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8篇
写好心得体会能让我们及时记录下对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看法,写一篇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成长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下面是心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1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这句话教会我,要多多看书,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有些心动?
我和书的经历不单单只是一两次,我和“他”已经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你有兴趣听听我和书刻苦铭心的经历吗?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让买书的那一次,记得当时老师让买的是辫子姐姐写的书,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我特别喜欢辫子姐姐写的书,这次老师让买我一定会多买几本,辫子姐姐的书我只看过几本,可是就是因为这几本,我才被辫子姐姐写书的性格给吸引了,所以我才成了辫子姐姐的“小书迷”,这次老师让买我仅仅只买了两本,如果不是妈妈给我的钱有限,我一定会多买几本,我买的是辫子姐姐写的,《你不知道的我》还有美国作家卡罗琳·舍温·贝利写的,《胡桃木小姐》,听说还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还是金奖呢?
我买回来之后,耐不住心中的那份快乐,就看了起来,我先看的是辫子姐姐写的,我一会儿为女主角受的委屈愤愤不平,一会儿又为结局泪流满面,不一会儿就看完了,躺在床上,我在回味书中那些刻苦铭心的情节,时不时脑海里还会浮现出那些场面,还是在脑子里面构想出来的呢?
我准备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我还有一本书没看,于是我急急忙忙躺到被子里,拿起书就看了起来,一直到深夜我还在看,妈妈见我屋子里面的灯还没关,以为我睡着了忘记关了,准备关,见我在看书,就对我说;“赶快关灯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我只好恋恋不舍的放下书睡觉了。
直到第二天,我眼睛不想睁开,结果去晚了,才吸取教训。
怎样,我的读书经历不错吧!嘻嘻,你的呢?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2
这是一本温暖、坚强的书。
我想:这本书就像一部略带伤感的电影,让我回味无穷,当我读到“他闭上眼睛,他开始轻柔地唱起歌来。柑橘与柠檬啊,圣克雷蒙的钟声说。”那一刻我的心跳停止了,为故事而悲伤,为他而哭泣。
故事源于一个回忆——一个名叫托马斯。皮斯佛的回忆,回忆很长,时间很短,从“十点五分”开始,到“查一分六点”结束,七个小时又五十四分钟,分分秒秒,包含着生命流失,也包含着那童年的美好回忆。
童年,是人们可以公开见面的地方,是圣洁而不可被玷污的美好回忆,莫波格把童年写得像童话,把姑婆婆写成狼外婆,而他们就是那童话故事的主角。
美好的回忆过后,自然就是残酷的现实,前面的一切故事都指向美好的结局,可是结局并非美好,反而意想不到。
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是查理、小托的参战期间,那是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给无数人带来了灾难,战争一直持续不断,也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查理便在这场战争中,当成了代替品,在军事法庭草率的判断下,一个人的生命,在不到二十分钟就被打发了。他本是那么勇敢、正义,是全家人的守护者,却只是因为上校的`一句“爱国责任”就打发他到了战场。在那里,他违抗了错误的指令,保住弟弟小托的生命,却迎来自己的死亡。他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坚守个人的良知,却没能让命运向他屈服,不得不说他是个英雄。
小托,柔弱、善良、纯粹的一个孩子,他在哥哥的守护下长大。通过那漫长却又短暂的记忆,一夕之间,少年老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困境,终于,他学会了坚强。
电影终究也会结束,故事也到了末尾,那伤感的结局意想不到,就算那个勇敢的男人查理已逝世,但我相信,他的灵魂会在那歌声中飞扬,在那充满回忆的“柑橘与柠檬啊”的歌声中飞向远方。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3
秦文金所著的《一诺千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诚实守信,是许多人少有的,我们许诺是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或者安慰别人。诺言,本该将它化为现实,绝不可违背。
?一诺千金》讲述了作者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傍晚,约定去车站接一个朋友,等待许久也未见朋友露面。看见了一个少年没带伞,也在雨中等一个朋友。多辆车驶过,终于等到了他的伙伴,两人热烈击掌,搭着肩走远了,而作者却未能等到朋友,失望而归。
我欣赏雨中少年的朋友,欣赏他对自己的付出和认真对待,欣赏他对友情的认真,更欣赏他对诺言的坚守以及风雨无阻的坚持。
在大千世界,有太多随意许下的诺言,从未实现。
那时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与一个最要好的朋友,相约周日到图书馆去借书。
周日,太阳照得人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风,蝉也抵抗不住夏日的炎热,“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大地如同一个大蒸笼,毫不留情的炙烤着万物。我顶着炎炎烈日坐公交车去图书馆。下了车,内心的激动和迫不及待更加强烈了。我走到图书馆门口,四处找了找,见她还没来,便在门口左右徘徊。一辆又辆公交车驶,始终都不及她的`踪影。可能因为天气的缘故,我越来越焦急,但是为了“她一定会来”这一丝希望,我还是坚持等待。时间一秒、二秒、三秒渐渐的流逝,颗颗珍珠般大的汗珠从身上快速落下,直至地面,汗水早已浸湿了我的衣服,四周散发出令人厌恶的汗臭,她依旧没有来。于是我决定再等她最后一会儿。三十分钟、六十分钟、九十分钟过去了,四处都不见他的身影,心里既沮丧,又气愤,于是我便转身独自进入图书馆,借完喜爱的书,丧着脸,乘车离开了。
回到家,书还没拿出来,就听见一阵刺耳的电话铃,电话对面传来结结巴巴的话语:“那个······我今天下午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嗯······所以没来······你能······“我什么也没说,这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这种不重视的人,总会为自己找出千万种理由来辩解。多年的友情,也就此断了。
这一件件事例,我切身体会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这是交友做事最基本的准则。否则没有人会相你的一言一行,更谈不上有推心置腹的朋友,也没有愿意一起合作同行的同伴。失信者只能在孤独中独自前行,而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坚守良好的信用,如果信用毁于一旦,将会很难恢复如初。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4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教师的讲述了吧。教师十分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终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能够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所以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所以他自我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我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进取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终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我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
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我灌醉而已;他是那个能够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仅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能够感受到一种爱、喜悦、欢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能够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欢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当是其中一个。在应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我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我圈住了自我的心,慢慢得使自我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仅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日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5
长期以来,东野圭吾以“日本推理大神”为人所熟知,但你是否知道他也曾有过晃荡的青春?差等生、考试作弊、不务正业、高考落榜、复读等都是他青春期的标签。东野圭吾如何从一个痛恨读书的少年成为著名作家?是什么成就了他?这样的青葱岁月对人生成长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本版从他的新著《我的晃荡的青春》(南海出版公司)中选编了一个章节,读者或许从中能找到答案。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那是电视机刚开始普及到家庭的时期,我或许是开始远离印刷文字的第一代人。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
“我不需要,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如是回答,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即便如此,在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已存在“读书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样一条定义,她的第一次尝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是《佛兰德斯的狗》。说实话,在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那是个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的故事。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是不是有点太勉强啦?
“什么玩意儿嘛,书果然还是让人心情沉重的东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越来越讨厌读书。母亲却没有放弃,她似乎觉得,靠情节取胜的书如果不合口味或许会产生负面效果,于是又想到了伟人传记。
就这样,《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它讲的是家喻户晓的伽利略的生平故事。故事从一场晚宴开始,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晚宴,可四周全是大人,令他觉得很无聊。他四处打量,寻找有意思的事,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最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了一个特征——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当时的他竟凭借自己的脉搏作出了确认。他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便告诉了大人们,却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少年伽利略为雪耻而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发现并且证明了许多物理定律,最后他终于开始公开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除了算术(数学)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觉得学习其他东西只不过是在白费脑筋。我脑中的公式是这样的:科学伟大,科学之外的学问狗屁不如,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就这样,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好不容易给选了本书,一定要好好读。要是被问起有什么感想时你却回答还没看,那妈妈也太没面子了。”把书交到我手上时母亲这样说。从那天开始,《次郎物语》就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
翻开第一页看看还是可以的,但当双眼开始追着那些文字跑时,痛苦便会突然间袭来。这并不是因为我想读才读,只不过出于义务而已,所以并没有坚持的理由。把书放回书架时,我的心中只剩下对书的憎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但更大的不幸笼罩了我。班主任为有家长就读书的事找她商量而自我感觉良好,竟把我的名字加进了班里几个同学参加了的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在暑假期间读完指定图书,还要写读后感。那本指定的书是《大藏永常》,是一个在农业政策方面功绩颇丰的人物的传记,不用指望书里会出现惊悚、推理或者幽默的故事,这本书怎么看都是教育委员会青睐的那种。
看到这个书名就渐渐没了兴趣,看完第一页我就已经绝望了,从第二页开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但只有我的作文没被送去参加比赛。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接触到久违的书这玩意儿,我的头又晕了起来,但这本书我却真读得下去。至于原因,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是一时兴起呢,还是着了魔呢?总之当时我的行为无法靠道理去解释。而且还不仅仅是读得下去,我竟然将它读完了。故事本身并不长,我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最后整个故事在脑子里都变成了一团糨糊,但总之还是读完了。对于在那之前不管多么有趣的书也只能看个一两页的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
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或许也算是理所当然吧,因为一直与读书无缘,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推理小说。那时二姐早已是松本清张的书迷,但我只以为她在读什么无聊的书,完全没有兴趣。
我想知道二姐还有其他什么书,于是看了看她的书架,最终视线停在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上。这次我只花三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缩在被窝里翻书这种事,我还是生平头一次。比起书中的内容,自己竟有如此举动这一点更令我兴奋。
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推理小说究竟哪里吸引我,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
那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不过当初我沉迷于怪兽电影的时候也曾想着要当电影导演,因此对创作故事这件事本身我其实并不讨厌。
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本最厚的b5笔记本,从那天开始就写了起来。很遗憾,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肯定是高中一年级的一月份。书房是和姐姐们共用的,为了不让她们发现,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我就这样一天不落、一点一点地写了下去。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6
假期里我读了《爱在山野》这本书。刚开始读感觉枯燥无味,就是一本描写动物的书,没什么意思!但后来渐渐地被书的内容所吸引,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深山,跋涉于山谷,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了。
作者从一只受伤的黑麂开始,跟踪寻访黑麂种群。在寻访过程中经历了猪蛇大战、相思鸟迁徙、人和野猪之战,每一件事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通过黑麂的生活习性、猎人的狩猎经验和粪粒中的“情报”,历经险境、磨难,终于与这些在山野中呼唤爱的朋友相遇,相遇后的欣喜、慰藉难以用语言表达。书中还写了植物,热带水果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甘美醇厚。海南橙红的槟榔、智慧之果——菠萝蜜、酸甜的可可豆,让人垂涎欲滴。
作者在写动植物的同时,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生命的美丽,也描绘了生命的悲壮——动物们在人类的猎杀下苦苦挣扎,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野蛮开采中恶化,终于威胁了自身的生存,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山溪采集满山的碧绿,汇集一潭翡翠,动植物种群和人类一样生活在天地间。山野的生命热烈、崇高、无私,正是山野生命的光华使我们认识到爱是生命的需求、创造,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一切,爱在山野,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界的生灵们,都是人类的朋友,爱我们的山野朋友吧!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7
小时候不求甚解地背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道不明为何身在庐山中就不能识其真面目。慢慢地,我读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沉痛凄凉,领略了赤壁当年的风云迭起,也曾在中秋月圆之时,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祈愿。
作为苏东坡的半个老乡,一向以家乡东坡故里眉山为傲,不满足于仅从诗词作品中了解这位历史人物,于是我翻开《苏东坡传》,跟随着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笔触,从质朴而睿智的文字中,品读苏东坡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全书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该书不是单纯地讲苏东坡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写了哪些作品,去了哪些地方,而是在讲述苏东坡生平事迹的同时,分析宋史,阐明当时多变的政治时局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并附有其他相关人物典型事迹的叙述,或正面彰显,或侧面烘托。可谓是由讲史以写人,由写人以传道。
的确,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割不开的,仅写人物则不足以动情,单写背景则颇显空虚。作者的生花妙笔,在北宋厚重的政坛风云画卷上叙写着苏东坡一生的诗情词意。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苏家的家风淳厚优良,父母赐予了苏东坡童年良好的诗书教育,他少年才俊,高中科举,壮志凌云,才华纵横,在中国文坛上一向拥有着有无可替代的高位。作者在传记中也对苏东坡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作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轼兼修儒、释、道,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到达了登封造极的程度,他还大胆地尝试酿酒、制墨,修炼瑜伽术,亦同历代众多文人、君王一样追求着长生的境界。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8
夜幕降临,我坐在床上看起了《胡小闹日记之放学不失控》,我一排一排认真地盯着每一字都不敢眨眼,就像每个字都有了灵魂一样。正当我想放下书睡觉的时候,心里默默地念叨:“再看两页吧,再看两页吧。”可是拿起书,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了。
合上书,闭上眼,回想着在现实中主人公胡小闹的各个问题都可以在我们身上发现。胡小闹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只要一放学就跟自己的铁哥们长安一起在大街上找乐子,不立刻回家写作业。有一次在河边玩水掉进了河中,被苦瓜老师救了上来,在选择社团活动课时,被迫进了苦瓜老师的社团,在社团中他改邪归正了。
当我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被作者写的深深吸引了,这充分写出了我们学生的真实问题。就拿兴趣班来说,家长就不会让我们自己去选择喜欢上的兴趣班,而是家长们做决定。在家长的世界里,兴趣班越多,貌似自己的孩子就越优秀。书中校长在和家长们一起解决放学之后不失控的办法时,苦瓜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来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可一出来的时候,家长们都小声议论着自己家孩子上什么社团,而且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苦瓜老师的社团,一点都不管自己孩子的想法,跟现在的家长没什么两样,只要对孩子有利的社团或兴趣班都拼了命似的给孩子们报,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再优秀。我真希望现在的家长都可以像书中的苦瓜老师一样,让自己的孩子从“学”中体验快乐,在“玩”中学习,劳逸结合,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放松正在紧张高速运转的大脑,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夜幕再次降临,月光透过玻璃照在《胡小闹日记》的封面上,微微发亮,我接着看这本《胡小闹日记之放学之后不失控》,我每次看都会知道怎样用时间最节约,又可以干到正事上,我还从这本书上记住了最重要的话:“时间,时间,我来掌控,做时间的主人,不做时间的奴隶。”