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的重要文体,当我们在生活中备受启迪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来记录,以下是心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1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各级学校追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教师的人性化管理也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关切。学校教师管理工作应从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出发,采取有力的措施,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提高教师管理质量,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 心理健康
教师承担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使命,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情况,处于各种原因,现在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需进一步推进人性化管理进程,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积极转变观念,更加关注教师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学校管理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辅相承、辨证统一的和谐关系,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想状态是师生双向互动、潜移默化、目标统一。心理健康的教师会“以心交心,以爱释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约之以纪”,使这种用心教育的方式成为一种习惯,达到平等、愉悦、和谐的情境和氛围。
从工作或职业认同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价值观应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工作或职业认同在工作中表现出敬业爱岗的精神。教师职业认同即教师在内心里对教育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认定,从中体验到乐趣与幸福,体会到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这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实践证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越强、心理层次越高,就会以更加以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投入教育职业,真正热爱教师职业,将其当作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和崇高的事业。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也随着社会的期望愈加沉重。然而社会关注的仅仅是教师这一职业,常常忽略了教师本身,仍然没有形成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目前,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评价标准程序化、强行量化,实行“一刀切”,缺乏公开性和发展性,机械、简单的评价方法很难从教师的差异性和教学背景进行全面考量,这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教师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学校人性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个目标,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或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抓好人的管理,树立人的要素第一的思想,加强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是学校各项工作中一项根本性任务。讲政治是管好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工作更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法治教得以实现的支柱,是保证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而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都是要靠人来做的,只有自觉、科学地去做,才能做好。思想支配行动,就可以努力去做好各项工作。讲公平是管好人的关键。坚持一视同仁,量才是用,以诚相待,平等待人,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扬长避短,量才使用”的原则,安排好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使每个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达到学校整体工作的最佳效能。坚持民主化管理,注重细节,抓过程管理,势必取得一定成效。坚持树立典型,鼓励多数,立足于大多数人的观点,都要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学校管理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群众基础。
面对种种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应加倍关注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并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和具体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制定规章制度、拟订教学规划过程中,都要重视考虑教师心理,给予教师更多、更广的灵活度和自主权,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从人的需要去经营和发展学校。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构建丰富的教师文化体系,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教师团队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格局。教师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统计分析,对教师工作和结果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文素养等进行的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校应实施发展性评价机制,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最终目的,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其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同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激发教师外人发展的积极性。注意评价指标的完备性、科学性。除“德”、“勤”、“能”、“绩”、还应有“心”,即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的培养,使教师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教师在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正视现实,不断进取,实现自我价值。学校要设法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习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工作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
心理健康的教师同时也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要从内心深处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第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第三,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提高师德修为。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爱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以求因材施培养教好每一名学生。第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自我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极。当代教育事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文修养。“明天的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是健康而全面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有赖于教师自己努力争取,更有赖于将学校人性管理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完美结合。人性化管理是建筑在规范的制度管理和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教师以忠诚对待事业,以敬业对待学校,以勤奋对待工作,以友善对待同事,以自信对待自己,以关爱对待学生,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生命成长历程的多姿多彩发展。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2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
心理学讲座心得体会(2)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3
讲座围绕“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主题,讲座开始,李教授与大家互动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活跃了全场的气氛。讲座中,李教授围绕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调控情绪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文、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导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双方互动良好,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的处理。
学会调控情绪很重要,其实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怎么做情绪的主人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坏的情绪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声来;或者是让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听一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多交点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话,应该多和他们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简单的一起出门逛逛,还是别的,多谈谈心。脾气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
另外要让生活丰富起来,可以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个人神采也就不一样了。还有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时期,要放宽心,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帮助,我们都会走出那段时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4
一、什么是心理学,和我们有什么关联性?
心理学这个名词诞生于欧洲,由欧洲传播到东亚的日本,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大家如果觉得心理学是外来的舶来品那就错了,其实中国的先秦时期就有了心理学的雏形,来自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节”就较好地诠释了人内心的几种情绪,事情做得通顺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则称之为成见。
二、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情绪,情绪是出自我们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绪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主观情绪是自我的感知体验,遇喜则喜、遇忧则忧,是因人而异的。外部表现主要是恐惧、烦恼、悲伤等心理创伤,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达,如经历地震、车祸等失去亲友的人表现极为突出。生理唤醒是指情绪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比如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会有厌食、失眠等症状。
三、压力是怎样产生的?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压力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刺激性反应。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看见体型较小的狗会产生喜爱的心情,但是如果见到体型较大的狗会就会产生恐惧,我们面对大体型的狗的时候生怕它会咬人,自然就产生了心理压力。
四、我们的情感都有哪些规律?
第一、我们的情绪是人的内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情绪的过程如山形曲线,我们不要太在意得失,顺应规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绪的发泄,只能够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第四、我们试着去适应情绪的波动,情绪会慢慢平复。第五、情绪是存在叠加效应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动会创造新的情绪。第八、情绪和压力是交织在一起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但是超出承受的范围将造成心理应激障碍。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样应对压力与心理的冲突?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做不负责任的事。面对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树立良好的信念与信心。
2、摆正自己的心态构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开心有益的事情,将不良的情绪逐渐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内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人生。
6、给自己设立一个短期的目标,使自己能够获得成就感。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5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作为一名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我从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对我们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大学是一个大的集体,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们也将通过大学慢慢的融入社会,而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将无法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每天的生活充满激情。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增强与维护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完满的大学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好长时间,也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而自暴自弃,产生各种沮丧悲观的想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将会帮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完满。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6
20xx年10月,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一个心理健康讲座,由心理学硕士鲁丹凤老师演讲,为我们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谈谈自己的体会。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阶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要科学认识自我发展,努力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学习环境在改变,大学生要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科学确定新的目标,逐步树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确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每个方面都是差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此 有正确的认识,思想上要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客观现实,寻求对策,赢得主动。
我不知道怎么样的心理才是正常,怎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说每个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内心里想的东西要是不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表现出来,我们也是无法知道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恶魔与天使,有各种各样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只是想法,并不是行动,谁的内心深处没有动过邪恶的念头,但是我们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为别人着想,舍己为人,也不会想说要做伤害别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人无完人。
但是,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我们要做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码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正确。身心健康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这当代不仅此于身体健康,也都应该对自身的心理架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况,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更好地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大学生面对陌生环境,相互之间特别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以摆脱寂寞感和孤独感。为此,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真诚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际圈。交多一点朋友,在大学四年收获真挚的友情或者甜美的爱情,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师在说的时候,是围绕我们的大学生活说的,从以前的学习模式,生活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大学生活,我们总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受约束的,我们还是要认真学习,学好专业知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不要浪费我们的青春,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费比其他学校要高几倍,我们更要努力,不能让父母失望,让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同时,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维方式思考做事,这是老师在会上强调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在情感问题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学习,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也是我们在大学所学习到的社会知识,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对我的大学生活有着无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学里可以真正学到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知识,虽然这样说的很空泛,何为有用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除了技术,除了实验,除了理论,还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社交知识,我希望四年后我有一身的本领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会变得更自信,更美好,这次心理讲座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大学的导语,新的导航与启迪。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7
3月28日和29日,有幸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实验小学举办了威海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与继续教育部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教授和莱西市教科所李绪坤老师,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学习心理辅导进行了专题讲座和培训。报告中设计了现场互动的环节,最让人叹服的,还是好几个一线教学的老师,对于案例的分析讲解,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透着专业素养,丝毫不逊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吴教授以《聆听学生的心声——班级心理辅导实务》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基本理论与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效性两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吴教授通过对社会变迁与学生成长状况的思考及“情绪失调生辅导”、“青春期辅导”、“优秀生辅导”等七个案例的剖析和现场互动,让与会者全面了解了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明确了心理疏导的不同方法。这些案例主要是探讨中学生自卑、早恋、打架、升学压力等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状况,查出问题的根源。案例7是《他不说脏话了》,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总是说脏话,作为班主任,我们听到学生打小报告后都很清楚自己习惯怎样解决这种问题。看看心理健康老师的策略:侧面了解,谈心,了解到原因是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解决问题,设计了三问:受女同学欢迎的男同学的行为举止有哪些?你自己的哪些行为会引起女同学的反感?你自己哪些行为受女同学欢迎?好了,做个真正受欢迎到孩子吧。看似简单几步,其实是摸清了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批评:你骂谁了?不准骂人。相信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其他几个案例辅导措施及干预策略课件上都有,需要的老师可以到共享查阅,因为主要是初中的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
李绪坤老师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为题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做了精辟分析,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方面,我觉得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辅导。李老师说,好的木匠会看材质,好的老师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其理论方面说的和上个月听王书记介绍的几乎是一脉相承,关键是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方法上强调了团队合作的指导。划分的小组应该每月更换,使孩子能够适应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伙伴,同时也有新起点的新动力。小组分工可以设主持人、书记员、观察员、发言人、计时员、裁判员、联络员、保管员,如果人数少何以一人身兼两职。书记员应该是归纳能力比较强、书写速度比较快,写字比较好的同学担任;其中观察员除了要观察纪律,还要观察老师、观察其他小组的进度;计时员要有手表,安排交流时间,最后还要留有总结时间;裁判员既要对内裁判,又要对外裁判,比如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发言等;联络员可以问老师,了解其他小组的状况,可以下位出去看看;保管员负责管理物品……我们学科教学中如果真正发挥了小组的这些有效合作,相信课堂的效率应该是非常高的。另外李老师说可以让团队设计自己的海报,内容包括起一个队名,设置标志,建立团规,明确各自分工等,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自律。李老师极力建议老师表扬时表扬全组,千万不要小组合作之后因为个人发言好就表扬个人,那样会使得其他同学轻视凝聚力忽视团体荣誉感;还有他建议小学中高年级逐渐取消物质奖励,可以奖章来代替,并且奖章一发就发给全组。这些天我自己就在班级试验了一下,只要措施得当,让全组的孩子来盯着某一个不守纪律或者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比自己盯者有效的多,当然前提时必须选负责的会分工的组长,并且老师对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必须及时总结。
李老师还谈到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座位越围圆越好,形式非常重要,体现亲和平等(国际上也一般是圆桌会议)。我想班主任老师如果找几个孩子个别谈话,也注意尽量围坐起来促膝谈心,我自己以前就不大注意,经常时叫到办公室居高临下谈话,想想也是,即使话语再怎么温和,孩子也会因为高度心虚,更何况温和的时候少,习惯了快节奏还怕浪费时间耽误自己一大堆的活干不完。
最后一天下午,李老师谈了学习心理的辅导。他以他女儿的具体事例,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李老师说孩子贪玩还夸他聪明,就是错误的。聪明是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呈现。有的孩子被夸惯了,怕别人说不聪明,反而找个台阶——玩。潜意识里要是不玩了还考不好那不就等于自己笨吗?所以就是硬着头皮也要玩下去。我以前评价学生也经常犯这个错误,说你很聪明就是贪玩,结果学生和家长都美滋滋的。非常感谢李老师提醒,控制不了自己能是聪明吗?这个也是为了教育学生不要找理由,为面子,应适应环境,自我完善。头脑记忆力用进废退,一直用一直长进。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有真确的认识,学习的意义在于使你更聪明,上学就是学会管自己。考试除名次、得分外,应该更重视失分,失去多少分,试卷的价值就是多少分。教师或者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关键的点,如果是马虎错了,不能只说下次认真一些就行了,究竟是小数点点错了还是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背错了,要找到关键,每天有针对性地加练一道这样的题目。他还说他女儿高考前的英语完形填空总是错,就找出错的类型每天一道练,结果一个月后正确率由30%提高到百分之八九十。最后他女儿考到北大,现在上海读博士了。听着真是感觉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在方法上引导的的确不到位。
关于学习习惯的问题他强调了生活习惯的善始善终,做事提速1/4的时间;摆放东西整齐有序,装书包东西要随用随拿;头脑中积累的知识也应是有秩序的,举了找珍珠的例子——老师每天给的珍珠,有的孩子乱堆一气,有的穿成一串,要什么颜色的马上取出,很有启发意义;提到了课前三备:知识、物质、心理,课中三动:动口、动脑、动手;课后三结:随堂随结、单元小结、考前总结。总之,李老师对于辅导学习很有自己的经验,可以说思路清晰,滔滔不绝,让在座的老师感觉收获很大。
两名专家一直站立一整天为我们讲课,心里无比感动;也很敬佩他们的坦诚心态与专业水准,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充实的过程。用吴教授的话说“关怀孩子健康成长面临两难抉择,减负目前比较艰难”,而看看咱们在座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吴教授那句话隐含的意思不必多说大家可能也都会理解,所以在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少些抱怨,多些主动吧。而我自己感觉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原本想有幸去听了报告,尽量掬其精粹原味转述给大家,但是水平有限,心有余力不足,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见谅。最后,用李老师推荐的一句话作为本次活动的结语: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篇8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