多种形式的表达)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幼儿联系v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 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四、幼儿操作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

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五、小结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篇3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

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上,我们一起开着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大班连加数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