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就是要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才行,无论在生活中有了什么样的感受,都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的,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1
“双减”政策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聚焦了作业、教学质量、课后、校外培训等,特别是作业,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中“小事”,如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雷老师提到:“有减必有加”。作业改革势在必行,xx市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在优化作业方面负重前行,此次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活动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在“双减”进行时,如何玩转小学数学作业呢?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做题当然要做,就看做怎样的题。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用书,合理利用起课堂作业本,个人认为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认为朱小青老师建议的错题收集就非常适合我们去实施:收集本周数学课本与课堂作业本上学生出现的错题,分析原因后,优化设计周末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只需完成拓展部分的作业,学生作业的量明显减少,质在不断提升中。对于作业设计,我们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优化作业设计,合理作业评价,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都是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在批改作业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简单的习题。
从优化作业设计的角度看,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优化作业能促进学生充分吸取数学的养分。我们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做的却是重大的事,任重道远且阻,感激此次xx市小学数学“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活动”的举办,在这条路上,我们相伴而行!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实现课堂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河南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各区教研室协办,于2021年12月9号开展“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观看来自中原区阳光小学杨晓娜校长执教的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呼吸与健康生活》一课中,深深感受到在“双减”政策下,科学教学要着眼于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要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阶发展。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从自身已有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运动前后人体呼吸次数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状态下呼出气体与吸进来气体的区别,进而感知胡曦予健康生活的关系,最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中的生活方式,体会合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下午认真聆听了余文森教授《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的主题报告,让我受益良多,余教授从多个方面向我们徐徐道来学生的学习如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包含三个环节既学习=阅读+思考+表达,而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真实发生要包含三种品质既真实、完整、深刻的发生,只有实现这些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的实现。而教学的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质性、实质性的活动就是阅读、思考、表达,他是学生最根本的学习力和发展力,是学业成绩的根本。余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让我也认识到,科学学习也是一个让学生通过认识生活现象,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简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反思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总是不自觉的自己讲的多,学生思考时间少;学生主动性调动不高;面对学生的回答,追问意识薄弱;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有限。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突出学生主题第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面对学生的回答,直接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验发现环节,让学生多展示自己的观察发现,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靖江重难点、关键点,了解学生薄弱点,重点突破,改变之前的作业设计,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主的作业设计。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落实减负保质,致力于提升课堂质量,向40分钟要高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管理和设计路径,激发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也成为了每一个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作业设计的目的。作业的设计究竟是出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是出于“应试”的目的,为了考试而大量做题,或者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此外,如果一份作业单的设计,所有学生都会做,那么可以说这份学习单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好的作业应该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是孩子借助支架,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的。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让孩子们潜心会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可以让他们去挑战的。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明白,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双减”文件对作业批改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总之,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要正确解读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在减负的同时,不减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4
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如今,我国“双减”工作已全面开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近期,根据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务安排,我观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作业减负”的系列报告。特别是周红星老师《区域作业管理的检验视角反思》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个话题:金华市双减工作概述,学校作业管理经验分享,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下面就周红星老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
“双减”工作,最核心的是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管理,要通过“四个强化”来落实作业管理: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九点不做作业;强化教师责任落实,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管理,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时间管理,应该聚焦于每一天所面临的极为真实的作业问题,以课题认领的方式研究作业问题,以作业为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要想提质,老师可以通过精编题目提升习题的质量,通过错题库提升学习的质量。错题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个人错题库,另一类是学生的班级错题库。要想增趣,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浸作业”,浸作业是指学生亲临问题现场,使用现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经过操作、计算和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作业,这种作业能丰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鬼约题”的作业形式,小鬼约题是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作业中选取题目,模仿教师进行出题、改编并讲解,达到作业分层的目的。
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分为三个角度:巩固知识的视角,诊断教学的视角,作业编写的视角。从巩固知识的视角来说,对作业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主干性、基础性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作业”的编写,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一定要由自己学校的老师来编写,因为本校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共同体学校,组织各校名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审稿工作。这样,学校的校本作业才能够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答案组织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
从诊断教学的视角来说,诊断教学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叫结果诊断,另一个叫过程诊断。现在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利用学生作业的结果来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依据学生错在哪里,分析错在哪里,得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这是作业结果诊断,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过程记录,是做作业的时候,随时把自己的思维记录在试卷的顶端或者作业本的顶端。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下选的是A,过一会选的是B,最后选B对了,老师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我们发现学生的纠结过程,我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也许学生在A和B之间犹豫了很久,学生犹豫的过程就特别有价值,就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犹豫及思考的过程。
从编写作业的视角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设计和编写作业,也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和编写作业。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过程,就会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正因为学生自己设计和编写作业,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以达到作业最优化的效果。
总之,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我们要经常反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发展。作业设计,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努力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功能和价值。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5
在认真学习了“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后,为了真正实现减负和绿色育人的双向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生命类型,这是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的。由于基因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致使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这一生物学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同样得到了体现。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绽放光彩的潜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现学生的光彩,继而开发学生的潜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以美修德,培养美之魂。生物圈中浩瀚的海洋、广袤的森林原野、无际的蓝天都充满着生机,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生物和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探寻生命奥秘的过程之中,体验生命之美。建立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思想,将人类放在生物圈众多生命之中。意识到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人类不能一统自然临界于生物圈之上。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稀生命的情感。在生活中,增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爱护自己的身体;热爱亲人朋友、尊敬师长,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爱护周围的生命,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建立环保意识。通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注重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利用生命之美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
以美启智,积蓄美之力。在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体现教育之美。利用生命之美导入新课,借助学生对生命奥秘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学生参考选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给予及时的帮助。充分发挥教育民主,自主合作,体现教育美,杜绝灌输式的强硬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达到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体现教育艺术,用美的事物吸引学生,用美的教育方式改变学生,培养学生美的行为、美的意识。实现“课堂教学审美化,师生共创智美课堂”的目标。
以美弘艺,跃动美之舞。结合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扩展学生视野。适时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例如生物标本的制作,参观动植物园,制作生物手抄报等。既能很好的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开阔视野,又能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努力落实课堂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节奏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开创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生物课堂。用雨露滋润学生心田,用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用沃土滋养学生成才,将生命之美洒落我的课堂。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6
今年开学季,家长朋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双减”政策。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双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变化,做有担当的好父母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不减责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其次,我们要做到不减质量。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第三,我们要做到不减成长。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第四,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孩子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离不开食物、水、阳光和空气,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同样需要充足的养分。心理成长包括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第五,我们要做好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最后,我们要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让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和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成就更美的明天!
双减工作培训心得体会篇7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支持。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对于国家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国家的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有人认为,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可以轻松一些了。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其实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够安排纸笔作业和书面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以更生动更活泼的形式,譬如以问答的形式来安排“口头”作业,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