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书心得体会6篇
我们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及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在认真思考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们就可以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幸福读书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1
初读《提醒幸福》这本书时就像咖啡一样,看似苦涩,但小口小口地回味,舍齿间散发着一种淡淡咖啡独有的芬香。作家毕淑敏用自我涓涓如流水的文笔,将自我对于自然、生命的崇敬合成一杯上等的黑咖啡一般的书。在这本文集中,我最有感触的还是《一厘米》这篇文章。
小也的妈妈陶影,她是一位有着很多缺点的母亲,当小也不在身边的时候,她会逃票。虽然家庭条件不怎样宽裕,但她仍然尽可能为小也创造顺利成长的条件。在《一厘米》这个故事里,因为小也很高超过一米一一厘米的原因,陶影与检票员发生了争执,原本她是能够跳起来像泼妇一样和检票员吵架,但为了在小也面前挽回自我的尊严并为了给儿子做示范,避免给儿子成长带来负面效应,便拉着小也的手没进庙,但她却十分在意小也没进寺庙受到的心理伤害。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不久之前,我与妈妈一齐去菜市场买菜,路上车不多,但菜市场门口那条街上几乎停满了车,中间留下的距离只够两车勉强经过。这时我和妈妈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辆车刚好准备倒出来,妈妈便等候在那里,等待这辆车倒出后,将自我的车再倒进去,但妈妈正在倒车时,从后面开来一辆车,不由分说就抢占了那个停车位。妈妈摇下车窗对那车里人喊道:“我在倒车,你怎样就占了我的车位。”那人径自打开车门,瞥了妈妈一眼,说:“谁明白你在倒车。”撂下这一句话,扭头就走了。妈妈转过头看了我一眼,我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出愤怒以及和那人决一死战的神情。但她像陶影一样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天下的父母亲应当都是这样的吧!他们时时刻刻在子女面前维护自我身教重于言教的形象,以给子女作为良好的示范。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声的爱的表达吧!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2
幸福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幸福。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一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定义,还有我们是否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真实的幸福》这本书就用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之前说实话是有些抵触的,以为它会像其他让人反感的自助心理学书籍那样教给我们“要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积极地看问题”、“要注重心灵的修养”简单、枯燥的教条。读完却发觉不是,《真实的幸福》并不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而是生活实践中的幸福体验。塞利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精神和物质结合,提出关于幸福的新理念:当你的精神投入带来了生命的蓬勃和丰盈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幸福。书的内容不少而且有许多心理测试题,我就简单把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来写: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公式和获得幸福的方法。
关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作者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对幸福的测量标准,那就是生活满意度。他认为,真实的幸福包括积极情绪、自主的投入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三个核心元素。在他后来写的另一本书《持续的幸福》中,他又重新对幸福做了更新。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内涵应该涵盖所有人们在追求的东西,包括人际关系和成就。作者说,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当人生丰盈时,才会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实现幸福人生应该具有五个元素,要有积极情绪、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要有成就感。这五要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如果说幸福可以衡量的话,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幸福公式,就是 h=s+c+v 。
h是幸福的持久度,s代表幸福的范围,c代表生活环境,v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是说,我们的幸福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幸福持久度越高,代表我们越幸福。
(1)先说h,h代表持久度。
为什么要强调幸福的持久度?暂时的幸福很容易通过巧克力、喜剧片、奉承话、一束鲜花而获得,但这种短暂的幸福过去之后,就会迎来空虚。困难的是如何提升幸福的持久度,这是无法通过增加暂时幸福获得的,一个人拥有持久幸福的能力,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2)s代表幸福的范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范围,这个范围是决定我们整体幸福程度的先天成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我们天生就有一个幸福的范围,而且是不可改变的。这个天生的范围就像恒温仪,即使有高兴的事情让我们的情绪高涨,它也会尽忠职守地把我们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设定。同样的道理,假如有不幸的事发生,这个恒温仪也会把你从低潮中拉出来,让你回到原来设定的地方。
另一个使你不能提升自己幸福层次的因素是“幸福的跑步机”原理。当好事情接连发生后,你会很快适应,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不再心存感激。比如你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职位越爬越高,你的预期也越来越高,这样循环下去,你永远也幸福不起来。一项跨国调查显示,富裕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但一旦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后,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人们生活的满意度。跻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名,只比普通美国人幸福一点点而已。因为幸运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带给人们长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效果而已。所以s代表幸福的范围,先天的乐观或悲观个性和对好事情的适应,会限制我们的幸福感的上限,每个人的幸福范围不同,但它是不能改变的。
(3)c是我们的生活环境。
关于环境这个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坏的一面是,这种改进很昂贵而且不切实际。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环境所涉及的因素中,有些与提升幸福感有关系,比如:生活在富裕社会而不是贫穷社会;结婚而非离婚;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社交丰富,朋友多;有宗教信仰等。而下面这些因素则与提升幸福感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比如:赚更多的钱、保持健康、尽量去接受教育、改变你的种族或搬家到气候温暖的地方。
我们应该已经注意到了,生活环境这一项中,与提升幸福感有关系的因素有些不可能改变,有些不方便改变。即使你可以改变所有的外在因素,它对你可能也没有很大帮助,因为它们全部加起来也只占幸福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那些我们比较有控制权的变量,就是v。
(4)v指的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是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核心。
把握住可控制的变量,可以促进我们产生实质性的改变,让我们能够生活在自己幸福范围的最高点。这些可控的因素包括,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例如,我们可以对过去很满意,很骄傲,但是现在却很不好,而且对未来很悲观。同样,你现在也可能拥有很多幸福,但对过去充满了怨恨,对未来也感到无望。当我们学会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都调整到积极状态时,你的幸福程度就会大幅上升,而且持久。不过,这些改变都需要真正的努力才能实现。
(1)用设计情绪练习提升幸福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以及怎样使用两种情绪。(这也是这本书里我觉得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了)
消极情绪包括恐惧、悲伤和愤怒,它们是我们应对外界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使我们进入战斗准备。研究表明,遗传偏向于消极情绪,那些能感受到最强烈消极情绪的祖先,一定是争斗中的最佳幸存者。
积极情绪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积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也有它的目的:它扩展了我们智力的、身体的和社会的资源,增加我们在威胁和机会来临时可动用的储备。
也就是说,消极情绪就像“这里有危险”的警报系统,而积极情绪像一盏“这里有成长”的霓虹灯,它使你在社交上、知识的吸收上和身体健康上更成功,获得更多的收益。
了解了两种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情绪,并根据要进行的工作来选择思维方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情绪。消极情绪和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工作匹配,比如,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个人所得税、决定要开除谁、处理失恋、面对审计、校对编辑、在竞争激烈的运动竞赛中做决策。如果你在下雨天,坐在安静无声的房间内做上面这些事时,不安的、悲伤的情绪对你不但没有妨碍,反而可能使你的决策更敏锐。
相反,任何需要用到创造力、想象力和广泛思考的工作,例如,设计销售方案、想办法增加生活乐趣、考虑一项新事业、决定是否该和某人结婚、从事竞争性不强的运动、进行创意写作等就需要积极情绪的配合了。你应该找一个会提升你积极情绪的地方来做这些事,比如,你可以找一个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的户外或是咖啡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有时还可以听着悦耳的音乐等。
了解了两种情绪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培养你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幸福理论的基本元素。积极情绪可以使你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脱离消极的思考方式。如果你建立起了积极情绪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朋友变多了,你在友谊、爱情、身体健康、工作表现上都会加分很多,你就会觉得更幸福。所以作者强调,面对未来的生活,我们要乐观,相信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
(2)突出优势练习提升幸福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找出你的优势并发挥它,你的幸福感会大大提升。优势包括哪些?作者说,像好奇心、洞察力、判断力、创造力、热爱学习、勇气毅力、仁慈与爱、领导力、幽默、谦虚谨慎等等,这些品质如果发挥得当,都会成为优势,也会成为你获得幸福感的武器。书中有关于优势的测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建议可以做一做。
其中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在职场中寻找幸福的好办法,就是结合自身优势安排你的工作,使你的优势得到展现,这不但会使你更喜欢你的工作,还会将枯燥的工作变得有生气。当你真心愿意去做这件事时,实现工作向职业再向事业的转变,它就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满足,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总的来说,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里,作者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幸福最严肃的思考。假如我们发现自己山穷水尽、一筹莫展,或者物质富足已经不能使你高兴。那么积极心理学提醒我们,幸福来源于精神层次的提升。真正的幸福在于能够愉悦、满意、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要学会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发现幸福并感受幸福,终极幸福的真谛是在应用突出品格优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有的人渴望得到幸福,却不知身在幸福中。有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却常常会丢失幸福。
这天我就看了一本关于幸福的文章,是毕淑敏写的《提醒幸福》,它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提醒中度过,天冷了,妈妈会说:“留意着凉,多穿几件衣服。”考试前,妈妈叮嘱我要仔细审题;下雨天出门,妈妈提醒我带上雨伞-----每当我成功后,妈妈总会说不好骄傲,继续加油;每当暴风雨来临时,爸爸会说,注意安全。人生其实总有苦难。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我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了。幸福往往是如小雨沐浴着我们,我们不能急迫地去渴望幸福,实际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正因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会微笑地说:“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当一个人身体有缺陷时,他还会微笑地说:“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我们就应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灾难,幸福就会来临。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享受这种幸福,注意提醒幸福,珍惜幸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完美。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4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以前的理解有一点点的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注解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里格曼博士,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说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
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
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过去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只要你对过去的悲伤随他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5
在上绘本讲师课之前,我曾听过某位讲师在线上的绘本讲读课,当时虽然反复听读老师在线上讲绘本是多么的重要,也是亲子沟通中的重要工具。可实际上我依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绘本存在的深刻含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选择了陪伴孩子,并将绘本作为最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保留在我们日常的沟通片段里。
在讲师课程之后拿到了《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我一方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深入接触图画书的书籍,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曾经宝贵的读图画书时光,一方面又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幸运,为了一直以来的坚持。
母亲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名单亲妈妈,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我最大的难题,曾经有过放弃每日陪伴孩子的念头,但依然会珍惜每日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时间。直读到松居直老先生的书后我深深的庆幸自己做过的决定。
“在孩子看图画书之前,先对他每年说话,对他们唱歌吧!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亲在他的身边。母亲才是婴儿生存的最大力量和依靠,所以母亲应该用温暖、轻柔的爱抚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养育宝宝,而图画书则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粒地播入母亲犁好的心灵土壤中。“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安全感注定会比其它的孩子更加缺失。但是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坚定的陪伴,和孩子共读一本本温暖的图画书,无疑是我们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它虽然比不上强心剂,却温润地缓缓地滋润着孩子日益成长的内心,让孩子坚定无论何时何地妈妈都是他最大的依靠。
丰富的语言体验:
曾经的我一直以为图画书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字,向幼儿传达各种知识。但松居直先生认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它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所以父母们在读图画书之前应该静下心来,注视孩子的脸,想想这本书能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然后抑制住教育孩子的冲动,设法让孩子融入书中,获得真正的喜悦。
不知道有多少位妈妈曾经像我一样,因为有时候工作太忙,将当日睡前的阅读视为一种任务,迅速或者干巴巴的将书读过一遍,就匆匆的催促孩子赶紧睡觉,甚至于为了抓紧时间,我不愿意继续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情节。就这样,我硬生生的折断了孩子/我/书之间的沟通,孩子无法真正从这个活动中获得喜悦,也得不到温暖的回应,更无法沟通。现在回想起,当我们时间充裕时,缓缓地沉浸于书中的图画和情节里,主动向我表达他的想法时,孩子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满足。他甚至会常常的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这本书是买的还是借的啊?我好喜欢呢!”像读到类似14只老鼠系列书,他会主动的跟着我的语言扮演起小老鼠;看到《生气汤》、《菲菲生气了》他也会模仿爆发的火山,大吼大叫的样子来表达他的理解。这是只有父母自己用心的念读图画书,才能带来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就能使孩子拥有丰富的词汇,成为内心充实的人。
传递亲情的桥梁:
幼儿最大的财产是健康、亲情和语言。如果有人经常紧紧地拥抱他,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话,孩子就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亲情。
在崔老师的有道vi群曾看到一道育儿题。儿童的成长环境会影响儿童心理,哪些情况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其中孩子发起的话题少于20%会使儿童偏内向。因为儿童成长的心理环境更多的来自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儿童在家庭中话语的沟通占比最重要,而妈妈对孩子有80%以上的时间是语言交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回复陷入更多命令和要求中,那么会让儿童屏蔽掉父母的话语,因而更有倾向成为一个内向的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果有一本有趣的图画书,那么孩子和大人之间的话题将源源不断,孩子也可能会发起更多感兴趣的话题。
到现在,一直然让我骄傲的是孩子非常体贴我,我想这和从小就温柔的抱着孩子和他一起看书,一起玩要有关。这么多年碴磕碰碰的慢慢走来,我经常感恩,虽然有着那么糟糕的经历,虽然仿佛全世界都抛弃我了,可是依然有一个温暖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空荡荡的家里一起读着喜欢的图画书,哪怕下一刻迎来家中的狂风暴雨,但在那一刻我们知道旁边还有爱的人,那一刻我们就是温暖的。拥抱成为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仪式,彼此会说着今天也要开心哦!这就是语言的和拥抱的魔力。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
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无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数衍,那么就无法传达图画书的精神。所以一个讲画书的人如果能做到:
与好的图画书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自得其乐。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同时察觉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我相信我也将努力铭记这几点,愿我们亲子之间的丰富语言交流,成为家庭最大的财富。
幸福读书心得体会篇6
最近小宝的幼儿园家长读书会正在共读松居直的这本《幸福的种子》,松居直久仰大名,但正儿八经的读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读完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本书的内容轻松温暖有趣中透着智慧,相信每个关心孩子,喜欢亲子共读的家长都能获益匪浅。本篇文章笔者想结合亲子共读的经验和大家分享第一章中《传递亲情的桥梁》这个部分。
根据松居直先生的叙述和个人经验,笔者将图画书传递亲情的方式总结为两种:
(1)通过身体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
(2)通过图画书的内容构建共同的情感基因。
身体的接触与语言的交流:
还记得小宝1岁多到3岁多的时候,妈妈盘着腿,让他坐在妈妈的腿上,胳膊环抱着他给他读图画书,那种感觉对妈妈来说终身难忘,小小的人肉肉的暖暖的香香的,我们都很享受那种状态,现在有时候我也想那样,说:“儿子,坐到妈妈的腿上来!”孩子仍然欣然接受,但是还没一分钟,我就开始呲牙咧嘴了,“儿子儿子你快下来,妈妈的腿受不了了”,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并排而坐,有时候也用胳膊将他拥住,但时间长了我们可能都感觉不太舒服,这时更需要距离和自由,但是家长的陪伴仍然很重要,孩子已经将每天晚上父母给他读图画书听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通过每天的这段时光,孩子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爱和快乐。
亲子共读过程中或读完之后,孩子会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发表意见,这是大人们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孩子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