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8篇

时间:2023-02-23 11:10:57 分类:教师心得体会

经常写心得体会也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会写心得体会说明你对相关的事件是有你自己的深刻的认知的,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8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1

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段数学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初步形成了“三维目标”。但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较为零乱无序,尚未构筑起清晰的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时渴望及时准确地反馈、重现。这时帮助学生对所有数学知识回眸,显得十分重要。能满足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向往”,对已有的知识再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又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我校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座谈讨论,将教材编排体系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分类整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实施有效复习进一步提高数学质量为话题,在优化复习时间、复习策略、复习方法、效果检测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一、归类整理,穿珠成线

本册教材总复习共有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大知识板块。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先分类复习,再综合练习,将相关知识点安排在每个课时中,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脑海中重组,构建正态分布图。按单元编写每个课时教案时做到精选习题,精讲多练;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及时巩固,狠抓课时目标达成工作。也就是条块分割,各个击破,实现习题引领——概念重现——新题探讨——生活感悟应用的良性循环。

二、注重联系,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点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如同一根链条那样,各个环节既可独立成型,又可相互呼应,形成整体。为使总复习更加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给学生以新鲜实用之感,在综合练习时,尽可能沿着以相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计算法则或公式—知识应用的体系,突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四则计算法则,相互关系,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简算定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分解与合成;分数——除法——比——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基本性质的具体运用;数的整除迁涉到的相关知识列表展示,动态生成;把口算与笔算方法有机融合;将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相互转化训练等,努力揭示规律,发散思维,更加完善地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行先易后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感悟多种学法的复习策略,真正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用有效学习时间,理解记忆概念,强化说理训练 , 优化复习目标达成过程,编织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兼顾差异,因材施教

不容置疑,由于总复习中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复习时间短暂,复习内容跳跃性大,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班级学困生普遍存在心理焦虑。为使他们摆脱知识基础缺陷和生活经验不足,学不得法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教师应进行换位思考,学会期待,保持持久的耐性,把特别的爱奉献给他们,走进他们心灵,实施分层复习,点点滴滴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复习浅显的知识点时,多提问他们。较为容易的数学语言,引导他们说出来。对那些有解答愿望的习题,指名板演时教师可作必要的个别点拨,欣赏他们解题过程的闪光点。复习是尊重差异性,保护全体学生的自尊心,开展“小先生助学”行动,鼓励全体学生自学与小组互动相结合,对易错难解习题则实施学生感悟与教师相结合的办法,为每个学生设计复习目标,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位学生在各个复习环节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获得成功体验。还建立了课外学习小组,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行星级评价,增强学生自觉获得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认同”。多搞题组辨析,各种题型比较分析,一题多解的训练及多种综合练习,启发学生既活用知识,又升华知识,形成本领。

四、活化资源,梯级检测

复习效果总是在具体的检测中显现的。我们紧紧围绕数学课本内容,领会总复习编排体系和总体达成目标,活化资源,有意地整合省编的《课外补充习题》、《走进总复习》、《新理念数学学习》等资料,选取有价值的题型,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创设数学生活情境,改进复习方法,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指导例举、类比、学会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画图分析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的方法,运用观察、理解、抽象、推理、联想等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和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每节复习课上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及时进行有梯度习题的练习,有的放矢地把各种题型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享受螺旋上升式效果检测的愉悦,进而获得总复习的全面丰收。

我们的期盼:

根据木桶理论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教师总是期盼每位学生都成为优等生,但事实告诫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学习题,师生都深感茫然,进入总复习阶段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学无止境,追求就无止境,习题的广度和深度更无法估计。我们期盼数学命题人,将试题(包括附加题)的区分度、难度、可信度控制在课本思考题范围之内。让我们共同迎接小学数学的又一个新的春天!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2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好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总之,对学生而言,要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与他们交流,及时改变教法和教学进度,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中来,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我们教学理念和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在小学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数学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8)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解决问题的步奏“找到数学信息,建立关联、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踢球、捉迷藏、丢手绢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8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4

3月14日到xx县第六实验小学学习,学习主题是xx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具体到学校是生本课堂的展现。共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五年级的,第二节是六年级的。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两节课在多数时间上都是以学生主持、学生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质疑为主,老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质疑。班级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6人一组或8人一组,选出组长,制定出组长与组员的职责。在课开始的时候,讨论好给予小组评价的方法,按照方法在课堂中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加分。上课过程中,每个环节选出一个或两个引导小组,组长主持,组员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讨论。把课堂正真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巡视或学生回答不够的地方,简单提示或加以质疑。即使老师要提示也要先让主持人同意,给予发言的机会。

两节课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大体都是这样的方式。第一节课体现的更好,第二节课老师的发言和指导稍微多一些。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

生本课堂体现了教学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瑕疵。简单罗列如下:

1、两节课都有作秀的成分。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太过流利,不太像是口语,倒像是提前背好的。

2、课后我们到班级内看班级文化展示,都很精彩。很意外,在一个班级的讲桌上发现了一根塑料水管,另一个班级发现了两根水管,看样子应该是当教杆用的。如果常态课堂也像展现的课堂那样精彩,怎么还会需要教杆呢?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5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6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简单,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向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十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务必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明白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7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进入这个温馨、积极向上的“__”团队已经半年了,半年的工作、学习和实践虽然让人紧张、繁忙。但是我感觉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一、政治思想、师德方面

近期来,我时刻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上进,业务上刻苦钻研,能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己的师德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循循善诱。

二、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在我们工作室的博客,内容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我们成员的学习成果,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三、读书交流,提升理论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从工作室成立的那天起我们就共同开始阅读同一本书《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反馈收获,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平时能坚持阅读了《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理论书籍,撰写了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学期还有一篇教学随笔《在探索中成长》发表在cn刊物上。

四、乐于求索,积极科研

本学期,工作室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每一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认真聆听工作室成员间的相互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宝贵经验,及时作出总结和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这其中就有我作的一节课《倒数的认识》和专题讲座《有关数量关系的一点思考》。

五、认真反思、明确方向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及时总结,加强反思的能力,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总之,一学期虽然过去,我也收获了许多,但求索路漫漫,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数学学科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自己的教学有自己的特色,并带动整个学校的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篇8

一、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是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应用题看起来很难,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基础知识的升华。万变不离其中,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最后还是要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例如:一件衣服58元,一条裤子42元,买5套共要多少元钱?如果学生掌握了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基础知识,那么这样的应用题老师不用教,相信他们也能很快列出算式来。

二、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弄清事理。

所谓复合应用题是指两步以上的计算应用题,那就一定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而定.只有先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才能确定相应的解题步骤。如在解两步的应用题时,在所需要的两个数中,往往把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一个数隐蔽起来,这就需要先把它找出来,才能进行计算。例如:小明以每分钟走80米的速度去上学,花了30分钟才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时,他只用了20分钟就到家了,问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复合应用题中就隐藏了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多长,我们必须先求出全长,然后利用速度=全长时间的关系,求出小明回家时的速度。

三、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正确地分析一道应用题,是寻找解题方法的关键所在。分析应用题,目的在于了解应用题中已知数和所求的未知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就要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我在教学时,一般就教学生二个分析方法。第一由条件入手分析,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第二由问题入手分析,分析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心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