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事迹材料5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比较熟悉,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可以发挥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效力,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体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体事迹材料篇1
每个时代都要有一位记录者,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为一方水土留住一抹乡愁。在乾安县,有这样一位爱好收藏的人,他从事文化工作40年,搞收藏近20年,说起老物件儿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提到井方文化更是特别的兴奋。他叫吴玉利,是乾安县所字镇文化站站长,同时也是灵丙山民俗博物馆的创始人。
今年五月份,灵丙山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并对外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的人。
场馆规模不算大,室内有近200平方米的面积。用吴站长的话说,这浓缩的场馆里面摆着的可都是“精华”。五、六十年代的老家具内敛质朴,七、八十年代的家庭摆件种类繁多,各种手工生产工具应有尽有。这里的展品共有80余种,共计1000余件。每一件藏品都是老吴的宝贝,说起它们,老吴如数家珍。
吴玉利说:“收集这些藏品我大约用了20年的时间。在乾安县尤其是在灵丙山一带,我就收藏了一些濒临失传,日渐消失的老物件儿。这些老物件儿,全部来自于民间。有的品相不算太好的,(就)稍微做一些修补。”
大部分人眼里的收藏家,都是投资者,既然是投资就总要与利益挂钩的。可吴站长的收藏却是个赔钱的活儿。不仅要花钱,有时候有些人还会提出质疑,让老吴碰些钉子。
面对这些困难,吴站长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反而是越来越有劲儿把收藏这事儿干到底了。用他的话说,从事了文化工作40年,家乡民俗文化已经是深入到骨髓里舍不掉的情了。
民俗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一个地域的名片,它承载着几辈人的过往和记忆。它需要保护,更加需要传承。说起未来,吴站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些老物件能够得到完好的保存,让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体事迹材料篇2
失火高楼背下老夫妻,他俩累进医院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有这么两位“80后”小伙,给了我们新年的第一份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争分夺秒,换取了一幢楼居民的平安。他们的善举犹如一股暖流,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是救火英雄——殷继伟和袁洲。
2月3日夜里11点多钟,盐城市建湖县一小区内一户17楼的居民家起火,楼内的居民纷纷逃生,浓烟很快封锁了整个楼道。这时,隔壁楼的两位男子殷继伟和袁洲发现火势较大,有可能困住逃生居民,于是他们徒步爬上17楼,挨家挨户敲门,最终将16层的两位腿脚不便的老夫妻背了下来。因为被浓烟呛得太久,加上体力透支,他们晕倒在地,后被送医救治,殷继伟在重症监护室一直到5日上午出院。
17楼一居民家冒出熊熊大火
事发小区名叫京城国际小区,位于建湖县城。“当时所有人都在睡梦中,突然,小区楼下传来阵阵嘈杂声,有人在呼救:24号楼17层失火了。”据小区居民介绍,当时起火的人家两边窗户都冒出熊熊大火,火势非常大,“这样一烧,这个家肯定被烧光了。”
很快,有人掏出手机拨打了119,但大家也担心失火的那家人,如果家里有人,恐怕此时非常危险。在119赶到现场前,居民们看到,有两位男子冲进了楼梯过道,挨家挨户敲门提醒注意安全。
这两位男子是殷继伟和袁洲,两人是朋友,当晚一起到23号楼的另一朋友家吃晚饭,正好看到了起火,于是下去看个究竟。“朋友的妻子帮我们做了蛋炒饭,刚坐下几分钟,就听到外面有呼救声,通过窗户还能看到外面有一片火苗。”袁洲说,救人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
“发生火灾的是24号楼,就在隔壁。我是建湖本地人,对路线比较熟悉。”殷继伟说,因为考虑到失火,不能使用电梯,他和袁洲到达24号楼时,是徒步爬上去的。他们很快从楼梯口进入了大楼。当朋友发现他们时,两人已经快速进了楼道。
挨家挨户敲门疏散居民
殷继伟和袁洲首先到达发生火灾的17层,找到失火人家,发现里面的人已经逃出,便想方设法灭火。“我们当时的第一想法是扑灭火,不让火势蔓延。”袁洲介绍,幸亏火势不严重,他们分工协作,找到自来水灭火,在控制部分火势后,发现浓烟四起,他们开始挨家挨户敲门疏散居民。
“当时从17层到14层,都被浓烟笼罩着,加上照明工具毁坏,都是漆黑一片,我们只能根据声音辨别。”殷继伟说,每层楼都敲门确认,在16层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还在睡觉,并不知道发生火灾。
当时,殷继伟和袁洲叫醒两位老人后,立即带着老人下楼,刚下了一层楼的时候,发现老爷爷身体不便,不能独立行走。于是,两个人就一人背着一位老人下楼,直到一楼,他们又再次返回现场。
“具体我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 17层往下每一户都确认,是否还有居民在里面。”袁洲憨憨一笑,“后来我怎么去的医院,自己都不知道。”
体事迹材料篇3
一、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只要员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只有全体员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程,自觉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是从正面培训和侧面引导两个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员工只有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做到“三不伤害”.定期将危险源点,作业规程及可能出现的伤害对班组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考虑到每位员工(特别是刚入厂参加工作的)的实际接收和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反复宣讲使人人掌握。培训形式不拘一格:安全生产月,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日,安全例会,事故案例分析会等。
其次,安全工作中还从侧面进行引导,将安全生产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将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父母,妻儿的生活联系起来,大力宣传“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观念,使员工发自内心的重视人身安全,重视安全生产。实现以“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从而班组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术能
落实“预防为主”方针,要求班组全体员工较好地掌握安全生产检修技能,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将安全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并建立于安全生产技术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安全检修技能水平。
针对我厂实际情况,对不同岗位(氧,氮,煤气,低温,高温,内压)所涉及的专项安全知识培训,对重大危险源组织开展事故预防及应急演练,并将以往或类似岗位发生的具体案例作为关键内容,进行经常性培训教育。班组还定期组织开展岗位劳动安全竞赛活动。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由于班组的全员参与及团队的协作,致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
三、主抓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各项专项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生产现场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现场所和主要场所。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始终也必须归结于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
为抓好现场安全管理,每日安排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所在责任区域的不安因素,督促班组员工遵照规定规程操作,及时纠偏。对重点安全防范岗位加大巡查力度,预先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量化并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拟定了详细的班组安全考核细则。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用品,安全卫生,安全警示,定制管理等。通过对各个所辖区域的检查,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全年来未出现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公司及车间安全检查中反馈的隐患也有所降低。即解决了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更强化了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地落实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原有的隐患解决了,新的`不安全因素会不断地产生,所以安全工作即是挑战,又意义深远。在新的一年里,机修乙班全体员工将紧握安全生产这条工作主线,兢兢业业防患未然。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体事迹材料篇4
赵成伟,男,汉族,1984年3月8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现任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南湖煤矿(哈密)综掘区检修班班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赵成伟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潜心钻研业务,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他用对煤矿机电行业的热爱,铺就出一条煤矿工人的精彩之路。
赵成伟常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用心去做,做就做到最好的。”电工是项技术活,要想出类拔萃,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过硬,还要涉及的技能范围广。赵成伟好学在区队是出了名的,综掘机出现故障了,他跟着师傅一起在井下就地维修,从拆卸到安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体能的考验,在黑暗闷热的井下,厚厚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赵成伟经常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八小时之外,他找设备资料学习,尽可能的多掌握专业知识。从参加工作以来,赵成伟从井下维修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只要设备一出现故障,他就会毫不迟疑的主动去排除故障。工友们对这个个子不高的年轻后生,也从一开始的怀疑变成现如今的信任。
“对待设备他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认真,他也总是比别人多问一个为什么,脑子里有很多奇思妙想”。和赵成伟共事过多年的同事这样描述他。为了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转,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巡检,他都要围着综掘机上下多转几圈,对每条线路、保护装置检查;每次出现故障,无论白天还是凌晨,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
班长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兵头将尾的作用,赵成伟始终坚持安全教育不放松,他切实抓好职工班前安全教育,认真把好安全第一关,每天的班前会他按照“六必讲”要求把每一项工作布置到位,做到提前预防,有效掌控。每次下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和职工的操作行为,发现有安全隐患,他及时组织职工进行整改处理,确保隐患排除才开工。发现职工操作不规范,他当即予以制止并严肃批评,甚至给予必要处罚。在一次喷浆施工中,喷浆软管堵塞了,现场工人不问三七二十一就用压风吹,由于软管没有固定好,在压风的作用下摆动幅度很大,极易造成伤人事故。赵成伟巡查到现场后立即责令工人停下来,他找来一根木棒对喷浆软管逐段进行敲击,找出堵塞段,然后用工具拍打,软管很快处理通了。他严厉批评现场工人说:“你们这样处理,不仅不一定有大的效果,而且很不安全,喷浆软管没固定牢固会打人,压风和混凝土料喷出来也容易伤人,用压风吹一定要慎重。”今年元月,在该队对1302切眼进行卧底施工中,由于顶板破碎、帮部松软、巷道压力特别大,安全威胁较大。赵成伟反复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顶板动向,不能离煤帮太近,防止片帮伤人,一定要将单体用铁丝带紧,以防倒柱伤人。在他苦口婆心的劝导下,该队职工小心翼翼地操作,严格按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施工,在20多天的施工时间里,该队未发生一起破皮伤,确保了安全生产。
经过不断的努力,赵成伟成了综掘工区的名人,他制做的顶板锚杆锚注器改变了传统顶板锚杆因阻尼螺母质量不稳定,造成的磨损程度大,更换起来费时费力的弊端,同时还降低了锚杆磨损,提高了支护速度。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在综掘工区,在赵成伟的示范带动下,全区职工尤其是青工,掀起了学技术,善钻研,注重自我素质提升的良好氛围。综掘区成立时间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难题,赵成伟成为安全生产线的骨干。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班组长的赵成伟极力推广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把自己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的融入工作。他所负责的电气设备维修,没有一次因个人原因或设备失修而造成重大事故,始终以最低的设备故障率保障安全生产高效进行。
“以珍爱生命为荣,以危害安全为耻,以自我管理为荣,以等靠依赖为耻……”赵成伟同志时刻牢记着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观,他严把安全,珍爱生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着身边青年职工,大家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呵护着综掘区这方安全的沃土。在新的征程中,我们相信,他会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姿态,勇当模范标兵,勇做技术先锋,让青年的沃土开出更多、更艳丽的生命之花。
体事迹材料篇5
滕启刚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李淑华每天看了又看。儿子滕海宁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身披国旗跑向看台,一家三口喜泣相拥。
6月4日一早,滕海宁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母亲话没说完,他觉得天塌了。打车去南京机场的路上,哭成泪人的滕海宁把微信里父亲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能感受到他特别累。”滕海宁记得,一次早晨8点给父亲打电话,没接;12点再打,还没接;直到晚上7点父亲才接听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爸爸今天开了一天庭。’听那声音,我知道他已疲惫到极致。”
这种极致疲惫,滕海宁感同身受。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参加800米和1500米比赛,预决赛7天5枪。“看到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玩命状态,父亲哭了。”回忆往事,滕海宁不禁落泪,“今年5月份,父亲来南京出差。我说您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咱不要这么累了吧。他说不行啊,工作哪能离得开!”
在滕海宁看来,父亲过去是“虎爸”,自己14岁离家去田径队,父亲说“男儿当自强”,现在终于领悟,800米最后的无氧冲刺和退休前钉在岗位上的坚守,岂不是心灵相通?!后来听母亲说,“慈父”每年过年因为想儿子会偷偷抹泪。这几年,父亲唯独对一件事着急。“他一直催我早日加入党组织,我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滕海宁坚定地说。
“后来父亲到行政庭工作,我和他通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开庭’。”滕海宁说,“法院的叔叔阿姨也总劝他,‘老滕啊,该歇歇啦’,而父亲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干活累不死人!’”
滕海宁还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坚持和责任”。这两个词已成为滕海宁的人生信条,“坚持就是胜利,它让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冲击;责任就是担当,男子中长跑项目是中国田径弱项,可我为国争光的信念从未动摇”。而对这两个词,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也深有感触,她会向每个人推荐滕启刚撰写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忠诚》,因为自己“每读一次就被打动一次”。
滕启刚在文中写道,在刑庭从书记员干起,整理卷宗的习惯保持几十年不改;连续三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万家灯火夜,顶烟烧锅炉;为庆祝入党,媳妇特意包了韭菜馅饺子,那是1995年11月的一天,那时候日子还没那么好,吃饺子是很幸福和奢侈的事儿;2000年当“戴帽业务副庭长”,偏要费力把不讨好的工作干好,让不信服的同事信服……5749字的长文里,没有轰轰烈烈大作为,都是片片小事理。但每位读过的人,都会从这些细微的小事中读懂滕启刚的忠诚。
滕启刚病逝后,鞍山中院的黄绘如参与整理滕启刚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从滕叔电脑里拷贝,有案件分析,有学习体会,有工作总结,总共47万字。” 一段段文字让黄绘如无数次落泪,“他是用真情实意去写。”
这种真情实意,千山法院的赵恒起不止一次讲起。那年夏天,还是执业律师的赵恒起代理一件财产纠纷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千山法庭。在等待立案过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被村民团团围住的滕启刚。用赵恒起的话说,眨眼间,两三个案件调解成功,矛盾烟消云散,那些打官司的村民不见剑拔弩张,而是和谐相处,甚至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拍大腿:“还得是咱们滕法官!”从不理解到惊讶再到感动,那一刻,赵恒起被滕启刚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深深震撼,进而迸发出坚定的职业信念,“我要成为滕叔那样的法官”。
千山法院的年轻人都管滕启刚叫“滕叔”。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爬山比赛,男子第一是“滕叔”,女子第一是他的学生。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老滕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像盯自己孩子一样盯着这些年轻人。”
对此,同事傅兴的体会颇深。一次立案,傅兴没弄明白,滕庭长发了脾气,“你看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这么简单的案子你咋还不行,怎么能让我放心?” 傅兴深谙“滕叔”的良苦用心,跟着滕庭长,用心用情办案。滕启刚病逝后,傅兴把师傅的话刻在心里,“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