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量心得体会7篇
所谓心得体会都是通过实践来反思或是感悟记录下的文字,平淡活动中小伙伴碰到一些状况会有不同的思考,可以把心得体会写下来,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聚力量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1
我校党支部隋晓华书记组织、带领校内党员领导班子和积极分子参加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党校组织的线上学习,聆听了关于赤城、易县、敖汉旗、科右前旗和新疆和田五地,2020年教育干部培训启动仪式,了解培训的目的、内容形式,同时还听取了四地局长的讲话。
启动仪式结束后,悉心听取中小学干部培训中心党建工作部的副主任孙超老师的“感悟中国力量,牢记使命担当”专题讲座。深深触动着我、感动着我,为我们强大的国家而骄傲、自豪。国之强大离不来党的正确领导,对比他国在疫情期间,国家领袖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深深让我坚信:我们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抗击疫情期间,我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防控疫情做出了决策性部署,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到一线调查研究,正是亲民爱民的国家领袖的亲事亲为激励着全国上下的人民上下齐心、共同抗击这场硝烟,使得我们打赢了这场阻击战,这都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统一调度。
加强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好教育这件大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学校复学复课有序、稳步推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领域的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我们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2.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之核心。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尊重学生感情,但请老师们切记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原则性。
3.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说的,明白学生做的。教师对学生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循序渐进,抓反复,反复抓,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的扶持,学生就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成长。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敢于托付。在对待学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方设法让他开囗说话,亲其师,信其道,然后进行引导,要让学生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更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勇于担当各自的职责和使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主动担当,牢记使命,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路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科学防控,使得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校复学复课有条不紊的进行,推动教育教学稳步前行。
爱学生不一定需要过多的语言……
倡议大家:关爱每一位学生,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更要给予高度关注。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2
月至日公司组织技术序列人员前往“”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团队拓展训练活动,在两天的拓展训练中,我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尽情地享受着挑战极限、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和感悟,充分地体会了来自——团队的力量!
活动通过“组建团队”、“穿越电网”、“跨越沼泽”、“筑金塔”、“高空抓杠”、“缅甸桥”、“急速六十秒”、“巨人脚步”、“胜利墙”、“真人cs”等项目的拓展训练,不仅磨练了个人意志品质,更提升了团队凝聚力。简单的游戏挑战,却揭示出了深刻的生活和工作哲理。
1、目标规划是前提。
任何团队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有的人都应知道要干什么。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一事无成。在训练中的每一个项目,教练首先都要求我们为自己设定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团队的每一个队员都积极想办法,主动出主意,发挥集体智慧。
2、正确领导是核心。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决策者,决策者代表了团队的方向与大局。决策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大局意识与团队意识。面对目标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自己的方案,这就需要一个领导出来,对大家的方案做决策,以确认最好的解决方案。如若不然,大家在争吵中浪费时间,在各自为政中浪费精力。到最后,可能团队目标没有完成,还是乱成一团。
3、团队协作是关键。
面对4.2米高的高墙,任凭你的个人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4.2米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强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同志凭借矫健的身手和队友的人墙帮助,冲锋陷阵,第一个翻过高墙,接应后面的队员。高墙下更多的人甘当人梯,用肩膀和手掌托起队友,更有人甘受“五马分尸”之苦,用自己的身体当绳索吊起最后一名队员。就是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胜利完成,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
“胜利墙”项目,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没有团队完成不了的任务。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团队的优秀,只有在优秀的团队里,才能折射出个人的优秀。同时,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团队才会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每个岗位的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团队佳绩。
4、精心组织是保障。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团队事前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比如在“穿越电网”游戏中,谁先过,谁后过,哪个最后过,高、矮、胖、瘦如何过等问题,都在事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很有可能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5、竞争机制是动力。
训练之初,通过“组建团队”,教练将我们所有队员分成二个队,并且由队员推选出各队的队长、“超级战士”,最后,设立了队名、队呼、和队歌。
在接下来的“缅甸桥”、“急速六十秒”、“跨越沼泽”、“巨人脚步”等游戏项目中。两只队伍相互竞争,相互比拼。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战斗热情,更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也是一样,技术序列人员竞聘上岗,使得技术人员时刻都有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有效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最大潜能,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6、创新思维是灵魂。
创新能使我们突破性解决问题,跳出固有思维局限。“筑金塔”项目让这一道理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项目将写有搭建“金塔”的12个信息的纸条分别分配给12个队员,要求队员不说话、不写字,不向其他队员展示纸条上的信息,而是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搭建一座只有教练知道结果的“金塔”。在游戏过程中,各位队员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唇语、比手势,但却很难让其他队员理解他的信息,搭建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这时候,同志,突然灵光一闪,迅速的站起来,用积木在桌子上摆出了“十层24块”的字样,顿时让大家明白了,我们要搭建的是一座十层的塔,需用积木24块。就是这样一条重要的信息,将我们12个人的信息都串联起来,最终使得我们的“金塔”一步一步搭建起来。
看似简单的游戏,但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是多么重要;正所谓“沟通不到位,一切都作废;沟通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效的沟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显的更为重要。
整个拓展训练把妙趣横生的游戏同工作、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家在两天的时间里,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不仅磨练我们技术人员战胜困难的毅力,更提高了我们整个团体的凝聚力、熔炼了团队的战斗力。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增加相互的沟通与信息交流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3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在北京开幕。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造,努力成为一批新新大学生党员。
我认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好两会精神。两会是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两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廉租住房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扩大内需,推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两会精神,就能做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要以两会精神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学习建设。落实两会精神,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个同学的行动中。首先是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努力提高个人能力水平及学习自主能力。
为此,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学习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
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4
虽然只是完成了几个小游戏,而且都没有成为第一。但对我的心灵却有强烈的触动,让我从游戏本身看到了在工作中所影射到的东西。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与员工的沟通、对员工的理解尤为重要。领导者不应该在员工中间划出一条代表员工平均水平的线,并判断哪些在线上哪些在线下,他们应当以宽容的心态,主动去发现谁“需要帮助”,而不是谁“不合格”,然后找出需要帮助的员工问题所在,如培训不足、供应不良、产品和生产设施设计有缺陷、设备和工具不合格、各部门缺乏合作等等,并予以消除。
很多人可能会表示怀疑,这样一来员工还有工作的动力吗?如果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领导人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做好工作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和自尊,这种满足感和自尊给人带来的愉悦,会反过来为其工作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管理层的工作就在于培养员工这种内在的动力。
在团队协作中,时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领导者看到员工做工作不如自己,总是忍不住要加以指点。殊不知,这种指点在团队成员看来已经成了一种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领导者过多的干涉会挤压这种空间,员工会在心里说:“既然你做得比我好,你自己为什么不做?”员工有可能变得消极怠惰、唯命是从,失去主观能动性,团队更不会有战斗力可言。
因此,领导者不妨暂时把自己比员工多出的那些能力束之高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员工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赋予下属充分的职权,同时创造出每一个人都能恪尽职守的环境。
当企业处在起步期,往往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领导人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但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领导人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但组织更强大了。如此,以个人的“弱治”实现一个组织的“强治”。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毕竟,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只有一个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管理层如果能施行黄老之术,让团队达到“无为胜有为”的状态,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坚强的战斗。
团队的整体协作、和谐无疑会充满活力,为企业生产、管理带来巨大动能,但光靠协作和热情是无法满足当前科技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的。企业最终生存于社会,会面临产品或服务的残酷竞争,要适应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应保持长久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员工素质的提高必须跟上技术、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这样就必须在上述几条基础上增加对员工的培训,领导者要地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训练有素,懂技术的核心队伍。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5
读完克拉生教授所著的《阅读的力量》,我有四点感受。
第一、教师要做个读书人。
正如书中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率先垂范胜过任何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是不大读书的,即使读,也可能是迫于学校的压力,而非心甘情愿。令人欣慰的是,在阅读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加入到快乐阅读的行列中来,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是,我有时对阅读也是存疑的,甚至当我捧着从图书室借来的书翻看时,心里会生出一种罪恶感:别人都在备课、批改作业,你还在看什么《人民文学》、《清明》、《大众电影》等,你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你不如实实在在改点作业。于是,我又放下手中的书刊,陷入作业本中。其实,我也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看到大家都在砍柴,我就不敢磨刀了。
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大多数老师都不爱读书,就使得这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也使我的内心常常限入“读还是不读”的挣扎中。看完《阅读的力量》,我对“读还是不读”的认识更为明确了爱读书没有错,我要坚持读下去。只有老师真正热爱书本,言谈举止透露出书卷气,孩子们才会在我们的影响带动下,开启他们的快乐阅读之旅。
?阅读的力量》中提到了“全垒打”书籍的概念,就是在有过一次愉快的阅读经历之后,从此爱上阅读。这个概念对于教师阅读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全垒打”书籍,才能让教师真正爱上阅读,把对于电脑、电视和其他事物的兴趣自然转移到书本上,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须臾不可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尝试。
第二、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书中提到,不少教师喜欢做学生“阅读品位的守护者”,我也是这样,而且自认为没错,现在看来这也是有问题的。我到现在都是这样,一看到学生看漫画,看一些浅显的书籍,就觉得生气,六年级的孩子了还在读这么“小儿科”的书,能有什么长进?在读完《阅读的力量》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偏狭,为什么不能读漫画书?为什么不能读青少年浪漫文学?为什么不能迷恋校园小说?为什么我要以自己的阅读爱好代替他们的?回想少年时期,是谁整夜整夜不睡觉看琼瑶、岑凯伦的小说,并幻想自己是书中的主角?是谁对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一本一本看个没完?我因此误入歧途或是荒废学业了吗?我是不是过于强调读书的意义而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趣味性?我过于相信自己的阅读品味了,以为自己喜欢的一定是好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塞给孩子。
现在我知道了,漫画书也好,校园小说也好,其他什么书也好,只要在健康可读的范围内,让孩子读好了,我们再不能做越俎代庖的蠢事了。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当我们推荐读物给学生的时候,是带有我们的喜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孩子,局限孩子的阅读视野,所以在慎重推荐读物之外,一定要允许孩子自主选择读物,使他们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开阔。
第三、教师要摒弃功利性的阅读。
阅读真的是有力量的。当我烦恼的时候,书是最好的朋友,让我在不知不觉中舒缓了心情;当我浮躁的时候,书是最好的导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当我孤独的时候,书是最佳的伴侣,让我感到生活格外充实。我爱书,但我知道书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爱读书,语文成绩就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种情况,孩子很爱看书,可是错别字还是挺多,文章写得也不怎么好,套用书上的话。阅读与语文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在他身上没有体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不能急,也许孩子读的时间还不够长,也许读的还比较浅,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孩子正在路上,步履蹒跚,我们只需要投之以赞许的目光,这便够了。
至于成绩,暂时忘了他,就算孩子成绩一直没有提高也没关系,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会带着善良的心、博大的胸襟走上宽广的人生路。所以,真正快乐的阅读一定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这也就为什么阅读不需要奖赏的原因。唯有摒弃了功利性的阅读,才能真正拉开快乐阅读的序幕。
第四、教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教师必须明确,课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实起来很不容易。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抱着课文不放,一堂课上个三五课时仍意犹未尽的情况,我也不例外。一个有些尴尬的局面就产生了:一方面老师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却不留给孩子阅读的时空,可怜的孩子只好望书兴叹。那么可不可以使教学更加高效,从而节约出时空给孩子阅读呢?当然可以,但需要老师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有高超的水平支撑,否则就没有闪转腾挪的余地。
理念是最重要的,我校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读书问题的调查,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没有时间读书,因为作业太多了。这就说明教师的理念转变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当理念明确之后,还需要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使课堂教学务实高效起来,把多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希望我从《阅读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让这种“力量”感染学生,推动孩子的“越读”。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6
20xx年,全民阅读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为推进国民阅读单独辟版论述,阅读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的考虑;有一段时间,有一篇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帖子红遍了朋友圈,其实,如果没有这林林总总关于阅读的信息,也许你还未曾注意到阅读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阿兰德波顿有一个著名的回答:读书无用,但仍要读。不过,日本作家斋藤孝未必认同这个回答的前半部分。《阅读的力量》这本书就是他的回答。
作为一名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斋藤孝似乎并不满足授人以鱼,更加乐于授人以渔。曾经以阅读能力强的给世界他国留下印象的日本,如今,阅读也已经成为一种式微的活动,斋藤孝教授不仅仅致力于教授学生,更致力于推进日本国民掌握阅读的能力,并且重建这一日本软实力资本。
其实,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斋藤孝教授的方法论同样可以通用于我们的读者。如果简单的概括这本关于阅读学的书的话,书里只是讲了两个问题,前者就是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后者是如何习得这项有用的技能。阿兰德波顿并非实用派的作家,从哲学和文学的意义上来讲,笔者当然更喜欢这一具有美学意义的回答,但是事实上,读书的确就像斋藤孝教授告诉我们的读书的确有用。
读书架构了你的人格,塑造了你的人格,读书培养你的学习能力,读书还可锻炼交际能力,甚至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公文的处理,每一项新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读书怎么可能没用呢?当然,在眼下这个浮躁的氛围里,读书当然不可能为你赚钱,还有可能从你兜里掏钱以购置读书的必要工具书,也不可能读书破万卷就会有人称你为成功人士。如果以当下的物质成败来论读书的力量,读书不但无力量,还可能消耗力量。
无独有偶,笔者前一阵正好看到一篇名为《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已经50岁了,他现在在干嘛?》的文章,那个当年被耻笑、痛斥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在岁月的沉淀下,已经坚实有力的回击了当年加在他身上的凄风冷雨。如今他建立了土猪肉第一品牌,和他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售超过10亿,还出版了自己的书,并将自己的土猪品牌推向了互联网,上线天猫旗舰店。或许,这个例子可以有力的回击读书无用论,即便是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读书亦不是无用之事。
不管有无用处,读书一旦变成了习惯,就如同吃喝拉撒睡一样正常和必要。读书的人总会读书,已经无需考虑 有没有用。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的是,虽然读书,但是我会读一本书吗?在这本书里,斋藤孝教授用了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去阅读一本书。
由浅入深,由感兴趣的到不感兴趣的,由那些紧张轻松的到深沉厚重的,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斋藤孝列出的文库本图书和50册知识新书两个锻炼目标,在中国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参照坐标,不过根据他书里对这些书的分析,笔者觉得我们可能读一些名著经典合集以及一些技能性强的科普读物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很喜欢斋藤孝教授的比喻读书是一种体育运动。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的时候,为了美为了健康能够坚持的体育运动,在精神的世界里,可以等量替换成,读书是精神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这项运动,一天两天不见成效,天长日久将受益无穷。
读书有用,也要读书。读书之前如果能读一读有关读书的书,那再好不过。这本《阅读的力量》以逻辑性、实用性、知识含量大取胜,绝不像它看起来那般轻薄。
聚力量心得体会篇7
开学初期,学校要求每人读一本书。书名是《阅读的力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序言中王林写到:自由阅读就是无压力阅读,为了兴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回答问题、为生字词查字典。自由阅读是放弃阅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书来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所有具备高识字力的人经常使用的阅读方式。简而言之,自由阅读即纯为乐趣而阅读。
当我打开《阅读的力量》第一页便看到了这样残酷的现实。直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没有功效。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远不如让孩子自由阅读成绩更突出。
当然,这句话有争议。但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为了孩子的发展,鼓励自由阅读那是何等的重要啊!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阅读中我也遇到了问题,就是书中讲到的自由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全体学生都可以实现吗?有的学生自觉性很差,需要不时地提醒他读书;甚至有个别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认不好,那么花那么多时间给他阅读他会吃得消吗?结果是否会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这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验证,还需要教师探索出套路来,做到有效启发和引导。
总之,父母、老师是孩子人生的引领者,请你们把最重要的阅读带到孩子们的灵魂里,让她生根、发芽、成长、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