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7-17 16:05:32 分类:培训心得体会

书写一篇读后感帮助加强同学们对名著思想的体会,想要加强自身的文字功底,我们要学会勤动笔,写好体会,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1

20xx年x月x日晚,本人以张杞妍家长的身份,参加了沙湾中心幼儿园本学期的家长会。给本人的一个感觉就是:幼儿园精心部署、老师们细心准备、家长们获益良多--营造了一个成功的家长会。作为幼儿的家长,本人总结本次家长会为三个词语:感谢、学习、期望。

与很多家长一样,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父母,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第一个舞台,是孩子们人生之初迈开的第一步,是最关键人生阶段。他们在幼儿园学习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社交能力,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储备能力。幼儿园的每次家长会,无疑是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以及向老师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个绝好机会,我们感谢幼儿园和老师们提供的沟通机会,更感谢老师们为孩子的茁壮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

当晚家长会的“盛况”可以用园长的“一望无际”、“人头涌涌”来形容,毫不夸张地描述了家长们参会的热情,这不仅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更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们的支持和感谢。倘若幼儿园教育水平不尽人意的话,家长还会这样踊跃参加吗?这就证明了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们的感谢之情。

家长会的第二个议程就是“知心姐姐”xxx老师给家长带来的“关注孩子成长心动力”讲座。褚老师是幼儿教育的专家,她字字珠玑,用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之处,使我受益匪浅,学习到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培养小孩的自信,要“美化”家长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要做小孩成长的伙伴,做好老师和小孩之间的桥梁,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达到家园共建的目标。听取了此次讲座,本人弥补了日常对幼儿教育的不足,找到了幼儿教育的方法和窍门,增强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获益良多。

讲座完毕后,我回到小二班参加班里组织的家长会。班里的气氛更加活跃,看到孩子平时学习的环境,心里更加愉悦。老师在讲台上细心、详细地总结了上学期的情况,指出了孩子在园里存在的问题,并对本学期的教育重点和计划进行的展望。听着老师们高水平的讲课,看着设备完善的教室,清洁卫生的环境,家长们心里踏实,面露笑容。

本次家长会使我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园、老师和小孩的情况,收益颇丰。对家长来说,期望的是孩子的收获。通过这次家长会,我对小孩在沙湾中心幼儿园的健康成长是充满信心的!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2

上周末,有幸聆听了陈晏特级教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让我对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评价等有了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此次培训活动中,陈特多次举了自己园的教育实例,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幼教同仁们的教育智慧,开拓了视野,及时的学习到了很多能现学现用的东西。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教师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去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们以后开展教师培养和自身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课程的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从生活、环境中找课程的材料,更科学的开展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意识到幼儿园的发展与幼儿、教师的密切关系,就如何提高幼儿园的质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方法。

讲座指出:

一、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让每个幼儿充实的度过每一天。

我园也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努力让每个幼儿的一日幼儿园生活都能感受到幸福、自由、畅快。

生活与环教育密切相关,千丝万缕。杜威和陶行知也早有此论断,但是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联系自身,在我们班,孩子有很高的自主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力所能及的做好各种事。例如:衣服脱下来折整齐再去放、喝完牛奶自己动手洗杯子、能自己添盛饭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我们老师都很为他们开心,另外还经常看到孩子们互相帮助、合作共享。

孩子们能做的,放手让他们去做;孩子们做不好时,教他们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二、环境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环境

所谓环境,大到幼儿园以及幼儿园周边,小到每个班级区角的材料。或许孩子不会特意关注,但都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

她指出——

好的幼儿园环境能记录和呈现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好的班级环境具有美感,符合艺术审美的视角和要求;

好的班级环境是立体的;

好的班级环境是能多元呈现儿童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的;

好的班级环境材料是丰富的,最好是自然物的;

陈特也举例了他们幼儿园极具有特色的活动——“小树林的一天”,她说孩子们可以在这一天,自由的待在小树林,想干嘛就干嘛,但是同样的,你需要自己解决午饭问题。贴近生活的一天,同样是难得的一次教育机会。孩子们会早早的打扫小树林的卫生;喂饱小羊、小动物;为自己的午餐忙这忙那;一起搭起午睡的帐篷等等。这一天的收货可比教室里学到的多得多了。这一活动可是把幼儿园环境用到了极致。

三、把成长的权利与责任还给孩子

真正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老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角色——准备者、材料提供者、环境创设者、支持观察互助者、反思型实践者。还孩子自由、独立、有选择的成长!

小小的天空,承载着大大的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那些3~6岁的幼儿,必须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用真心搭建起和孩子们沟通的平台,用爱去滋润一粒粒稚嫩的种子,留给他们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提供孩子们更多自由成长的机会,看着它们发芽开花,期待着它们结出丰硕的果实。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3

曾经有一个教育者说过:“教育始终应该是一个付出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和享受的过程!”今天听了深圳市幼儿教育专家李春玲的讲座之后,对这句话理解更深刻。作为一个老师的确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及时充电,也要无私的奋献、付出,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悟!。李教授的“跳出传统思维做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和“让环境说话”这两个主题的讲座真的是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平衡!儿童发展领域的平衡、教师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环境创设的平衡,教师应努力实现儿童自由学习和成人指导或帮助两者之间最优平衡。我们的教育如果出了问题,没关系,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及时改进还是会有所发展的!看了国外的有些教育图片,让我感到平时对自己孩子或者学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办代替太多了!孩子会做的让他们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为什么大人去干扰呢?作为老师或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点还是让他们把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慢慢做完吧!其次,让我知道布置环境不是单一的美化和装饰更重要的是让环境“会说话”《指南》指出给孩子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有教育意义的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也是教师的好助手。

让环境“会说话”常规教育无形中会形成,如孩子排队抢着往前站、吃饭时乱撒、区域活动时大声说话等等,如果我们贴有相应的标识标志孩子就不会抢着喝水、站队,上厕所,也不会把不爱吃的东西乱撒,会自觉排队,不喜欢吃的东西放在规定的地方,养成安静地进行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让环境话“会说话”幼儿在无意注意中识很多字和认识很多数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床头上贴有自己的名字和学号,慢慢的他们无意识的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布置环境墙上的很多字他们慢慢的也会认识。

让环境话“会说话”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内容就会展现在脸前。环境是实践一日课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把课程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了解探索简单的科学知识、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或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善于模仿或表演社会知识和舞蹈音乐,并能用手工或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我对这次听幼儿教育专家讲座的点滴感悟,有不成熟的地方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建议。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4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吴江市震泽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第一位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到达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应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5

今天教育局邀请浙江省首批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朱静怡老师给我们培训处的老师上课,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一线老师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她给我的感觉是年轻,尽管她已62岁的高龄了,但她依仍头发乌黑,精神迥弈,她不说我还以为50多岁呢!同时,她早上来给我们上课,是自己乘车过来的,据楼老师说,朱老师在给我们上课前两天,打电话给她,询问乘车路线,当楼老师跟她说:教育局这些老师都是派车去接,不管她住得路程是远还是近,但朱老师却说,现在油价贵,让司机起个大早,大远去接不划算,还是她自己过来比较好,到了汽车站,她打的过来,尽管如此,她跟我们是差不多时间到教师进修学校的。

再次,她给我的感觉是责任,在上课一开始,就给我们讲她的经历,从1962——至今,经历了入门、起步、开温、沸腾、结晶、周住琢等六个时期,这六个时期再就了她辉煌的一生,在这期间,她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研究成果《发展幼儿能力课程》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其中这个“发展能力课程”是1989年秋前世界考前教育组织主席柯蒂斯教授亲自定名的,可见朱老师是想得提前和独到,在她53岁设计,取得自学大专毕业证书,被评为全国优秀自考生,这让我感到肃然起敬,朱老师在数十年的幼儿教育中一直践行着“一切为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为宗旨。为了履行这个责任,她始终将体、智、德、美融为一体,让每个幼儿手、足、眼、耳、鼻口等器官并用,促进大脑的健全与发展从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达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她告诉我们,她的教育理念是:一日活动课上,把课当游戏做,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她的教育活动中,时之,处之显示着“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幼儿的差异,维护幼儿的天性,完善幼儿的人性”的教育思想。她在每一项活动中都倾注着挚爱幼儿,欣赏幼儿,激励幼儿的情感营造着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师与幼儿“手拉手”进行沟,幼儿一起玩耍,一起研究,一起发展/

此外,朱老师在平时的活动,密切联系着幼儿的生活经验,完全利用环境资源,根据幼儿日常生活得到的一些显浅的感性知识,组织他们交流与讨论,经常适当的点拨,逐渐上开为理性认识,经常带领幼儿去大自然走走,观察社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内外花、草、树、木生长变化和各种动物的变化。引导他们讨论春、夏、秋、冬四季与各种动物、植物生长的关系,使幼儿从小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无穷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她送我们一句话:“跳出幼教,看终身教育,看社会”在她那,我学到了不少,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需要通过努力,尽量缩短距离,使自己成长起来,做一名平凡不平凡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6

三载时光,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一个眼睛鼻子还皱成一团、巴不得时时粘着妈妈的小小人儿,已经长成了天天盼着去幼儿园向老师们学本领、和伙伴们玩耍的小大人了。当然,和她一起成长的,还有我自己。在这个“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学习和体悟国家于去年颁发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帮助我更好地明晰对孩子的培养方向,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千人千面,万物万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对孩子的教育也绝非是千篇一律可以照搬照抄的,即使是长期研究教育的专家学者,也无法在具体操作层面言明穷尽什么是人人都适用的教育。但我坚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心灵的滋养、对教育观念的影响是受用一生的。犹记得,我的爷爷虽然小学都未毕业,却一生坚持看报自学,在我即将步入小学时,他给我们一家三口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希望父母以言传身教为我树立榜样,希望我遵循师长教诲,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当年妈妈念这封信时,我仍懵懵懂懂,更多感受到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期许,而当我自己也成为妈妈,这一幕已近30年前的场景却在脑海中愈发清晰,让我感悟到好的教育并不由学历高低所决定,家风传承对孩子教育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用爷爷当年的叮嘱自勉,并和家人们形成一致。

秉持初心,身体力行。得益于紧密的家园协同机制,让我这样的“新手”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就孩子的成长情况向老师们请教其应用。虽然近现代的教育理论颇多来自西方,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自古重视教育的国家,并流传下了诸多经典。譬如《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不启迪着我们思考“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孩子”等问题。《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更昭示着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品格。而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我们也能明确看到对家庭教育的指引,并不是对孩子的知识、技能的堆砌填压,而是着重于家国情怀、道德品质、意趣审美、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并提出了多种方式方法。我对其中三点尤为印象深刻,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是亲子陪伴。我和孩子爸爸都很注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质量,双方参与、不可或缺。在平时,我们会和孩子在晚饭后边散步边聊天,在书桌前阅读各自喜欢的书,用app听故事甚至一起看动画片,讨论其中的情节和角色。到了周末,我们会一起去爬山嬉水,亲身领略“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的场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或是逛馆观展,了解博物馆里展陈的人文和科技,感受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希望通过点滴日常,把自己的素养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则保持敬畏之心。

二是充分尊重。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而是具有自己思想、性格的独立个体。我们将孩子视为平等一员,常会在需要作出某项决定前,倾听孩子的意见并求同存异,既不以家长的权威施压或操控,也不因她的幼小而有求必应。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尊心,比如她不擅长的事就不愿意示于人前,家长的示弱、容错,看似不经意间制造的让她悄悄努力的机会,反而会给她带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情绪是个小怪兽,家长总会有不耐烦的时候甚至免不了大声训斥,但及时反思,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三是相互促进。人无完人,我们并不是“超级妈妈”、“万能爸爸”,都存在自己的知识短板、性格缺点,所以我们也从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万事完美。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盲点和未知领域,我们都坦然承认,并会和孩子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来查资料学习。我们也常常发掘对方和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声赞美、一个拥抱,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助于我们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非一夕之功,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的一场修行。希望我们能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日益精进的自我修为,陪伴孩子从扶风幼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7

12月6号,陈默老师的心理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视角》讲座如期在大庆举行,那天气温突降,但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专程来听陈默老师课的各位老师的热情,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非常精彩,陈默老师从孩子每个年龄段所面临心理任务和孕育能力,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师与孩子沟通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听完讲座我觉得有很多收获要与大家相互交流:

讲座一开始,陈默老师就为我们陈述了当今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前所未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她为我们分析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任务及此阶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陈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应对策略。所以班主任应该当学生的保护人,把对学生的爱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仅从身体(出生和体能)、心理(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还要从环境(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了解学生。总之,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懂得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学习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长说千万遍也没有用,不懂,他们是从感性的角度看待学习的,学习有没有乐趣?他们对学习有没有感觉?所以,想让孩子愿意去学习,要把握三点:

1、有趣味,要“引诱”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会去持续关注;

2、能分享,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真诚地鼓励,并且坚持不懈。

以上三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实现,就连做实验,老师都要求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背会,全部是教条的,孩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永远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样的环境下,对好学生差学生都不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转整个社会环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无奈,陈老师特别强调——学校没有的家长补!父母一定要把这些学校没有的“营养”给孩子补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多讲故事,多提问题,他可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散步的时候数数马路边上有几棵树,再看看树中间有几个空,她可能对数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展开真诚的探讨,鼓励他不断地挖掘知识的内涵;坚持正面评价,及时真诚地赞美和肯定,等等。其实,成人学习也是这几个特点,我们的拓展训练就强调“体验”、“互动”、“寓教于乐”,强调“分享”,用及时并且夸张的方式给予奖励等。

父母还要记住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该如何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在婴儿期,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尽可能减少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并且几乎相同的期望,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我们这几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儿园要彻夜排队,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我们并不幸福,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应该是——形成自尊人格。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长期信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尊重,理解,包容他们。陈老师有一段对幸福人生的定义:你培养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欣赏自然美,会享受艺术美,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孩子,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忽略他,也不要过度关注。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时候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总会为人父母,能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篇8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从事幼教以有两年半了,很庆幸我是本班的班主任,很庆幸我毕业一年,就当了一名班主任,原以为当班主任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真正当上了,我才知道这里面的甜和苦。初为人师的我,总是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几年任职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为人师之苦,为人师之苦,为人师之难,为人师之乐,所谓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这个班是好是坏,是优是差,百分之八十是在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对此,班主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爱孩子,了解孩子,循循善诱,不歧视任何孩子,亲密的师友关系,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会爱你,听你的话,整个班的小朋友才会听从你的管理,

由于我本身的性格和脾气的影响,使我易喜易怒,所以在工作和为人处事中,并没有把作为班主任的要求和作为老师应对孩子那份圣神的爱,时常放在心上,常常会因为孩子犯错,不听话而为此大动干戈,拉出高八度的嗓门训斥,而事后有恨有后悔,想想其实孩子也不是不想听话,不想天天得到班主任的批评,他们也想做个乖宝宝,也想让老师表扬一次……

每天与孩子的接触,我完全能感受到孩子的那份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孩子,只有你哎他们,他们同样也会爱你,只要多关心他们,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同样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

其次,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儿童期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其教师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孩子每天喜欢模仿,尤其是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注意,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显得非常重要,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教过的很多父母都会告诉我,孩子在家模仿我的言行的实例,这让我有点害怕有庆幸。害怕的是我的言行都被孩子模仿,是否有些不好的行为也让孩子学到了,为此,我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凡事我要求孩子做到的,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凡事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模仿自己的好习惯。

最后,就是家园合心,共同教育。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孩子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才让孩子在家也有个好的教育环境呢?这就要班主任多于家长沟通,多于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见教师的这一职业是如此的平凡伟大,她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所以教师在社会中不断自觉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且细致的,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对孩子负责,家长负责,要努力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来让幼儿园满意,叫做满意,孩子满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我想只有这样的班级才能创造出一个号的学习的生活环境,才能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