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培训心得6篇
大家在写心得时一定要注意语句段落通顺才行,心得是个人记录情感最好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改革培训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1
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要进一步契合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主要特征,需求的是人才具有明确的奋斗方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社会需求的人才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需求人才要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职业未来能力。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这一资源的主要方面。[1]因此,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要进一步契合。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社会需求政治素质高、职业人文素养好、敬业奉献强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透彻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新性;要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强国富民的思想,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气魄;树立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职业献身精神,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金钱、利益面前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保证行业企业和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人才政治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找准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结合点,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真诚守信的观念、艰苦奋斗的思想。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的观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培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2]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改变传统“灌输式”抽象理论为主的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谈心、讲座、讨论、咨询、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教学。也可采用案例、项目、任务导向、现场说教、启发思维等新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教学,突出哲理性,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让学生在思想上接纳,在行动上适应,在生活上见效,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和德育教育中,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奉献敬业精神。[3]
三、社会发展要求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并具有竞争意识的开拓进取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以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既需要有科学文化素养,又要有经济头脑,懂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还要要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技术技能,不怕吃苦、敢创敢干,能在基层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要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应对,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看准方向,发现机会,把握未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保证行业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职场中更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技能结构优化,职业素养良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意洽谈、人情世故中,要有雄辩的口才,对答如流的言辞,沁人肺腑的辞令,彬彬有礼的风度,训练有素的处事行为。要有广泛的社会交际和良好的人缘关系,能够营造和睦融洽、团结协作的内部环境,善于沟通行业企业与外界的关系,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时效观念,敢于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有胆识、有气魄、敢闯、敢干、敢于进取,大胆创新,不断创造未来,开拓新市场,工作效率高的复合型人才。[4]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真才实学和过硬本领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学体制,采用全新的办学理念,调整改造专业和课程设置,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和修订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要强化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要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的训练工作,要积极探索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延伸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点。[5]要灵活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课程,要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在“必需、够用”,“突出职业性、岗位性和实践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强化自主学习,注意过程考核,构造学习性强,加大选修课份量,及时引进新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工渗透和文理兼容,促进课程内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构合理化,保证各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实现职业素养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近期要求与远期需要诸关系的统一。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用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的,遵循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科学安排教学环境,熟练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注意知识的转换性和业务的创造性,强调自我发挥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侧重训练运用技巧,注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把学生的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按照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特长充分发展。要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运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微课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职场中,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在真实环境下曝光和真刀实枪的环境中演练,进行针对性的成型塑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职业情感精神。
四、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
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创新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赋予高职教育庄严责任。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要关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牢牢把握专业建设方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积极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规划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课程改革,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赋予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6]走出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框架束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新课程模式。在职业能力培养上,要在实训教学环境的现代化、职场化和信息化建设上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有效对接,要在实训基地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实现育人功能的对接和互补。社会发展需求用得上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当前首要任务是积极实施“教练型师资队伍培养工程”,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工作教练的培养上”,教师要到行业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管理、轮训,培训成为师资培养的新常态。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2
为了交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情况,学习浙江等沿海地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名师的教学经验,建立与他们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师工作联系的渠道,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的交流和提高创建有利条件,商贸旅游学院领导郭娟带领系部专业负责人,于20xx年7月11日-17日对浙江某旅游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察学习情况介绍
1、王院长介绍学院基本情况、示范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基本情况:硕士多、职称高。该校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院校之一,下设酒店、财务管理、烹饪、导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4700多名在校生,其中3000名专科生、1500名本科生、200多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目前成为中国饭店业的“黄埔军校”,全中1/3以上的酒店经理均在该校学习过。已加入世界联合国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对外交流密切,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且是唯一的一家旅游职院。
(2)示范创建中的难题:一是工学结合难;二是生产性实训难以实施;三是顶岗实习难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好做)。
(3)高职教育本身的难题:一是高水平、大规模的兼职教师难请;二是顶岗实习的实习基地按教学环节管理较难;三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工学结合实施起来很难。
2.介绍经验(最大的收获)
(1)真正贯彻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在于:专业建设层面、课程建设改革和配套的资源环境的开发。
专业“中观”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已规模化,很好地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订单培养比例占毕业生的60%-70%;二是酒店系统订单班的学生,三年级全部进入专设的“银领班”学习,完全由酒店系统派师资授课,第6学期即以准员工身份进入酒店实习。
课程微观层面(基础环节,课程建设模式):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强调从工作过程出发,按典型工作岗位,将原有课程体系重构。
先有岗位开发,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找准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开发课程标准;最后按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建设,进行更扎实的含教学条件、考核机制等在内的配套资源的建设。
最大特点:
一是全真的实训条件,职业氛围浓厚:如旅游系的教学场所的走廊上挂着的均是全国各知名景点的介绍,学生就算休息时体会的也是酒店方面的
二是全真的实践操作
三是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商业营运,老师指导。如酒吧的调酒,用的全是世界各种真实的酒品;烹饪专业学生各实训室均是按目前高档宾馆标准建造,学生在其中实战演练,如刀功、摆盘后的成果,由学生亲自掌勺,做出来的饭菜就是教师餐厅的早、中餐,对学院来说,节约了食堂的人工成本,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战操作。
二、交流互动:
(1)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双元双优--优秀的校内专任教师,优秀的行业兼师(二级部门的业务经理、业务骨干)。二者前期共同开发专业标准,中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进行备课、上课、授课,后期共同考核,实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考核时,命题由兼职教师提供最新的业务资料。
(2)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8点1线的专业建设思路,实施“岗位+证书+订单”(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维育人的“123”人才培养思路,组建了由职业技能训练师、职业素质培养师、职业知识传授师构成的“三合一”育人团队。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来设置。
(3)实地参观实训室:饭店博物馆、中式餐饮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前厅模拟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高档宴会实训室、烹饪实训室各实训室职业氛围浓厚。该学院还建了一座宾馆,由学生营运。
(4)参观学习杭州运营出色的酒店。如杭州歌德大酒店、杭州万豪大酒店,学习酒店独特的管理特色。
(5)问与答
问:非订单班与订单班的教学管理如何开展?
答:订单班的进行调整,非订单班照原计划进行,双线并线)问:教研教改、科研工作如何开展?
答:两条线:教务处负责省教育厅高教处的省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研教改等项目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科研处:负责教育规划处的课题之类的项目)实地参观实训室:中餐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互动英语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烹饪实训室、前厅客房实训室等。学生创业园(非常成功)先由学生进行创意策划,学院评审认为可行的,由学生自主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实际进行经营,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干,是全真的实践。
问:如何处理院校的导游教材与导游证考证教材的关系?
答: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以出版为最终目的。浙江导游考证教材就是院校与旅游局联合开发的。
问:高职院校重学生技能培养,酒店培训与院校培训的差别,贵校如何处理?答:酒店培训是真刀实枪,均以实物演示,不计成本,但院校培训要考虑高实训成本与低收费之间的矛盾,必须考虑成本。措施:一是争取了浙江政府支持,近3年专项投入800多万元,实训原料预算纳入学费中;二是高职教育不一定必须以技能实操为主,可以考虑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可考虑采用成果展示型(如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酒会,将专业课程要求融入)、管理应用型等方式。
问:贵校在海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何开展?
答:由学院海外办与实习办共同开发,中外双方共同派老师管理,负责学生安全管理。目前海外实习、就业学生量虽然不大,但工作效果好,运行通畅。目前已建立的海外项目主要包括: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迪拜七星级酒店、英国的苏格兰等。实习分3个月、6个月、一年、长期的实习与就业,费用由学生自行负担。
问:师资队伍如何管理?
答:管理原则--分类指导、各尽其才本科教师:科研有明确要求;专科教师:科研是需要的,但主要重在职业教育的科研(重双师型教师)新进的青年教师:必须挂职锻炼半年。教师双师,领导也要双师。
三、体会和建议
(1)专业设置与定位,应与地方产业经济紧密对接.由于该学院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发达、财力雄厚,所以硬件条件没法参照学习,但他们先进的职教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感触很深的是:他们的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当地产业经济,如浙江的服装、宁波的家电、浙江的旅游等。
(2)教育理念上树立大专业观,但专业培养目标宜细不宜粗。教育理念上树立大专业观,作为专业群来建设,可以实现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共享,由主专业对群中的其他专业起到辐射、引领作用,这无疑是对的。但具体落实到各专业,我们觉得专业定位不能太宽泛,专业培养目标不能大而广之,应结合具体岗位群或当地产业、经济特点来细分,以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
(3)学院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出“转变教师观念先行,课程转型与提升教师能力同步,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做好支撑与保障”的改革路径,较好的解决了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问题,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别与本科、中职、职业培训的符合高职教育类型的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4)以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由于新课程体系来源于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根据企业实践专家成长历程中经历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系统开发理实一体课程,较好的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充分感受职业氛围;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意识。这样,以工作任务贯穿的课程体系,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的问题,并随着工作任务由模拟到真实的逐级递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
(5)根据“工学一体”课程体系要求,深化校企合作,系统规划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建设。采取引进与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引领专业发展;以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加盟,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积极选派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安排青年教师下厂锻炼等措施,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完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引企入校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等为实现教学做一体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工学三学期,就业三证书”制度,促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丰富工作经历。
(6)在办学理念方面,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指导方针,积极深化学院内部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成立20余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保持着所开设专业同行业间的密切联系,使培养人才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
(7)实境育人。在职业素质方面,学院开展了“实境育人”的基地建设。多年的经验证明,用人单位更看重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技能、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协调力和创新能力等。为此,学院还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建成了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5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五个合一”,即:教室与场景合
一、教师与师傅合
一、学生与徒弟合
一、作业与产品合
一、育人与创收合一。
我们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与兄弟院校相比,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及制度建设、教学条件保障等多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施高职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对各专业开展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我们真诚希望学院多创造一些机会给有潜力的、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加大专业的、有价值的培训力度,加强学院的内涵建设。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3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区教育局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港南区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港南区教研室于20xx年8月13日举办了“港南区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学习班”,为期3天。我作为培训学习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学习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此次培训学习有第一批教改的教师和第二批教改的全体教师、教办室全体人员。培训内容丰富,小学主要是高效课堂的学习,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上,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于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义务阶段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
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二)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愉悦的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
(三)用欣赏的眼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调动起来的?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再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例如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今后我要取高效课堂的教学之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到: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了自己在以往上课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的学习好的经验,改变课堂模式,改变自己,努力把教学成绩提高,同时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第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第二、具体方法是: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5
一、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牢基础。
一堂好课的标准。传统上的标准一般是:专业内容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与学生有互动和交流,等等。改革后一堂好课新的标准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训练为主要形式,以职业活动导向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工交替、学工并进、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产学一体、顶岗实习、亦厂亦校、校企融合、预先就业、双向生培养、结合地方经济、全方位合作、实训科研就业一体等模式。要逐步探索实施“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1355”模式。一条主线,以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三个平台,基本素质平台、职业能力与素质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五个不断线,素质教育、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英语训练不断线;五个合一,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业与作品合一。
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谈话教学法等。要综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室和一体化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项目教学效率;通过qq、msn等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答疑解难;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二、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三、创新科学评价机制,体现改革价值导向
就目前高职学院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高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从各种各样的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
四、考试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目前大学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这样的考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和生活操作技能,只注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高专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当前高职院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采取三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考试、课外论文。闭卷考试特别是以客观题为主时,不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卷考试中,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复习,评卷的公正性、客观性较差。课外论文的考试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工作量大。面对诸多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坚持高职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指导原则,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课多采用闭卷考试,但应增加试题的灵活度以重点考核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几分钟小考等,为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专业课考试中,应采取闭卷、课外论文、技能面试等综合形式,促使学生既巩固知识又训练能力。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篇6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我校的学情实际情况,校领导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在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我们观摩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语文课,我看到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我乐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好。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转变
最初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未太重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结果课堂教学达不到预设的结果,通过这几节课的教学,我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首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预习找出本课知识点,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知识。并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到老师,再由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所教内容。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简明扼要地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设计学前反馈练习题等。规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展示,反馈演练和矫正。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点播解疑和归纳整理。最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达标测试,当堂完成学习目标任务。教师每堂课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做到学生会的知识老师不讲,该学生讲的知识老师不讲,精讲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