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10-24 11:04:13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没有复杂的结构,只要将自己的感受写得详细深入就是一篇合格的心得体会,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活动有很好的记录,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5篇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篇1

“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

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六年级有个学生,最近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象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年终考试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

2、单亲有的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篇2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它也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重要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它是联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这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011年11月6日我参与了“访万家”活动,一路走访下来感触颇多。

一、这使我很揪心——监护人不懂得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有一位家长—祖父:误认为孙子很聪明,因为小学回家不怎么学习也有好成绩,上中学后满以为也能这样;当看到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认为是孩子不适应老师,也许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也许是老师没有关心孩子。我说:“你对您的孙子并不了解,您的孙子周日到校很早却进了网吧、您每周给的小用钱不少却没有派上正当用场。您只关心他的吃穿,关照他不干坏事,却忽视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几乎是所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人所犯的通病。当我在家访中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有好的方法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这些孩子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不帮家里干一点儿活,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或者进了网吧。祖父母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干一点儿活。对孙子的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教,没有督促改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祖父母的溺爱导致很多天赋好的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这使我很痛心——对孩子关心不够

王东晨—一位非常内向的男生,一家四口人,父亲(残疾,失去了一条手臂)母亲外出打工,兄弟二人寄住在外婆家。他在外婆家什么活都干,挑水、做饭、捡棉花、带弟弟等等。他外婆还告诉我:他们家没有房子,很困难。我问他:“你为什么不申报贫困生?”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木然的看着我。此刻我深深自责,感到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对孩子关心也很不够。

三、这使我很舒心——学生们茁壮成长

当我来到张子归家时,我站在窗户下看了很大一会,发现他正在钻研他喜爱的数学,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奋笔疾书,这么勤奋的孩子何愁不出成绩。我问他父亲:子归帮不帮家里干活?“学习累了,就帮我们干活—掰棉花,锄草,喂猪等等。”他的父亲高兴地说。我说:“子归,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很好,有没有信心让你父亲更高兴,明年中考考取一中火箭班?”“老师,我有信心!”“从现在起,你就特别要把弱科英语突击上来,优势学科数理化要发扬光大。”“老师,我正在努力。”

当我来到李雪莉家时,老远就看见她和母亲在地里捡棉花。我问她母亲:雪莉白天帮你们干活,什么时候做家庭作业?他母亲自豪地告诉我:“她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雪莉,你知道这次期中考试是第几名吗?”“不知道。”“全校第七十三名。”“呀!”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了。这是她进学校来的最好成绩,也是她不断勤奋努力的结果。我说:“雪莉只要你上课注意力还集中一点,你的进步会更大。”雪莉明白我说的什么不住的点头说:“老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当我来到李敏家时,她正在烧开水。家里只有她和婆婆两人生活,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婆婆不久前摔了一跤,行动有些不便。从学校回到家里,她自己扫地、挑水、做饭、洗衣,还帮你婆婆搓澡擦背。只有忙完了这些才能坐下来学习。小小年纪就懂得照顾人,自理生活,这很不容易,也是难能可贵的。

四、这让我感到自豪——责任重大

当我来到孩子们家时,他们和家人一起热情迎接;当我离开孩子们家时,他们和家人又热情挽留,真诚相送,送了很远很远。从他们的行动中、从他们的话语里、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的是一种信任,一份放心,一份期待。这种信任让我感觉到受人尊重,心里充满了自豪;这份放心对我而言又是一种鞭策;一份期待——学生家长对知识的渴求多么强烈,这又使我感到责任重大,对我而言更是一种动力,我要无愧于家长和孩子们。它促使我在讲台上、在走访中为教育事业倾心奉献。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篇3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状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我班学生欧德洋家进行家访的那一次,那也是我调到金石后的第一次家访。欧德洋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庭作业经常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书写也很糟糕。从班上同学的口中我明白他家就住在场镇,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去找同班同学银鹏和欧阳潼兴玩。欧阳潼兴和学校李廷勤老师又是邻居,要找这些孩子的家是很容易的。下午放学后,我一个人既忐忑又兴奋,总觉得去家访不怎样好意思,恰好这时妈妈推着我一岁多的儿子叫我陪着出去逛逛,在逛到十字路口时,我提议:到金石这么久了,我们还没走过这条街,我班有几个学生就住在这条街,我们一齐去转转,顺便看看他们在家里干什么吧!一路上,我想象着与家长们的亲切交谈的各种画面。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了银鹏的奶奶站在路边和另一老太太在聊天。从她口中我才得知,和她聊天的这位老太太正是我要家访的对象。这时,两家的孩子早跑得没影了,心中不免产生了许多失望和无奈――欧德洋的父母家住农村,离场镇较远,为了让他好好学习,为了方便老人照顾他,专门在街上租的房子让他们住。租住的房子很简陋,一间大屋子里摆放着一张简易的床和一张吃饭的桌子,屋子外的院子里摆放着一灶一锅,烧的是捡来的柴火。他奶奶告诉我,欧德洋一放学就说作业已经做好了就跑出去玩了,她说的话孩子都不听,管不住。我和家长聊了很多,告诉他必须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要和学校共同来教育孩子。第二天,我私下和欧德洋谈心,让他明白父母的不易。母亲开个摊子卖米线,当时,进进出出吃饭的人很多,家长根本就顾不上我。当然,当她忙碌了一阵最后有时间停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她也不好意思地向我表达了歉意,还要热情地请我吃米线。其实这是我能够理解的,随着家访活动的深入,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大部分家长都是忙碌的,因为一个家庭的生计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这并不是说家长不负职责,而是社会生存压力大,父母的首要职责就是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选取父母,选取家庭,我们只能选取应对不一样的家庭,应对不一样的家长,我们只能选取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们的职责感,我们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我想对学生们说:“你们怎样来回报父母的这份爱,你们明白自我身上有着父母怎样的期盼啊!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家访使我很感动,个性是源自家长的那份信任,那份发自内心的渴求和敬意。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言放下,严格要求学生,就为了我的学生能成为走出校园的合格产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废品。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透过此次“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到达“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篇4

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荆楚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由省教育厅组织发起的、由全省中小学教师广泛参与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是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励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开展这样的活动,能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次活动覆盖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自活动组织实施之始,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寄予了厚重的希望。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师,身处教学的第一线,自活动开展以来,心里由衷地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我默默地告诫自己,要积极地投身到"比访"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再学习,再锻炼,再提高。10月8日下午,我们全体教师参加了全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视频推进会,聆听了三位省内优秀群体代表的典型发言和陈安丽厅长的讲话以后,很受启发。下面简要谈一谈由观看视频会议后引发的思考。

一、"课内比教学"教师获提高,学生得实惠。

1、教师要敢于挑战自我。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消除一个误解:我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了几十年的书,固有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已经不容易改变,没有资本跟那些教学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掌握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年轻教师比教学。"比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不是要教师在群体性的"比"中出类拔萃,而是在"比"中学习提高。在"比"中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探索适应课改目标的新教法,新学法,这是一个向自我挑战并改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改变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形式化、表面化、自由化等低效的教学环节。如何克服低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就是通过"比教学"这样的有效形式,促使教师去学习,去提高,去探索,去积累,去完善。

教师要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我们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问一问自己,这样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别人玩的"花样滑冰"式教学方法,究竟又有多大的实效性,自己是否又能这样做。我们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传授学生知识的殿堂,学生在这节课中究竟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这应该是我们衡量课堂实效性的根本。所以我们"比"教学不是比课堂上有多少天花乱坠的花样,不是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而是积极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途径。每个教师要端正"比教学"的动机,始终要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学生可持续发展。

2、学校要正确引导。要把课内比教学当做常态化的岗位练兵,不要因为开展这项活动,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以一次比武论英雄。比武必须随机随堂,不能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不是经过包装和精心准备的,而是要把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优质化,真正让优秀成为习惯。在引入竞争的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教师之间形成恶性竞争或敌对关系,除了比个人还要比团队,通过校本研修,建立学习共同体,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与专业引领,让大家既是竞争对手,也是联盟伙伴,共同提高。

3、"比教学"重在研讨,促进共同提高。学校要把"比教学"作为一个平台,吸引教师广泛参与。不论你资格有多老,也不管你学历有多高。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也不是单纯地比课堂教学的模式,它是全方位的、广泛性的教学活动。学校要把"比教学"与"校本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同课异构,示范课,研讨课,过关课等等。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比课,课后都要及时组织说课、评课,把每一堂课中暴露的问题,哪怕再小,作为研讨的对象,共同探讨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比教学"的意义才真正体现了。

二、"课外访万家"拉长了教师脚下的路,拉近了家校间的距离。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多数家长很欢迎老师进行家访。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1、家访能协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及时阻止孩子不正常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现在的孩子,因特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已经有过早的思维和自我独立意思,但又因为思维的不成熟性,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形成矛盾对立之势。在这种矛盾情况下,教师的家访能起到非常有效的调节作用。

2、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孩子们诸多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家长们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造成的,是家长们不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而一味的一厢情愿之果。因而,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3、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4、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有利于意见的交换,有助于达成共识,更容易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家访,教师可了解到学生的在家表现,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教师能更好地提醒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这样家长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并表示愿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比访"活动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行为,我们教师要抛弃急功近利思想,真正把心思静下来,把身子沉下来,到学生中去,想学生之所想,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最高效的课堂留给学生,把最优质的服务送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教师、教育带给他的无限的乐趣。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篇5

前几天,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对所教班级的三位学生进行了家访,他们分别是九(8)班的方承扬、张家豪,九(9)班的王慧翔。说到家访,其实虽工作那么多年,但确很少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家中,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碰到一些需要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一般都是打打电话。通过这次家访,我觉得这种形式真的还是十分有必要。

在家访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家长的热情和学生的兴奋。这三位孩子的爸爸、妈妈按照我们事先预定的时间有的在街上,有的在家里已等候多时,这种惊喜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其次是让我更了解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三位学生初中已经毕业,即将踏入高中生活。平日学生在校我们了解最多的是学习,根本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业余情况。来到张家豪的家中,看到他写的毛笔字,真让人感到惊讶,同时也为他感到自豪。要知道他的英语字一向就写得特遭糕,潦草。于是我说:张家豪,你的毛笔字能写得这么棒,我相信你的英语字也一样能写得好!他惭愧的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他抬头说:张老师,我初中英语不太理想,但进入高中后我会加油的。听了他的话真让人感到欣慰!我和他的家长都笑了。

第三点感受是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增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与信任度。通过家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家长和老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沟通关于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这不仅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家长与老师互相交流交换意见,根据学生的差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家访中我看到了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的差异,我深深感到,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建议,并表示会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途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与之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

《万师访万家家访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